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肺科医院首次复治肺结核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忠顺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住院的首次复治肺结核病人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规范合理的化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加强防治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肺结核病人中属于首次复治的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导致... 目的了解住院的首次复治肺结核病人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规范合理的化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加强防治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肺结核病人中属于首次复治的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导致复治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首次复治病人498例,占同期所有住院肺结核病人的13.1%。涂阳病人占52.8%。S,H,R,E耐药率分别为34.8%,46.8%,28.4%和24.8%。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者占26.2%。51.7%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以合并糖尿病、肝脏基础疾病及低蛋白血症最为常见。有81例次在本次住院前后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35.1%的患者有不规则治疗史,导致不规则治疗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为最多见。本市初次复治病人以45岁以上年龄组(70%)为多,特别是60岁以上占43.7%。非本市病人在小于45岁年龄组占60%以上。结论住院治疗的首次复治病人有其特殊性。耐药、基础情况差、合并症多、合并有肺外结核、营养不良、药物不良反应多及不规则治疗可能是导致复治肺结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治疗 再治疗 上海市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朱长太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822-824,共3页
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较为常见的疾病,约占结核病的0.5%~1.0%[1]。全世界结核性脑膜炎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稳步下降,但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广泛传播及艾滋病的流行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使... 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较为常见的疾病,约占结核病的0.5%~1.0%[1]。全世界结核性脑膜炎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稳步下降,但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广泛传播及艾滋病的流行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使得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亦随之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是死亡率最高的肺外结核病,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重要。但在临床工作中,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多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实验室诊断技术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肺外结核病 早期诊断 脑脊液改变 免疫制剂 临床工作
下载PDF
结核病专业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结核潜伏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忠顺 楼海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利用γ-干扰素释放反应检测结核病专业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共分3组:结核病专业人员组128例(其中医生60例,护士68例)、病人家属密切接触组60例、非密切接触组40例,应用T-SPOT.TB(Oxford Immunote... 目的利用γ-干扰素释放反应检测结核病专业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共分3组:结核病专业人员组128例(其中医生60例,护士68例)、病人家属密切接触组60例、非密切接触组40例,应用T-SPOT.TB(Oxford Immunotec,Abingdon,UK)试剂盒检测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对于2种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特异性分泌蛋白: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分泌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结核病专业人员组的阳性率为14.8%(19/128),家属密切接触组为23.3%(14/60),非密切接触组为5.0%(2/40)。家属密切接触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为高(χ2=6.002,P=0.023);结核病专业人员组与非密切接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工作年限≥3年的结核病专业人员组的阳性率27.1%(16/59)较非密切接触组5.0%(2/40)明显为高(χ2=7.840,P=0.007),其RR值为5.42(95%CI=1.32~22.31)。结论结核病专业人员及密切接触者受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性高,且与接触时间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传播 疾病传播 病人至卫生人员 免疫酶技术 干扰素Ⅱ型
下载PDF
广泛耐药结核病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小黎 曹红艳 +2 位作者 崔振玲 袁俐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664-668,共5页
自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结核病成为全球危机至今,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患者数居世界第2位,近几年来,肺结核均高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前两位。
关键词 耐药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 传染病报告 死亡率 发病率 肺结核 死亡数 发病数
下载PDF
应重视结核病耐药性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忠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01-3802,共2页
我国是结核病高耐药国家.肺结核病患者的单耐药率为21%,多耐药为率8.32%,广泛耐药率为0.68%,总耐药率37.79%,结核病的高耐药率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及时准确的耐药性测定,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耐多... 我国是结核病高耐药国家.肺结核病患者的单耐药率为21%,多耐药为率8.32%,广泛耐药率为0.68%,总耐药率37.79%,结核病的高耐药率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及时准确的耐药性测定,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耐多药结核患者,并且可为患者的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其结果有助于控制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与传播,减少新的耐多药结核患者的产生。然而,在获得培养阳性菌后,当前常规应用的结核病耐药性测定方法(如比例法或绝对浓度法)需时4~8周(目前规程是4周判断结果),当前最快的Bactec960仪器系统药敏检测也在获得培养阳性菌株以后还需5。7d(目前的操作规程是4~12d),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因此.早期快速的耐药性检测技术突破则是当前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患者 耐药性检测 耐多药结核病 耐药性测定 绝对浓度法 耐药率 控制工作 治疗用药
下载PDF
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治疗方案药品敏感性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应若嫣 黄晓辰 +3 位作者 王洁 刘一典 沙巍 杨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超短程治疗方案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对方案中药品的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合抑菌浓度指数(FICI)对其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应用首次复治肺结核超短程... 目的分析应用超短程治疗方案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对方案中药品的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合抑菌浓度指数(FICI)对其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应用首次复治肺结核超短程治疗方案(Mfx-Pa-Rft-E-Z;为期6个月;Mfx:莫西沙星;Pa: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Rft:利福喷丁;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并完成治疗疗程的48例首次复治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治疗疗程结束痰菌阴转(成功组),10例痰菌未阴转(失败组);成功组广泛耐药(XDR)者18例,耐多药(MDR)者20例;失败组均为XDR。收集研究对象于治疗前保存的痰标本培养分离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采用三维棋盘法对Mfx、Pa、Rft及Mfx-Pa、Pa-Rft、Mfx-Pa-Rft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分析MIC和FICI与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Mfx、Pa和Rft单药MIC值[中位数(四分位数)]成功组分别为0.50(0.06,1.00)、8.0(3.5,16.0)、32.0(4.0,64.0)mg/L;失败组分别为1.00(0.50,1.00)、16.0(3.5,28.0)、48.0(24.5,64.0)mg/L。成功组Mfx的MIC值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1,P=0.026)。Mfx-Pa和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分别为2.6%(1/38)和44.7%(17/38),失败组的协同率分别为1/10和6/10,均无拮抗产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分别为0.377和0.487)。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为26.3%(10/38),失败组协同率为1/10;成功组拮抗率为13.2%(5/38),失败组拮抗率为3/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1,P=0.136)。针对XDR患者的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成功组协同率为38.9%(7/18),高于失败组(1/10);拮抗率为5.6%(1/18),小于失败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34)。成功组Mfx-Pa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50(1.00,2.00),失败组为1.75(1.05,2.02);成功组Pa-Rft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为0.51(0.47,0.63),失败组为0.44(0.28,0.65);成功组Mfx-Pa-Rft联合药敏试验的FICI值为1.25(0.75,2.50),失败组为2.31(1.47,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62、-1.134、-1.168,P值分别为0.523、0.263、0.097)。结论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方案中核心药品的药物协同性越好,患者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越大;在应用不同治疗组合方案前,应进行治疗方案药品的联合药敏检测,通过判断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品的协同性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再治疗 抗药性 多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38kD-16kD融合蛋白克隆表达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忠华 丁元生 +5 位作者 毕爱笑 冯永红 金瑞良 杨华 秦莲花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65-569,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6 kD,38 kD重组载体;经表达、纯化和复性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84例血清抗体,肺结核患者9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38例。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1a-3816,表达蛋白经SDS-PAGE后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 kD,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纯度均达9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蛋白能与结核病患者血清反应;重组蛋白3816血清检测,其敏感性为80.2%(77/96),特异性为90.9%(80/88)。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3816融合蛋白,其对血清学检测证明重组融合蛋白有希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有效候选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血清学试验
下载PDF
结核患者血清IgG抗体适体的制备及特异性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柏文娟 胡忠义 +2 位作者 刘忠华 杨华 秦莲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1-1114,1118,共5页
目的筛选获得结核患者血清IgG抗体的特异性适体。方法纯化结核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以IgG抗体为靶标,利用SELEX技术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的ssDNA适体文库,进行克隆测序、亲和性检测、二级构象分析,并用于血清标本检测,进行适体特异性的鉴... 目的筛选获得结核患者血清IgG抗体的特异性适体。方法纯化结核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以IgG抗体为靶标,利用SELEX技术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的ssDNA适体文库,进行克隆测序、亲和性检测、二级构象分析,并用于血清标本检测,进行适体特异性的鉴定。结果纯化获得了IgG抗体,浓度为1.3mg/mL。SELEX筛选10轮后,随机挑选12个适体进行亲和性检测和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亲和性吸光度值大于1.0的适体有4个。二级构象分析揭示,适体与靶分子的结合基础为口袋颈环鼓包结构和分枝的连接角度。对亲和性吸光度值大于1.0的4个适体,经29份临床标本检测进行特异性的进一步验证显示,其中有3个适体对结核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筛选获得结核患者血清IgG抗体的适体,并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IGG抗体 SELEX 适体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对人THP-1单核细胞IL-12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耀婷 胡忠义 +2 位作者 冯永红 刘忠华 拾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384-388,共5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对人THP-1单核细胞IL-12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应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大肠埃希菌表达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ESAT-6刺激人THP-1单核细...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对人THP-1单核细胞IL-12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应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大肠埃希菌表达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抗原,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ESAT-6刺激人THP-1单核细胞IL-12产生的影响,以及对LPS刺激的反应,应用各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来探讨ESAT-6诱导单核细胞IL-12产生相关可能的信号通路。结果结核分枝杆菌ESAT-6分泌抗原在2.5~10g/ml浓度范围能依赖性地刺激人THP-1单核细胞产生IL-12(p70及其亚单位p40)。细胞信号传导通路JNK-MAPK的选择性抑制剂SP600125能促进ESAT-6刺激单核细胞IL-12p40产生,而信号通路PKR抑制剂2-AP有显著性抑制其作用。结论ESAT-6抗原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IL-12产生,JNKMAPK及PK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此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原 细菌 细菌蛋白质类 单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CFP21融合蛋白克隆表达及全血IFN-γ的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舟 丁元生 +3 位作者 刘忠华 毛翎 桂徐蔚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11-216,F0003,共7页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CFP21(CE21)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通过IFN-γ的检测探讨CE21在结核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CFP21和CFP10-ESAT-6(CE)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并将两片段2次连接到表...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CFP21(CE21)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通过IFN-γ的检测探讨CE21在结核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CFP21和CFP10-ESAT-6(CE)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并将两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获得pET21a-CFP10-ESAT-6-CFP21重组质粒;经表达纯化和复性后,去除内毒素,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8例结核病患者、3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全血中IFN-γ的释放量。结果CE21经SDS-PAGE分析后相对分子质量为45,与预期大小一致。CE21融合蛋白全血标本IFN-γ的检测,结核组阳性率为72.9%,非结核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3%和3.1%。结论成功获得CE21融合蛋白,IFN-γ的检测证明该融合抗原具有良好的结核病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抗原 细菌 干扰素Ⅱ型
下载PDF
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快速鉴定鸟分枝杆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园园 陆俊梅 +2 位作者 程松 胡忠义 崔振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建立RNA恒温扩增技术快速鉴定鸟分枝杆菌(RIARD-MA)的方法,评估鉴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鸟分枝杆菌(MA)的16S rRNA的特异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RNA探针和带有T7启动子的逆转录扩增引物,42℃恒温扩增实时检测,对21种... 目的建立RNA恒温扩增技术快速鉴定鸟分枝杆菌(RIARD-MA)的方法,评估鉴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鸟分枝杆菌(MA)的16S rRNA的特异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RNA探针和带有T7启动子的逆转录扩增引物,42℃恒温扩增实时检测,对21种分枝杆菌标准株、4株非分枝杆菌和259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别检测;同时以PCR测序结果为参考对照。结果 RIARD-MA可以在2 h内完成检测,能准确鉴定出21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及4株非分枝杆菌检测中的MA,检测灵敏度达103CFU/mL;检测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M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可达100%。结论 RIARD-MA鉴定M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测快速,有望作为一种新的MA临床分离株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恒温扩增 鸟分枝杆菌 鉴定
下载PDF
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快速鉴定偶发分枝杆菌的研究
12
作者 逄文慧 李园园 +3 位作者 胡忠义 范琳 赵阳国 崔振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3-767,773,共6页
目的建立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快速鉴定偶发分枝杆菌(RIARD-MF)的方法,评估其在鉴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偶发分枝杆菌的16SrRNA特异序列作为目的靶标进行检测,设计含T7启动子逆转录扩增引物和RNA探针,分别对5种... 目的建立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技术快速鉴定偶发分枝杆菌(RIARD-MF)的方法,评估其在鉴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偶发分枝杆菌的16SrRNA特异序列作为目的靶标进行检测,设计含T7启动子逆转录扩增引物和RNA探针,分别对5种非分枝杆菌细菌、20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和259株临床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42℃恒温扩增实时检测,参考标准为PCR基因测序结果。结果RIARD-MF方法学检测灵敏度可达60CFU/mL。在25种细菌的RIARD-MF特异性检测中:只有偶发分枝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24种细菌均为阴性,与测序检测结果一致。在检测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时,RIARD-MF鉴定偶发分枝杆菌5株,其余为非偶发分枝杆菌,与测序结果一致,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RIARD-MF鉴定偶发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性,且检测快速,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偶发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恒温扩增 鉴定 偶发分枝杆菌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性细胞因子的筛选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丽豪 刘忠华 +4 位作者 顾谨 胡海莉 桂徐蔚 胡忠义 陈桂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8-173,共6页
目的 筛选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性细胞因子.方法 利用蛋白芯片检测脑脊液中120种细胞因子,筛选出2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病毒性脑膜炎和2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差异性细胞因子,通过ELISA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16例病毒性脑膜... 目的 筛选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性细胞因子.方法 利用蛋白芯片检测脑脊液中120种细胞因子,筛选出2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病毒性脑膜炎和2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差异性细胞因子,通过ELISA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16例病毒性脑膜炎和16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进行检测,以进一步验证其诊断价值.结果 蛋白芯片检出83种细胞因子,选取了差异显著的6种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 (MCP-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和白细胞介素-8(IL-8).ELISA检测结果: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6种细胞因子含量高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其中MCP-2[(18.5±6.3) pg/ml和(1.5±0.5) pg/ml]、干扰素γ[(253.3±82.5) pg/ml和(8.5±2.9) pg/ml]、IL-8[(37 135±27 193) pg/ml和(16 806±20 109) pg/ml]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较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含量升高(t值分别为2.12、2.51、2.03,P值分别为0.035、0.018和0.024),而两组中MIP-1β、MIP-1α、MC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脊液中MCP-2、干扰素γ、IL-8的含量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细胞因子类 蛋白质阵列分析
原文传递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原体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海珍 胡忠义 +1 位作者 李连青 杨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噬菌体展示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诊断和科研等诸多领域并在病原体血清学检测新方法的研究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利用该技术研究者可以在短期内筛选获得具有检测及诊断价值的抗原表位、特异性的结合肽以及重组抗体分子,彻底改变了抗... 噬菌体展示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诊断和科研等诸多领域并在病原体血清学检测新方法的研究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利用该技术研究者可以在短期内筛选获得具有检测及诊断价值的抗原表位、特异性的结合肽以及重组抗体分子,彻底改变了抗体制备的传统途径,使得大量制备多样化的重组抗体分子成为可能。掌握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原体血清学检测中的特点,为该技术在筛选目标靶分子的血清学检测中寻求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病原体 血清学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