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杰 马占军 梁桃 《中国康复》 2009年第3期197-197,共1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针灸双侧足三里、内关和天枢穴,并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针灸双侧足三里。针灸前后观察胃功能症状积分值的变化...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针灸双侧足三里、内关和天枢穴,并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针灸双侧足三里。针灸前后观察胃功能症状积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10次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 耳穴贴压法
下载PDF
电针治疗周围性眼肌麻痹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凤兰 边萍 +1 位作者 李杰 赵然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1-232,共2页
68例周围性眼肌麻痹的病人,经电针治疗1~8个疗程。取穴:阳白、四白、鱼腰、攒竹、丝竹空、瞳子 、睛明、球后、承泣、风池、合谷等。睛明、承泣、球后不用电针。结果治愈46例,显效12例,好转 6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9... 68例周围性眼肌麻痹的病人,经电针治疗1~8个疗程。取穴:阳白、四白、鱼腰、攒竹、丝竹空、瞳子 、睛明、球后、承泣、风池、合谷等。睛明、承泣、球后不用电针。结果治愈46例,显效12例,好转 6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94. 1%。疗效与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神经变性程度有关,而与斜视的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周围性 眼肌麻痹 治疗
下载PDF
电针八髎、会阳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80
3
作者 周凌云 李杰 +6 位作者 李春梅 于占革 张玮琳 郑敏 孟庆刚 王凤艳 生志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寻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较佳疗法。方法将84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会阳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痊愈率为43.5%;对照组分别为63.2%、23.7%。... 目的探寻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较佳疗法。方法将84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会阳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痊愈率为43.5%;对照组分别为63.2%、23.7%。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八髎、会阳穴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优于常规取穴电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八髎穴 会阳穴 尿潴留 针灸疗法 脊髓损伤
下载PDF
眼部内刺法与药物结合治疗眼运动神经麻痹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凌云 张晓梅 +10 位作者 李志坚 董丽 张玮琳 王琳 李杰 藤岩 王晶 傅少颖 崔浩 王德生 匡洪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眼部内刺法与药物结合治疗眼运动神经麻痹症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根据发病原因不同,选用普润注射液、尤尼泰注射液、维生素B族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选用眼... 目的:观察眼部内刺法与药物结合治疗眼运动神经麻痹症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根据发病原因不同,选用普润注射液、尤尼泰注射液、维生素B族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选用眼外肌为主穴,用眼部内刺法针刺治疗。观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眼裂大小、眼球运动范围和复视角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痊愈率54.1%;对照组总有效率74.6%,痊愈率18.6%,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眼部内刺法与药物结合治疗眼运动神经麻痹症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神经 眼肌麻痹/针灸疗法 眼针 眼肌麻痹/药物疗法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杰 石秀峰 +1 位作者 周凌云 薛东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及对照组。模型组以腹腔注射雨蛙素制成胰腺炎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基础上实施电针"足三里""天枢";对照组同时间点...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及对照组。模型组以腹腔注射雨蛙素制成胰腺炎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基础上实施电针"足三里""天枢";对照组同时间点按时注射生理盐水。检测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胰腺病理评分及血清淀粉酶等指标。结果:模型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则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电针组的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组织病理评分及血清淀粉酶水平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并减轻胰腺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针灸疗法 急性病 电针 胃肠活动/针灸效应 WISTAR大鼠
下载PDF
电针眼外肌穴对动眼神经全麻痹的康复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凌云 赵婧 +5 位作者 张晓梅 蒋磊 董丽 李志坚 滕岩 王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264,269,共3页
目的探讨眼针对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将46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采用眼针治疗。观测记录治疗前后眼裂、眼球运动范围和复视角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3.48%,治愈率60.87%,治疗前... 目的探讨眼针对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美容效果。方法将46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采用眼针治疗。观测记录治疗前后眼裂、眼球运动范围和复视角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3.48%,治愈率60.87%,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眼针对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显著改善患者容貌,对眼肌麻痹患者的康复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眼外肌 动眼神经麻痹 康复
下载PDF
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对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康复治疗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凌云 于占革 +4 位作者 李杰 张玮琳 张毅 高维滨 盛国斌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对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1例患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结果治... 目的观察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对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1例患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痊愈率为4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痊愈率为23.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治疗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疗效显著,优于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原性排尿障碍 电针 骶后孔及骶管裂孔 Crede法排尿 间歇性导尿术
下载PDF
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及针刺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庆杰 柳鹏 +1 位作者 郝秀兰 孙忠人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498-2499,共2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水平变化及针刺对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免疫...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水平变化及针刺对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细胞BDNF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在1,7,4,21及28d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3周内逐渐下降,然后开始恢复,但至第4周犤(45.38±1.56)个犦尚未恢复到健侧犤(62.88±1.23)个犦的水平。针刺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除1,7d组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健侧BDNF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正常情况下,BDNF在脊髓前角细胞中能够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BDNF的表达下降。针刺能促进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的增加;而对健侧BDNF表达水平无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生长因子 针刺治疗 检测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电针对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杰 周凌云 +2 位作者 薛东波 魏云巍 张伟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变化及电针对它的影响。方法将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14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和对照组(留置电极后关腹)各7只。实验组电针“足三里”。观察其肌电图的...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变化及电针对它的影响。方法将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14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和对照组(留置电极后关腹)各7只。实验组电针“足三里”。观察其肌电图的变化。结果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Roux空肠袢平滑肌肌电慢波振幅、慢波频率、峰电振幅及峰电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移行性综合肌电(MMC)Ⅲ相时程为(2·6±0·7)min,较对照组的(7·1±1·1)min明显缩短。电针刺激后,对慢波振幅及慢波频率影响不大,但可明显刺激峰电的发生及提高峰电的振幅,电针后MMCⅢ相时程为(5·7±0·9)min,较电针前的(2·6±0·7)min明显延长(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通过影响空肠的肌电活动而减轻Roux-en-Y滞留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ROUX-EN-Y 空肠 针灸效应 电针 ROUX-EN-Y吻合术 肌电活动
下载PDF
电针对干燥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白桦 于澎 于淼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分析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7例中老年女性患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电针对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分析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7例中老年女性患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8周,选穴为肾俞、太溪、合谷、廉泉、百会、三阴交、血海。对照组用西药治疗8周,药物为羟氯奎(每日6 mg/kg),转移因子口服液(3次/日,每次1支),维生素(B1、B2、C、鱼肝油,3次/日,每次1片),匹鲁卡品(20 mg/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性激素水平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善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性激素指标比较,其中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也随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改善。结论:电针能够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紊乱的性激素水平,其疗效优于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性激素 电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