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临床止血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代文杰 姜洪池 乔海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60-260,F003,共2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外科操作技术也经历了革命性变革。止血是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核心之一,人体任何部位的外科操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出血与止血,止血技术已由过去单纯的器械止血措施发展为现代外科条件下的纷繁复杂的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外科操作技术也经历了革命性变革。止血是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核心之一,人体任何部位的外科操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出血与止血,止血技术已由过去单纯的器械止血措施发展为现代外科条件下的纷繁复杂的技术体系。1手术操作性止血措施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手术操作性 介入性 理化方法 外用止血药
下载PDF
外科引流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备 姜洪池 +1 位作者 朴大勋 许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6期338-339,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科引流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10年来行肝切除术 172例 ,术中常规于膈下和 /或肝下放置多侧孔硅胶管引流 ,术后经引流管观察出血、胆漏、膈下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大出血 4例 (2 .3% ) ,再... 目的 探讨外科引流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10年来行肝切除术 172例 ,术中常规于膈下和 /或肝下放置多侧孔硅胶管引流 ,术后经引流管观察出血、胆漏、膈下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大出血 4例 (2 .3% ) ,再次手术后止血 3例 ,死亡 1例 ;并发胆漏5例 (2 .9% ) ,引流 3周~ 2个月自愈 4例 ,1例死于感染和衰竭 ;并发膈下感染 5例 (2 .9% ) ,2例经局部冲洗及引流后治愈 ,3例再次手术 (其中 1例死于术后衰竭 )。结论 外科引流技术对肝切除术后再出血、胆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引流
原文传递
正常腹内压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新平 黄卫民 +1 位作者 朱上林 姜洪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腹内压的影响因素 ,建立腹内压回归方程。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测定 10 6例住院患者的腹内压 ,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既往和近期腹部手术史、住院原因、合并症情况及数量等 14项因子与腹内压的关系进行... 目的 探讨正常腹内压的影响因素 ,建立腹内压回归方程。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测定 10 6例住院患者的腹内压 ,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既往和近期腹部手术史、住院原因、合并症情况及数量等 14项因子与腹内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平均腹内压为 5 .5mmHg( 1mmHg =0 .133kPa) ,范围为 0 .4~12 .8mmHg。各级体质指数相应的腹内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5 .5 5 0 ,P<0 .0 1)。男性腹内压比女性高 2 .0mmHg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12 2 ,P<0 .0 1)。其他 12种因素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 (P>0 .0 5 )。结论 正常腹内压可能受性别和体质指数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腹内压 影响因素 腹腔间室综合征 膀胱测压法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中P53和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松 付英梅 +1 位作者 赵柏 刘连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2943-294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黏膜上皮中P53及C-erbB-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9例(腺体囊性扩张61例,大肠型化生73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各120、91和84例)和早期胃癌57例中...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黏膜上皮中P53及C-erbB-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9例(腺体囊性扩张61例,大肠型化生73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各120、91和84例)和早期胃癌57例中P53和C-erbB-2的表达,分析P53和C-erbB-2表达及其与CAG胃黏膜病变类型的关系.结果:正常胃黏膜,囊性扩张腺体,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大肠型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P53和C-erbB-2表达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前三组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黏膜与中度不典型增生、大肠型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P53和C-erbB-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和C-efbB-2表达呈正相关(r=0.867,P<0.05).年龄<40岁和≥40岁组间、性别组间P5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93,P<0.01;x2=8.799, P<0.01).C-erbB-2的表达在上述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6,P<0.01),而在性别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P53和C-erbB-2的表达,有助于监测CAG癌前病变的进展及胃癌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P53 C—erbB-2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守堂 薛东波 +1 位作者 孙备 梁桃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3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182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138例(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3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182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138例(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嗳气、餐后饱胀症状评分观察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疗效肯定,在治疗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与奥美拉唑用药效果相近,而在治疗嗳气、餐后饱胀症状优于奥美拉唑,而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FD首选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奥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外科技术处理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军 刘昶 +2 位作者 陶维阳 孙备 赵金鹏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DS)的微创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 13例先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0例内镜逆行胰胆管...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DS)的微创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 13例先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0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发现结石,均顺利经EST取石,13例均顺利行LC。6例于LC术后2~4天经ERCP检查,其中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全部经EST取石成功。另外6例顺利行LC,于术中利用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1例胆总管通畅。5例全部经LCDE取出结石,其中3例一期缝合胆总管。2例置T管引流。结论 ERCP+LC、LC+ERCP、LC+LCDE3种方法均能安全有效地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这样才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微创外科
下载PDF
正确应用外科引流 被引量:21
7
作者 姜洪池 孙备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6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外科 引流 应用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脾脏损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 被引量:124
8
作者 姜洪池 乔海泉 《腹部外科》 1998年第2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脾脏损伤 外科手术 外伤性 医源性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连明 王国胜 姜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并发症状 肠梗阻 临床分析 诊断
下载PDF
脾脏外科发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海泉 王毓利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5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脾脏外科 发展 哲学思考 脾切除 保脾
下载PDF
脾损伤外科处理原则 被引量:21
11
作者 乔海泉 周保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2期106-107,共2页
脾脏有着多种重要功能。脾脏损伤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保留脾脏或脾组织已成共识,这也是脾脏损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念。保留脾脏,一方面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因无脾而使机体容易招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尤其是儿... 脾脏有着多种重要功能。脾脏损伤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保留脾脏或脾组织已成共识,这也是脾脏损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念。保留脾脏,一方面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因无脾而使机体容易招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尤其是儿童因脾切除后可致凶险性感染(OPSI)这一致死并发症: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外科的发展方向。符合微创观念和微创外科的要求,适应了“3W原则”,即无论做什么手术(whatever)。无论外科发展到何时(whenever),无论在外科哪个领域(wherever)都要始终将微创观念贯彻于外科操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损伤 外科手术 方法
下载PDF
虚拟仿真腹腔镜训练在腹腔镜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薛东波 陈子昂 +2 位作者 高文圻 马骉 孙备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23-24,共2页
虚拟仿真腹腔镜训练系统具有安全、可重复的操作平台,提供了不同技能模块的训练和评估反馈。通过各个模块的反复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员的手术技能。在外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腹腔镜训练 虚拟仿真训练 住院医师培训
下载PDF
肛周脓肿引发脓毒血症16例临床治疗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德森 姜涛 +1 位作者 朱桂玲 王国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4-484,共1页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脓毒血症 治疗 抗生素 血液滤过
下载PDF
正常腹内压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新平 黄卫民 姜洪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腹内压的影响因素,建立腹内压回归方程。方法应用膀胱测压法,测定106位住院患者的腹内压,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既往和近期腹部手术史、住院原因、合并症情况及数量等14项因子与腹内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正常腹内压的影响因素,建立腹内压回归方程。方法应用膀胱测压法,测定106位住院患者的腹内压,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既往和近期腹部手术史、住院原因、合并症情况及数量等14项因子与腹内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平均腹内压为5.5mmHg,范围为0.4 ̄12.8mmHg。各级体质指数相应的腹内压差异显著(P<0.01)。男性腹内压比女性高2.0mmHg,差异显著(P<0.01)。其他12种因素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P>0.05)。腹内压回归方程R=0.507(P<0.01)。结论正常腹内压可能受性别和体质指数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腹腔 腹腔间室综合征 诊断技术和程序
下载PDF
浅谈脾脏外科发展史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耀华 代文杰 姜洪池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2期182-185,共4页
脾脏是一有着特殊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脾脏外科的发展与解剖学、生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脾脏外科的发展史作一回顾。
关键词 生理学 外科学
下载PDF
我国脾脏外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洪池 赵宪琪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我国脾脏外科近数十年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初步的理论框架及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现代外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立的现代脾脏外科观念已成为外科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实践中也确存在许多争议.如脾脏的功能作用有多大、不同... 我国脾脏外科近数十年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初步的理论框架及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现代外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立的现代脾脏外科观念已成为外科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实践中也确存在许多争议.如脾脏的功能作用有多大、不同病理状态下脾脏保留的指征、脾脏移植的意义及我国脾损伤的分级及治疗对策等。这些疑问似乎又使人们陷入了对脾脏外科领域发展中的某些问题的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地方性甲状腺肿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宏涛 姜洪池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3-234,共2页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外环境缺碘或某些致甲状腺肿因子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甲状腺肿大。我国是受碘缺乏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目前约有7.2亿人生活于缺碘地区,甲状腺肿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认识的深入、防...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外环境缺碘或某些致甲状腺肿因子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甲状腺肿大。我国是受碘缺乏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目前约有7.2亿人生活于缺碘地区,甲状腺肿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认识的深入、防治观念的更新以及诊疗技术的进步.在地方性甲状腺肿外科治疗领域出现许多热点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地方性 外科手术 甲状腺切除术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女性腹股沟疝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冰 姜洪池 +1 位作者 许军 杜彦玲 《现代手术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67-268,共2页
女性腹股沟疝发病率低,但易并发嵌顿及滑动疝。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取决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因此女性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异于男性。在术中处理上,作者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现代疝修补术的基本原则和观点,对各种情况的处... 女性腹股沟疝发病率低,但易并发嵌顿及滑动疝。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取决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因此女性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异于男性。在术中处理上,作者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现代疝修补术的基本原则和观点,对各种情况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腹股沟疝 胚胎解剖学 输卵管
原文传递
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伟华 柴倩 +2 位作者 肖鹏 卢德雪 孟庆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7期12-17,共6页
目的综合评价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总体效果,为在医学生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 目的综合评价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总体效果,为在医学生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1日-2020年2月13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文献。使用RevMan5.3软件对入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或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提高了22%。“反对婚前性行为”“愿意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工作或生活”“愿意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帮助和治疗”的正向态度持有率分别提高了20%、26%、1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积极的健康教育在除安全套知识外比一般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健康教育前后医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服务意识未见明显提升。结论对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教学有积极作用;高校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涉及多方面内容(基础知识、公益教育、职业防护知识等),尽早以及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专业知识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干预效果 META分析 高校
下载PDF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今日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洪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871-872,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变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