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松解髂胫束治疗外侧型弹响髋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祝闽 朱涛 +1 位作者 胡建海 吴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松解髂胫束治疗外侧型弹响髋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2月,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医院骨科对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且无效的外侧型弹响髋并进行了关节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松解髂胫束治疗外侧型弹响髋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2月,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医院骨科对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且无效的外侧型弹响髋并进行了关节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髋关节内收角度、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量表(HOS-ADL)、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42例患者(男17例,女25例),年龄19~42岁,平均(31.2±5.20)岁,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19.7±3.84)个月。所有患者弹响完全消失Ober征阴性,且均无感染、血肿、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时髋关节内收角度从术前-32.3±10.03提高到20.6±2.91,mHHS评分从术前(65.8±5.52)分上升至(92.6±2.38)分,HOS-ADL从术前(70.1±5.32)分提高(93.5±2.58)分,VAS评分由术前(5.9±1.31)分降至(0.4±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松解髂胫束治疗外侧型弹响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其疗效明确预后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髂胫束 外侧型弹响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亚甲蓝染色标记后关节镜下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祝闽 朱涛 +2 位作者 田畅 周正 吴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3期2240-2244,共5页
目的 探讨使用亚甲蓝染色标记后关节镜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8年5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亚甲蓝染色后关节镜切除的27例有症状的腘窝囊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 目的 探讨使用亚甲蓝染色标记后关节镜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8年5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亚甲蓝染色后关节镜切除的27例有症状的腘窝囊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 所有27例(男12例,女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7.2±2.68)个月,平均年龄(60.8±8.23)岁,平均手术时间(28.9±4.67)min。所有病例均发现并治疗了相关的关节内病变,半月板损伤(20例,74.1%)是最常见的病变。术后12个月随访,VAS评分由术前(4.6±0.88)分降低至(0.4±0.58)分(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48.9±4.94)分提高至(92.1±3.08)分(P<0.05)。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术后12个月(25例0级,2例I级)较术前(2例Ⅰ级,17例Ⅱ级和8例Ⅲ级)明显改善(P<0.05)。没有患者出现关节感染、血肿、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也没有囊肿复发。结论 术前向囊腔注射亚甲蓝可快速定位囊肿范围,关节镜下更完整地切除囊壁,术后患者疗效明确,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改善,复发率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囊肿 关节镜 亚甲蓝 微创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 被引量:14
3
作者 顾昕 贺石生 +1 位作者 张海龙 顾广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与预后。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且术前三角肌肌力正常、手术减压范围包含C4/5椎间隙的患者共121例,男65例,女56例,平均手术年龄64.2岁,其中脊髓... 目的:观察和评估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与预后。方法:2007年5月-2012年1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且术前三角肌肌力正常、手术减压范围包含C4/5椎间隙的患者共121例,男65例,女56例,平均手术年龄64.2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4例。观察术后患者肩及上臂的肌力、感觉情况,在术前CT上测量C4/5神经根管直径,观察术前MRI T2加权像上脊髓高信号区。C5神经根麻痹诊断标准为三角肌肌力降至3级或3级以下。结果:共6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其中三角肌肌力2级1例,3级5例;单侧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下降5例,双侧1例,均伴有感觉障碍。1例为C4/5椎间隙减压,1例为C5椎体次全切,4例为2个节段以上减压。5例患者术前MRI T2像上观察到C5节段脊髓高信号区。6例患者随访1-4年,感觉恢复正常;其中2例(1例术前T2像脊髓高信号区范围较大、1例术后肌力下降至2级)肌力恢复至4级,4例恢复至5级,恢复时间为1-8个月,平均4个月。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颈椎JOA评分由术前10.8±1.1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自我满意度评价为40%-70%,平均55%。6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为2.86±0.28mm,115例无麻痹组为3.18±0.39mm。121例患者中,术前C4/5神经根管直径≤3.0mm者5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7.5%);>3.0mm者68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1例中,减压融合1-2个颈椎节段发生C5麻痹为2/82(2.4%),减压3个节段发生C5麻痹为4/39(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出现C5神经根麻痹,但预后较好,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减压 神经根麻痹
原文传递
通道辅助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海龙 贺石生 +7 位作者 顾广飞 顾昕 蔡晓冰 赵杉 周旭 袁超群 吴卫平 扶青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固定手术;B组11例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同时行椎间融合加单侧经皮内固定手术;c组11例采用扩张通道辅助单侧入路潜行多节段双侧减压术。评估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ODI,根据JOA、ODI改善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28)min,(220±31)min和(120±20)min;A、B、C组出血量分别为(290.5±20.9)ml,(270.7±18.7)ml和(120.3±22.6)ml。34例随访14.4~27.6月,平均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组JOA改善率分别为:A组(70±21)%,B组(73±17)%和c组(63±18)%;ODI改善率分别为A组(69±22)%,B组(71±19)%和c组(68±24)%;满意率3组分别为A组83.3%,B组81.8%和c组72.7%。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影像学表现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条件来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椎板切除 双侧减压 多节段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87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朱裕昌 楼列名 +3 位作者 蔡明 李少华 吴兴 李文俊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7年7月对87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85例并存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7年7月对87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85例并存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肺部感染、脑部疾患),伤后距手术时间1d内者4例,3d内49例,3~7d内34例。结果87例患者经12~26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72髋,良13髋,中2髋,总优良率为96.6%。无1例死亡。无任何疼痛76例(87.4%),有时隐痛或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11例(12.6%)。术后1年时,无1例出现跛行,72例(82.8%)患者能下地活动,其中54例(62.1%)不需任何帮助能独立行走。结论为避免卧床产生的并发症和加重原有合并症,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应尽早手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减少失血量及组织损伤,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极大提高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
下载PDF
硒酸酯多糖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兴 陈峥嵘 陈中伟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927-930,共4页
目的 :探索有机硒在体外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以硒酸酯多糖为实验药物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及细胞周期等 ,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 目的 :探索有机硒在体外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以硒酸酯多糖为实验药物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峰及细胞周期等 ,研究其对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硒酸酯多糖作用骨肉瘤细胞 1、2、4、6d及浓度为 0、3 0、60、12 0μg/mL后细胞生长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形态学观察可见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 ,细胞周期主要受阻于S期。结论 :硒酸酯多糖可在体外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类/药理学 骨肉瘤/病理学 脱噬作用 硒/药理学
下载PDF
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余磊 吴众 李少华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1期3926-3929,共4页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采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如果骨折造成骨性标志破坏、术中假体放置高度及后旋角度不确定、大小结节未达到解剖复位等可影响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及预后。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熟悉肩关节的解...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采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如果骨折造成骨性标志破坏、术中假体放置高度及后旋角度不确定、大小结节未达到解剖复位等可影响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及预后。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熟悉肩关节的解剖关系、力学机制、肩关节特殊的重建技术,并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就近几年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情况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置换术 治疗
下载PDF
肘关节僵硬治疗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华 李少华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3期4664-4667,共4页
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及混合型。药物及放疗可减少异位骨化生成,从而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是标准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关节镜下松解术疗效肯定,且损伤小、... 肘关节僵硬是肘关节创伤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及混合型。药物及放疗可减少异位骨化生成,从而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是标准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关节镜下松解术疗效肯定,且损伤小、恢复快;全肘关节置换术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手术指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辅助铰链外固定、持续被动运动、术后疼痛控制有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手术松解 保守治疗 关节镜
下载PDF
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骨肉瘤的光动力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硕 孙梦熊 +2 位作者 高博 蔡郑东 张治宇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48-151,203,共5页
目的观察63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C3H小鼠56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7~8mm时,随机分成3个对照组:(1)比较空白对照。(2)生理盐... 目的观察63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C3H小鼠56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7~8mm时,随机分成3个对照组:(1)比较空白对照。(2)生理盐水加光照。(3)单纯光敏剂未光照和4个光动力治疗PDT组:HpD和PSD-007各设5mg/kg、10mg/kg两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6h垂直瘤区行激光照射,激光波长630nm、功率密度167mW/cm2、能量密度200J/cm2、照射时间20min、光斑直径1.5cm。实验后第7天比较各组肿瘤直径、重量、抑瘤率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光动力治疗后,各光敏剂组肿瘤表面均出现了坏死,肿瘤的体积及瘤重均显著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敏剂HpD、PSD-007光动力疗法对小鼠LM-8骨肉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骨肉瘤光敏剂
下载PDF
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骨肉瘤的光动力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治宇 胡硕 蔡郑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4-648,604,共5页
目的:观察630及67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为筛选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骨肉瘤的新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C3H小鼠60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 目的:观察630及67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为筛选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骨肉瘤的新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C3H小鼠60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6~8mm时,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及PDT治疗组。治疗组分为PSD-007组(5mg.kg-1,用波长630nm激光照射)和BCPD-17组;BCPD-17组分设5和10mg.kg-12个剂量组,分别用波长630nm或670nm激光照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6h垂直瘤区行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0mW.cm-2、能量密度240J.cm-2、照射时间20min、光斑1.0cm。照射7d后测量肿瘤大小,取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并行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小鼠骨肉瘤细胞大而深染,核异型明显;PDT治疗组肿瘤细胞出现坏死,细胞内空泡变性,核固缩,BCPD-17组更明显。PDT治疗组小鼠骨肉瘤的肿瘤质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70nm激光照射后,BCPD-17各组的肿瘤抑制率均高于PSD-007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LM-8骨肉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光敏剂BCPD-17光动力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LM-8骨肉瘤 BCPD-17 PSD-007 肿瘤抑制率
下载PDF
右肩部及右上肢坏死性筋膜炎1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磊 张磊 +1 位作者 吴众 李少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73-473,475,共2页
我院收治1例右肩部、右上肢坏死性筋膜炎患者,行切开减压、彻底清创术,术后予以VSD负压吸引,同时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上肢 筋膜炎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临床Ⅰ期药代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宋海晶 杨伟志 +5 位作者 张卓梅 欧伦 陈方 王清清 董立厚 刘秀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后的药代动力性质。方法:采用ELISA分析方法测定血浆总uPA、sc-uPA抗原浓度以及联合免疫生色底物法测定纤溶活性变化。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20、40和60mg...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后的药代动力性质。方法:采用ELISA分析方法测定血浆总uPA、sc-uPA抗原浓度以及联合免疫生色底物法测定纤溶活性变化。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20、40和60mg,血浆uPA、sc-uPA和纤溶活性的AUC和Cmax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剂量比为1∶2∶3,AUCuPA之比为1∶2.1∶3.3;AUCsc-uPA之比1∶1.9∶2.9;不同给药剂量组间的uPA、sc-uPA抗原浓度的CLS、VSS、MRT、末端t1/2和tmax等参数无统计学差异。血浆纤溶活性浓度时间曲线的AUC和Cmax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变化趋势,Cmax之比为1∶2.3∶3.9,AUC之比为1∶2.9∶4.7,CLS与Vd随剂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健康受试者个体口服20~60mg剂量rhproUK后,血浆总u-PA、sc-uPA抗原浓度变化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而血浆纤溶活性浓度表现出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酶原 药代动力学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光敏剂PSD-007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体外光动力作用的实验观察
13
作者 孙梦熊 胡硕 +2 位作者 高博 龚海洋 蔡郑东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78-281,336,337,共6页
目的观察PSD-007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光动力效应。方法以人骨肉瘤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测定以PSD-007作为光敏剂,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不同能量密度激光的PDT处理后MG-63细胞的OD492值,并绘制MG-63细胞PDT后的存活率曲线,光镜下观察... 目的观察PSD-007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光动力效应。方法以人骨肉瘤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测定以PSD-007作为光敏剂,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不同能量密度激光的PDT处理后MG-63细胞的OD492值,并绘制MG-63细胞PDT后的存活率曲线,光镜下观察PDT后MG-63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PSD-007浓度为2μg/ml,激光能量密度为6 J/cm2时,PDT处理后MG-6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仅为48.09%。PDT后MG-63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部分细胞坏死。结论 PSD-007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光动力疗法 骨肉瘤
下载PDF
人类新血小板反应素R-spondin 3的细胞定位及其对肿瘤细胞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杨伟志 孙庆莉 +1 位作者 陈金中 胡志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人类新血小板反应素R-spondin 3(Rspo 3)的细胞定位,并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荧光显微成像法观察EGFP-Rspo 3在HEK293细胞中的分布。将重组质粒pcDNA-Rspo 3转染结肠癌细胞HT-29、LoVo,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 目的观察人类新血小板反应素R-spondin 3(Rspo 3)的细胞定位,并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荧光显微成像法观察EGFP-Rspo 3在HEK293细胞中的分布。将重组质粒pcDNA-Rspo 3转染结肠癌细胞HT-29、LoVo,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Rspo 3基因过表达对肿瘤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采用Matrigel、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Rspo 3基因过表达对肿瘤细胞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成像法观察发现,EGFP-Rspo 3融合蛋白在细胞核表达,呈弥散点状分布。流式细胞术观察发现,Rspo 3基因过表达对肿瘤细胞生长周期没有明显影响;Rspo 3基因过表达不影响低恶性的HT-29细胞凋亡,但诱导高恶性的LoVo细胞凋亡(P<0.01)。Rspo 3基因过表达增强肿瘤细胞黏附性(P<0.01),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力(P<0.01),对肿瘤细胞移行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Rspo 3有核定位功能,能诱导部分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转移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pondin 3 亚细胞定位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黏附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在骨肉瘤治疗中的初步实验探讨
15
作者 龚海洋 胡硕 +1 位作者 姚建忠 蔡郑东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光敏剂BCPD-17对小鼠骨肉瘤细胞株LM-8及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光敏剂BCPD-17(0.5、1.0、2.0、4.0、8.0μg/mL)与小鼠骨肉瘤细胞株LM-8共同孵育4 h,再采用不同激光剂量照射LM-8细胞(激光波长为630 ... 目的观察光敏剂BCPD-17对小鼠骨肉瘤细胞株LM-8及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光敏剂BCPD-17(0.5、1.0、2.0、4.0、8.0μg/mL)与小鼠骨肉瘤细胞株LM-8共同孵育4 h,再采用不同激光剂量照射LM-8细胞(激光波长为630 nm,光照能量分别为1.5、3.0、6.0、9.0 J/cm^2),与空白对照组(不加光敏剂,不接受激光照射)、暗毒性组(只加光敏剂,不接受激光照射)、激光组(不加光敏剂,只接受激光照射)比较,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其光密度值(OD_(540)),计算抑制率,并于光镜下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therapy,PDT)后24 h细胞形态的变化。30只C3H小鼠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10~12 mm时,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低能量密度及高能量密度光动力治疗组,观察4周后有无复发。结果单独光照或光敏剂孵育均无杀伤效应,光敏剂浓度及激光剂量是影响杀伤效应的重要因素。BCPD-17浓度为4μg/mL,光照能量为3 J/cm^2时,对LM-8细胞有明显的光动力杀伤效果,抑制率为57.0%。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呈坏死或凋亡样改变。动物模型实验中,光动力治疗4周后,对照组中10只没有联合PDT的小鼠,仅1只小鼠没有复发,在手术联合PDT治疗的低剂量激光组(240 J/cm^2)小鼠中,4只小鼠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在高剂量激光组(360 J//cm^2)小鼠中,只有2只局部复发。结论 BCPD-17对小鼠骨肉瘤LM-8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光动力杀伤作用,也能够降低小鼠移植骨肉瘤的局部复发率,PDT是很有前景的治疗骨肉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骨肉瘤 BCPD-17 LM-8细胞株 小鼠移植骨肉瘤皮下模型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积极开展骨肉瘤患者的规范化保肢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春林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791-796,共6页
随着化疗的进展、保肢技术的推广和影像技术的提高,保肢治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已成为骨肉瘤的主要治疗选择。这项治疗策略涉及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目前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初诊时转移性骨肉瘤的诊断和处理、化疗不敏感患者... 随着化疗的进展、保肢技术的推广和影像技术的提高,保肢治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已成为骨肉瘤的主要治疗选择。这项治疗策略涉及骨肉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目前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初诊时转移性骨肉瘤的诊断和处理、化疗不敏感患者的治疗、一线与二线化疗药物的选择、复发患者的处理、保肢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假体失败的原因与处理等。需要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共同提高骨肉瘤的诊断正确率、手术成功率,减少误诊、手术并发症、转移及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活动功能。本文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的重要性,就骨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化疗及保肢技术等相关研究予以展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保肢手术 多学科合作团队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邓必勇 蔡郑东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6期731-732,共2页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及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放射治疗又分为2种照射方式,一种为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放射源与患者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治疗方式用途最广,同时是临床最主要的治疗途径.另一种为近距离治疗,又...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及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放射治疗又分为2种照射方式,一种为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放射源与患者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治疗方式用途最广,同时是临床最主要的治疗途径.另一种为近距离治疗,又称为内照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源置于肿瘤内部或肿瘤组织5cm范围内,其分为腔内治疗、管内治疗、组织间照射(放射性粒子植入)及术中置管、预制模型后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 近距离治疗 骨与软组织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AO分型B、C分型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18
作者 余磊 陆一 +2 位作者 沈决心 蔡晓冰 陶坤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1期1-4,31,共5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A0分型B、C分型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20年8月一2021年7月进行治疗的50例A0分型B、C分型Pilon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对照组使用常规螺旋CT进行扫描...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A0分型B、C分型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20年8月一2021年7月进行治疗的50例A0分型B、C分型Pilon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对照组使用常规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组使用3D打印技术建立立体模型,对比2组手术质量、术前术后临床指标、术后恢复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前观察组HGB、HCT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HCB、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OFAS评分、Mazur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炎性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Q0L-74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O分型B、C分型Pilon骨折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提升手术实施质量,提升术后恢复质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骨折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AO分型 B、C分型Pilon骨折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对肌肉骨骼痛症的抗炎镇痛机制 被引量:55
19
作者 周迪远 陶惠红 +6 位作者 杨耀琴 茅凌洲 蔡新宇 丛锐军 段婷慧 郝振宏 莫向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7期618-621,625,共5页
目的近年来,冲击波疗法因其无创、副作用少的特点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愈加受到关注。本文探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性疾病的机制,各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的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 目的近年来,冲击波疗法因其无创、副作用少的特点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愈加受到关注。本文探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性疾病的机制,各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的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10只,通过比较各组间炎症消退时间、肿胀程度、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组织切片中的炎症细胞的差异以研究冲击波在消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冲击波疗法能明显缓解炎症局部红肿,减轻炎症渗出和炎症细胞浸润,对局部组织无明显损伤。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组织中抗炎镇痛因子含量上升,致炎性因子含量下降有关。结论冲击波处理有明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加速炎症的吸收消散效应,从而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其机制与促进β-内啡肽产生,抑制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5-羟色胺等疼痛因子释放有关。一氧化碳在冲击波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但其作用方式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炎症 镇痛 抗炎 随机对照实验
下载PDF
人骨肉瘤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吴兴 陈峥嵘 张光健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细胞凋亡率的预后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骨肉瘤石蜡组织 Tunel染色,检测组织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 AI),及其与患者预后、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大小、血清 ALP的关系。结果:远期生存时间>3 年者较≤3 年者凋亡... 目的:探讨骨肉瘤细胞凋亡率的预后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骨肉瘤石蜡组织 Tunel染色,检测组织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 AI),及其与患者预后、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大小、血清 ALP的关系。结果:远期生存时间>3 年者较≤3 年者凋亡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81 .8%,35. 3%);AI分级水平也明显增高,P=0 .016。肿瘤直径≥10 cm者较<10 cm者凋亡检测阳性率高(83. 3%,31. 3%);AI分级水平增高,P=0 .003。血清 ALP水平升高者较正常者凋亡检测阳性率低(30 .8%, 73. 3%); AI 分级水平降低,P=0 .020。AI 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无关,P=0. 893、0 .981。结论:骨肉瘤凋亡指数结合血清 ALP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病理学 石蜡包埋 染色法 脱噬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