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冰洁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年第6期62-65,共4页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近年来普遍实行的由导师对本科生的学业、品德、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的教育制度。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已三年时间,尝试以此为基础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探索及改进。
关键词 本科生 导师制 探索
下载PDF
基于SPOC的大学物理课程实践效果研究——以同济大学的物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57
2
作者 徐小凤 王祖源 张睿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6年第3期87-93,共7页
继MOOC风潮之后,SPOC应运而生。若称MOOC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那么SPOC就是对课堂内外学习价值的深度重构,两者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均不容小觑。文章以SPOC教学模式在同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践... 继MOOC风潮之后,SPOC应运而生。若称MOOC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那么SPOC就是对课堂内外学习价值的深度重构,两者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均不容小觑。文章以SPOC教学模式在同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践效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旨在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SPOC 教学实践 实践效果
下载PDF
“翻转式”MOOC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以同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晓露 武荷岚 王祖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年第4期23-27,共5页
由于"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近两年在全球的风靡,中国国内各大高校和公司也在尝试将这两种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以期能提高教学中学生的成绩和教学效果。本文试图能将两者找到一个结合点,将"翻转课堂"的部分教学环节和... 由于"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近两年在全球的风靡,中国国内各大高校和公司也在尝试将这两种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以期能提高教学中学生的成绩和教学效果。本文试图能将两者找到一个结合点,将"翻转课堂"的部分教学环节和MOOC平台相结合,形成"翻转式"MOOC课堂,同时选取同济大学大学二年级的两个大学物理本科班为研究对象,将其用于教学,探讨相对于传统班级其是否对学生的成绩有所影响。为了说明"翻转式"MOOC班教学效果和普通班教学效果的对比是有可靠依据的,对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对"翻转式"MOOC班和普通班的学习成绩,成绩分布等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对差别进行相关分析,论证"翻转式"MOOC班对学生的成绩和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式”MOOC班 大学物理 教学效果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同济大学普通物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睿 王祖源 +1 位作者 张志华 顾牡 《物理与工程》 2021年第6期144-147,152,共5页
混合式教学能够结合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近年来一直是普通物理教学改革的热点。自2013年以来,同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教学团队依托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的支撑,开展了历时8年的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程... 混合式教学能够结合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近年来一直是普通物理教学改革的热点。自2013年以来,同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教学团队依托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的支撑,开展了历时8年的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以“在线学习+课堂讨论+练习巩固”为主要教学环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翻转课堂、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模式融入混合式教学,利用慕课堂和课堂应答系统实现课堂教学的交互,突破了大班条件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困难,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学习分析
下载PDF
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二十年创新历程
5
作者 王占山 张众 +30 位作者 程鑫彬 沈正祥 李文斌 王晓强 马彬 焦宏飞 张锦龙 魏泽勇 王昆 黄秋实 蒋励 伊圣振 邓晓 顿雄 江涛 齐润泽 欧凯 施宇智 黄迪 余俊 顾振杰 骆文锦 董思禹 朱静远 谢凌云 何涛 张哲 盛鹏峰 钮信尚 陈玲燕 李同保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55-2567,共13页
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二十年来,以探索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要应用为目标,形成了理论与模拟相结合、科学问题解决与关键技术突破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重要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研究所的发展理念,... 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二十年来,以探索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要应用为目标,形成了理论与模拟相结合、科学问题解决与关键技术突破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重要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研究所的发展理念,打造了高水平研究平台,在X射线器件与系统、强激光薄膜与应用、光学纳米计量与测试、微纳光学与智能感知四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理念 研究平台 研究成果 研究基地
下载PDF
基于虚拟设计性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研究——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虚拟设计性物理实验为例
6
作者 陈雅馨 张志华 方恺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科学探究能力是体现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大学物理实验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在“设计性物理实验”中表现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体系... 科学探究能力是体现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及大学物理实验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在“设计性物理实验”中表现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体系并不完整。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虚拟设计性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量表及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在有效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均达到标准。同时本研究根据模型拟合结果对科学探究能力各维度设置了相应权重。基于此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则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科学探究能力下“分析与论证”维度起到了较为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能力评价 虚拟设计性物理实验 结构方程模型 调节效应
下载PDF
精准对接专业、立足产教融合的大学物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许静平 谢双媛 +1 位作者 樊维佳 张志华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根据2023年8月教育部《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专业衔接,即针对不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模块进行教学”的要求,我们面向我校信息类和土木工程类学生分别设立了“大学...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根据2023年8月教育部《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专业衔接,即针对不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模块进行教学”的要求,我们面向我校信息类和土木工程类学生分别设立了“大学物理(精)Ⅰ”和“大学物理(精)Ⅱ”两门课程。针对这两个大类的学科特点,我们各有侧重,与对应学院充分沟通,设立了满足两个大类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同时,注重产教融合,主动考察企业,建立产学研对接,充分接触了企业需求、了解企业自动化现状,结合大学物理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企业技术改造的第一手资料,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科创精神。所有这些举措,都能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情况下,促进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衔接 产教融合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大学物理认知图谱的学生评价策略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湘衣 马艳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5期60-68,共9页
面临高考改革分批进行,大学新生知识水平、结构差异增大,现有评价方案较少关注到对学生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结构,进而较难精准辨别出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此,本文基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在大中衔接中的类型分为衔接优良均衡型... 面临高考改革分批进行,大学新生知识水平、结构差异增大,现有评价方案较少关注到对学生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结构,进而较难精准辨别出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此,本文基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在大中衔接中的类型分为衔接优良均衡型、衔接优良不均衡型、衔接一般均衡型、衔接一般不均衡型;分别使用单向、双向的Apriori算法对本科新生物理学习数据进行挖掘、生成关联规则;之后,使用基于教材的学科知识图谱对关联规则进行筛选,形成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认知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大中衔接过程中知识结构与学生成绩基本呈正相关,四种类型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明显差异。此外,本文还基于研究结果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精准评价策略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谱 关联规则 知识图谱 机器学习 个性化学习
下载PDF
走出素质教育认知误区 借助AI赋能科学教育
9
作者 吴於人 任咪咪 《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通过探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人们对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认知误区,阐明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落实科学教育的关系,指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恰当运用,有望成为驱动教育变革... 通过探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人们对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认知误区,阐明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落实科学教育的关系,指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恰当运用,有望成为驱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AI技术不应仅仅被视作知识的简单灌输工具。借助AI技术,可以更好地整合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分布式建设和评估科学教育资源;能够切实解决科学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生源选拔机制欠精准及科学师资培训资源稀缺等关键问题。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研究,激发师生潜能,并获取教与学的相关数据,为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推动中国科学教育迈向更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学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混合现实设备在物理实验教育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兴悦 严祯颋 方恺 《物理实验》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构建的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能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可穿戴式设备在物理实验教育领域的应用,重点关注了其在电磁学、热学和光学等...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构建的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能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可穿戴式设备在物理实验教育领域的应用,重点关注了其在电磁学、热学和光学等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大学物理实验 可穿戴电子产品
下载PDF
从OC到MOOC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再思考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祖源 倪忠强 +2 位作者 王瑜 顾牡 王治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6,共4页
本文结合同济大学前期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通过对比分析从OC到MOOC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效果,提出本校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大学物理 MOOC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历程与趋势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睿 王祖源 +1 位作者 顾牡 谢双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67,共4页
基于2013年以来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以及会议论文,本文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探讨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物理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祖源 顾牡 +1 位作者 吴天刚 倪忠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9,共3页
本文通过探讨精品资源课程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明确了我们建设精品资源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并结合建设大学物理课程的实际工作,简述了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的具体做法及展望。
关键词 精品资源课程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大学物理
下载PDF
学科竞赛视角下项目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以第三届“卓越杯”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倪晨 李渔迎 +3 位作者 方恺 王琦 于婷婷 顾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6-262,共7页
以项目学习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是基础学科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以第三届“卓越杯”物理实验竞赛中进入决赛的24支参赛队为样本,通过对参赛学生项目开展路径的调... 以项目学习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是基础学科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以第三届“卓越杯”物理实验竞赛中进入决赛的24支参赛队为样本,通过对参赛学生项目开展路径的调研,结合专家评分与同伴评价,对竞赛中开展项目式教学的人才培养路径与模式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对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项目式教学路径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并完善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论证了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正向影响,肯定了项目式教学对人才创新力的激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项目式教学 学科竞赛 滞后序列分析法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SPOC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53
15
作者 王祖源 张睿 +1 位作者 顾牡 张志华 《物理与工程》 2018年第4期3-19,共17页
本文以作者实施基于SPOC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5年的教学实践以及部分研究结论为载体,以教学模式实践者的身份,通过探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3种可能的教学目标定位,构建了"在线学... 本文以作者实施基于SPOC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5年的教学实践以及部分研究结论为载体,以教学模式实践者的身份,通过探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3种可能的教学目标定位,构建了"在线学习+课堂讨论+实践环节"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出了各学习单元3个环节的设计要素和讨论题目设计时应关注的7类问题。本文还以自主研发的"基于WiFi的课堂互动系统"应用为例,介绍了教育技术在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和教学效果。希望对刚刚起步或有意愿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老师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大学物理”课程在线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海兰 顾牡 +2 位作者 吴天刚 倪忠强 宋志怀 《物理与工程》 2020年第4期3-11,25,共10页
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的教学目标,依托同济大学云课堂(https://courses.tongji.edu.cn/)所用的ZOOM系统和在中国大学MOOC(https://www.... 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的教学目标,依托同济大学云课堂(https://courses.tongji.edu.cn/)所用的ZOOM系统和在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上所建设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从多个教学环节开展了"大学物理"课程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主要介绍我们教学团队在"大学物理"课程在线混合式教学方面的改革方案和具体做法,以利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课程 在线混合式教学 ZOOM视频直播 异步SPOC课程 慕课堂
下载PDF
智慧校园环境下大学物理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睿 顾牡 +3 位作者 吴天刚 张志华 王祖源 翟苗 《物理与工程》 2019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智慧校园的建设使得通过多数据通道实现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成为可能。基于近年来对SPOC模式的混合式大学物理教学研究,本文探讨了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课堂应答系统数据实现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物理 在线学习平台 课堂应答系统 形成性评价 智慧校园
下载PDF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微课程移动学习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方恺 吕军 +2 位作者 马现超 马宁生 倪晨 《物理与工程》 2016年第2期65-69,71,共6页
本文介绍将Web-based Application(Web App)等技术引入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构建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移动学习系统,实现让学生可以随时开展课内外学习的移动学习资源平台,促进了物理实验系列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在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本文介绍将Web-based Application(Web App)等技术引入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构建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移动学习系统,实现让学生可以随时开展课内外学习的移动学习资源平台,促进了物理实验系列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在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物理实验微课程移动学习系统为基础和支撑,对物理实验系列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整体设计,构建"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移动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实验室课堂上学习的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实验 微课程 WEB APP 微课程移动学习系统
下载PDF
SPOC模式大学物理混合型教学的学习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睿 王祖源 徐小凤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2-54,65,共4页
以大学物理的教学为例,通过聚类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SPOC模式下混合型学习效果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导致混合型教学学习效果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增加了有效学习时间.
关键词 SPOC 混合型教学 教育研究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26
20
作者 马宁生 吕军 方恺 《物理实验》 2016年第12期26-30,34,共6页
在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研究正是当前教育应该积极面对的新课题.由学生以不同方式学习所产生的数据,比如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通过挖掘这些大数据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和学习.物理实验应该对学习的过程和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储存和使用,在教育... 在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研究正是当前教育应该积极面对的新课题.由学生以不同方式学习所产生的数据,比如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通过挖掘这些大数据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和学习.物理实验应该对学习的过程和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储存和使用,在教育大数据的背景下,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目前对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教育大数据的研究成果.具体分析和介绍了教育大数据的作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字化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 微课程 增强现实技术 移动学习 泛在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