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英群 季蓓 +1 位作者 魏铁力 颜乾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由于中西医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等客观差异,中医教学受到内容过多和学时有限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执教者面临的困惑和难题。笔者从事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工作已8年有余,... 由于中西医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等客观差异,中医教学受到内容过多和学时有限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执教者面临的困惑和难题。笔者从事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工作已8年有余,现就近年有关教学现状、教改对策谈谈个人心得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院校 中医教学 分析及对策
下载PDF
大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型、体质及高危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楚永庆 陈英群 +2 位作者 李力 吕若云 张文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分析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临床分布规律,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经结肠镜与病理检查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的患者108例,采集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χ^(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分... 目的分析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临床分布规律,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经结肠镜与病理检查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的患者108例,采集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χ^(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腺瘤性息肉患者,以老年居多(84.26%),饮食习惯、不良嗜好与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嗜食肥甘厚腻者占78.70%,有不良嗜好(吸烟、喝酒)的男性患者占78.43%。腺瘤息肉发病位置以乙状结肠为主(占45.37%),息肉直径<0.5 cm的患者最多(占85.19%),息肉数量与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为主(63.89%),其次为肝郁气滞证(12.96%)、脾胃虚弱证(9.26%)。腺瘤性患者症状积分区间为512分,平均值为8.213分。中医体质主要为气虚质(85.19%),其次是气郁质(69.44%)、湿热质(14.81%)。结论腺瘤性息肉男性患者更多喜食肥甘厚腻或有不良嗜好,女性患者饮食多清淡或无不良嗜好。男性患者更多为多发息肉;女性患者更多为单发息肉。饮食习惯是腺瘤性息肉的高危因素。腺瘤性息肉患者临床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体质上多见于气虚质、气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性息肉 中医体质 中医证型
下载PDF
衰老进程中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率的比较研究及淫羊藿总黄酮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小雨 沈自尹 +3 位作者 吴斌 黄建华 夏世金 陈伟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3-805,810,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衰老进程中各年龄段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及淫羊藿总黄酮(EF)对老年期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脾脏分离的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方法,比较从出生后3天直到27月龄衰老进程中,各代表性年龄段的细胞... 目的:比较研究衰老进程中各年龄段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及淫羊藿总黄酮(EF)对老年期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脾脏分离的淋巴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方法,比较从出生后3天直到27月龄衰老进程中,各代表性年龄段的细胞凋亡率差异,并观察EF对老年过度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结果:刚出生3天组的凋亡率最低,随着增龄,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仅10月龄组例外,其凋亡率小于4月龄组,27月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EF干预后,27月龄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介于10月龄与18月龄之间水平,以上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在衰老进程中,大鼠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随增龄而逐渐升高,在老年大鼠存在过度凋亡现象,而EF可抑制老年淋巴细胞过度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流式细胞 细胞凋亡 免疫衰老
下载PDF
论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思路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昀 颜乾麟 沈雅静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2-554,共3页
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当关注如下几点:(1)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2)中药现代药理与冠脉介入后再狭窄的病理;(3)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4)降纤、抗凝、改善血液理化特性;(5)降低血小板数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6)调... 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当关注如下几点:(1)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2)中药现代药理与冠脉介入后再狭窄的病理;(3)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4)降纤、抗凝、改善血液理化特性;(5)降低血小板数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6)调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7)抑制原癌基因;(8)抑制细胞基质;(9)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 中医药防治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基质 原癌基因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任敏之 符德玉 颜乾麟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岳阳医院近3年来554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对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辨证分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相关性。方法:历史回顾岳阳医院近3年来554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对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证型构成中,阴虚阳亢证33.6%,肝火亢盛证18.1%,痰湿壅盛证16.3%,肝肾阴虚证11.7%,血瘀阻络证9.4%,痰瘀互结证7.6%,阴阳两虚证3.4%。在靶器官损害中,心脏损害占58.8%,脑损害占52.2%,血管损害占40.8%,肾脏损害占9.4%。其中痰瘀互结证最易发生心脏损害(P<0.05),肝肾阴虚证最易发生脑和大血管损害,阴阳两虚证最易发生肾脏损害(P<0.01)。心脏的损害中,各病发生率大小为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衰>心梗,其中瘀血阻络证最易发生心肌梗塞(P<0.05),痰瘀互结证是引起心绞痛、左室肥厚的主要证型,而阴阳两虚型最易引发心功能不全。结论: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痰湿、血瘀的形成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事件,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靶器官损害
下载PDF
促血管新生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小雨 王行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性血管新生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生成、中医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性血管新生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生成、中医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论著全文。纳入标准:有关促血管形成的中医治则、中药复方、单味药、针灸的治疗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综述文献(或个案、短篇报道等)。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15篇有关促血管形成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方面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42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促血管新生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中医从以下治法做了一些有益尝试: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益气柔肝疏肝、通络止痛;益气活血、祛瘀生新;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搜风通络、破痰散结;补脾升清、祛痰化浊、温阳补肾;活血化瘀、养血生血;驱风、镇静、安神;针刺研究也应用了活血通络、理气止痛、清脑开窍、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等治法。②促血管新生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主要为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③其他(溃疡、炎症、创伤)方面:主要治法有活血生肌,托毒生肌,理气通下、疏肝清热解毒、益气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结论:中医药在治疗严重缺血性疾病方面有一定潜力,“促血管新生”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心脑血管及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等方面,治法多以益气活血通络,补肾生血为主。但在疗效方面的深入还远远不够,如能整和中医药资源并优化组合,研究出血管新生效果疗效突出的中医药疗法将成为外周用药在治疗性血管新生领域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化 中医药疗法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蒋晓蓉 张小燕 +3 位作者 余锦豪 杨华伟 杨启祥 周成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患者,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中药金黄散油膏外敷腮腺病变区域,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阿莫西林胶...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患者,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中药金黄散油膏外敷腮腺病变区域,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记录两组的临床病程变化和疗效评价,应用EXCEL 2003和SAS6.12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多,经Ridit分析,U=4.967,P<0.01,两组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中药金黄散油膏外敷,联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可缩短病程,有效控制炎症,防止炎症扩散,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中药 金黄散油膏 抗生素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菲 施红 夏韵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392-395,共4页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大量古籍及临床研究,系统回顾中医药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本虚标实、虚...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大量古籍及临床研究,系统回顾中医药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特点,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而"虚"、"痰"、"瘀"既是"标",也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病理产物,结合中医药现代临床研究,从虚实角度出发,治疗中以扶正补虚、祛痰化浊、祛瘀通络等方法,探求中医治疗的特色及优势。冀以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化痰祛湿 通瘀活络
下载PDF
NF-κ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小雨 杨勇 夏韵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核因子-κB(NF-κB)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以预见,NF-κB将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途径和新靶向。
关键词 核因子-ΚB 炎症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安全文化建设在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金晓红 钱秀芳 《护理管理杂志》 2011年第9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索安全文化建设在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安全文化建设的报告文化、公平文化、弹性文化和学习文化4方面内容,有效地应用到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护理管理中。结果跌倒高危预报率增加,跌倒发生率降低,差异均... 目的探索安全文化建设在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安全文化建设的报告文化、公平文化、弹性文化和学习文化4方面内容,有效地应用到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护理管理中。结果跌倒高危预报率增加,跌倒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安全文化建设应用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文化 老年患者 安全管理 跌倒
下载PDF
中医“和法”联合心理疏导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思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英群 费鸿翔 马贵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4-95,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直结肠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是感染、环境、遗传、免疫及心理精神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上,UC病情轻重不等,...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直结肠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是感染、环境、遗传、免疫及心理精神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上,UC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慢性病程。由于UC本身症状及治疗反应的影响,以及疾病所致工作效率下降、经济负担等问题的后续影响,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渐受重视,并逐渐被公认为心身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发 和法 心理疏导
下载PDF
从“一剂知二剂已”探讨中医急诊辨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新 韩天雄 余小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136-140,共5页
目的介绍颜德馨教授中医急诊诊治经验。方法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急性重症。用血府逐瘀汤治顽固性头痛、肺炎方治急性肺炎、净胰汤治急性胰腺炎、附子半夏配伍以治厥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哮喘、抵当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原性心脏病、降气... 目的介绍颜德馨教授中医急诊诊治经验。方法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急性重症。用血府逐瘀汤治顽固性头痛、肺炎方治急性肺炎、净胰汤治急性胰腺炎、附子半夏配伍以治厥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哮喘、抵当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原性心脏病、降气清肝法治鼻衄、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性肺炎等急性重症。结果一剂知二剂已,其中治愈5例,好转3例。结论中医急诊诊疗和辨治是中医学的重要内涵,中医在急、危、重、难病的预防治疗中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只要医者胆大心细、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攻补得宜,中医中药亦可治疗急重症,且收效甚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急诊 诊疗辨治
下载PDF
颜乾麟活用《兰台轨范》大建中汤治疗心血管病经验
13
作者 胡琪祥 曹振东 +1 位作者 李启芳 颜乾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3期19-21,共3页
介绍颜乾麟主任活用《兰台轨范》大建中汤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经验。认为中老年心血管病总病机不外本虚(心阳不足)、标实(痰瘀交阻)两端,治疗应以益气温阳治本为主,化痰散瘀治标为辅。并举验案2则。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徐氏大建中汤 名医经验 颜乾麟
原文传递
浅析情志病经验十方
14
作者 刘珺 魏铁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95-96,98,共3页
关键词 情志病 气血辨证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理论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科普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佳佳 王莉 +6 位作者 陈蓓敏 朱晓萍 孙晓 卢群 牛淑珍 吴松起 施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2期1894-1898,共5页
目的: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模式,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以三级医院心脑血管科普基地为核心,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方案进行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科普优质资源共享,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理论知识培训、... 目的: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模式,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以三级医院心脑血管科普基地为核心,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方案进行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科普优质资源共享,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理论知识培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培训和居家自我管理能力培训等。结果:科普后大众的心脑血管疾病理论知识知晓率、心肺复苏技术掌握率显著增高,心脑血管疾病居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科普可实现优质科普资源有效下沉,从而达到提升大众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提高院外心血管意外事件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科普效果,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 心脑血管疾病 科普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个案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欣 陈平治 姜金霞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5期1120-1125,共6页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高血压个案管理的意义,总结归纳了社区–家庭保健、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和电子信息化3个模式在高血压个案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对高血压个案管理在国内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个案管理模式 高血压 进展
下载PDF
复方蒲黄汤对缺血性脑损伤小鼠脑组织中Parkin、Cyclin E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瑾静 夏韵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38-41,4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小鼠脑组织中Parkin、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用药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复方蒲黄汤对缺血性脑病的神经保护机制及Parkin蛋白与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小鼠脑组织中Parkin、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用药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复方蒲黄汤对缺血性脑病的神经保护机制及Parkin蛋白与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各16只。药物组用复方蒲黄汤干预缺血性脑损伤小鼠模型,等量生理盐水灌注胃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于损伤后0、6、12、24 h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检测Parkin、Cyclin E的含量。结果模型组Parkin的表达较高,12 h后达到高峰,12~24 h下降,但总体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Parkin整体表达变化类同模型组,但各亚组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24 h处下降趋势明显缓于模型组。模型组与药物组Cyclin E的表达都较高,其中12 h处模型组依旧上升,而药物组开始下降,模型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与药物组在0、24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蒲黄汤可能通过诱导Parkin过表达及抑制Cyclin E表达,达到对缺血性脑病神经元损伤的早期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蒲黄汤 缺血性脑损伤 Parkin蛋白 Cyclin E蛋白 小鼠
下载PDF
从基因表达谱和代谢组学角度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的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建华 沈自尹 +2 位作者 吴斌 刘小雨 林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用系统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淫羊藿总黄酮(EF)延缓衰老的效应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4、10、18、24月龄组和EF组共5组,EF组大鼠自21月龄开始灌胃EF至24月龄。摘取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等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取血清... 目的用系统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淫羊藿总黄酮(EF)延缓衰老的效应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4、10、18、24月龄组和EF组共5组,EF组大鼠自21月龄开始灌胃EF至24月龄。摘取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等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取血清,利用高效液相和质谱进行代谢组检测;利用专用芯片检测淋巴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基因表达。利用上述数据,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评价衰老程度和药物干预的效果。结果199个基因表达具年龄依赖特征,EF能逆转大部分基因表达,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显示EF使24月龄大鼠基因表达年轻化至8~13月龄;代谢组检测共获得1 885个代谢物谱峰,已鉴定17个代谢物随增龄变化显著,EF干预使代谢物水平年轻化至18月龄;NF-κB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整体水平随增龄而降低,EF使之上升,神经网络模型显示向10.5月龄靠近。结论不同层面的衰老表型首先表现为均具有年龄依赖关系;EF能逆转不同层面的增龄性变化,具有同步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代谢组 衰老 淫羊藿总黄酮
下载PDF
核因子-κB调控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淫羊藿总黄酮对其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夏世金 沈自尹 +2 位作者 刘小雨 黄建华 吴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кB)对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淫羊藿总黄酮(epimedium totalflavonoids,EF)对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是否通过NF-κB实现。方法分别给予老年大鼠模型NF-κB抑制...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кB)对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淫羊藿总黄酮(epimedium totalflavonoids,EF)对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是否通过NF-κB实现。方法分别给予老年大鼠模型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和EF干预,提取大鼠脾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表达,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率比青年大鼠高(P<0.01),PDTC使老年大鼠的凋亡率更高,而EF使老年大鼠的凋亡率降低,与老年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EF能拮抗PDTC诱导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与青年大鼠相比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P65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使用EF的老年大鼠组P65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表明EF诱导P65高表达。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的活性弱于青年大鼠(P<0.01),而PDTC处理组的NF-κB活性最低与老年大鼠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EF干预组的NF-κB的活性最强,与老年大鼠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淋巴细胞NF-κB活性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57,P<0.01)。结论NF-κB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凋亡而参与老年大鼠免疫衰老调控过程;EF可能通过提高NF-κB的活性和诱导P65高表达来抑制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延缓免疫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淋巴细胞 凋亡 淫羊藿总黄酮 免疫衰老
下载PDF
心肌缺血损伤小型猪模型内关穴位埋针后血管新生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孝芳 崔瑾 +5 位作者 刘小雨 徐照 张小珊 冯麟 王兴桂 钱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6期8630-8634,共5页
背景: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心肌缺血损伤后修复关系密切,针刺内关防治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是否与此有关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关穴位埋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小型猪血管新生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 背景: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心肌缺血损伤后修复关系密切,针刺内关防治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是否与此有关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关穴位埋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小型猪血管新生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但不结扎,内关组和膈俞组分别在造模的基础上进行内关、膈俞穴埋针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型猪经冠脉结扎后心肌毛细血管密度降低(P<0.01),内关、膈俞穴埋针治疗7d,损伤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0.05或P<0.01),内关组优于膈俞组(P<0.05);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小型猪经冠脉结扎后心肌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或P<0.01),内关和膈俞穴位埋针治疗均可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内关埋针效果最明显(P<0.05)。揭示内关、膈俞穴位埋针均可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改善缺血心肌的损伤,且内关优于膈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膈俞 毛细血管密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心肌缺血 小型猪 埋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