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案管理人员现状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凤娟 毛静馥 李会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2-1392,共1页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病案管理人员 病案管理工作 卫生体制改革 卫生信息 黑龙江省 社区基础 科学依据
下载PDF
健康中国战略愿景下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鲲 张家睿 +10 位作者 翟春城 王景慧 谢奉哲 时宇 樊超 张淑娥 马玲娜 岳凤莲 孟德昕 弓箭 李福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2期193-195,共3页
"健康中国"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国民健康发展战略,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健康中国"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国民健康发展战略,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此政策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实现健康中国美丽愿景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从政策分析角度出发,运用SWOT分析方法,旨在综合探讨健康中国战略愿景下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卫生体制改革 政策分析 SWOT分析
下载PDF
卫生监督员的责任冲突的概念、测量及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冰 焦炜 +6 位作者 赵光磊 杨潇 李恒 孙全胜 王刚 张亚超 高蕾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5期138-139,共2页
目的对责任冲突概念进行定义和开发测量工具,检验卫生监督员的责任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结果责任冲突与工作倦怠呈正向相关;责任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呈负向相关。结论责任冲突是卫生监督与... 目的对责任冲突概念进行定义和开发测量工具,检验卫生监督员的责任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结果责任冲突与工作倦怠呈正向相关;责任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呈负向相关。结论责任冲突是卫生监督与执法人员的一个重要的压力源,责任冲突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监督员 责任冲突 工作满意度 工作倦怠
下载PDF
手术室患者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毛静馥 李会玲 +5 位作者 柯云楠 吴国松 刘晶晶 李美慧 苏日娜 刘新研 《中国医院》 2008年第7期20-23,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52所综合医院手术室患者安全现状调查分析,掌握手术室在患者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管理对策,最终目的是改善手术室的管理现状,提高与保障手术室患者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 患者安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黑龙江省617例城乡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新研 王春颖 +2 位作者 王靖宇 闫明宇 樊立华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9期13-14,2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哈尔滨市和绥化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了解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取入户方式调查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把居住环境、年龄、文化程度因素分组,... 目的:通过对哈尔滨市和绥化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了解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取入户方式调查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把居住环境、年龄、文化程度因素分组,分析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差异,结果显示个别组间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及支持利用度得分有差异。结论:完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体制、提供实际的物质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日常照料以及不同方式的情感慰籍,可改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增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社会支持 差异
下载PDF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利益相关者关联与博弈识别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涛 李莉 +9 位作者 张亚超 田秋野 樊立华 孙全胜 高蕾 李恒 刘新研 张薇 葛思澳 迟沫涵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我国割裂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由来已久,并有不断被强化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绩效以及影响了农村居民诊疗权益与利益,弥合城乡二元化卫生服务系统势在必行。文章系统地识别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后利益相关主体... 我国割裂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由来已久,并有不断被强化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绩效以及影响了农村居民诊疗权益与利益,弥合城乡二元化卫生服务系统势在必行。文章系统地识别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后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关联以及博弈策略,旨在为我国整合医疗资源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纵向整合 博弈识别 利益相关者
原文传递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阻碍因素及指标框架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涛 李莉 +8 位作者 田秋野 张亚超 杨立斌 刘文慧 李海燕 茹义福 白冰 毛大川 迟沫涵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纵向整合已成为弥合断裂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必要选择。然而,诸多因素阻碍着纵向整合实践,系统地梳理和归纳阻碍因素将有利于纵向整合实践。文章通过借助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采用演绎列举方式收集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 纵向整合已成为弥合断裂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必要选择。然而,诸多因素阻碍着纵向整合实践,系统地梳理和归纳阻碍因素将有利于纵向整合实践。文章通过借助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采用演绎列举方式收集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阻碍因素指标及其框架构建,旨在为我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纵向整合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纵向整合 阻碍因素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原文传递
ROCCIPI框架下分级诊疗体系运行的问题识别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鲲 时宇 +10 位作者 谢奉哲 王景慧 张淑娥 张家睿 翟春城 常广明 马玲娜 岳凤莲 孟德昕 李福军 弓箭 《系统医学》 2017年第8期158-162,共5页
为了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有效盘活存量、提高医疗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分级诊疗制度逐渐地走上了新医改的舞台。但是,当前国家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各级医疗机构不配合、居民就医习惯不理性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分级诊疗体系的健... 为了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有效盘活存量、提高医疗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分级诊疗制度逐渐地走上了新医改的舞台。但是,当前国家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各级医疗机构不配合、居民就医习惯不理性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分级诊疗体系的健康运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该文以ROCCIPI技术为分析框架,全面、系统、科学的识别分级诊疗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为分级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CIPI 卫生体制改革 分级诊疗 治理策略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等医学院校声誉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涛 曹德品 +7 位作者 杨立斌 杨琳丽 张薇 葛思澳 樊立华 李莉 刘新研 高蕾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构建高等医学院校声誉测评指标体系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文献法和小组讨论法收集问卷的测量指标,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收回有效问卷1493份,有效回收率为61.90%。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 目的构建高等医学院校声誉测评指标体系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文献法和小组讨论法收集问卷的测量指标,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收回有效问卷1493份,有效回收率为61.90%。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法构建测评指标体系。结果构建的高等医学院校声誉测评指标体系包括6个维度:社会责任、舆论导向、社会形象、管理质量、情感吸引和环境设施。测评指标体系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RMSEA为0.063(〈0.08),χ^2/df为3.933(〈5),测评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效度。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高等医学院校声誉测评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未来可以在其他院校进行多样本下进一步验证模型的信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高等医学院校 医学生视角 声誉测评 量表开发
原文传递
乡村医生职业认同、工作投入、工作嵌入和转行意愿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涛 迟沫涵 +7 位作者 王菲 李莉 刘新研 高蕾 李恒 张仲 樊立华 赵晓雯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究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工作投入、工作嵌入和转行意愿的关系,并阐释内部作用机制。方法: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问卷387份,采用路径分析模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和转行意愿具有显著负向相关,工作投... 目的:探究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工作投入、工作嵌入和转行意愿的关系,并阐释内部作用机制。方法: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问卷387份,采用路径分析模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和转行意愿具有显著负向相关,工作投入和工作嵌入在二者关系之间中扮演中介作用。结论: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其工作投入度和工作嵌入度,通过职业投入度和职业黏度进一步影响了他们是否考虑留在村医岗位的意愿。此外,研究对关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明,提出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职业认同 工作投入 工作嵌入 转行意愿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城乡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新研 李莉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3年第4期499-501,共3页
目的了解目前黑龙江省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出有效的慢性病防治措施以及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绥化市望奎县农村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城市地区老年人... 目的了解目前黑龙江省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出有效的慢性病防治措施以及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绥化市望奎县农村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城市地区老年人口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居慢性病患病率的前五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吸烟是老年人慢性病主要的影响因素;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总体高于农村地区。结论被调查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水平,应加大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力度,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病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中国医生职业认同感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艳超 张进 +3 位作者 殷东 徐嘉鸣 王真 曹德品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2期98-101,105,共5页
医生的职业认同感指对当前职业的社会价值、责任等的看法及认知,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研究医生的职业认同感,梳理医生职业认同感的总体水平、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对降低医生的离职倾向,提高医生的工作绩效,提升基层卫生服务... 医生的职业认同感指对当前职业的社会价值、责任等的看法及认知,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研究医生的职业认同感,梳理医生职业认同感的总体水平、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对降低医生的离职倾向,提高医生的工作绩效,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我国医生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整理,总结了医生职业认同感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和提升职业认同感的策略,同时讨论了现有研究缺乏专业的测量工具,对研究工具的开发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医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尚且不足,需要关注不同层级之间因素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职业认同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因子分析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构建
13
作者 茹义福 白诗萌 +3 位作者 邢舟 肖海 孙涛 杨立斌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6年第6期541-547,共7页
目的:探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胜任未来临床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构建其胜任力模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自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胜任力问卷,对1326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99份,有效率82.88... 目的:探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胜任未来临床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构建其胜任力模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自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胜任力问卷,对1326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99份,有效率82.88%。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胜任力要素内部结构并构建胜任力模型,采用因子分析定权法计算各胜任力要素占整个模型的权重。结果胜任力问卷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65,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32以上;KMO值为0.970,Bartlett检验P=0.000,问卷信度和效度较高。课题组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包括工匠精神、个人特质、专业学习、人际沟通、心理适应和追求卓越6大胜任特征群及49项胜任要素,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4.729%;6个胜任特征群占整个模型的权重分别为0.2044、0.2021、0.1753、0.1588、0.1376和0.1218。结论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为医学教育培养目标、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评价、医学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及思路,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探索性因子分析 胜任力模型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临床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及从业意愿的调查和分析
14
作者 曹译尹 张琳 +1 位作者 周瑾 高蕾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3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发生前后临床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及从业意愿的变化,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疫情发生前后(2019年3至6月、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医...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发生前后临床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及从业意愿的变化,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疫情发生前后(2019年3至6月、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医科大学在校临床医学生(疫情前405名,疫情后120名)进行调查,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疫情前和疫情后两组医学生(疫情前后各104名)基线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其医患关系认知及从业意愿差异。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后,疫情前后医学生在性别、临床实习经历、家中是否有医务工作者、是否曾目睹医院暴力、是否曾经历医院暴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如:疫情前后女性人数分别为68名(65.4%)和66名(63.5%),P=0.772]。疫情后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积极认知比例较疫情前增加[18人(17.3%)比5人(4.8%)],疫情后医学生从业意愿较疫情前增强[102人(98.1%)比89人(8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疫情发生后,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及从业意愿均呈积极态势,建议医学教育工作者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多种教育方式进一步予以引导和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医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医患关系认知 从业意愿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