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瘢痕子宫产妇的产科麻醉和镇痛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是既往剖宫产史,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术的重要指征。近年来,育龄女性对阴道分娩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已成为了重要的分娩方式[1]。这种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渐... 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是既往剖宫产史,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术的重要指征。近年来,育龄女性对阴道分娩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已成为了重要的分娩方式[1]。这种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渐得到了关注和推广,在上世纪70年代末,TOLAC就开始进行尝试并取得成功。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的统计,成功率为60%~80%[2],表明既往有剖宫产史女性可以成功地进行阴道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阴道试产 剖宫产 分娩镇痛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在精神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黄雪迎 张兵 刘志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经典全身麻醉药氯胺酮于2019年获FDA批准用于耐药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该案例使全身麻醉药在精神类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成为了神经精神类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围绕氯胺酮、N_(2)O、七氟烷等全身麻醉药抗抑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经典全身麻醉药氯胺酮于2019年获FDA批准用于耐药性抑郁症的临床治疗,该案例使全身麻醉药在精神类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成为了神经精神类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围绕氯胺酮、N_(2)O、七氟烷等全身麻醉药抗抑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全身麻醉药治疗产后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氯胺酮 精神类疾病 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下载PDF
卵巢癌手术的麻醉管理与术后监护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振东 刘志强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740-744,共5页
卵巢癌手术的范围广、创伤大,精细的麻醉管理和良好的术后监护治疗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和加快术后康复。麻醉前评估应关注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麻醉期间注重循环和容量的管理,开展多模式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应重视低白... 卵巢癌手术的范围广、创伤大,精细的麻醉管理和良好的术后监护治疗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和加快术后康复。麻醉前评估应关注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麻醉期间注重循环和容量的管理,开展多模式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应重视低白蛋白血症、血栓等发生的风险,评估可能的脏器损伤,积极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应贯穿在整个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麻醉 加强监护治疗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剖宫产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4
作者 徐振东 刘志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剖宫产会对产妇机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但近年剖宫产率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对产妇和新生儿危害巨大,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剖宫产对PPD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当前研究认为,剖宫产尤... 剖宫产会对产妇机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但近年剖宫产率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对产妇和新生儿危害巨大,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剖宫产对PPD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当前研究认为,剖宫产尤其是急诊剖宫产可能会加剧产妇的产前焦虑和术后疼痛,并影响产后哺乳等多个方面,进而增加PPD的发生风险。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由于剖宫产影响激素的分泌、促发中枢炎症反应等。本文回顾并总结了相关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分析剖宫产与PPD的关系,为认识剖宫产的潜在危害、探索PPD的有效防控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抑郁症 产后疼痛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5
作者 姚微微 金依华 徐芸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30-223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中、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中、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3组,每组40例。对3组患者麻醉平稳调整体位后,分别静脉输注0.125、0.2和0.3 mg/kg的艾司氯胺酮至手术结束。用便携式彩超测量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_(1)),麻醉诱导后10 min(T_(2))、60 min(T_(3))、120 min(T_(4)),手术结束平卧位10 min(T_(5))时双眼ONSD值;以血压计、近红外光谱血氧仪监测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比较3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记录3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率。结果3组患者T_(2)、T_(3)、T_(4)时ONSD值均大于T_(1)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5)时ONSD值与T_(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时间点ONSD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组间MAP、rSO_(2)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组间及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3组患者术后2、4、12 h的VAS评分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VAS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低到中、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艾司氯胺酮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7.5%、12.5%,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25、0.2、0.3 mg/kg的艾司氯胺酮可调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ONSD值,减轻炎症反应,增强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上述作用随艾司氯胺酮的剂量增大而增加,可为术中颅内压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镇痛 艾司氯胺酮 剂量 视神经鞘直径 平均动脉压 局部脑氧饱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