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在神经外科急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力仙 赵世光 叶远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82-883,共2页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神经外科急症 应用 脑创伤 神经损伤 脂肪栓塞综合征
下载PDF
1.5T MRI对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靶点定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志国 王跃华 +1 位作者 杨富明 朱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199-201,204,共4页
目的1.5TMRI对立体定向颅内靶点定位的精确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7例尸脑采用MRI扫描和断层切割摄影后三维重建方法,确定丘脑重心坐标值,对比研究两种显像模式下三维丘脑重心坐标值的差异。结果尸脑MR扫描三维重建丘脑重心平均坐标值(X,... 目的1.5TMRI对立体定向颅内靶点定位的精确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7例尸脑采用MRI扫描和断层切割摄影后三维重建方法,确定丘脑重心坐标值,对比研究两种显像模式下三维丘脑重心坐标值的差异。结果尸脑MR扫描三维重建丘脑重心平均坐标值(X,Y,Z)分别为(9.01±0.23)mm、(-7.16±0.19)mm和(6.94±0.15)mm。断层切割摄影丘脑三维重建的重心坐标值(X,Y,Z)分别为(9.42±0.17)mm、(-7.22±0.14)mm和(7.27±0.12)mm。两者相比较,重建的丘脑重心在X轴和Z轴的方向上差异显著(P<0.05),在Y轴的方向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考虑空间方向性变化的情况下,两者确定的丘脑重心位置相距(0.56±0.11)mm。结论1.5TMRI影像确定的靶点与实际解剖位置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1.5T MRI 颅内靶点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修复神经外科——21世纪神经外科的前沿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恩重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2-73,共2页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神经病学与外科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神经外科;20世纪70年代,神经外科与显微外科技术结合,产生了显微神经外科;20世纪80年代,神经外科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促进了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
关键词 修复神经外科 21世纪 生物学技术 外科学发展
原文传递
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的垂体腺瘤——附22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玉强 汪立刚 赵世光 《中国伤残医学》 2008年第6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22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5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5例。结果:神经内镜和神经...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22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5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5例。结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全切肿瘤146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2例,术后13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其中18例术前有视力损害者,术后15例较术前好转,3例无变化;1例病人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22例病人随访3个月~11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内镜下经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蝶窦多房分隔的干扰,快速确定鞍底位置、判定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范围、减少手术对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副损伤,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是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微创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蝶窦发育不良 垂体腺瘤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中的低钠血症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恩重 《黑龙江医学》 2004年第9期645-648,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低钠血症 抗利尿激素
下载PDF
神经内镜基础与临床应用
6
作者 刘恩重 蔺友志 +3 位作者 韩占强 石长斌 李俊石 王旭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75-175,共1页
目的:旨在解决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方法:针对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如手术适应证、手术途径、手术方法和手术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应用基础和68例手术的临床研究.结果:(1)神经内镜解剖学作为一门应用的解剖学分支,重点研究... 目的:旨在解决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方法:针对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如手术适应证、手术途径、手术方法和手术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应用基础和68例手术的临床研究.结果:(1)神经内镜解剖学作为一门应用的解剖学分支,重点研究神经内镜的路标与路径.其中蝶骨嵴入路优于额底入路.经特定的锁孔入路,内镜可以达到许多深部结构并可以观察显微手术的“盲区”.(2)半导体激光是神经内镜辅助工具,可以用来穿通、切割、汽化、凝固或止血,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强度.(3)第三脑室底造瘘部位以穿通乳头体前膜为佳,其锁孔在头皮上的定位:鼻根后127.7±9.9mm或冠矢点前17.1±5.6mm,中线旁20.3±4.7mm,与矢状面呈12.3±1.9度夹角,从头皮穿刺点经大脑皮层到达侧脑室前角的深度55.2±6.5mm,到达室间孔的深度74.9±8.9mm,到达第三脑室底乳头体前膜的深度为89.3±10.4mm;依据头面部软组织复原技法校正后,锁孔穿刺点到鼻根的距离为118.3±9.1mm,或位于冠状缝前15.9±5.2mm.(4)术中使用37℃人工脑脊液代替生理盐水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内镜术后发热的频度和程度.结论:作为神经外科诊断和手术的工具之一,可以以纯内镜手术辅助手段的形式灵活使用,并可以配合导航、超声、激光等应用,以便更好地发挥微创的优势.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仍是神经内镜手术成功的前提.神经内镜在处理梗阻性脑积水、颅内的囊性病变和血肿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价值:在大于2cm的实体瘤切除的应用中主要作为视觉辅助手段应用.随着器械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神经内镜的应用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垂体腺瘤——附19例临床报告
7
作者 肖玉强 汪立刚 赵世光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当今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19例,其中... 背景与目的: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当今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19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腺瘤5例。结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全切肿瘤14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13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其中15例术前有视力损害者,术后13例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9例随访3~11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蝶窦多房分隔的干扰,快速确定鞍底位置、判定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范围、减少手术对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副损伤,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是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微创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蝶窦发育不良 垂体腺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神经外科病人行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
8
作者 杨猛 路英 杜英 《黑龙江医学》 2001年第11期847-847,共1页
关键词 持续腰穿外流 护理 神经外科 脑脊液
下载PDF
神经外科的护理带教体会
9
作者 王蕾 《黑龙江医学》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理带教
下载PDF
人胚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增殖及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庆国 梁鹏 +3 位作者 武俏丽 林志国 刘恩重 戴钦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人胚中脑腹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增殖条件及分化方向。方法 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使人胚中脑腹侧幼稚细胞维持在未分化状态并促进其增殖;通过克隆分析、细胞增殖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 目的 探讨人胚中脑腹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增殖条件及分化方向。方法 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使人胚中脑腹侧幼稚细胞维持在未分化状态并促进其增殖;通过克隆分析、细胞增殖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这些细胞的分化方向。结果 该细胞群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在撤除生长因子后至少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但未检测到多巴胺能神经元。结论 从人胚中脑腹侧分离出的幼稚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有多向分化潜能,具备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的一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中脑神经干细胞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分离 细胞增殖 细胞移植 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对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康复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凌云 于占革 +4 位作者 李杰 张玮琳 张毅 高维滨 盛国斌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对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1例患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结果治... 目的观察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对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1例患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痊愈率为4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痊愈率为23.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治疗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疗效显著,优于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原性排尿障碍 电针 骶后孔及骶管裂孔 Crede法排尿 间歇性导尿术
下载PDF
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石长斌 韩占强 +2 位作者 蔺友志 李俊石 刘恩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研究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锁孔”入路的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探索神经内镜到达该区的可行性及相应的解剖定位标志。方法 成人尸头8例,新鲜少年尸头2例,经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灌注10%乳胶+红色染料+硫酸钡粉剂。用0°、30&... 目的 研究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锁孔”入路的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探索神经内镜到达该区的可行性及相应的解剖定位标志。方法 成人尸头8例,新鲜少年尸头2例,经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灌注10%乳胶+红色染料+硫酸钡粉剂。用0°、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对桥脑小脑角区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当枕下“锁孔”入路骨窗直径为15mm时,神经内镜在桥脑小脑角区操作自如,能暴露全部的桥小脑角区,包括桥脑的腹侧区、斜坡以及对侧的解剖结构。结论 ①硬膜下腔中,内镜准确到位的要点是内镜按照定位标志或沿途定位路标前进。②桥脑小脑角区的神经从头侧至尾侧和从内侧到外侧把桥脑小脑角区分成三个腔隙:头侧腔隙、中间腔隙和尾侧腔隙,每个腔隙均有主要血管和一组颅神经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桥脑小脑角 显微神经外科 解剖学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三叉神经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铁辉 许华 +3 位作者 蔺友志 张毅 李明 韩凤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68-170,共3页
目的为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28具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在15具尸头上采用内镜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主要神经、血管等解剖标志的分支、变异情... 目的为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28具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在15具尸头上采用内镜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主要神经、血管等解剖标志的分支、变异情况和周围毗邻关系。结果①以星点-乳突尖连线中点为圆心作2.0cm直径的骨窗,可以充分暴露桥小脑角区。②采用不同角度内镜,可扩展对桥小脑角立体结构的暴露,直接对血管与神经接触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利于查明手术显微镜难以观察的部位。结论利用神经内镜可以减少对脑神经、脑干、小脑的牵拉,能够更好地显露桥小脑角结构,准确确定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创伤后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相彤 刘恩重 +1 位作者 苏君 戴钦舜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研究液压冲击伤时体外培养的单个大鼠神经细胞内游离钙 ([Ca2 + ]i)的变化 ,探讨尼莫地平 (Nimo dipine)、D 2氨基戊酸 (D AP 5 )和亚低温对创伤后细胞内 [Ca2 + ]i 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Fluo 3 AM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指示... 目的 研究液压冲击伤时体外培养的单个大鼠神经细胞内游离钙 ([Ca2 + ]i)的变化 ,探讨尼莫地平 (Nimo dipine)、D 2氨基戊酸 (D AP 5 )和亚低温对创伤后细胞内 [Ca2 + ]i 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Fluo 3 AM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指示剂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液压冲击伤时体外培养的单个大鼠神经细胞内 [Ca2 + ]i 的变化。结果 液压冲击伤后脑皮质细胞内 [Ca2 + ]i 迅速升高 ,2 4h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4 8h仍维持较高水平。Nimodip ine、D AP 5于各时相均降低细胞内 [Ca2 + ]i,其中Nimodipine 10h内应用最佳 ,D AP 5于 1~ 10h之间应用较好 ,而亚低温 30min内显著降低细胞内 [Ca2 + ]i(P <0 .0 0 1) ,最佳时机在伤后 15min内 ,伤后 1h以上无效。创伤后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 ,Nimodipine、D AP 5和亚低温均降低细胞内 [Ca2 + ]i,但各自应用的最佳时间窗不同。结论 对创伤后神经细胞Ca2 + 超载应注意综合治疗 ,并选定各自作用最佳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细胞 影响因素 液压冲击性脑损伤 细胞内游离钙 尼莫地平 D-2氨基戊酸 亚低温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对脑创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旭辉 张相彤 蔺铁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3月龄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细胞移植组30只,损伤对照组30只,正常对照组6只,假伤组6只。细胞移植组和损伤对照组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分为术后3,7,14,21,28d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组。①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实验。②细胞移植组和损伤对照组采用改进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假伤组仅开骨窗不至伤。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纯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细胞移植组无菌条件下将总体积1mL的3×106个骨髓基质细胞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其余3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神经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脑内存活迁移情况和对损伤皮质细胞凋亡影响情况。结果:实验选用大鼠7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细胞移植组于术后7,14,21,28d分别为(15.3±2.7),(16.4±2.5),(16.9±2.1),(18.3±1.7)分,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t=3.15,2.96,2.25,2.92,P均<0.05)。②细胞移植组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除移植后28d外,其他各时间点损伤皮质周边区均发现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为呈棕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单核细胞。③术后不同时间各组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法染色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伤组镜下观察未见典型凋亡细胞,偶可见非特异性淡染细胞散在分布;细胞移植和损伤对照各时间点除移植后28d外,在伤侧皮质区均可见有较多的凋亡细胞。④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伤侧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与损伤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伤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率在移植后7,14,21d明显降低犤(17.26±2.71),(11.78±2.52);(12.76±1.52),(7.66±1.54);(7.40±1.22),(3.32±1.51)%;t=3.62,5.78,5.14,P均<0.01犦。结论:静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能够减少脑损伤后细胞的凋亡,从而明显促进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提示骨髓基质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脑损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同种 细胞凋亡 脑损伤/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眶内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洪滨 于永斌 +3 位作者 崔浩 李志坚 张丽琼 张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为避免经眶手术入路损伤动眼神经,提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资料。方法对30例头颅标本每侧眼眶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对动眼神经的分支、毗邻关系、走行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动眼神经在入眶上裂前分为上、下2支者占95.0%(57/60)... 目的为避免经眶手术入路损伤动眼神经,提供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资料。方法对30例头颅标本每侧眼眶进行血管灌注红、蓝乳胶,对动眼神经的分支、毗邻关系、走行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动眼神经在入眶上裂前分为上、下2支者占95.0%(57/60),在眶上裂内分支者占5.0%(3/60),96.7%(58/60)动眼神经上睑提肌支经过上直肌处接近于眶的中点,86.7%(52/60)的睫状神经节位于动眼神经下支后1/3处。结论动眼神经眶内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动眼神经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减少眶内手术出血及损伤,动眼神经上睑提肌支经过上直肌处和睫状神经节可以作为眶内手术定位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 显微解剖学 睫状神经节
下载PDF
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切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脊髓再生的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鹏 刘恩重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3786-3787,共2页
目的:观察脊髓横切大鼠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和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以证实其对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周人胚胎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后长期培养,培养了6个月的细胞于移植前48h标记BrdU。成年雌性Wistar... 目的:观察脊髓横切大鼠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和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以证实其对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周人胚胎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后长期培养,培养了6个月的细胞于移植前48h标记BrdU。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于T11水平行椎板切开术并横切腰段脊髓,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立体定向注射细胞进入两侧脊髓断端中线的4个部位(薄束、楔束、灰质联合及皮质脊髓束),每个部位注射0.5μL,细胞密度为10000个/μL,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利用BBB评分客观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移植3个月后利用双标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达到了10个月。移植神经干细胞的截瘫模型大鼠表现为后肢运动功能的逐渐恢复,3个月后BBB评分达到平均13分,对照组评分2.5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细胞在宿主体内存活良好,它们向受伤部位迁移。电镜观察发现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大鼠在横切脊髓的部位有再生活跃的髓鞘。结论: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哺乳动物脊髓损伤修复的策略,可能为脊髓损伤后再生带来新的修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 脊髓横切 大鼠 肢运动功能恢复 脊髓再生 截瘫 脊髓损伤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相彤 王忠诚 +2 位作者 董丽萍 张亚卓 戴钦舜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34期7700-7702,i001,共4页
目的: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出现增殖及分化,探讨外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对其增殖及分化的调控。方法:制作液压冲击性脑损伤模型,bFGF,NT-... 目的: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出现增殖及分化,探讨外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对其增殖及分化的调控。方法:制作液压冲击性脑损伤模型,bFGF,NT-3及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cerebrospinalfluid,aCSF)分别于伤后灌注侧脑室1,3,7和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5溴脱氧尿苷(5'Bromodexyuridine,BrdU)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5溴脱氧尿苷(G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5'Bromod-exyuridine,GFAP/BrdU,双标免疫染色)的表达。结果:同aCSF组相比较,应用bFGF于伤后3~14d明显促进BrdU阳性细胞、GFAP+/BrdU+-双阳性细胞和GFAP-/BrdU+-单阳性细胞增多(P均<0.05);NT-3于伤后3~7d减少BrdU阳性细胞和GFAP+/BrdU+双阳性细胞增多(P均<0.05),而对GFAP-/BrdU+单阳性细胞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bFGF促进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而NT-3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向非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脑损伤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外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下载PDF
幕上脑胶质瘤100例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孜 谢坚 +2 位作者 江涛 浦松 梁雄利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幕上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并发症分类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案记录和随访记录的100例幕上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将术后并发症分类为神经学、局部、系统并发症,重点... 目的分析幕上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并发症分类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案记录和随访记录的100例幕上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将术后并发症分类为神经学、局部、系统并发症,重点分析术后神经学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通过术前对病人情况的完整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恰当的手术方法及技术手段,可以使术后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根据病史、神经学症状与体征、术前检查,制订完善的个体化的手术计划。全面掌握手术解剖包括病理解剖和功能解剖。预见并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治疗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并发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丘脑胶质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守巍 江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67-369,共3页
丘脑胶质瘤位于脑深部,毗邻下丘脑、内囊、第三脑室等重要结构,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手术操作复杂、临床治疗困难,是神经外科比较棘手的疾病。现有手术入路包括经额、经顶、经颞、经顶枕脑室丘脑肿瘤切除术,经胼胝体前部、胼胝体... 丘脑胶质瘤位于脑深部,毗邻下丘脑、内囊、第三脑室等重要结构,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手术操作复杂、临床治疗困难,是神经外科比较棘手的疾病。现有手术入路包括经额、经顶、经颞、经顶枕脑室丘脑肿瘤切除术,经胼胝体前部、胼胝体后部脑室丘脑肿瘤切除术,经胼胝体穹窿间丘脑肿瘤切除术,经侧裂丘脑肿瘤切除术和经幕下小脑上丘脑肿瘤切除术等。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情况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丘脑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