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鳞状细胞癌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CT和MRI评估口腔癌下颌骨受累的临床对研究
2
作者 王珊 孙翔宇 白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下颌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98例口底、下牙槽、磨牙后三角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CT和MRI扫描由一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下颌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98例口底、下牙槽、磨牙后三角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CT和MRI扫描由一名专科医师复查,原始组织由3名病理学家复查。结果45例患者进入最终研究。CT和MRI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2%。结论 CT和MRI联合检查对口腔癌侵犯下颌骨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假阳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颌骨侵犯
下载PDF
lumican和fibromodul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徐忠强 李吉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目的:研究光蛋白聚糖(lumican,LUM)和纤维调节蛋白(fibromodulin,FMO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 目的:研究光蛋白聚糖(lumican,LUM)和纤维调节蛋白(fibromodulin,FMO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对30例新鲜的OSCC组织及30例正常组织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对50例OSCC石蜡标本及9例正常组织石蜡标本进行检测,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LUM和FMOD在OSC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OSCC组织中,LUM和FMOD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均P<0.001),但是二者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OSCC组织中无差异(P>0.05)。IHC结果提示,LUM和FMOD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均P<0.001)和淋巴结转移(均P<0.05)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UM和FMOD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LUM和FMOD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tumor-specific survival rate,TSS)低于低表达组患者。Cox回归模型显示,LUM和FMOD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分期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LUM和FMOD在OSCC中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在OSCC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并可提示OSCC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蛋白聚糖 纤维调节蛋白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NUDT1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4
作者 郭浩兵 鲁莉莉 +3 位作者 郝雅翠 赵博文 高艺涵 朴松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观察Nudix水解酶1(Nudix hydrolase 1,NUD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0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检... 目的:观察Nudix水解酶1(Nudix hydrolase 1,NUD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0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检测。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UDT1在OSCC细胞和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法下调NUDT1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在OSCC细胞(CAL27细胞系和HN30细胞系)中沉默NUDT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凋亡试剂盒检测沉默NUDT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NUDT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相比,NUDT1在OSCC细胞CAL27和HN30中表达升高(P<0.01)。抑制NUDT1的基因表达能明显抑制OSCC细胞(CAL27和HN30细胞系)的增殖能力(P<0.05),并且促进OSCC细胞的凋亡。结论: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NUDT1在OSCC组织中表达升高,下调NUDT1对于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和促进OSCC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Nudix水解酶1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急症931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殷孝谦 范新东 +2 位作者 于长英 赵继军 王■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3-15,共3页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外露部分,易遭受意外损伤。又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多腔窦、牙齿的存在等,易发生各种感染,故临床上口腔颌面部急症并非少见。 我院于1985年1月至1988年1月计3年间接待急症患者105,853例,其中口腔颌面部急症...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外露部分,易遭受意外损伤。又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多腔窦、牙齿的存在等,易发生各种感染,故临床上口腔颌面部急症并非少见。 我院于1985年1月至1988年1月计3年间接待急症患者105,853例,其中口腔颌面部急症患者9361例,占总数的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创伤 急症 炎症
下载PDF
探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02-103,106,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口腔科收治96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出现意识不清4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肺部感染1例,通过对症治疗与护...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口腔科收治96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出现意识不清4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肺部感染1例,通过对症治疗与护理均好转,其余8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术前要对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等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术中和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处理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护理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宋红权 闫嘉群 +1 位作者 米娜 吕艳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2018、2019级本科学生共94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将本科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2018、2019级本科学生共94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将本科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察组则采用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2组均进行连续3个月的教学。比较2组教学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带教3个月后理论考核为(92.52±5.41)分、技能考核中病史采集为(91.15±5.24)分、病例分析为(90.69±5.16)分及体格检查为(93.27±6.42)分,高于对照组的(85.15±4.39)分、(83.27±4.12)分、(84.12±4.52)分、(85.24±6.11)分(P <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学生积极性及兴趣为(91.15±4.69)分、知识理解能力为(89.83±4.51)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92.32±5.34)分、团队协作能力为(94.57±5.41)分及临床思维模式建立评分为(93.23±6.26)分,高于对照组的(85.41±3.25)分(、82.17±3.13)分(、84.43±4.39)分、(85.53±4.34)分、(88.21±5.42)分(P <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设计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用于口腔医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考核成绩,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口腔医学教学 考核成绩 教学效果 综合能力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急诊处置口腔颌面外伤200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李晓刚 杨嘉喜 +3 位作者 韩明和 赵东闽 汤玉霞 朱英杰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6期29-29,共1页
现将我们1988年至1992年急诊处理的200例颌面外伤进行分析并提出体会: 临床资料:在200例中,男性135例,女性65例,软组织损伤140例,骨组织损伤60例,合并身体其它外伤占40例。年龄:4个月~80岁讨论一、首先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颌面外... 现将我们1988年至1992年急诊处理的200例颌面外伤进行分析并提出体会: 临床资料:在200例中,男性135例,女性65例,软组织损伤140例,骨组织损伤60例,合并身体其它外伤占40例。年龄:4个月~80岁讨论一、首先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颌面外伤本身一般不危及病员的生命,但出血,骨折移位,软组织水肿所致的上呼吸道梗阻、脑、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伤 组织损伤 生命体征 软组织水肿 骨折移位 上呼吸道梗阻 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术后感染 骨折固定
下载PDF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下载PDF
PBL联合翻转课堂对口腔专业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宋红权 闫嘉群 +1 位作者 米娜 吕艳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5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翻转课堂在口腔专业医学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4名口腔专业医学生为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翻转课堂在口腔专业医学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4名口腔专业医学生为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2组,各37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带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2组均完成3个月带教,比较2组带教质量、临床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病例分析评分为(91.58±3.63)分、名词解释评分为(90.86±5.41)分、理论成绩为(92.42±5.69)分、实践技能评分为(91.74±3.61)分、课堂表现评分为(92.23±5.45)分及作业完成评分为(93.18±5.45)分,高于对照组的(80.24±3.12)分、(83.27±4.24)分、(82.25±4.12)分、(81.15±3.21)分、(80.88±4.52)分、(82.23±4.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问诊沟通评分为(17.74±2.26)分、病史采集评分为(17.78±2.22)分、诊治准确性评分为(18.16±1.83)分、治疗方案合理评分为(18.43±1.57)分及临床检查项目评分为(18.51±1.49)分,高于对照组的(13.57±2.01)分、(13.52±1.98)分、(14.34±1.82)分、(14.58±1.63)分、(14.39±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寻求真相评分为(38.74±5.41)分、认知成熟度评分为(37.28±6.63)分、思想开放评分为(40.63±6.89)分、求知欲评分为(44.79±6.53)分、分析能力评分为(42.84±6.82)分、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评分为(41.95±6.59)分及系统化能力评分为(40.89±6.61)分,高于对照组的(30.52±4.59)分、(33.26±5.41)分、(34.15±5.53)分、(39.51±5.83)分、(38.34±5.55)分、(37.83±4.73)分、(35.79±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对提高自学能力、利于技能掌握、形成临床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占用课外时间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翻转课堂用于口腔专业医学生带教中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翻转课堂 口腔专业医学生 临床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满意度
下载PDF
200例口腔颌面外伤处理体会
11
作者 刘晓辉 战芝霞 +1 位作者 李晓刚 杨嘉喜 《黑龙江医学》 1994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伤 颌面部外伤 吊颌帽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 颅颌弹性绷带 牙弓 完全脱位 唇弓 铝丝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 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圣锋 顾欣 +1 位作者 张瑞 宋红权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894-900,共7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由解聚的染色质和颗粒蛋白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可以捕获和杀死细菌。NETs的形成由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激活,其过程被称为网捕死亡(NETosis)。NETo...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由解聚的染色质和颗粒蛋白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可以捕获和杀死细菌。NETs的形成由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激活,其过程被称为网捕死亡(NETosis)。NETosis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目前已经报道了两种NETosis形式:裂解性NETosis和非裂解性NETosis。研究发现NETs能够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激活巨噬细胞;促进髓系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包裹在肿瘤表面,防止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NET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大量存在,与OSCC发生发展关系复杂,根据不同的中性粒细胞表型,NETs可发挥促肿瘤或抗肿瘤作用,对N1型中性粒细胞,NETs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手段,而转换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诱导的NETs的形成可能与N2型中性粒细胞呈现促癌活性从而诱导口腔扁平苔藓恶变的机制有关。NETs还可能参与OSCC的转移过程,其通过捕获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并诱导高凝状态促进肿瘤相关血栓的形成和血源性转移。NETs参与了OSCC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为抗肿瘤治疗和预测OSCC的预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抑制NETs的形成可以显著抑制化疗后产生的耐药性,并有利于降低OSCC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目前基于NETs相关基因已构建了多个关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模型。但目前NETs与OSCC的治疗尚处于讨论阶段,其作用机制与实行的可能性尚需大规模的基础与临床试验验证。本文通过综述NETs与OSCC之间的关系,为治疗OSCC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巨噬细胞 CD8+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髓系抑制细胞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转移 肿瘤微环境 循环肿瘤细胞 化疗抵抗 髓过氧化物酶 游离DNA
下载PDF
DP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
13
作者 梁壮 王伟 +5 位作者 郭文博 李再坤 王兆祺 彭亚楠 高清溪 胡腾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3426-3433,共8页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3(dipeptidyl peptidase Ⅲ,DP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DPP3在OSC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OSCC的诊断和预后价值;qRT-PCR检测DPP3 m...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3(dipeptidyl peptidase Ⅲ,DP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DPP3在OSC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OSCC的诊断和预后价值;qRT-PCR检测DPP3 mRNA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小干扰RNA技术(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CAL27、SCC15细胞系中敲减DPP3,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敲减效率;敲减DPP3后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L27和SCC15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和凋亡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述两个细胞系中p65及磷酸化p65蛋白(p-p65)的表达。结果:DPP3在OSCC中表达升高(P<0.05);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903(95%CI:0.860~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和90.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DPP3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P<0.05);敲减DPP3后,CAL27、SCC15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凋亡率上升(P<0.05),p65/GAPDH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p-p65/p65比值降低(P<0.05)。结论:DPP3在OSCC组织中表达升高,对于OSCC具有诊断和预后意义,可以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发挥相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P3 口腔鳞状细胞癌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缺氧相关基因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分子分类及STC2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朱嘉宁 王天天 +1 位作者 张瑞 宋红权 《口腔疾病防治》 2025年第5期345-358,共14页
目的基于缺氧相关基因(hypoxia-related genes,HRGs)表达谱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分类系统,并探讨缺氧基因斯钙素2(stanniocalcin 2,STC2)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功能。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 目的基于缺氧相关基因(hypoxia-related genes,HRGs)表达谱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分类系统,并探讨缺氧基因斯钙素2(stanniocalcin 2,STC2)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功能。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546例HNSCC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基于200个HRGs的表达谱,采用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识别HNSCC亚类,通过比较亚类间的肿瘤突变负荷、功能富集分析、药物敏感性及临床特征,评估各亚类的分子特征及预后差异。采用LASSO-Cox回归筛选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模型。利用TCGA数据库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相关数据,分析STC2在OSCC与对照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利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OSCC样本中STC2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CAL-27细胞中敲低STC2,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敲低效率,并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试验评估STC2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基于HRGs表达谱,HNSCC被分为了3个亚类(C1、C2、C3)。C1亚类缺氧活性中等,预后良好;C2亚类缺氧活性最高,预后差,且对CTLA-4抑制剂敏感(P<0.05);C3亚类缺氧活性最低,预后中等,STC2属于C3亚类。HNSCC中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PIK3CA)和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突变频率较高,C1亚类的基因组增益和缺失负担显著高于C3亚类(P<0.05),而C2亚类的基因组增益显著高于C3亚类(P<0.05)。C2亚类显著富集于甘氨酸代谢、碱基切除修复等缺氧相关通路(P<0.05),提示其独特的分子特征。C1、C2和C3亚类在性别(男性)(Cramer's V=0.15)、辐射暴露(Cramer's V=0.12)、药物治疗(Cramer's V=0.18)及病理分级(G1/G2)(Cramer's V=0.25)方面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LASSO-Cox回归筛选出9个预后相关基因,其中STC2的高表达与HN-SCC患者较差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呈正相关(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TC2 mRNA在OS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qRT-PCR和免疫组化证实,OSCC组织及细胞中STC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体外实验表明,STC2在CAL-27细胞中的表达被敲低至80%(P<0.001),与对照组相比,STC2敲低组的增殖率降低(P<0.001),划痕闭合比例降低(P<0.05)。结论基于HRGs表达谱成功构建了HNSCC分子分型系统,将HNSCC分为3个预后显著差异的亚类,其中C2亚类缺氧活性最高且预后最差。STC2在HNSCC中高表达且提示不良预后,表明其可能作为HNS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 缺氧相关基因 癌症基因组图谱 生物信息学分析 斯钙素2 预后标记 预后模型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颌面部平滑肌肉瘤7例报告
15
作者 吴衍昌 潘玉兰 +1 位作者 李吉辰 张永成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34-235,共2页
颌面部平滑肌肉瘤非常少见。笔者总结了我院自1978年至1991年间收治颌面部肉瘤259例,经病理证实为平滑肌肉瘤者仅7例。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颌面部 扩大切除 有丝分裂 病理诊断 复发 病灶切除 肿瘤大小 恶性程度 报告
下载PDF
颌面部动物咬伤172例临床观察
16
作者 殷孝谦 范新东 +2 位作者 刘福兴 秦春林 王迺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13,共4页
动物咬伤在颌面部损伤中并非多见,但若不及时抢救或治疗,其并发症及后遗症可严重威胁伤员的生命或给病人带来终生的苦恼。作者等自1953年以来抢救治疗动物咬伤172例,今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性别与年龄。
关键词 动物咬伤 临床观察 颌面部 狗咬伤 人咬伤 高峰季节 患病年龄 骨折复位固定术 皮瓣转移 清创缝合术
下载PDF
颌面颈部重度创伤死亡病例分析(附8例报告)
17
作者 殷孝谦 范新东 +3 位作者 李吉辰 余叙达 郭明子 王迺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5-36,共2页
作者等自1978~1988年,同有关科室共同抢救颌面颈部重度创伤患者302例,其中抢救无效死亡8例(见附表)。现就其死因、急救等问题分析如下。
关键词 颌面颈部创伤 死亡 急救
下载PDF
ILF2及NF9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王雪 高雨蔚 +3 位作者 宋红权 张兴伟 杨帆 焦晓辉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2(Interleukin enhancer-binding factor 2,ILF2)及核因子90(Nuclear factor 90,NF9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2(Interleukin enhancer-binding factor 2,ILF2)及核因子90(Nuclear factor 90,NF9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ILF2及NF90在OSCC和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ocusa,NOM)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使用Oncomine及GEPIA数据库分析二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OM组织对比,ILF2及NF90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P<0.05),二者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φ=0.540,P<0.001);Oncomine数据库结果显示ILF2及NF90同样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P<0.05);GEPIA数据库结果显示ILF2及NF90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0,P<0.001)。ILF2及NF90的表达情况与OSCC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ILF2和NF90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且ILF2及NF90因子的高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LF2和NF90在OSCC中高表达,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对OSCC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提示二者可以作为OSCC发生发展新的诊断标志物及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白细胞素增强结合因子2 核因子90
下载PDF
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治疗
19
作者 吴衍昌 李晓刚 +2 位作者 潘玉兰 关国利 王伟忠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4期26-27,共2页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多发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数属于先天性发病,多数在婴儿时期生长迅速,造成颌面部畸形。本文2例均属此类。例1:女,6个月“右面部血管瘤”入院。患儿出生后右面部膨隆,大于左侧。右腮腺区有一肿物未突出...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多发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数属于先天性发病,多数在婴儿时期生长迅速,造成颌面部畸形。本文2例均属此类。例1:女,6个月“右面部血管瘤”入院。患儿出生后右面部膨隆,大于左侧。右腮腺区有一肿物未突出皮肤,局部皮肤颜色稍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颌面部 腮腺区 多发瘤 婴儿期 婴儿时期 保留面神经 口腔领面部 鱼肝油酸钠 出生后
下载PDF
血卟啉单甲醚荧光光谱法辅助诊断早期口腔癌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艳青 袁杰 +4 位作者 张磊 叶珑伟 黄鑫 张晓丹 李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9-701,共3页
目的:应用动物模型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 ether,HMME)介导的荧光光谱法辅助诊断早期口腔癌的可行性。方法:21只金黄地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5周组、9周组),每组7只,各组动物由DMBA诱导双侧颊囊相应时间后,按10ml... 目的:应用动物模型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 ether,HMME)介导的荧光光谱法辅助诊断早期口腔癌的可行性。方法:21只金黄地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5周组、9周组),每组7只,各组动物由DMBA诱导双侧颊囊相应时间后,按10ml/kg经腹腔注射20mg/L HMME溶液,用光谱诊断装置分别记录自体及HMME荧光,应用Origin7.0软件计算荧光比值K值,检测位点经病理切片HE染色定性.计算各组K值均值,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动物实验结果经方差分析,3组K值均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MME介导的荧光光谱法能够区分正常、异常增生和癌变组织,对口腔早期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光谱 口腔癌 诊断 金黄色地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