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半胱氨酸蛋白酶-9 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因素
2
作者 陈珍珠 刘涛 +3 位作者 郭贺贺 仁文文 王凯 庞迎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7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2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IC将其分为并发组(n=114)和未并发组(n=1...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2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IC将其分为并发组(n=114)和未并发组(n=140)两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比例控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一般资料,比较匹配前后两组一般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匹配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成功匹配74对病例。匹配前,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性别、年龄、冠心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后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血红蛋白(Hb)水平、肌酐(SCr)水平、尿酸(UA)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合并感染、合并出血占比和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感染、合并出血以及WBC计数、PLT计数、Fib水平、D-D水平和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升高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感染、合并出血以及WBC计数、PLT计数、Fib水平、D-D水平和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升高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王琼 庞迎旭 +1 位作者 米瑞华 尹青松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ABVD)一线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失败的84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ABVD)一线化学治疗方案治疗失败的84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接受表柔比星+长春地辛+达卡巴嗪化学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化学治疗4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2 a内生存情况。结果化学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19、11.213,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血液系统毒性Ⅰ~Ⅱ级发生率及非血液系统毒性Ⅲ~Ⅳ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Ⅲ级以上不良反应中血液系统毒性占10.00%,非血液系统毒性占18.00%;观察组患者Ⅲ级以上不良反应中仅发现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各占2.94%。随访2 a内,对照组患者死亡12例(24.00%),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5.88%);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83,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ABVD方案治疗失败的霍奇金淋巴瘤可增强近期抗肿瘤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霍奇金淋巴瘤 近期疗效 安全性 生存率
下载PDF
外周血Tfh/Tfr比例及sPD-L1、PIC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3299-3302,共4页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sPD-L1)、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sPD-L1)、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06例DLBCL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68例)和无效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初诊时的外周血Tfh/Tfr、sPD-L1、PIC及各项基础资料、病情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平均化疗2个周期,其中68例患者达到化疗有效,38例患者化疗无效,化疗有效组患者的Tfh、Tfh/Tfr、sPD-L1、PIC低于无效组(P<0.05)。无效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350 U·L^(-1)占比、肿瘤分期Ⅲ、Ⅳ期占比、发生结节外侵犯占比、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占比高于有效组(P<0.05)。两组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EB病毒(EBV)感染率、骨髓浸润占比、结节外侵犯数量、肿瘤细胞起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LDH水平>350 U·L^(-1)、肿瘤分期为Ⅲ期或Ⅳ期、IPI评分>2分、Tfh/Tfr高、sPD-L1高、PIC高是DLBCL患者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DH水平>350 U·L^(-1)、肿瘤分期为Ⅲ期或Ⅳ期、IPI评分>2分、Tfh/Tfr较高、sPD-L1较高、PIC较高是DLBCL患者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性T细胞 滤泡调节性T细胞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及炎症指标水平分析
5
作者 王琼 庞迎旭 米瑞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7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及炎症指标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本院接收化疗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感染组...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及炎症指标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本院接收化疗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感染组患者根据其感染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11例)、中度感染组(20例)和重度感染组(9例)三组。对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以及不同程度感染患者的呼吸和炎症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相较于未感染组,感染组RAW、Fres、Pmean和PCT、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Cdyn明显更低(P<0.05);随着感染严重程度增加患者RAW、Fres、Pmean逐渐升高(P<0.05),PCT、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逐渐上升(P<0.05),Cdyn逐渐降低(P<0.05);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指标RAW、Fres、Pmean和炎症指标PCT、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Cdyn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和炎性指标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对患者呼吸和炎症指标进行测定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诊断和感染严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肺部感染 化疗 呼吸指标 炎症指标
下载PDF
CML患者在TKI治疗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与病程演进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凯 刘涛 +2 位作者 戴静 庞迎旭 王琼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与病程演进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0例初诊CML患者,通过骨髓细胞24 h短期培养法或直接法,行染色体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经ABL激酶区点突变检测,...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与病程演进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0例初诊CML患者,通过骨髓细胞24 h短期培养法或直接法,行染色体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经ABL激酶区点突变检测,分析细胞遗传学变化与其病程演进的相关性。结果:间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发现,150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其中费城(Ph)染色体阳性142例(94.67%),阴性8例(5.33%);142例Ph染色体阳性患者中,初诊Ph阳性且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14例(9.86%),变异易位4例(2.82%),标准易位t(9;22)(q34;q11)124例(87.32%)。14例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的患者中,"主要路径"异常8例,-Y异常2例,"次要路径"异常4例。在TKI治疗期间,46例标准易位患者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此类患者疾病进展和出现点突变的比例较高(P<0.05)。与标准易位患者比较,初诊CML慢性期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而与总生存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与无额外染色体异常患者比较,CML慢性期TKI治疗期间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者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部分CML患者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此类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TKI治疗 细胞遗传学 费城染色体 额外染色体异常
原文传递
W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戴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6期1869-1871,共3页
目的分析W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测量其各治疗阶段骨髓WT1基因、ETO基因、内参因子(GADPH)的... 目的分析W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测量其各治疗阶段骨髓WT1基因、ETO基因、内参因子(GADPH)的拷贝数,以WT1基因拷贝数/GADPH拷贝数比值计算WT1、ETO表达水平,并用DNA测序法检测c-kit基因突变情况,后以所测WT1平均值为界,按WT1表达水平高低将其分为A、B两组各35例,对比其WT1变化情况及治疗1年内完全缓解率、无病生存率、死亡率、复发率、2年内总生存率,并分析WT1基因表达水平与ETO、c-kit基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治疗前WT1/GADPH(0.001 39±0.000 14)较B组高(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WT1/GADP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1年内完全缓解率71.43%、2年总生存率42.86%,明显低于B组,两组1年内无病生存率、死亡率、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WT1基因表达水平与ETO、c-kit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W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有升高趋势,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 表达 意义
下载PDF
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4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0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放血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化疗以及放血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及头晕现象出...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0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放血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化疗以及放血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及头晕现象出现减轻甚至消失,其皮肤色泽逐渐恢复正常,肝脏及脾脏出现回缩,血象值与骨髓象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本组患者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平均用量为(65.91±9.28)mg;平均给药时间为(31.22±15.23)d;平均放血量为(1451.02±412.61)ml。结论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以及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放血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M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刘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549-550,共2页
目的以托米蒽醌和阿糖胞苷作为诱导,对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疗效的分析。方法对20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联合化疗。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达70%。结论在强力支持治疗的... 目的以托米蒽醌和阿糖胞苷作为诱导,对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疗效的分析。方法对20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联合化疗。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达70%。结论在强力支持治疗的基础上,M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米蒽醌 阿糖胞苷 MA方案 诱导治疗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刘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2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2013年确诊初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对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34、CD13、CD1...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2013年确诊初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对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34、CD13、CD14、CD17、CD15、CD117、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按染色体的危险分层进行区别优、中、差三组,利用回归分析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染色体危险分层分析得出,优组19人,中组60人,差组20人,检测未出现染色体3人。CD11b阳性患者中多人出现预后不良。结论 CD11b与染色体的危险分层呈相关性,并且在CD11b表达对于预后的情况影响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表面抗原CD11b 基因表达
下载PDF
H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迎旭 刘涛 +2 位作者 王凯 戴静 王琼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11期50-52,56,共4页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H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82例M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H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82例M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HAG方案治疗,联合组接受地西他滨+H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联合组躯体、认知、情绪、角色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HAG方案,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HAG方案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凯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3期140-14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目的研究分析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急性白血病 重症肺部感染 疗效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凯 魏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469-1470,共2页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组...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效果更明显,能改善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造血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静 《临床研究》 2017年第7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经典治疗方法给予丙种...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经典治疗方法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槐杞黄颗粒,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plateletcount)、T淋巴细胞总值(CD3+)、CD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LT(82.14±1.77)×109/L、CD3+(58.25±1.09)%、CD3+/CD4+(34.27±1.6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泻2例,体温升高1例,对照组出现局部疼痛及体温升高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13.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儿血小板及免疫水平,同时不会增加单用丙种球蛋白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 丙种球蛋白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凯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的效果。方法全部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初始给药剂量为每日50 mg,7 d后剂量加倍。治疗期间须严格监测药源性不良反应,难以耐受毒副反应者停药。若有同时服用雄激素、羟基脲或皮质激素者正常... 目的观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的效果。方法全部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初始给药剂量为每日50 mg,7 d后剂量加倍。治疗期间须严格监测药源性不良反应,难以耐受毒副反应者停药。若有同时服用雄激素、羟基脲或皮质激素者正常应用。合计4个月为1疗程,若1疗程完毕后有效则继续巩固治疗,否则结束治疗。结果 8例全部完成治疗。贫血总缓解率为50.00%,脾大的总缓解率为37.50%。骨穿检查结果:4例复查骨髓病理,与治疗前比变化不显著。8例中5人发生疲乏、便秘、肢端麻木、皮疹或轻度水肿,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沙利度胺小剂量疗法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干预上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沙利度胺 血红蛋白 脾脏
下载PDF
重型再障并发感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玉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7期73-73,共1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障并发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观察组22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16例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率100%(22/22)优于对照组68.75%(11/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重型再障并发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观察组22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16例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率100%(22/22)优于对照组68.75%(11/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感染 优质护理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庞迎旭 《中外医疗》 2011年第4期136-136,共1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硼替佐米是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全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治疗
下载PDF
伴中性粒细胞植入巨核细胞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18
作者 殷仁斌 王世岩 +2 位作者 陈珍珠 任伟丹 徐海元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707-708,共2页
患者男性,55岁。面黄、乏力、心慌、胸闷1月余,加重伴发热9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180×109/L。彩超示脾肿大,肋下30 mm;右心房增大,三尖瓣轻-中度返流。胃镜示食管炎,糜烂性胃炎。丙肝-RNA4.9... 患者男性,55岁。面黄、乏力、心慌、胸闷1月余,加重伴发热9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180×109/L。彩超示脾肿大,肋下30 mm;右心房增大,三尖瓣轻-中度返流。胃镜示食管炎,糜烂性胃炎。丙肝-RNA4.96×105 IU/ml。病理检查镜检:①骨髓细胞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明显,可见较多分叶过多核(5~14个)(图1)、细胞质中颗粒增多增粗粒细胞;红系细胞少见,成熟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细胞、浆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巨核细胞易见,部分可见中性粒细胞植入现象(图2),未见小巨核及单圆核巨核细胞,血小板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 巨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伴CD5弥漫阳性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1例
19
作者 殷仁斌 任伟丹 +3 位作者 刘玉霞 丁利霞 徐海元 陈珍珠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8期608-608,F0003,共2页
患者男性,81岁,以"间断鼻衄、乏力"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有肝炎病史40年,体检示肝脾肿大,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彩超示双侧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可见,直径0.2~0.4 cm,余无特殊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9.25×10~9/L,Hb72 g/L,PLT 1... 患者男性,81岁,以"间断鼻衄、乏力"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有肝炎病史40年,体检示肝脾肿大,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彩超示双侧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可见,直径0.2~0.4 cm,余无特殊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9.25×10~9/L,Hb72 g/L,PLT 17×10~9/L,外周血淋巴细胞44%,中性粒细胞48%;血清蛋白电泳示发现5.93 g/L的M蛋白;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IgM-κ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巨球蛋白血症
原文传递
C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迎旭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1期109-109,共1页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因对化疗的耐受性差,对传统的化疗方案反应不良,完全缓解率低,长期无病生存率低,用药剂量受限,治疗相关死亡率高,生存期明显低于非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CAG方案治疗23例低增生性老年AML患者,疗效满意。
关键词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CAG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