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情防控下上海市级和区级定点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规范专家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瑞兰 刘娇 +14 位作者 马可 吴志雄 陆健 李磊 马少林 管军 徐斌 喻一奇 邵小平 孟潇潇 皋源 张文宏 陈德昌 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人群容易转重症,且有较高的死亡风险,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直接决定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目前国内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配置、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床位及设置和国外仍有一...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人群容易转重症,且有较高的死亡风险,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直接决定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目前国内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配置、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床位及设置和国外仍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满足救治的需要。多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教训提示,"平战双轨"的重症医学科建设是最佳的医疗模式。遵循"平战结合"的理念,加强市级和区级定点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配置合理的ICU、亚ICU和战备ICU,建立快速反应梯队,加强常态化培训和科学管理,可能是应对疫情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医学科 重症监护病房 亚重症监护病房 战备重症监护病房 快速反应梯队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你的行为对后代有无影响
2
作者 刘杨 《科学生活》 2025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如果告诉你,你今天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能够塑造你未来后代的健康和生活方式,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的情节,对吧?让我们先看几个例子。1944年9月到1945年5月,荷兰大部分地区陷入严重饥荒,有超过2万人死于饥荒。由于这场饥荒开始和结束的... 如果告诉你,你今天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能够塑造你未来后代的健康和生活方式,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的情节,对吧?让我们先看几个例子。1944年9月到1945年5月,荷兰大部分地区陷入严重饥荒,有超过2万人死于饥荒。由于这场饥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非常明确,且荷兰保有完整的医疗记录,使得此次事件成为研究人类健康影响的重要案例。研究者发现,对于受到饥荒影响的孕妇,这场饥荒给她们的胎儿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记录 科幻电影 人类健康影响 饥荒 后代 荷兰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化的层级管理体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3
作者 单启源 孙晓靓 +7 位作者 刘圣珺 马若琳 顾浩杰 陈迟 丁敏 康宝丽 徐玮 徐增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5年第2期81-85,98,共6页
目的探究“信息化+层级管理”模式能否切实优化人员职责与结构、促进管理团队职能落实。方法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现状,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管理框架不清晰、缺乏有效管理工具和教学管理团队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通... 目的探究“信息化+层级管理”模式能否切实优化人员职责与结构、促进管理团队职能落实。方法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现状,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管理框架不清晰、缺乏有效管理工具和教学管理团队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理清医院、职能科室、专业基地与轮转科室的层级管理体系、梳理并明确管理团队的职能并在住培系统中构筑相应模块、赋予相应权限。收集轮转科室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骨干指导医师、指导医师5类人群的基本信息、登录系统次数与开展教学活动次数,对研究实施前后登录次数及开展教学活动次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实施后进行横截面分析。结果“信息化+层级管理”实施后,主任(Z=-3.161、P=0.002)、教学主任(Z=-2.687、P=0.007)登录次数比实施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5类人员登录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教学秘书与骨干指导医师(Z=-2.948、P=0.003)、教学秘书与指导医师(Z=-6.622、P<0.001)、骨干指导医师与指导医师(Z=-6.295、P<0.001)教学活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化+层级管理”模式在住培管理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有效促进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积极参与,促进其职能落实,可为进一步加强住培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层级管理 信息化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焦佼 侯莉 +1 位作者 徐志云 周炜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作为肝移植手术中的重要评估工具,临床使用简单易行,其是肝移植患者等候移植手术的重要指标,如今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肝外疾病的评估工具。该文介绍MELD评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心血管疾病 预后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导致心脏破裂及肺动脉栓塞一例
5
作者 周炜 王贺 +3 位作者 李辰 朱峰 马少林 樊国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折及溶骨性转移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虽然该项技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近期报道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导致的心脏破裂及肺栓塞,极其罕见且非常严重。本文报道了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导致心脏...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折及溶骨性转移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虽然该项技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近期报道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导致的心脏破裂及肺栓塞,极其罕见且非常严重。本文报道了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导致心脏破裂及肺动脉栓塞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心脏破裂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ICU中的患者吃什么?
6
作者 刘杨 《科学生活》 2024年第10期74-75,共2页
通常只有重症患者才会住进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所以很多人认为ICU是个神秘甚至可怕的地方,但实际上ICU并非想象的那么恐怖。这里,无数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ICU医生会经常遇到患者的家属询问:“患者在里... 通常只有重症患者才会住进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所以很多人认为ICU是个神秘甚至可怕的地方,但实际上ICU并非想象的那么恐怖。这里,无数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ICU医生会经常遇到患者的家属询问:“患者在里面怎么吃饭?是否需要我带些来?”也就是关注重症患者的营养问题,那么,ICU中患者是如何获取他们急需的营养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ICU,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精心照料 ICU 医护人员 吃饭
原文传递
肺类器官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广平 房贺 +2 位作者 刘晓彬 付忠华 朱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2-1127,1146,共7页
在以往动物模型的研究中,由于动物与人类肺部解剖结构的差异以及在药物研发中使用动物模型时经常出现令人失望的结果,而2D细胞系难以真实反映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亟需一种体外模型可以补充动物研究,并提高对肺部生理、再生和疾病等的... 在以往动物模型的研究中,由于动物与人类肺部解剖结构的差异以及在药物研发中使用动物模型时经常出现令人失望的结果,而2D细胞系难以真实反映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亟需一种体外模型可以补充动物研究,并提高对肺部生理、再生和疾病等的理解。肺类器官(lung organoids,LO)的诞生跨越了这一鸿沟,实现了由动物模型器官研究到人体器官体外研究的转变。LO是在历经众多实验研究和漫长的经验总结上所研发出来的,为人体肺部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类器官 肺疾病 干细胞
下载PDF
相对血糖比值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汤赐俊 唐瑾 +3 位作者 张素冕 杨梅 王雪琪 王学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3-1580,共8页
目的:研究相对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2024年2月... 目的:研究相对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2024年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中心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375例,根据患者入院即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计算SHR值。根据脓毒症患者入院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HR对脓毒症发生ARDS的预测价值。根据ARDS分级程度不同,比较SHR在不同ARDS分级中的表现。结果:发生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93例(78.1%),其中轻度128例(44.7%)、中度116例(39.6%)、重度49例(16.7%),与非ARDS组比较,ARDS组患者P/F指数更低,而SOFA评分、SHR、入院血糖、乳酸水平较高,呼吸机使用天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OR=1.307,95%CI:1.182~1.445)、SHR(OR=4.246,95%CI:1.940~9.296)是发生脓毒症相关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HR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re under the curve,AUC)为0.682,敏感度为38.6%,特异度为91.4%;SHR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发生的AUC值为0.791,敏感度为68.3%,特异度为80.2%;随着脓毒症相关ARDS的疾病越严重,SHR数值越高(P=0.002)。结论:SHR数值高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SHR水平对脓毒症导致ARDS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可作为快速预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血糖比值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红景天苷对脓毒症小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梦之 赵剑秋 +3 位作者 宋颖 陆晓英 张贇和 胡宝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0-696,共7页
目的评价红景天苷对脓毒症小鼠脾脏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C57BL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七氟烷麻醉下制备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模型,手术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尾静脉给予1 mL生理盐水... 目的评价红景天苷对脓毒症小鼠脾脏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C57BL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七氟烷麻醉下制备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模型,手术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尾静脉给予1 mL生理盐水,实验组手术后尾静脉给予1 mL红景天苷(20 mg/kg)。各组小鼠尾静脉给药后12 h,取小鼠脾脏及外周血,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IL-2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与CD8^(+)T细胞数量变化,RT-PCR检测趋化因子CXC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较假手术组小鼠脾脏及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2,IL-10水平显著升高;脾脏中CD4^(+)与CD8^(+)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趋化因子CXC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脾脏及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2、IL-10水平显著降低;脾脏中CD4^(+)与CD8^(+)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CXC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脓毒症时小鼠脾脏免疫功能发生明显变化,红景天苷可显著改善脓毒症小鼠脾脏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脓毒症 脾脏 免疫功能 小鼠
下载PDF
黏弹性止血试验导向的创伤性凝血病诊治
10
作者 沈拓 朱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25-431,共7页
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治是严重创伤病人救治的重要一环。创伤性凝血病有创伤性高凝血症及创伤性低凝血症两种表型。创伤病人早期的凝血功能障碍表型多变。黏弹性止血试验能反映创伤病人凝血全貌,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快速识别创伤性凝血病的不... 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治是严重创伤病人救治的重要一环。创伤性凝血病有创伤性高凝血症及创伤性低凝血症两种表型。创伤病人早期的凝血功能障碍表型多变。黏弹性止血试验能反映创伤病人凝血全貌,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快速识别创伤性凝血病的不同表型,并针对不同凝血指标障碍进行精细化管理。本文介绍了黏弹性止血试验常见的检测方式及其原理,并结合当前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了不同分型下的创伤性凝血病的基于黏弹性止血试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给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临床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止血试验 创伤性凝血病 创伤 血栓弹力图 高凝血症
原文传递
糖萼、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症凝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少康 刘杨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747-752,共6页
脓毒症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与凝血功能异常和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糖萼是覆盖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胶状层,由内皮细胞膜表面附着的蛋白多糖、糖胺聚糖链、糖蛋白和黏附的血浆来源蛋白组成,具有维持着血管系统... 脓毒症凝血病(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SIC)与凝血功能异常和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糖萼是覆盖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胶状层,由内皮细胞膜表面附着的蛋白多糖、糖胺聚糖链、糖蛋白和黏附的血浆来源蛋白组成,具有维持着血管系统的稳态,防止微血管血栓形成的作用。肝素结合蛋白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因子刺激下释放的颗粒蛋白,参与血管渗漏和内皮损伤。肝素因肝素结合蛋白与糖萼的结合方式以及蛋白结构和电荷的不同,可与糖萼竞争性结合肝素结合蛋白。该机制可减少内皮细胞激活和内皮损伤。表明糖萼和肝素结合蛋白均参与了脓毒症凝血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结合目前相关研究,本文在此对糖萼、肝素结合蛋白在脓毒症凝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肝素抗凝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萼 肝素结合蛋白 脓毒血症凝血病 肝素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抗凝新视角——凝血因子Ⅻ和Ⅺ抑制剂的基础与临床新进展
12
作者 王睿华 杨智蕴 +1 位作者 马少林 朱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抗凝药物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现有抗凝方案的出血风险是危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通常需要器官支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血管中置入人工材料,进而需要抗凝治疗,以免发生血栓,使器官支持无法进行... 抗凝药物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现有抗凝方案的出血风险是危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通常需要器官支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血管中置入人工材料,进而需要抗凝治疗,以免发生血栓,使器官支持无法进行,但这类患者往往出血风险更大。1953年发现的丙型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将人们的视角聚焦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即接触途径。当人工材料表面与FⅫ接触后,FⅫ被激活,继而激活FⅪ,开启接触途径的"凝血瀑布反应"。目前已知的接触途径抑制剂主要包括FⅫ抑制剂与FⅪ抑制剂两类药物,可以阻断这一过程。本文针对FⅫ与FⅪ在接触途径激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其在血栓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通过列举研发相对成熟的药物及其适应证,使临床医生熟悉这一新型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内源性凝血系统 接触途径抑制剂 凝血因子Ⅺ
原文传递
危重烧伤早期凝血功能紊乱
13
作者 马琪敏 沈拓 +1 位作者 王玉松 朱峰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5期223-230,共8页
研究显示,烧伤早期凝血功能紊乱对危重烧伤病情演变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炎症、免疫、创面修复等共同影响着此类患者的转归。由于研究数量、规模以及诊疗理念、措施的限制,目前对于危重烧伤早期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特征尚不完... 研究显示,烧伤早期凝血功能紊乱对危重烧伤病情演变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炎症、免疫、创面修复等共同影响着此类患者的转归。由于研究数量、规模以及诊疗理念、措施的限制,目前对于危重烧伤早期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特征尚不完全清楚,定义也存在一定争议。本综述在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聚焦上述相关问题,挖掘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实践方向,旨在为危重烧伤早期凝血功能紊乱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凝血 凝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5个评分系统在评估围手术期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价值
14
作者 李辰 吕兴平 +4 位作者 沈叶舟 刘晓彬 周炜 樊国亮 朱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91-97,共7页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主动脉夹层严重程度的最佳评分系统。方法:所有数据均来自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主动脉夹层严重程度的最佳评分系统。方法:所有数据均来自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CHE)中的APSⅢ部分,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xford acute severity of illness score,OASIS),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使用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最佳预测评分,根据Youden指数计算评分的理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APSⅢ(AUC:0.803,95%CI:0.721~0.885)在评估住院病死率方面优于SAPSⅡ(AUC:0.767,95%CI:0.654~0.880)、OASIS(AUC:0.760,95%CI:0.635~0.885)、SOFA(AUC:0.753,95%CI:0.649~0.857)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AUC:0.670,95%CI:0.524~0.817)。根据ROC曲线和Youden指数计算,APSⅢ评分的理想截断值为57.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PSⅢ高分组患者的28天生存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APSⅢ高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结论:APSⅢ评分系统在预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28天病死率和预后方面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Ⅲ 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 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慢性肾炎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症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炜 王一舒 +3 位作者 马姝琛 王俊 马少林 方路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3年第5期62-63,共2页
患者男,55岁,因"左侧腹痛2 d,加重1 d"入院。入院前2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无发热、无咳嗽、无咳痰、无腹泻等伴随症状,遂至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外科就诊。体格检查:神志清... 患者男,55岁,因"左侧腹痛2 d,加重1 d"入院。入院前2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无发热、无咳嗽、无咳痰、无腹泻等伴随症状,遂至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外科就诊。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痛苦面容,问答体格检查尚配合,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血压101/5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8次/分,腹软,肠鸣音减弱,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叩痛,双下肢轻度水肿。既往病史:6个月前诊断慢性肾炎,肾穿刺活检提示:微小病变性肾病。平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日35 mg,尿量每日1 500~2 000 ml,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心电图检查结果示窦性心动过速和T波改变(Ⅰ、Ⅱ、Ⅲ、aVL、aVF低平);腹部CT检查:胃壁轻度增厚、水肿;肝右下叶钙化灶;胰头部显示不清,周围有疑似液化灶;少量腹腔积液。腹部B超示脂肪肝,胰腺显示不清,建议复查;胆囊增大,轮廓清晰,内部未见明显实质性异常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动过速 肺呼吸音 肾区叩痛 左侧腹部 痛苦面容 脐周压痛 既往病史 右下叶
原文传递
异质性耐药在烧伤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意义
16
作者 沈拓 朱峰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烧伤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在烧伤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抗感染治疗在烧伤治疗中尤为关键,而异质性耐药是微生物感染的主要问题,可能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其中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异质性耐药可能在烧伤感染中扮演重...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烧伤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在烧伤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抗感染治疗在烧伤治疗中尤为关键,而异质性耐药是微生物感染的主要问题,可能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其中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异质性耐药可能在烧伤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围绕烧伤感染中常见的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现状、异质性耐药的概念和机制、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异质性耐药及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异质性耐药在烧伤感染治疗中的意义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烧伤感染治疗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异质性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在心脏术后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李辰 周炜 朱峰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准确评估组织的氧合状态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主要依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心输出量及血气分析等有创性手段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受干扰因素较多,并不准确。近红外光... 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准确评估组织的氧合状态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主要依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心输出量及血气分析等有创性手段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受干扰因素较多,并不准确。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的出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种连续、无创的监测方法,NIRS能够准确评估局部组织的氧饱和度,为心脏重症监护提供新视角。这项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中的脑血氧饱和度监测,还成功应用于肾脏和骨骼肌的血氧饱和度监测。本研究将对NIRS在心脏外科术后脑、肾脏和骨骼肌血氧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通过早期评估病情,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判断患者的氧合状态,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心脏外科术后 局部氧饱和度 肾脏 骨骼肌
下载PDF
烧伤相关肺损伤的呼吸治疗任重道远
18
作者 朱峰 郭光华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6-1023,共8页
烧伤后常伴有呼吸道损伤和肺损伤,严重影响该类患者的预后与治疗效果。呼吸治疗指在专业医师指导、协作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患者给予预防、评价、诊断、治疗、管理和照顾,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应用于烧... 烧伤后常伴有呼吸道损伤和肺损伤,严重影响该类患者的预后与治疗效果。呼吸治疗指在专业医师指导、协作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患者给予预防、评价、诊断、治疗、管理和照顾,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应用于烧伤相关肺损伤。呼吸治疗涵盖了疾病的防与治,与烧伤创面修复、整体康复互作,需要从业者更多地关注、研究和实践。该文在国内外呼吸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和烧伤相关肺损伤研究与实践相对有限的背景下,试图从多层面阐述和分析实施烧伤相关肺损伤呼吸治疗的意义、具体措施和不足之处,旨在鼓励更多从业者深入学习和参与,通过积累和总结,达到科学、规范实施烧伤相关肺损伤呼吸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 肺损伤 呼吸治疗
原文传递
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的多中心回顾分析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琪敏 汤文彬 +23 位作者 李孝建 常菲 尹希 陈昭宏 吴国华 夏成德 李晓亮 王德运 储志刚 张逸 王磊 吴抽浪 童亚林 崔培 郭光华 朱志豪 黄圣宇 常刘 刘锐 刘永计 王玉松 刘晓彬 沈拓 朱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12家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4例危重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老年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12家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4例危重烧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例、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2例、黑龙江省医院5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0例、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9例、解放军第924医院12例、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例、浙江省台州医院4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例。统计患者的总体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致伤因素、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伤后入院时间。根据伤后28 d内的存活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89例)与死亡组(35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与伤情(同前总体临床特征);伤后第1个24 h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伤后第1个24 h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伤后第1个24 h脏器功能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尿素、血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电解质指标(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镁及血磷)、尿酸、肌红蛋白、脑钠肽;伤后第1个24 h感染及血气指标,包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pH值、氧合指数、碱剩余、乳酸;治疗情况,包括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否行抗凝治疗、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及液体复苏情况。筛选影响危重烧伤老年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男82例、女42例,年龄60~97岁,体重指数23.44(21.09,25.95)kg/m^(2),烧伤总面积54.00%(42.00%,75.0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25.00%(10.00%,40.00%)TBSA,主要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以火焰烧伤者为主,合并基础疾病者43例,以伤后入院时间≤8 h者为主。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第1个24 h PT、APTT、D-二聚体、FDP、INR、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素、血肌酐、血糖、血钠、尿酸、肌红蛋白、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7、5.49、5.26、5.97、2.18、1.95、2.68、2.68、2.51、2.82、2.14、3.40、5.31、3.41、2.35、3.81、2.16、-3.82,P<0.05);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4、28.50,P<0.05)。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血肌酐、伤后第1个24 h APTT均为危重烧伤老年患者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17、1.10、1.10、1.09、1.2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1.40、1.04~1.21、1.05~1.19、1.05~1.17、1.07~1.69,P<0.05)。结论危重烧伤老年患者多为火焰烧伤,常伴随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常伴有炎症反应增强、血糖升高、纤溶激活、脏器功能损害等,这与其预后相关。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血肌酐和APTT是该群体伤后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老年人 预后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输液率对预后的影响及输液率的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圣宇 马琪敏 +7 位作者 王玉松 汤文彬 褚志刚 辛海明 常刘 李晓亮 郭光华 朱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4-1033,共10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输液率对预后的影响及输液率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国7个烧伤救治中心收治2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其中大连市第四人民医...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输液率对预后的影响及输液率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国7个烧伤救治中心收治2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其中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13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6例、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73例、解放军第924医院21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例、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30例、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7例。患者中男163例、女57例,年龄为18~91岁。根据患者伤后28 d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2组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体温等)、伤情(烧伤总面积、伤后入院时间等)、基础疾病情况、伤后液体复苏情况(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输注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溶液比值等)、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尿素氮、血肌酐、白蛋白、pH值、碱剩余、血乳酸、氧合指数等)、治疗情况(吸入氧体积分数、住院天数、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情况等)。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调整协变量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对患者死亡的影响。绘制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预测死亡风险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最大约登指数。按最大约登指数确定的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预测死亡风险的界值[2.03 mL·kg^(-1)·%体表总面积(TBSA)^(-1)],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死亡风险。分析前述临床资料与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自变量后,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均明显增大(Z值分别为12.08、23.71,P<0.05),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吸入氧体积分数与入院时血尿素氮、血肌酐、血乳酸(Z值分别为7.99、4.01、11.76、23.24、5.97,P<0.05)及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比例(P<0.05)均明显升高,入院时白蛋白、pH值、碱剩余均明显降低(t=2.72,Z值分别为8.18、9.70,P<0.05),住院天数明显减少(Z=85.47,P<0.05)。调整协变量后,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标准化风险比为1.69,95%置信区间为1.21~2.37,P<0.05)。输液率≥2.03 mL·kg^(-1)·%TBSA^(-1)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高于输液率<2.03 mL·kg^(-1)·%TBSA^(-1)组(风险比为3.47,95%置信区间为1.48~8.13,P<0.05)。烧伤总面积、体重、吸入氧体积分数、体温、伤后入院时间、伤后第1个24 h输注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溶液比值、入院时氧合指数<300与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192、-0.215、0.137、-0.162、-0.252、0.314,Z=4.48,P<0.05)。筛选自变量后,烧伤总面积、体重、伤后入院时间和入院时氧合指数<300均是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标准化β值分别为-0.22、-0.22、-0.19、0.46,95%置信区间分别为-0.34~0.09、-0.34~0.10、-0.32~0.06、0.22~0.71,P<0.05)。结论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2.03 mL·kg^(-1)·%TBSA^(-1)时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烧伤总面积、体重、伤后入院时间和入院时氧合指数<300是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伤后第1个24 h输液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吸入性损伤 液体复苏 输液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