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侯燕文 黄蓉 +1 位作者 李艳 庄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即刻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约20-30min,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喂养方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为(17.06±8.66)min,长于对照组的(12.11±9.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5);观察组产妇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接触 初产妇 母乳喂养
下载PDF
产科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侯燕文 万宏伟 洪莉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在产科病房实施新的管理模式-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孕妇在门诊产前检查时提供咨询及指导服务,到该孕妇入院后从产前、产后护理、直至出院后2周的随访护理,责任护士以孕产妇为中心,为其提供连续的全程护理。结果责... 目的探讨在产科病房实施新的管理模式-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孕妇在门诊产前检查时提供咨询及指导服务,到该孕妇入院后从产前、产后护理、直至出院后2周的随访护理,责任护士以孕产妇为中心,为其提供连续的全程护理。结果责任护士专科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表扬信数目增多。结论一贯制责任护理是先进的产科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产科护士的业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贯制 责任护士 产科护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产科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3
作者 蒋湘 应豪 +2 位作者 刘江勤 古航 程蔚蔚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蔓延,孕产期处理也是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孕产妇为COVID-19易感人群,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对围产儿的影响,尤其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尚不明确。疫情...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蔓延,孕产期处理也是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孕产妇为COVID-19易感人群,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对围产儿的影响,尤其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尚不明确。疫情期间应对一般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做好甄别、监测和隔离,COVID-19患者母婴监测、治疗方案、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新生儿护理等方面需由多学科团队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宣教和合理安排产前检查时间对预防孕产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孕产妇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产科病房患者分类及在护理人力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鑫 江会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1期196-198,共3页
患者分类系统软件是医院门诊部医护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医疗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动医疗、护理工作进步,具备智商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医务人员总数。在考核临床医学具体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医护劳务量和自身医疗条件... 患者分类系统软件是医院门诊部医护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医疗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动医疗、护理工作进步,具备智商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医务人员总数。在考核临床医学具体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医护劳务量和自身医疗条件,调配护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体现电子能级匹配。本研究主要探究产科病房患者分类及在护理人力配置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产科具体护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病房 患者分类 护理 人力配置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殷莹 戴雅文 陆张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创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孕产妇370例,根据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或者产后是否发生...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创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孕产妇370例,根据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期或者产后是否发生不良结局,将建模的对象分为两组,正常结局组(n=228)和不良结局组(n=142)。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良结局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以敏感度和特异度、总正确率验证模型的实际应用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妊娠史≥2次、孕前体重指数>28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流产次数2次以上和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3项异常指标是影响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的不良结局,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97~0.975),敏感度为0.873,特异度为0.792,表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度;Hosmer Lemeshow检验显示χ^(2)=4.178,P=0.146,说明模型校准度良好。模型的校准图显示不良结局的概率与实际观察到的概率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外部验证16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结局为61例。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验证组发生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89.27%,特异度为92.48%。模型预测总正确率为90.91%。结论年龄≥35岁、妊娠史≥2次、孕前体重指数>28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流产次数2次以上和OGTT血糖3项异常是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性,对妊娠糖尿病不良结局的识别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不良结局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Aspros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魏莉 刘怡 孙珍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白脂素(Aspros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名来本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白脂素(Aspros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名来本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Asprosin水平。采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Asprosin、FPG、FINS、HOMA-IR、CRP、甘油三酯、HDL-C、HbA1c水平,分析血清Asprosin与FPG、FINS、HOMA-IR、CRP、甘油三酯、HDL-C、HbA1c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妊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sprosin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Asprosin、FPG、FINS、HOMA-IR、CRP、甘油三酯、HbA1c水平分别为(320.41±79.18)pg/mL、(6.82±0.98)mmol/L、13.54±4.95)mU/L、3.18±0.82、(0.87±0.29)mg/L、(2.45±0.87)mmol/L、(6.57±0.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2.30±63.28)pg/mL、(4.57±0.34)mmol/L、(9.82±4.67)mU/L、1.22±0.50、(0.38±0.18)mg/L、(1.71±0.28)mmol/L、(5.61±0.39)%],HDL-C水平为(1.59±0.3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96±0.4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Asprosin与FPG、FINS、HOMA-IR、CRP、甘油三酯、HbA1c呈正相关性(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sprosin、FPG、FINS、HOMA-IR、甘油三酯、HDL-C、HbA1c均是妊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当截断值为297.16 pg/mL,血清Asprosin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敏感度为86.59%、特异度为90.52%,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90(95%CI:0.852~0.947),约登指数为0.75。结论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清Aspros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血清Asprosin水平对妊娠糖尿病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白脂素 血糖 相关性
下载PDF
贫血孕妇血清铁及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李丹 杨小倩 曹雪萍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贫血孕妇血清铁(serum iron,SI)及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检测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1000例孕妇作为研... 目的探究妊娠期贫血孕妇血清铁(serum iron,SI)及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检测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10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n=195)和无贫血组(n=805),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SI、sTfR水平。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妊娠结局贫血孕妇的SI、sTfR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SI、sTfR水平对贫血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为19.50%(195/1000)。贫血组孕妇SI水平低于无贫血组[(5.5±1.0)与(18.2±6.0)μmol/L,t=29.370,P<0.001];sTfR水平高于无贫血组[(3.8±1.3)与(1.9±0.6)mg/L,t=31.638,P<0.001]。贫血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无贫血组[23.59%(46/195)与4.10%(33/805),χ^(2)=81.957,P<0.05]。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贫血孕妇的SI水平分别为[(4.6±0.8)与(5.7±0.8)μmol/L,t=15.366,P<0.001],发生较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贫血孕妇低;sTfR水平分别为[(4.6±1.2)与(3.6±1.0)mg/L,t=8.985,P<0.001],发生较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贫血孕妇高。SI、sTfR单独预测的AUC分别为0.743、0.770,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24,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0.43%、87.92%。结论SI、sTfR水平变化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于妊娠期贫血孕妇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估预测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贫血 血清铁 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妊娠结局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后出血 被引量:53
8
作者 包怡榕 应豪 +2 位作者 黄一颖 庄璟怡 王德芬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满足研究入选条件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分为宫腔纱条填塞组(UP组,24例)和TACS组3...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满足研究入选条件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60例,分为宫腔纱条填塞组(UP组,24例)和TACS组36例。比较两组出血量、干预时间、有效率等。结果:①UP组和TACS组分娩时妊娠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前壁胎盘比例和胎盘粘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两组缩宫素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UP组的欣母沛使用量显著多于TACS组(P<0.05)。③两组产前出血比例、产前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UP组干预前出血量、干预时出血量、干预后出血量和剖宫产期间总出血量显著高于T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P组输血百分比显著高于TACS组(P<0.01),输血量也多于TACS组(P<0.05)。④UP组干预时间显著长于TACS组(P<0.01);两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7%和9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TACS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UP组(均P<0.01)。结论:TACS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简便、有效、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缝合技术 治疗
下载PDF
初产妇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体验 被引量:73
9
作者 顾倩 吴娜 庄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了解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时的体验,为改进我国助产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8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深度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舒适度增加、分娩自我效能提... 目的了解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时的体验,为改进我国助产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8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深度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舒适度增加、分娩自我效能提高、夫妻感情增加、拉近医患关系。结论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可以促进产妇舒适、提高自然分娩信心、促进家属互动、促进建设和谐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 分娩球 自由体位 导乐分娩 家属参与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秀斌 周健 +3 位作者 单震丽 刘铭 周木兰 刘志强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椎管内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建卡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病例83例,按是否接受椎管内分...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椎管内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建卡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病例83例,按是否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将研究对象分为镇痛组(37例)和非镇痛组(46例)。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的催产素使用率为62.2%,显著高于非镇痛组(21.7%)(P<0.01)。镇痛组镇痛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镇痛前[(9.43±0.50)分vs(3.16±0.69)分,P<0.01]。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VBAC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下载PDF
28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慧慧 徐林新宇 +4 位作者 孙静 陶洁 裘佳敏 应豪 汪希鹏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程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和处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8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诊断时孕周,妊娠期间卵巢肿瘤...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程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和处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8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诊断时孕周,妊娠期间卵巢肿瘤的特点、对妊娠结局影响、分娩方式,病理特点等,并对上述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妇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32例,剖宫产率81.12%;剖宫产获得的232例病理结果中,良性肿瘤227例,交界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交界性肿瘤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或肿瘤减灭术;妊娠合并卵巢交界性肿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孕周均明显低于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良性肿瘤最常见。因早期妊娠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不易早期诊断,故应加强孕前及早孕期间的检查;妊娠早期应行B超检查提高卵巢肿瘤检出率;剖宫产术中应仔细探查双侧附件,及时发现卵巢肿瘤;妊娠合并交界性肿瘤,由于终止妊娠时期早,故围产期母儿并发症较高,其处理原则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情况、组织类型、肿瘤期别、妊娠期限、胎儿成熟度评价等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卵巢肿瘤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车荣华 刘敏 +2 位作者 杨杰莲 瞿俊杰 应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状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对748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HBV感染及孕中期的肝功能情况分为3组。A组(肝功能异常,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24例,B组(... 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状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对748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HBV感染及孕中期的肝功能情况分为3组。A组(肝功能异常,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24例,B组(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携带或非活动HBsAg携带)264例,C组(非HBV感染)360例。比较3组的糖代谢、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①A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段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著高于B组和C组。②A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③A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和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孕中期肝功能的异常可导致糖代谢异常偏离范围更加明显,加重GDM病情及妊娠、分娩时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加强HBV阳性孕妇的管理,定期监测孕妇的肝功能及血糖,并维持其基本正常,有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期糖尿病 肝功能异常 孕妇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光花 吴娟丽 +3 位作者 赵苗苗 张杰 邹莉玲 李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通过搜索Pub Med、Web of Science、Ovid、Elsevier和Cochrane数据库,收集1970—2013年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GDM对妊娠结局影响的队... 目的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通过搜索Pub Med、Web of Science、Ovid、Elsevier和Cochrane数据库,收集1970—2013年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GDM对妊娠结局影响的队列研究文献。两名相关专业人员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文献质量评价量表,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R值比较分析其合并效应,异质性高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13项研究评分〉7分。GDM组新生儿3 129名,非GDM组27 674名。GDM孕妇发生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肩难产和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均比非GDM孕妇高,其RR(95%CI)分别为:2.81(1.88~4.22)、1.87(1.20~2.90)、2.28(1.60~3.23)、1.46(1.11~1.92)、3.41(1.85~6.27)和1.65(1.1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与肩难产、巨大儿、低血糖、大于胎龄儿、先天畸形和新生儿黄疸6种新生儿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发生肩难产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队列研究 新生儿结局 META分析
下载PDF
过敏高风险婴儿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多因素分析及干预 被引量:22
14
作者 钱继红 陈同辛 +11 位作者 敖黎明 陈冠仪 杨祖菁 王留娣 高美玲 吴星英 陆国强 顾擎东 董蔚 郑珠丽 吴圣楣 朱建幸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高风险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新生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对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目的探讨过敏高风险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新生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对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4名婴儿中,有114例在生后1年内出现1种或多种过敏症状。单因素分析中有12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7项指标入选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母孕期过敏性疾病发作史(OR=2.523,95%CI为1.263~5.041,P<0.01)、双亲有过敏性疾病史(OR=6.116,95%CI为2.546~14.692,P<0.01)、母亲血清IgE值(OR=2.413,95%CI为1.710~3.404,P<0.01)、被动吸烟(OR=2.778,95%CI为1.402~5.502,P<0.01)、出生后6个月内添加鸡蛋(OR=2.693,95%CI为1.238~5.859,P<0.05)、纯母乳喂养(OR=0.196,95%CI为0.086~0.447,P<0.01)和部分水解配方奶(pHF)喂养(OR=0.099,95%CI为0.038~0.255,P<0.01)。结论妊娠期加强对有过敏史妇女的保护,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复发,避免过敏高风险婴儿过早接触香烟、过早添加鸡蛋,母乳喂养及pHE喂养等综合措施可减少过敏高风险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高风险婴儿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海冰 刘志强 裘佳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B组输血内容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单采血小板、冷沉淀,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分析两组输血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红细胞压积(HC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HGB)、HCT、PLT、PT、APTT、D-D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的PT、TT、D-D指标结果改变优于A组,总出血量少于A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抢救孕产妇DIC出血有一定疗效,在去除病因后早期输注成分血、及时补充足量的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对赢得抢救时间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成分输血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孕妇对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的接受程度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月华 孟梦 +2 位作者 赵誉 蒋湘 段涛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初步评估上海地区孕妇对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NIPT)的态度及接受程度。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通过问卷调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检的1063例孕妇。问卷内容:孕妇基本情况、产前检测方法的选择及选择原因,以及对NIPT的认知等... 目的:初步评估上海地区孕妇对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NIPT)的态度及接受程度。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通过问卷调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检的1063例孕妇。问卷内容:孕妇基本情况、产前检测方法的选择及选择原因,以及对NIPT的认知等。结果:1063例孕妇中,48.3%选择NIPT;≥35岁的孕妇中选择NIPT者占60.9%,显著高于<35岁的孕妇[47.1%(460/976)](P<0.05)。籍贯、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收入、医保状况、受孕方式及既往不良孕产史等因素均对孕妇产前检测方法的选择无明显影响。<35岁的孕妇中,从事工商业者选择NIPT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上海地区孕妇对NIPT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尚须更多的研究评估在不同民族、地区间对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的接受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 产前诊断 产前筛查 上海地区
下载PDF
宫颈托预防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的价值及随访注意事项 被引量:6
17
作者 瞿晓娴 包怡榕 +1 位作者 韩欢 应豪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23-625,共3页
预防自发性流产和早产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宫颈托可能是预防单胎或双胎妊娠因宫颈缩短而导致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易接受,不良反应较小,成本较低,且易于放置及取出的治疗。目前对于宫颈托的... 预防自发性流产和早产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宫颈托可能是预防单胎或双胎妊娠因宫颈缩短而导致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易接受,不良反应较小,成本较低,且易于放置及取出的治疗。目前对于宫颈托的疗效尚不明确,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根据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放置宫颈托经验,重点随访孕妇主诉、阴道分泌物情况和宫颈情况,并同时评估放置宫颈托是否可以改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母儿结局。宫颈托在宫颈缩短或有自发性流产、早产史的单胎或双胎孕妇中的疗效及其是否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以达到最大效果,目前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托 流产 自然 早产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人流术后复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帅文 王海云 +2 位作者 王玮 乔萍 陈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18-120,128,共4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人流后血β-HCG、孕激素(P)、雌二醇(E_2)、CA_(125)、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及卵泡生长的影响。方法将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11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60例人流术后服米非司酮+益母草冲剂+氟哌酸;对照组55例人... 目的比较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人流后血β-HCG、孕激素(P)、雌二醇(E_2)、CA_(125)、阴道出血、子宫内膜及卵泡生长的影响。方法将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11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60例人流术后服米非司酮+益母草冲剂+氟哌酸;对照组55例人流术后服益母草冲剂+氟哌酸。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血β-HCG、P、E_2、CA_(125)数值,B超监测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生长情况。结果研究组失访8例,对照组失访7例。两组手术前后血β-HCG、P、E_2、CA_(125)、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生长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血β-HCG下降与术前血β-HCG、孕周呈正相关;孕早期母血中CA_(125)升高,术后2周恢复正常;术后2周血E_2及B超声提示大多数病例恢复卵泡生长;研究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人流术后内分泌、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生长无影响,利于子宫复原、减少阴道流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米非司酮 内分泌
下载PDF
对剖宫产后疤痕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盛敏毅 吴学浙 +3 位作者 段涛 王海云 帅文 杜丽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80-83,共4页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保守治疗的方法行疗效比较,从而选择一种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B超确诊子宫疤痕部位妊娠38例,分3组治疗。Ⅰ组:MTX肌注15例;Ⅱ组:天花粉肌注8例;Ⅲ组:MTX肌注一周后行孕囊穿刺15例。根据用药后第2周血清β-HC...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保守治疗的方法行疗效比较,从而选择一种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B超确诊子宫疤痕部位妊娠38例,分3组治疗。Ⅰ组:MTX肌注15例;Ⅱ组:天花粉肌注8例;Ⅲ组:MTX肌注一周后行孕囊穿刺15例。根据用药后第2周血清β-HCG下降的百分率、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3组疗效。结果在用药2周后,3组血清β-HCG均显著下降。但Ⅲ组的血清β-HCG下降百分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同时Ⅲ组阴道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P<0.01)。结论应用MTX肌注后加孕囊穿刺治疗子宫疤痕妊娠可能更为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 妊娠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宫颈妊娠的血管性介入治疗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文荣 杨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8-470,共3页
宫颈妊娠是一种严重的异位妊娠,可以导致阴道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这也是其治疗中的一个难点。血管性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阴道出血,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正逐渐被采用。
关键词 宫颈 异位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