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济大学医学院与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较研究
1
作者 杨宇虹 孙小婷 +3 位作者 井然 魏春岚 杨文卓 郑加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本文从学生和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在课程设置、教学对象、课程形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几个方面,分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前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情况,发现两校在课程的形式和卫生系统科学... 本文从学生和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在课程设置、教学对象、课程形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几个方面,分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前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情况,发现两校在课程的形式和卫生系统科学课程的内容方面各有特点。通过总结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计应当以深入践行胜任力为主导理念,同时应加强多学科合作、加强教学意识和教学梯队建设,发挥附属医院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复杂医疗环境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胜任力 整合课程 同济大学 内布拉斯加大学
原文传递
2-DG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馨予 高正良 徐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35-40,共6页
目的探究2-脱氧-D-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对成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将其分为正常生长组和诱导静息组,加入2-DG后定时观测细胞增殖情况。利用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和BM P4(bone morphogen... 目的探究2-脱氧-D-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对成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将其分为正常生长组和诱导静息组,加入2-DG后定时观测细胞增殖情况。利用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和BM P4(bone morphogenic protein4,BM P4)诱导大鼠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同时加入2-DG,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化效率。qRT-PCR进一步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2和CDK4以及控制神经干细胞命运选择的Hes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Incucyte机器实时监测细胞增殖显示,加入2-DG后,正常生长和静息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加入2-DG后神经干细胞向星型胶质细胞分化的效率显著增高(P<0.05)。qRT-PCR结果表明,加入2-DG后CDK2和CDK4表达量下降,Hes1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 2-DG抑制神经干细胞增殖,促进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星型胶质细胞分化 大鼠
下载PDF
维生素D水平对产后小鼠情绪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冬霞 刘小青 高正良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28-32,44,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对小鼠产后情绪、运动能力等行为的影响。方法产后小鼠给予不同剂量水平的维生素D,包括正常摄取剂量(1 000 IU/kg)、缺乏摄取剂量(0 IU/kg)和过量摄取剂量(10 000 IU/kg),利用旷场实验、黑白箱穿梭实验、悬尾实验、...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对小鼠产后情绪、运动能力等行为的影响。方法产后小鼠给予不同剂量水平的维生素D,包括正常摄取剂量(1 000 IU/kg)、缺乏摄取剂量(0 IU/kg)和过量摄取剂量(10 000 IU/kg),利用旷场实验、黑白箱穿梭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和转棒实验等行为范式连续10周跟踪检测小鼠的行为表型。结果旷场实验和转棒实验表明维生素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和运动协调能力基本没有影响;黑白箱实验中小鼠在白箱停留时间和黑白箱穿梭次数均没有差异,因此维生素D对小鼠产后焦虑情绪没有影响;悬尾试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提示三组小鼠的不动状态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基本接近。结论维生素D水平长期摄取对小鼠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和产后运动能力没有持续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产后情绪 运动能力 行为测试 小鼠
下载PDF
RIPK4相对拷贝数与经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康胜 林谋斌 +4 位作者 蔚青 李华光 张晨波 谢汝婷 刘占举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RIPK4相对拷贝数与经过奥沙利铂化疗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州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行根治性手术加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的139例Ⅲ期结直肠癌石蜡组织标本的RIPK4相对拷贝数。以所有检测病例RIPK4相对拷贝数的第3个四分... 目的研究RIPK4相对拷贝数与经过奥沙利铂化疗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州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行根治性手术加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的139例Ⅲ期结直肠癌石蜡组织标本的RIPK4相对拷贝数。以所有检测病例RIPK4相对拷贝数的第3个四分位数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RIPK4组(35例)和低RIPK4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并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层预后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9(4~98)月,高R1PK4组患者中位OS较低RIPK4组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0月比53.5月;P=0.074);两组患者RFS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52)。在结肠癌患者中,高RIPK4组的中位OS较低RIPK4组明显缩短(31.5月比56.5月:P=0.015),但两组RFS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135)。在直肠癌患者中,两组患者OS和R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81,P=0.738)。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RIPK4相对拷贝数是经奥沙利铂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903,95%CI:1.275~6.610)。结论RIPK4相对拷贝数与经过奥沙利铂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的一种预测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RIPK4 相对拷贝数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