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刘冰洁
|
《高校辅导员学刊》
|
2013 |
3
|
|
2
|
基于SPOC的大学物理课程实践效果研究——以同济大学的物理课程为例 |
徐小凤
王祖源
张睿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6 |
57
|
|
3
|
“翻转式”MOOC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以同济大学大学物理课程为例 |
陈晓露
武荷岚
王祖源
|
《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16 |
12
|
|
4
|
同济大学普通物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张睿
王祖源
张志华
顾牡
|
《物理与工程》
|
2021 |
5
|
|
5
|
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二十年创新历程 |
王占山
张众
程鑫彬
沈正祥
李文斌
王晓强
马彬
焦宏飞
张锦龙
魏泽勇
王昆
黄秋实
蒋励
伊圣振
邓晓
顿雄
江涛
齐润泽
欧凯
施宇智
黄迪
余俊
顾振杰
骆文锦
董思禹
朱静远
谢凌云
何涛
张哲
盛鹏峰
钮信尚
陈玲燕
李同保
|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6
|
基于虚拟设计性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研究——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虚拟设计性物理实验为例 |
陈雅馨
张志华
方恺
|
《物理与工程》
|
2024 |
0 |
|
7
|
精准对接专业、立足产教融合的大学物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
许静平
谢双媛
樊维佳
张志华
|
《物理与工程》
|
2024 |
0 |
|
8
|
基于大学物理认知图谱的学生评价策略思考 |
史湘衣
马艳
|
《物理与工程》
|
2024 |
1
|
|
9
|
走出素质教育认知误区 借助AI赋能科学教育 |
吴於人
任咪咪
|
《中小学科学教育》
|
2025 |
0 |
|
10
|
混合现实设备在物理实验教育中的应用 |
李兴悦
严祯颋
方恺
|
《物理实验》
|
2025 |
0 |
|
11
|
从OC到MOOC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再思考 |
王祖源
倪忠强
王瑜
顾牡
王治国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6
|
|
12
|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历程与趋势 |
张睿
王祖源
顾牡
谢双媛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7
|
|
13
|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
王祖源
顾牡
吴天刚
倪忠强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4
|
学科竞赛视角下项目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以第三届“卓越杯”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为例 |
倪晨
李渔迎
方恺
王琦
于婷婷
顾牡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15
|
基于SPOC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
王祖源
张睿
顾牡
张志华
|
《物理与工程》
|
2018 |
53
|
|
16
|
“大学物理”课程在线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刘海兰
顾牡
吴天刚
倪忠强
宋志怀
|
《物理与工程》
|
2020 |
27
|
|
17
|
智慧校园环境下大学物理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
张睿
顾牡
吴天刚
张志华
王祖源
翟苗
|
《物理与工程》
|
2019 |
15
|
|
18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微课程移动学习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
方恺
吕军
马现超
马宁生
倪晨
|
《物理与工程》
|
2016 |
16
|
|
19
|
SPOC模式大学物理混合型教学的学习效果研究 |
张睿
王祖源
徐小凤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6 |
22
|
|
20
|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
马宁生
吕军
方恺
|
《物理实验》
|
2016 |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