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护士下背痛相关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范文君 史淑杰 +3 位作者 张晓雪 戴紫巍 刘彬 陈秀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发生下背痛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在该人群中制定有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哈尔滨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12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下背痛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神经内科护士下背痛患病率高达88.4%。统计学...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发生下背痛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在该人群中制定有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哈尔滨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12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下背痛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神经内科护士下背痛患病率高达88.4%。统计学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每日输液处置的次数、弯腰工作时间和频率,工作紧张、疲劳等与下背痛患病有关(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是患下背痛的高危人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为该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下背痛 神经内科 预防
下载PDF
吗啡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作用及机制(英文)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云红 岳卫东 +1 位作者 杨雷 张树卓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74-775,共2页
目的: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以探讨吗啡镇痛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 目的: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以探讨吗啡镇痛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可明显增强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加吗啡后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发放频率增加了207.8%(t=42.1828,P<0.01)。此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②吗啡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幅度没有明显影响(t=0.962,t=0.791,P>0.05);③吗啡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纳洛酮可拮抗吗啡作用(P<0.01)。结论:吗啡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不是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而是可能由于抑制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间接产生的兴奋达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大鼠 海马神经元 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吗啡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岳卫东 张云红 +2 位作者 李玉荣 张树卓 杨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 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 :①吗啡可... 目的 :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 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 :①吗啡可明显增强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 ,加吗啡后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sEPSC)的发放频率增加了 ( 2 0 7.8± 2 0 .9) %。此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 (P <0 .0 1) ;②吗啡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mEPSC)的发放频率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幅度没有明显影响 (P >0 .0 5 ) ;③吗啡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sIPSC) ,纳洛酮可拮抗吗啡作用 (n =13 ,P <0 .0 1)。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吗啡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不是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 ,而是可能由于抑制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间接产生的兴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大鼠 海马神经元 突触传递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EPSC IPSC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对谷氨酸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春华 王维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对谷氨酸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加入谷氨酸损伤和头孢曲松钠保护作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损伤程度,短暂谷氨酸诱导细胞内钙超载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变化,...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对谷氨酸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加入谷氨酸损伤和头孢曲松钠保护作用,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损伤程度,短暂谷氨酸诱导细胞内钙超载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变化,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胶质细胞性谷氨酸转运体1(GLT1)蛋白及GLT1mRNA表达变化。结果头孢曲松钠预处理组较谷氨酸组神经细胞光镜形态更接近正常,电镜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短暂细胞内钙超载后细胞内Ca2+相对荧光强度上升缓慢但恢复迅速,GLT1蛋白及GLT1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通过上调GLT1mRNA表达,能减轻谷氨酸引起的细胞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作用,对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
下载PDF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肽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英文)
5
作者 金永华 张继华 +2 位作者 梁庆成 何海珠 陈立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572-2573,共2页
背景:曾经有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就是脑脊液中神经肽Y含量增高所致。关于脑脊液中神经肽Y增高的来源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神经肽类物质在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 背景:曾经有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就是脑脊液中神经肽Y含量增高所致。关于脑脊液中神经肽Y增高的来源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神经肽类物质在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研究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科,材料为由黑龙江兽医研究所提供Wister雄性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g。方法: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注血组,并通过“枕小脑延髓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皮质脑血流量的变化来判定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实验性大鼠SAH后脑血管痉挛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注血组皮质脑血流量的变化,注血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内比较,SAH各时限点,均显著低于SAH前。注血组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心钠素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注血组较同期正常对照组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含量增高明显(P<0.01);注血组在注血后30min开始升高,至第7d达到高峰,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注血组在注血后第2d、第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鼠 神经肽类物质 脑脊液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头孢曲松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表达的关系
6
作者 刘春华 王维治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加头孢曲松保护和谷氨酸损伤,光镜及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细胞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GLT1 mRNA、EAAC1 mRNA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加头孢曲松保护和谷氨酸损伤,光镜及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细胞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GLT1 mRNA、EAAC1 mRNA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实时观测加或不加二氢红藻氨酸(DHK)后谷氨酸诱导钙超载时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头孢曲松组较对照组神经细胞损伤减轻,GLT1 mRNA表达增加(0.435±s 0.006,P<0.01);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在钙超载后上升缓慢但恢复迅速,加入DHK后,与对照组变化基本相同。结论:头孢曲松通过上调GLT1 mRNA表达,减轻谷氨酸细胞毒性和内钙超载,对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谷氨酸 神经元 谷氨酸转运体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立杰 李和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738,共2页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脑梗死 病例对照研究 脑血管病 病例分析 患病率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脑梗塞17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永波 芮德源 +6 位作者 金永华 陈立杰 王培勇 郝霄明 刘亚萍 滕吉花 王慕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4-16,共3页
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170例。5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显效43例(25.3%),有效48例(28.2%),无效79例(46.5%)。治疗后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测表明,血浆 TXB_2下降,6Keto-PGF_1α增加,TxB_2/6-Keto... 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170例。5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显效43例(25.3%),有效48例(28.2%),无效79例(46.5%)。治疗后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测表明,血浆 TXB_2下降,6Keto-PGF_1α增加,TxB_2/6-Keto-PGF_1α比值下降;红细胞SOD 活性增强,LPO 下降;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血气分析:PaO_2和 O_2ST 上升,PaCO_2和 TCO_2下降;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高切粘度与纤维蛋白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疗法 输血 脑梗塞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与鼻黏膜耐受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华 赵含丹 +2 位作者 刘式威 么秋香 王维治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2-493,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异常应答及双类似物鼻黏膜免疫耐受疗效。方法 检测MG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CD4 + 及CD4 + CD2 5 + T细胞 ;检测IFN -γ、IL - 4及IL - 10分泌细胞含量 ,并对病情的严重程...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异常应答及双类似物鼻黏膜免疫耐受疗效。方法 检测MG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中CD4 + 及CD4 + CD2 5 + T细胞 ;检测IFN -γ、IL - 4及IL - 10分泌细胞含量 ,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进行评定。结果 MG组鼻黏膜耐受治疗前IFN -γ、IL - 4及IL - 10阳性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各自健康对照组 (P均 <0 .0 1) ,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但与各自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 ;CD4 + 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耐受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 ,但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其亚群CD4 + CD2 5 + T细胞耐受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均 <0 .0 1) ;而CD4 + CD2 5 -T细胞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 ,耐受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 1)。结论 MG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细胞免疫活化和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 ,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参数可反映MG患者的免疫学改变 ,提示MG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 ,符合自身免疫病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IFN-γ IL-4 IL-10 CD4^+ CD25^+T细胞 鼻黏膜耐受
下载PDF
miRNA对Treg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岳辉 付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03-1105,共3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RNA表达。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的T细胞亚群,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在miRNA对免疫系统...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RNA表达。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的T细胞亚群,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在miRNA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方面仍处于早期阶段,但miR-NA改变了我们对免疫系统发展和免疫功能调节的认识。最近,miRNA对Treg细胞的影响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现将miRNA对Treg细胞影响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细胞 MIRNA 小分子RNA mRNA表达 免疫抑制功能 调节性T细胞 免疫功能调节 免疫系统
下载PDF
中国北方老年人多巴胺受体D2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新平 陈彪 +5 位作者 马秋兰 汤哲 张丽梅 冯秀丽 董秀敏 杨静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DRD2)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北方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吸烟的关系。方法:调查392名中国北方社区老年人的吸烟史,包括吸烟起始年龄、年吸烟量(包/年)、吸烟持续年限。酚提取法提取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DRD2)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北方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吸烟的关系。方法:调查392名中国北方社区老年人的吸烟史,包括吸烟起始年龄、年吸烟量(包/年)、吸烟持续年限。酚提取法提取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DRD2基因TaqⅠA和TaqⅠB多态频率。统计分析DRD2基因多态与吸烟的相关性。结果:在本人群中,65.8%的男性吸烟,27.2%的女性吸烟。DRD2 TaqⅠA1和TaqⅠA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7%和60.3%,DRD2 TaqⅠB1和TaqⅠB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2%和56.8%。DRD2基因多态与吸烟与否、吸烟年限和年吸烟量无明显相关。然而,在吸烟起始年龄≥30岁的吸烟者中,A1和B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0%和55.2%,高于吸烟起始年龄<30岁的吸烟者38.5%和41.0%(P=0.017和0.018)。结论:中国北方老年人男性吸烟者多。DRD2 TaqⅠA1、B1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老年人吸烟的相关基因,与吸烟起始年龄有关。但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独立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D2基因 吸烟 相关性
下载PDF
15-脂氧化酶及其m RNA在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大鼠中作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雨岚 刘春华 朱大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i001,共4页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 15 -脂氧化酶 (15 - L O)表达及其 m RNA(15 - L O m RNA)转录的影响 ,探讨两者在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预缺血 -缺血再灌注模型 (PC-MCAO)及局灶性单纯脑缺血再...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 15 -脂氧化酶 (15 - L O)表达及其 m RNA(15 - L O m RNA)转录的影响 ,探讨两者在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预缺血 -缺血再灌注模型 (PC-MCAO)及局灶性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MCAO) ,各组于不同时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5 - L O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 15 - L O m RNA的表达。结果  PC- MCAO组较对应时程的 MCAO组 15 - L O m RNA及其蛋白 15 - L O的表达强度显著降低 (P<0 .0 5 )。结论 脑预缺血处理可致 15 - L O及其基因表达下调 ,这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表达 RNA 脑缺血耐受 预缺血 MCAO 转录 氧化酶 蛋白
下载PDF
卓越医师临床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湘楠 牛大勇 +1 位作者 衣婷婷 王澎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8期772-774,782,共4页
目的探讨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临床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3-6月期间接受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大四学生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对实施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临床教学实践效果,进行... 目的探讨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临床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3-6月期间接受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大四学生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对实施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临床教学实践效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结果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的逐层分析后,得到各相关指标的总权重,通过权重的结果,明确卓越医师培养理念下,所形成的路径准确,专业知识与通识的融合总权重为0.5396(创新教学的形成),职业道德及健全人格的总权重0.2970(培养的目标),最终达成知与行的相互结合权重为0.1634,从而达到本科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最终得到综合评价权向量为B=A·RI,B=(2.5098,1.0395,0.2996)=3.8489,表明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临床教学实践效果评价中每个指标的程度,对于本项目中的综合评价,可按照最大隶属原则,最终得到该项所属的等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来看,所得数值约为4,介于上、中、下三个等级中的上等级别,进一步表明该模型所属的教学实践效果处于高等级别,说明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临床教学实践效果较好。结论所实施的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临床教学实践效果较好,评价等级为“上”,卓越医师教学理念下的本科临床教学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医师 教学理念 本科 临床教学 实践 效果
下载PDF
海人酸癫痫大鼠模型的TNF-α及其mRNA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威 王维治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立体定向手术建立海人酸颞叶癫痫模型,检测癫痫大鼠海马内TNF-α及其mRNA的表达, 评价其意义。方法大鼠一侧海马CA3区注射海人酸,观察其行为学特征及HE染色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海马内TNF—α蛋白和mRNA的动... 目的立体定向手术建立海人酸颞叶癫痫模型,检测癫痫大鼠海马内TNF-α及其mRNA的表达, 评价其意义。方法大鼠一侧海马CA3区注射海人酸,观察其行为学特征及HE染色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海马内TNF—α蛋白和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大鼠注射海人酸后出现湿狗样抖动、头面部肌阵挛、肢体阵挛及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等,病理可见海马神经元变性、缺失及胶质细胞增生,海马内TNF-α蛋白与 mRNA表达时程基本一致,3h出现,12h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7d后回归至对照组表达水平,15d,30d又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的大鼠癫痫模型中,内源性TNF—α参与了癫痫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海人酸 大鼠 海马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血栓烷与前列环素含量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永波 钟庆凤 +5 位作者 郑亚文 卢滨 尚淑芳 王慕洁 张万飞 武寒霄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5期4-5,共2页
血栓素A<sub>2</sub>(TXA<sub>2</sub>)与前列环素(PGI<sub>2</sub>)是至今所发现的对血小板聚集和血管舒缩影响强烈的物质。TXA<sub>2</sub>与PGI<sub>2</sub>同出... 血栓素A<sub>2</sub>(TXA<sub>2</sub>)与前列环素(PGI<sub>2</sub>)是至今所发现的对血小板聚集和血管舒缩影响强烈的物质。TXA<sub>2</sub>与PGI<sub>2</sub>同出一源—细胞膜磷脂中的花生四烯酸(AA),作用相反,其平衡失调使对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与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环素 脑血栓形成 血栓烷 细胞膜磷脂 血栓素 血管舒缩 平衡失调 疾病诊断要点 血小板聚集性 脑血管病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糖氧剥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吴云 王晓坤 +2 位作者 梁庆成 张苏明 丛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糖氧剥离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糖氧剥离细胞模型模拟"缺血"过程,分5组:正常对照组、西洛他唑组、依达拉奉组、溶剂...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糖氧剥离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糖氧剥离细胞模型模拟"缺血"过程,分5组:正常对照组、西洛他唑组、依达拉奉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糖氧剥离6h后,测定细胞上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细胞内环磷腺苷酸(cAMP)浓度,及采用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西洛他唑及依达拉奉均可明显提高缺血细胞模型上清中eNOS水平,同时降低iNOS水平,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及细胞存活率(均P<0.05),且西洛他唑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西洛他唑对培养大鼠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缺血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选择性抑制PDE3从而增加cAMP水平,间接增加eNOS水平、降低iNOS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氧剥离 保护
下载PDF
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娄振宇 周明慧 +2 位作者 杨丽欣 刘玉珍 芮德源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4期6-7,共2页
目的:评价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主观幸福感及认知功能。方法:对48例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主观幸福感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结果: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的MUNSH总分、正性因子分和认知功能显著降低,而负性因子分显著增高... 目的:评价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主观幸福感及认知功能。方法:对48例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主观幸福感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结果: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的MUNSH总分、正性因子分和认知功能显著降低,而负性因子分显著增高;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及记忆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多发梗死的患者的智商、记忆商和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单发梗死者。左侧病变者主观幸福感低于右侧病变者。结论: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认知功能均降低,且受病变的部位和数量及范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脑梗死 主观幸福感 认知功能 智商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
18
作者 王莉 张美杰 +5 位作者 李文静 毛森林 刘美玲 黄山 蔡灵钰 俞春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氧葡萄糖剥夺/复氧处理后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氧葡萄糖剥夺/复氧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及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氧葡萄糖剥夺/复氧处理后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氧葡萄糖剥夺/复氧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及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8(Dual-specificity Phosphotase,DUSP8)、Bcl-xl、PPARγ以及RAG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GD10h/R24 h后,DUSP8、Bcl-xl及PPAR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RAGE和HMGB1水平明显增高(P<0.05);罗格列酮干预后,DUSP8、Bcl-xl及PPARγ蛋白水平明显增加,RAGE和HMGB1水平下降(P<0.05)。罗格列酮上调DUSP8、Bcl-xl及下调HMGB1、RAGE的作用可被GW9662有效抑制。结论罗格列酮通过上调PC12细胞OGD/R后的PPARγ蛋白表达,继而增加DUSP8和Bcl-xl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并减少晚期炎症介质HMGB1的分泌,是PPARγ激动剂保护氧糖剥夺复氧细胞的机制,PPARγ有望成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氧葡萄糖剥夺/复氧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8
下载PDF
血管造影阴性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治疗策略
19
作者 张伟光 朱丹 +2 位作者 王超 李晨光 王智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7期170-170,173,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阴性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诊疗路径。方法:对7例脊髓病变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鉴别检查,最后行手术探查。结果:术中均证实为脊髓血管畸形,予以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3年,7例患...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阴性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诊疗路径。方法:对7例脊髓病变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鉴别检查,最后行手术探查。结果:术中均证实为脊髓血管畸形,予以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3年,7例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影像学复查结果满意。结论:血管造影阴性脊髓血管畸形应有一套系统正规的诊疗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血管造影阴性 诊疗策略
下载PDF
多功能活动支架的研制与应用
20
作者 刘昭君 史淑杰 +1 位作者 李秋洁 刘亚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5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多功能活动支架 革新推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