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侯燕文 黄蓉 +1 位作者 李艳 庄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即刻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约20-30min,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喂养方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为(17.06±8.66)min,长于对照组的(12.11±9.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5);观察组产妇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接触 初产妇 母乳喂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敏 孙静 +1 位作者 赵栋 全思洁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以及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0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6347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4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9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3%(9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以及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0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6347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4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9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3%(91/6347);91例中,经开腹处理12例。并发症包括出血18例,切口愈合不良17例,皮肤淤血15例,切口血肿和引流口出血13例,膀胱损伤9例,会阴部气肿9例,肠管损伤4例,输尿管损伤2例,颈管残端囊肿2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手术难度和术者技巧有关,积极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术中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贇 陈利群 周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34-37,共4页
腹部手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多限于盆腔器官,与其他外科的消化道手术相比,妇科腹部手术一般不触及肠管。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12~14h内均会出现暂时性肠麻痹,随着麻醉药物抑制作用的减弱及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一般在术后3... 腹部手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多限于盆腔器官,与其他外科的消化道手术相比,妇科腹部手术一般不触及肠管。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12~14h内均会出现暂时性肠麻痹,随着麻醉药物抑制作用的减弱及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一般在术后3d整个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部手术 胃肠道功能 护理进展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与妇科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昕婧 汪希鹏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49-452,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碱基的RNA分子。由于不参与编码形成蛋白质分子,早期观点普遍认为lnc RNA分子是基因组转录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被定义为不具备生物学功能的转录组"背景噪音"...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碱基的RNA分子。由于不参与编码形成蛋白质分子,早期观点普遍认为lnc RNA分子是基因组转录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被定义为不具备生物学功能的转录组"背景噪音"。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lnc RNA分子首先由数千个基因位点转录形成,随后,经过加工的成熟lnc RNA分子在动物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节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在多种人类肿瘤疾病中,部分特异性lnc RNA分子的表达水平在疾病进展的各时期中发生显著了变化。在妇科恶性肿瘤中lnc RNA分子表达变化以及lnc RNA通过上下游靶向分子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也有了许多报道。综述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卵巢肿瘤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下载PDF
美国妇科肿瘤学会宫颈原位腺癌诊断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彦君 吴红 诸海燕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59-862,共4页
宫颈原位腺癌(AIS)是宫颈腺癌的癌前病变,近些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20年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针对AIS的诊断和管理发表了最新指南,为临床上AIS诊疗常见问题给出了指导与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为妇产科医师对AIS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宫颈原位腺癌 指南 解读
下载PDF
超声量化评分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清宫治疗瘢痕妊娠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孝辉 桂霜 李蒙森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量化评分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清宫治疗瘢痕妊娠(CSP)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首次行UAE+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的CSP患者55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分析其典型超声特征(包括CSP分型、孕囊或包块最大径、有无胎心、... 目的探讨超声量化评分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清宫治疗瘢痕妊娠(CSP)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首次行UAE+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的CSP患者55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分析其典型超声特征(包括CSP分型、孕囊或包块最大径、有无胎心、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血流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超声特征评估CSP严重程度的效能。对5个超声特征分别进行超声量化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低风险组(总分0~2分)、中风险组(总分3~5分)和高风险组(总分6~8分),比较各组UAE+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后是否需行二次补救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形成包块或血肿及其消失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CSP分型、孕囊或包块最大径、血流分级、有无胎心评估CSP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804、0.778、0.740、0.711(均P<0.05)。根据超声量化评分结果,将55例患者分为低风险组10例,中风险组33例,高风险组12例。除低风险组全部一次治疗成功外,中风险组3例(9.09%)另行宫腔镜治疗,高风险组5例(41.67%)另行宫腔镜、腹腔镜下或开腹子宫下段病灶切除术,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宫。与低、中风险组比较,高风险组二次手术率高、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包块或血肿形成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包块或血肿消失时间长、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量化评分可以评估CSP的严重程度,并能有效预测UAE+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CSP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量化评分 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清宫术
下载PDF
机械应力对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胡烨 张永莉 杜贵强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代谢受到机械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5月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院妇科因良性肿瘤行子宫全切手术的5例患者,年龄43~49岁,均无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均未绝经,使用酶消化法获得人... 目的探讨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代谢受到机械应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5月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院妇科因良性肿瘤行子宫全切手术的5例患者,年龄43~49岁,均无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均未绝经,使用酶消化法获得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原代细胞并鉴定。对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不同时间(12 h及24 h)及不同大小(6%、12%及18%)周期性拉伸应力加载,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细胞胶原代谢相关基因MMP-2、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LOXL1的RNA水平的表达变化,以未加力细胞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12%及18%的拉伸应力都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应力增加(6%~12%)及作用时间延长(12~24 h)其抑制作用增加。与对照组相比,6%的拉伸应力使成纤维细胞MMP-2、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LOXL1的RNA水平出现轻度上调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12%及18%的拉伸应力使成纤维细胞MMP-2、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LOXL1的RNA水平下调。且随作用力加大(12%~18%),MMP-2、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LOXL1 mRNA表达都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其中LOXL1 mRNA表达有明显的下降(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12~24 h),MMP-2、TIMP-1、CollagenⅠ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CollagenⅢ及LOXL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基因中,CollagenⅢ和MMP-2 mRNA表达水平的最大下调幅度为21.1%和24.8%,TIMP-1、CollagenⅠ及LOXL1 mRNA分别达到43.6%、40.1%及47.9%。结论较短时间的轻度的拉伸应力似乎具有促进子宫骶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上调胶原相关基因表达的趋势,但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较大及较长时间的拉伸应力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使胶原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但各基因的下调具有不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旁韧带 成纤维细胞 机械应力 细胞增殖 胶原代谢
下载PDF
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PCGEM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周贇 陈平 龚蓉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3期2535-2539,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前列腺癌基因表达标志物1(PCGEM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宫颈活检和手术的170例患者宫颈石蜡标本和30例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前列腺癌基因表达标志物1(PCGEM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宫颈活检和手术的170例患者宫颈石蜡标本和30例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6例,设为CINⅠ组;CINⅡ级38例,设为CINⅡ组;CINⅢ级24例,设为CINⅢ组;宫颈癌62例,设为宫颈癌组;癌旁组织设为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标本中PCGEM1的表达,并分析PCGEM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中PCGEM1的阳性表达占比明显高于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及正常组,且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阳性表达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GEM1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G2-G3、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中PCGEM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1、IA-I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为51.61%(32/62),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平均生存期43.89个月。PCGEM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44.90%,明显低于PCGEM1阴性表达患者(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G3、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G1、IA-I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病理分级(G2-G3)、临床分期(ⅡA期)、淋巴结转移和PCGEM1阳性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及宫颈癌患者的PCGEM1阳性表达升高,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预后 宫颈癌前病变 PCGEM1 癌前病变 生存期
下载PDF
miR-210-3p和miR-532-3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张莉 龚晨慧 +1 位作者 王佳丽 范心蓓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miR-210-3p和miR-532-3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标本59例纳入研究,另选取同期2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miR-210-3p和miR-532-3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标本59例纳入研究,另选取同期2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RT-qPCR检测miR-210-3p和miR-532-3p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210-3p和miR-532-3p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10-3p的水平为1.93±0.37,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4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532-3p的水平为0.64±0.16,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4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10-3p和miR-532-3p表达与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01);miR-210-3p低表达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77.78%,明显高于miR-210-3p高表达患者(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32-3p低表达患者5年的生存率为53.57%,明显低于miR-532-3p高表达患者(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miR-210-3p和miR-532-3p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210-3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miR-532-3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miR-210-3p和miR-532-3p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iR-210-3p miR-532-3p 预后
下载PDF
HOXA11和CD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陈平 周贇 龚蓉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402-1406,共5页
目的 探讨同源盒基因A11(HOXA11)和CD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EAOC组织标本9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单纯子宫... 目的 探讨同源盒基因A11(HOXA11)和CD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EAOC组织标本9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AOC组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HOXA11和CD10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和EAOC组织标本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HOXA11和CD10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HOXA11与CD10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OXA11和CD10对EAOC的诊断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HOXA11和CD10蛋白的表达较少,EAOC中,HOXA11和CD10蛋白分布较多,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中,呈现棕黄色或者淡黄色。EAOC组织中HOXA11和CD10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4%、64.58%,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14.00%、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OXA1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52%、87.10%、88.37%,均明显高于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4.29%、70.77%、66.04%),CD10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5%、80.65%、76.74%,均明显高于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42.86%、56.92%、5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XA11与CD10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73,P=0.031)。当截断值为3.62时,HOXA11诊断EAOC的曲线面积(AUC)为0.826(95%CI:0.768~0.883),敏感度为83.16%,特异度为54.74%;当截断值为2.97时,CD10诊断EAOC的AUC为0.767(95%CI:0.699~0.835),敏感度为71.58%,特异度为58.95%;HOXA11+CD10联合检测诊断EAOC的AUC为0.871(95%CI:0.817~0.924),敏感度为86.32%,特异度为67.37%。结论 HOXA11和CD10蛋白在EAOC组织表达升高,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HOXA11和CD10联合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肿瘤 HOXA11 CD10 临床意义
下载PDF
CCL20/CCR6/Notch1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CD44^(+)/CD117^(+)细胞亚群增殖能力和耐药性的机制
11
作者 计月敏 严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6期724-730,共7页
目的探究CCL20/CCR6/Notch1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CD44^(+)/CD117^(+)细胞亚群增殖能力和耐药性的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EOC SKOV-3细胞系,CD44^(+)CD117^(+)CSC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紫杉醇组。对照组:在具有CM或培养基的96孔板中培养卵巢癌细胞... 目的探究CCL20/CCR6/Notch1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CD44^(+)/CD117^(+)细胞亚群增殖能力和耐药性的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EOC SKOV-3细胞系,CD44^(+)CD117^(+)CSC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紫杉醇组。对照组:在具有CM或培养基的96孔板中培养卵巢癌细胞(4000/孔),添加生理盐水培养24 h。紫杉醇组:在具有CM或培养基的96孔板中培养卵巢癌细胞(4000/孔),添加紫杉醇100μg培养24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44^(+)CD117^(+)CSCsCCL20、CCR6、Notch1以及间充质标记物N-钙黏蛋白和Snail的表达;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CD44^(+)CD117^(+)CSCs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CD44^(+)CD117^(+)CSCs的凋亡水平;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析CD44^(+)CD117^(+)CSCs的增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CD44^(+)CD117^(+)CSCs细胞中CCL20、CCR6和Notch1表达上调,间充质标记物N-钙黏蛋白和Snail蛋白上调,上皮标记物E-钙黏蛋白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CD44^(+)CD117^(+)CSCs细胞中的迁移侵袭能力上调,紫杉醇组CD44^(+)CD117^(+)CSCs细胞中的凋亡水平下调,紫杉醇处理CD44^(+)CD117^(+)CSCs细胞中的细胞集落形成数目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CSCs自分泌CCL20并通过与CCR6受体结合活化Notch1信号通路,进而上调IL-1Β的表达并维持侵袭转移特性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CD44^(+)/CD117^(+) 肿瘤干细胞 侵袭 转移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程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术后的转归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一萍 刘蓓 +3 位作者 韩凌斐 赵栋 李昆明 孙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术后放置元宫环并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后的宫腔形态改变、复粘率、月经恢复情况及妊娠率。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宫腔粘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术后放置元宫环并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后的宫腔形态改变、复粘率、月经恢复情况及妊娠率。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宫腔粘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67例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术后予以炔雌醇及醋酸甲地孕酮序贯治疗,3个疗程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形态。术前术后均采用美国生殖协会(AFS)标准对宫腔粘连程度进行评分,随访月经量改变,复粘率及妊娠率。结果术后随访5-16个月,67例中随访成功且有生育意愿者63例。63例患者依宫腔粘连程度分为:轻度粘连29例,中度粘连20例,重度粘连14例。通过宫腔镜二次探查发现轻度宫腔粘连者的复粘率为13.8%,中度宫腔粘连复粘率为40.0%,重度宫腔粘连复粘率为57.1%。86.2%轻度粘连者、90.0%中度粘连者、100.0%重度粘连者经量增多(包括恢复至正常)。术后随访妊娠18例,总妊娠率为28.6%(18/63),其中轻度粘连者术后妊娠率为37.9%(11/29),中重度粘连者妊娠率为20.5%(7/34)。妊娠患者中5例(27.8%)足月妊娠,3例(16.7%)稽留流产,9例(50.0%)继续妊娠中,1例(5.6%)异位妊娠。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可有效避免宫腔再次粘连,术后使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修复内膜,可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增加妊娠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镜治疗 雌孕激素序贯治疗 转归
下载PDF
107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冯晓 戴志远 +2 位作者 孙静 马骏 杨田如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有症状的107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坚决要求保留子宫,均行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其中100例行经腹小...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有症状的107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坚决要求保留子宫,均行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其中100例行经腹小切口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7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比较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痛经及月经量的改善情况及子宫腺肌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接受随访的79例患者痛经症状均完全消失,43例月经过多患者月经量均恢复正常.术后48个月接受随访的28例患者中,有2例(7.1%)患者部分缓解,均予口服止痛药治疗;术后60个月接受随访的14例患者中,2例(14.3%)患者部分缓解,1例予口服止痛药治疗,1例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U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2例(14.3%)患者痛经程度与术前级别相同,术后60个月行全子宫切除术.7例不孕患者中有1例术后3年妊娠,足月分娩;3例已育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1年妊娠,均行药物流产,另3例不孕患者术后至今未孕.结论:大多数有症状的子宫腺肌瘤患者可通过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达到完全缓解痛经及月经量过多的症状,疗效确切,可以成为替代全子宫切除术的成功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痛经 月经过多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下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 被引量:9
14
作者 葛蓓蕾 孙静 +4 位作者 吴悦茜 金露青 顾磊 钮怡超 袁卿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0-753,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下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一2009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原发或继发不孕患者33例,术前均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证实一侧或双侧输卵管近端...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下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一2009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原发或继发不孕患者33例,术前均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证实一侧或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并对近端阻塞输卵管行间质部插管再通,随后再行通液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33例患者55根近端阻塞的输卵管,结果经输卵管口插管通液后完全通畅1根,部分通畅33根,不通21根。完全通畅率、通而不畅率分别为1.8%、60.0%,完全不通率为38.2%。随后行间质部插管通液,33例55根输卵管均行间质部插管通液,结果完全通畅28根,部分通畅23根,不通4根。完全通畅率、通而不畅率分别为50.9%、41.8%,完全不通率为7.3%。间质部插管通液术后输卵管完全通畅率显著高于经输卵管口插管(P<0.05),而完全不通率显著低于经输卵管口插管(P<0.05)。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再通术对输卵管近端阻塞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其输卵管的通畅度较常规通液术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输卵管间质部 插管 输卵管近端阻塞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10影响上皮性卵巢癌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亚群Treg/Th17失衡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小丽 张婷 +2 位作者 王昕婧 王凯 汪希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85-1590,共6页
目的:探讨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否为上皮性卵巢癌外周血和肿瘤微环境中Treg/Th17比例失衡的影响机制之一。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2型细胞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Treg/Th17比例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中的转录因子Foxp3及RORrt水... 目的:探讨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否为上皮性卵巢癌外周血和肿瘤微环境中Treg/Th17比例失衡的影响机制之一。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2型细胞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Treg/Th17比例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中的转录因子Foxp3及RORrt水平,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10的含量,结晶紫检测上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上清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分析TAM细胞对Treg/Th17失衡影响的机制。结果:①CD4+T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Treg/Th17比例为0.76±0.33相比Control组0.41±0.25,M0组0.40±0.32,M1组0.31±0.16有显著增高(P<0.05);②共培养上清对Skov3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能力,共培养1 d后,M2组为14 942.43±434.19较Control组:12 445.57±179.34,CD3/28组12 470.32±434.18明显上升(P<0.001);共培养2 d后,M2组为30 129.09±520.53较Control组25 622.81±897.07,CD3/28组25 721.62±1 808.60显著提高(P<0.05);③共培养后的T细胞中,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上调(P=0.04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RORrt出现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294)。④T细胞与M2细胞共培养3 d后上清中IL-10含量为(264.04±75.9)pg/ml,较CD3/28组(60.89±46.54)pg/ml,M0组(44.81±32.93)pg/ml,M1组(42.71±26.09)pg/ml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M2型TAM细胞促进Treg/Th17比例增加,上调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下调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RORrt。同时,TAM与T细胞共培养上清具有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而这一机制可能是与其促进IL-10分泌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TAM Treg/Th17 IL-10
下载PDF
子宫-腹股沟韧带及筋膜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戴志远 舒慧敏 +2 位作者 汪希鹏 朱家樑 樊晶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4,6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或开腹通过腹股沟韧带及筋膜固定治疗子宫脱垂或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通过用聚丙烯网片吊带将脱垂子宫(或同时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悬吊固定在... 目的:探讨腹腔镜或开腹通过腹股沟韧带及筋膜固定治疗子宫脱垂或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通过用聚丙烯网片吊带将脱垂子宫(或同时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悬吊固定在腹股沟韧带及筋膜上(腹股沟管入口即腹股沟管深环处的腹股沟韧带及筋膜)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术后疗效。结果:5例患者完成经腹或腹腔镜腹股沟韧带及筋膜固定治疗子宫脱垂手术,手术时间40-100min,出血量10-150ml。4例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随访,阴道长度均大于7cm,无腹痛,性生活正常,伴随症状消失;1例腹腔镜患者术后1月随访阴道长度约9cm,无慢性盆腔疼痛。结论:腹股沟韧带及筋膜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或同时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相对简单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聚丙烯网片 腹股沟韧带及筋膜 腹腔镜
下载PDF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7
作者 黄汉辉 杨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腹壁异常生长,是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多数AWE病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直接种植理论认为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内...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腹壁异常生长,是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多数AWE病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直接种植理论认为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腹壁切口,但无法解释无手术史的病例。术后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是腹壁内异症最常见的表现,因此常被误诊为疝、血管瘤等。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超声、CT、核磁共振与针孔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不理想,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疗效显著。AWE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与恶性疾病相类似的表现,如复发,甚至恶变。本文从其发生、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方面对AWE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子宫内腹异位症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治 转归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凌斐 郭晓青 +5 位作者 胡家昌 孔繁飞 何拉曼 李芳 朱建龙 孙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癌患者及其术后外周血中的比例,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宫颈癌患者、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20例... 目的比较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癌患者及其术后外周血中的比例,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宫颈癌患者、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检测2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及MDSCs产生的精氨酸酶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5±0.85)%,(7.82±1.04)%],其次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组[(1.52±0.53)%,(3.32±0.48)%],健康对照组最低[(0.61±0.17)%,(2.02±0.26)%],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明显下降,MDSCs产生的精氨酸酶和NO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MDSCs比例的升高可能与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肿瘤逃逸 宫颈肿瘤
下载PDF
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体会 被引量:22
19
作者 汪希鹏 陶洁 姚敏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10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 目的:探讨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完成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0ml,平均住院时间为4.3天,平均住院费用为8512元。术后随访B超提示子宫未见明显异常,月经经期均恢复至7天内。结论: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经阴道修补术 剖宫产 腹腔镜
下载PDF
28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慧慧 徐林新宇 +4 位作者 孙静 陶洁 裘佳敏 应豪 汪希鹏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程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和处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8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诊断时孕周,妊娠期间卵巢肿瘤...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程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和处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8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诊断时孕周,妊娠期间卵巢肿瘤的特点、对妊娠结局影响、分娩方式,病理特点等,并对上述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妇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32例,剖宫产率81.12%;剖宫产获得的232例病理结果中,良性肿瘤227例,交界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交界性肿瘤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或肿瘤减灭术;妊娠合并卵巢交界性肿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孕周均明显低于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良性肿瘤最常见。因早期妊娠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不易早期诊断,故应加强孕前及早孕期间的检查;妊娠早期应行B超检查提高卵巢肿瘤检出率;剖宫产术中应仔细探查双侧附件,及时发现卵巢肿瘤;妊娠合并交界性肿瘤,由于终止妊娠时期早,故围产期母儿并发症较高,其处理原则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情况、组织类型、肿瘤期别、妊娠期限、胎儿成熟度评价等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卵巢肿瘤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