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钴胺对牙髓干细胞体外成神经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作栋 潘爽 +3 位作者 李艳萍 何丽娜 张维甲 牛玉梅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5期1001-1006,1011,共7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兔牙髓干细胞体外成神经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环境下取出兔牙髓组织,分离培养兔牙髓干细胞。分别以25、50、100 mg/L的甲钴胺处理3 d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的表达...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兔牙髓干细胞体外成神经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环境下取出兔牙髓组织,分离培养兔牙髓干细胞。分别以25、50、100 mg/L的甲钴胺处理3 d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的表达。选取100 mg/L的甲钴胺进行神经诱导,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丝H(NF-H)和S100的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甲钴胺处理3 d后均可促进兔牙髓干细胞Nestin的表达,且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100 mg/L甲钴胺组Nestin蛋白表达量高于50 mg/L甲钴胺组和25 mg/L甲钴胺组[(0.959±0.008)比(0.862±0.019)、(0.689±0.031)](P<0.05)。神经诱导实验显示,100 mg/L甲钴胺能促进兔牙髓干细胞NF-H和S100的表达,甲钴胺+神经诱导液组NF-H和S100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单纯诱导液组[(0.939±0.021)比(0.710±0.030)、(0.867±0.015)比(0.761±0.018)](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100 mg/L的甲钴胺诱导后牙髓干细胞NF-H和S100呈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经过100 mg/L甲钴胺处理3 d后细胞排列呈以矿化结节为中心的火山口样、漩涡状,局部聚集成灶,矿化结节数多于对照组[(2.41±0.14)个比(0.82±0.11)个](P<0.05)。结论甲钴胺在体外能够促进兔牙髓干细胞的成神经向分化,可为临床上应用甲钴胺及牙髓干细胞治疗面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牙髓干细胞 成神经向分化 面神经损伤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牙本质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牛玉梅 何丽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3-927,共5页
近年来,以牙髓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实现牙髓牙本质再生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从支架材料、生长因子以及共同的微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探索,试图寻找到更理想的方法将牙髓干细胞应用于牙髓牙本质再生。本... 近年来,以牙髓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实现牙髓牙本质再生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从支架材料、生长因子以及共同的微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探索,试图寻找到更理想的方法将牙髓干细胞应用于牙髓牙本质再生。本文将概述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牙本质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牙本质再生 牙髓再生
下载PDF
铒激光备洞对牙体与充填体间纳米渗漏和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召龙 李艳萍 +1 位作者 李思宁 张琳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价铒(Er:YAG)激光和高速涡轮手机备洞,对复合树脂充填后牙体与充填体间纳米渗漏和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32颗离体前磨牙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用高速涡轮手机备洞;实验组用Er:YAG激光备洞,随后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两组各取8颗... 目的评价铒(Er:YAG)激光和高速涡轮手机备洞,对复合树脂充填后牙体与充填体间纳米渗漏和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32颗离体前磨牙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用高速涡轮手机备洞;实验组用Er:YAG激光备洞,随后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两组各取8颗,进行纳米渗漏测试,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ic,SEM)观察渗漏情况。其余样本检测微拉伸强度。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各组微拉伸强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牙体与充填体间,实验组几乎没有纳米渗漏产生,对照组则产生纳米渗漏带。微拉伸强度:对照组(16.10±4.91)MPa,实验组(26.53±3.61)MPa,实验组微拉伸强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涡轮手机相比,Er:YAG激光备洞的纳米渗漏程度更低,粘结强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铒激光 窝洞制备 纳米渗漏 微拉伸强度
下载PDF
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在口腔种植学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宋颖韬 吕艳超 仪红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2期1390-1392,共3页
口腔本科生在五年本科基础教育阶段,对口腔种植学的学习是模糊低效的,这将导致目前我国对成熟种植医生的需求增大。根据以成果为导向理论,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找到一个最优教学方案。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口腔本科教育 口腔种植学 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PDF
预酸蚀对不同粘接剂修复Ⅴ类洞微渗漏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玉水 仪虹 +1 位作者 孙英超 冯娜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预酸蚀对不同粘接剂修复Ⅴ类洞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取因正畸治疗拔除的正常前磨牙40颗,在颊侧釉牙骨质界冠方1mm处制备V类洞,并在釉质边缘制备宽0.5mm的45°短斜面,将样本随机分为4组,A组(磷酸预处理后用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 目的研究预酸蚀对不同粘接剂修复Ⅴ类洞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取因正畸治疗拔除的正常前磨牙40颗,在颊侧釉牙骨质界冠方1mm处制备V类洞,并在釉质边缘制备宽0.5mm的45°短斜面,将样本随机分为4组,A组(磷酸预处理后用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B组(磷酸预处理后用自酸蚀粘接剂Adper?Easy one)、C组(自酸蚀Single Bond Universal)、D组(自酸蚀Adper?Easy one),使用Filtek Z350树脂充填后进行冷热循环处理,使用2%亚甲蓝溶液染色24小时,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边缘的染色情况。结果壁的微渗漏情况方面,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四组间龈壁微渗漏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ingle Bond Universal通用型粘接剂和Adper?Easy one自酸蚀粘接剂在树脂充填后均会产生微渗漏,但是经预酸蚀处理后有助于减少充填后的微渗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酸蚀 微渗漏 V类洞 粘接剂
下载PDF
脐静脉内皮细胞外泌体和内皮祖细胞外泌体对hDPSCs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张雪 徐兆莹 +1 位作者 蒋鹏飞 潘爽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79-983,989,共6页
目的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derived exosome,HUVECs-exo)和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derived exosome,EPCs-exo)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 目的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derived exosome,HUVECs-exo)和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derived exosome,EPCs-exo)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应用积累经验。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粒子跟踪分析技术(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TSG101的表达。将两种外泌体按照5、10、20μg/mL浓度梯度分别作用于hDPSCs,通过CCK-8实验检测hDPSCs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DPSCs迁移能力。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种外泌体均呈圆盘状,粒径集中在30~150 nm,阳性表达CD9、CD63、TSG101三种标志蛋白。与对照组(Control组)相比,两种外泌体在不同浓度下均对hDPSCs增殖能力无显著促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外泌体均可促进hDPSCs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μg/mL外泌体浓度作用效果最明显(P<0.01)。相同浓度的两种外泌体组间作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提取到两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将不同浓度的两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用于hDPSCs,发现对其增殖能力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可以促进其迁移,尤以10μg/mL外泌体浓度促进迁移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 内皮祖细胞 人牙髓干细胞 外泌体 牙髓再生
下载PDF
有机溶剂去除牙胶对根管显微硬度的影响及其对粪肠球菌抗菌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胜男 沈帅 +3 位作者 王璐瑶 张琳 牛玉梅 潘爽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601-608,共8页
目的比较丁克除、桉叶油、D-柠檬烯3种有机溶剂对根充后离体牙再通能力及根管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并观察3种有机溶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性能。方法选用40颗离体单根牙,去除冠方牙体组织,保证根管工作长度均为14 mm,样本随机分为4组:A组... 目的比较丁克除、桉叶油、D-柠檬烯3种有机溶剂对根充后离体牙再通能力及根管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并观察3种有机溶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性能。方法选用40颗离体单根牙,去除冠方牙体组织,保证根管工作长度均为14 mm,样本随机分为4组:A组(无溶剂组)、B组(丁克除组)、C组(桉叶油组)、D组(D-柠檬烯组),每组10颗牙齿。体外根管充填后,比较各组不同溶剂处理下根管再通时间(T1和T2)、根尖推出物质量(g)、根管内残留物百分比(%),使用维氏显微硬度测试仪测量样本显微硬度值(MPa),纸片扩散法行药敏实验,测量抑菌圈直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有机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提高去除牙胶的效率(P<0.05),但3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根管上1/3及中1/3段,丁克除组根管牙本质显微硬度降低,D-柠檬烯组根管牙本质显微硬度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柠檬烯和桉叶油对粪肠球菌均有抑制作用,D-柠檬烯抑菌作用强于桉叶油(P<0.05),丁克除未见明显的抑菌性。结论桉叶油与D-柠檬烯均能有效去除牙胶,不使牙本质显微硬度降低,且可抑制粪肠球菌的生长,可作为再治疗中的辅助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丁克除 D-柠檬烯 桉叶油 粪肠球菌
下载PDF
诺丽联合EDTA应用对牙本质机械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岚 李艳萍 +3 位作者 何丽娜 潘爽 王冉旭 牛玉梅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90-696,共7页
目的研究诺丽提取物溶液(Morinda citrifolia juice,MCJ)联合EDTA对牙本质机械性能的影响,评估MCJ作为根管冲洗液应用于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1颗人单根前磨牙和36颗人第三磨牙,根据冲洗液不同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阴性... 目的研究诺丽提取物溶液(Morinda citrifolia juice,MCJ)联合EDTA对牙本质机械性能的影响,评估MCJ作为根管冲洗液应用于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1颗人单根前磨牙和36颗人第三磨牙,根据冲洗液不同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实验组:A组5.25%NaClO、B组6%MCJ、C组17%EDTA、D组5.25%NaClO-17%EDTA、E组6%MCJ-17%EDTA。随机取12颗人单根前磨牙,近远中向劈开,每个半根为一个样本,共24个样本。不同冲洗液浸泡后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剩余的9颗人单根前磨牙,制备36个沙漏型牙本质样本块,浸泡后进行极限拉伸强度测试;36颗人第三磨牙截根后切割,冠部牙本质制备72个矩形牙本质本块,浸泡后每组随机取6个样本分别进行三点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测试。结果(1)根颈1/3区,B、E组牙本质显微硬度明显大于A组、C组和D组(P<0.05);根中1/3区,B组牙本质显微硬度明显大于A、C、D、E组(P<0.05);根尖1/3区,B、E组牙本质显微硬度明显大于A组牙本质显微硬度(P<0.05)。(2)B、D、E组牙本质极限抗拉强度明显高于A、C组(P<0.05)。(3)B组牙本质三点弯曲强度明显高于A、C组,E组牙本质三点弯曲强度明显高于D组(P<0.05)。(4)B、E组牙本质压缩强度明显高于A、D组(P<0.05)。结论诺丽对牙本质机械性能的影响小于5.25%NaClO;诺丽联合17%EDTA应用对牙本质机械性能的影响小于5.25%NaClO联合17%ED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冲洗 诺丽 机械性能
下载PDF
不同洞缘角磨牙Ⅰ类洞复合树脂充填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红星 刘思瑶 +1 位作者 黄雨亭 潘爽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9期596-603,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洞缘角对磨牙面Ⅰ类洞复合树脂充填后应力分布的影响,为Ⅰ类洞形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建立3个洞缘角角度(A组90°、B组120°、C组135°)的下颌第一磨牙面Ⅰ类洞复合树脂充填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热...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洞缘角对磨牙面Ⅰ类洞复合树脂充填后应力分布的影响,为Ⅰ类洞形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建立3个洞缘角角度(A组90°、B组120°、C组135°)的下颌第一磨牙面Ⅰ类洞复合树脂充填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热膨胀法模拟复合材料的聚合收缩,分析在聚合收缩和咬合载荷(600N)的共同作用下,修复模型在应力和位移分布方面的力学行为。结果窝洞尺寸相同的Ⅰ类洞,3种洞缘角度(其中B组、C组洞缘釉质斜面宽度为1 mm)的窝洞复合树脂修复后,A组修复模型总体及牙釉质的最大应力小于B组和C组修复模型总体及牙釉质的最大应力;3组牙本质和粘接剂的最大应力相近;C组复合树脂的最大应力最大,B组复合树脂的最大应力最小。从应力分布看,各修复模型中,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洞缘牙釉质、牙釉质-牙本质界面和修复材料边缘。结论复合树脂充填磨牙面Ⅰ类洞时,从减少剩余牙体组织应力的角度看,90°的洞缘角即无釉质斜面预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窝洞预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咬合面龋 Ⅰ类洞 洞缘角 三维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复合树脂 釉质斜面
下载PDF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联合原花青素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沈志安 姜莹莹 +2 位作者 吴苗苗 柯瑞蓉 仪红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2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联合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A)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阻生或正畸治疗而拔... 目的探讨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联合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A)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阻生或正畸治疗而拔除的磨牙20颗,每颗牙可截取两个牙本质切片,共得到40个牙本质切片,将其作为试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10个试件。A组应用CPP-ACP处理牙本质表面,B组应用PA处理,C组应用CPP-ACP联合PA处理,D组不做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件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计算牙本质小管的封闭率和矿化物在牙本质小管内的最大沉积深度,并测量试件表面的显微硬度;再进行耐久性实验(酸性溶液处理和刷牙处理),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率。比较各组牙本质小管未封闭面积及封闭率、显微硬度、耐久性实验前后的封闭率。结果牙本质小管的未封闭面积C组B组>A组>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矿化物在牙本质小管内的最大沉积深度达到16.04μm(C组)。B组的表面显微硬度值最高(P<0.05);经酸性溶液处理及刷牙处理后,C组仍表现出最高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P<0.05),且耐久性实验前后封闭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PP-ACP联合PA可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并表现出更高的封闭率和再矿化深度,且形成的再矿化层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 原花青素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 牙本质再矿化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在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蕊 贾丛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在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26例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对照组进行石膏模... 目的研究与分析数字化口内扫描在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26例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进行数字化口内扫描,对照组进行石膏模型制取,比较两组检查者的牙弓前段与切牙牙冠宽度。结果两组的牙弓前段与切牙牙冠宽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口内扫描在面部烧伤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在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口内扫描 面部烧伤 牙列缺损修复 牙弓与切牙牙冠宽度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红权 闫嘉群 +1 位作者 米娜 吕艳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2018、2019级本科学生共94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将本科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2018、2019级本科学生共94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将本科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察组则采用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2组均进行连续3个月的教学。比较2组教学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带教3个月后理论考核为(92.52±5.41)分、技能考核中病史采集为(91.15±5.24)分、病例分析为(90.69±5.16)分及体格检查为(93.27±6.42)分,高于对照组的(85.15±4.39)分、(83.27±4.12)分、(84.12±4.52)分、(85.24±6.11)分(P <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学生积极性及兴趣为(91.15±4.69)分、知识理解能力为(89.83±4.51)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92.32±5.34)分、团队协作能力为(94.57±5.41)分及临床思维模式建立评分为(93.23±6.26)分,高于对照组的(85.41±3.25)分(、82.17±3.13)分(、84.43±4.39)分、(85.53±4.34)分、(88.21±5.42)分(P <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设计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用于口腔医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考核成绩,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口腔医学教学 考核成绩 教学效果 综合能力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PBL联合翻转课堂对口腔专业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宋红权 闫嘉群 +1 位作者 米娜 吕艳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5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翻转课堂在口腔专业医学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4名口腔专业医学生为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翻转课堂在口腔专业医学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4名口腔专业医学生为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2组,各37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带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2组均完成3个月带教,比较2组带教质量、临床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病例分析评分为(91.58±3.63)分、名词解释评分为(90.86±5.41)分、理论成绩为(92.42±5.69)分、实践技能评分为(91.74±3.61)分、课堂表现评分为(92.23±5.45)分及作业完成评分为(93.18±5.45)分,高于对照组的(80.24±3.12)分、(83.27±4.24)分、(82.25±4.12)分、(81.15±3.21)分、(80.88±4.52)分、(82.23±4.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问诊沟通评分为(17.74±2.26)分、病史采集评分为(17.78±2.22)分、诊治准确性评分为(18.16±1.83)分、治疗方案合理评分为(18.43±1.57)分及临床检查项目评分为(18.51±1.49)分,高于对照组的(13.57±2.01)分、(13.52±1.98)分、(14.34±1.82)分、(14.58±1.63)分、(14.39±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寻求真相评分为(38.74±5.41)分、认知成熟度评分为(37.28±6.63)分、思想开放评分为(40.63±6.89)分、求知欲评分为(44.79±6.53)分、分析能力评分为(42.84±6.82)分、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评分为(41.95±6.59)分及系统化能力评分为(40.89±6.61)分,高于对照组的(30.52±4.59)分、(33.26±5.41)分、(34.15±5.53)分、(39.51±5.83)分、(38.34±5.55)分、(37.83±4.73)分、(35.79±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对提高自学能力、利于技能掌握、形成临床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占用课外时间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翻转课堂用于口腔专业医学生带教中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翻转课堂 口腔专业医学生 临床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满意度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对人牙髓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杨麒麟 姬红娇 +2 位作者 丁文通 潘爽 张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34-439,共6页
目的评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derived exosomes,HUVECs-exo)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高速离心法提取HUVECs-exo,分别用0、... 目的评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derived exosomes,HUVECs-exo)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高速离心法提取HUVECs-exo,分别用0、5、10、20μg/mL的HUVECs-exo处理hDPSCs,通过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Western blot研究HUVECs-exo对hDPSCs成骨/成牙分化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HUVECs-exo对hDPSCs的增殖无显著影响,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5、10μg/mL的HUVECs-exo显著地促进了hDPSCs的迁移(P<0.05),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其对hDPSCs的矿化无显著促进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UVECs-exo未上调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水平。结论HUVECs-exo对hDPSCs的增殖和成骨/成牙分化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促进hDPSCs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 外泌体 牙髓干细胞 牙髓再生
原文传递
氢氧化钙表面粘接处理对其压缩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莹 郭剑苓 +2 位作者 牛玉梅 张琳 潘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比较化学固化氢氧化钙(Dycal)和光固化氢氧化钙(Calcimol LC)表面粘接处理后对其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实验试件32个,分4组(n=8):A组为Dycal组;B组为Calcimol LC组;C组为粘接处理的Dycal组;D组为粘接处理的Calcimol LC组。采... 目的:比较化学固化氢氧化钙(Dycal)和光固化氢氧化钙(Calcimol LC)表面粘接处理后对其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实验试件32个,分4组(n=8):A组为Dycal组;B组为Calcimol LC组;C组为粘接处理的Dycal组;D组为粘接处理的Calcimol LC组。采用德国Zwick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各个试件进行压缩强度检测。结果:A、B、C、D组的平均压缩强度值分别为(110.48±19.9)、(162.6±7.8)、(136.8±17.2)和(223±31.1)MPa。D组压缩强度值高于其他3组(P<0.05),B组的压缩强度值高于A组(P<0.05),其他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光固化氢氧化钙的压缩强度高于化学固化氢氧化钙,光固化氢氧化钙表面粘接处理后,提高了充填体的压缩强度,而化学固化氢氧化钙表面粘接处理对其压缩强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光固化 化学固化 压缩强度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洋 仪红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利用快速尿素酶检测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牙菌斑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160例,将被... 目的利用快速尿素酶检测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牙菌斑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160例,将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7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无明显胃部病变的8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集其口腔中的唾液样本及牙菌斑样本,对牙菌斑样本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检测,对唾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比较两组口腔唾液样本和牙菌斑样本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两组均存在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且观察组患者中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该病有可能增加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此类患者更应注重口腔定期检查和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口腔 幽门螺杆菌 酶联免疫分析
下载PDF
2种自酸蚀粘接剂开封启用后的时间对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媛媛 刘会梅 +4 位作者 李艳萍 潘爽 何丽娜 牛玉梅 张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2种自酸蚀粘接剂开封启用后的时间对牙体与充填体间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将80个离体磨牙从面制备制备4 mm×4 mm×4 mm洞窝,分2组(n=40),选用2种新的未开封的自酸蚀粘接剂Scotchbond Universal(S组)和Xeno V... 目的:研究2种自酸蚀粘接剂开封启用后的时间对牙体与充填体间粘接界面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将80个离体磨牙从面制备制备4 mm×4 mm×4 mm洞窝,分2组(n=40),选用2种新的未开封的自酸蚀粘接剂Scotchbond Universal(S组)和Xeno V+(X组),分别在开启即刻及启用后1、2、3个月时用于离体牙光固化复合树脂Z350粘接修复(n=10),通过亚甲基蓝染色法观察牙体与充填体间粘接界面的微渗漏。结果:①S组样本的微渗漏评分随着粘接剂开封启用后时间的延长有增大的趋势,启用后3个月与开启即刻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②X组样本的微渗漏评分随着粘接剂启用后时间的延长有增大的趋势,但是各时间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③在粘接剂开启即刻及启用后1个月2个测试时间点,X组样本的微渗漏评分明显大于S组(P <0. 05)。结论:自酸蚀粘接剂开启后时间延长可增加牙体与充填体粘接界面的微渗漏,且影响程度与粘接剂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粘接剂 启用 粘接界面 微渗漏
下载PDF
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方式对Ⅱ类洞粘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玉硕 李艳萍 +3 位作者 李冬雅 李思萱 牛玉梅 张琳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方式对Ⅱ类洞粘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的60颗人离体磨牙,按实验要求制备相应的邻面Ⅱ类洞,将其中20颗离体牙用于微渗漏实验,40颗离体牙用于微拉伸粘结强度... 目的比较两种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方式对Ⅱ类洞粘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的60颗人离体磨牙,按实验要求制备相应的邻面Ⅱ类洞,将其中20颗离体牙用于微渗漏实验,40颗离体牙用于微拉伸粘结强度实验及断裂界面观察。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先恢复邻面壁组(A1组)与不先恢复邻面壁组(A2组),每组10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先恢复邻面壁组(B1组)与不先恢复邻面壁组(B2组),每组20颗;再根据所测试粘结部位的不同,将B1组分为先恢复邻面壁侧壁组与先恢复邻面壁髓壁组,将B2组分为不先恢复邻面壁侧壁组与不先恢复邻面壁髓壁组,共4个亚组,每组10颗。结果两种充填方式下窝洞微渗漏及侧壁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不先恢复邻面壁髓壁组直接充填可使树脂与窝洞髓壁的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显著提高,与先恢复邻面壁髓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微拉伸粘结强度实验离体牙的断裂多为粘结界面破坏。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方式对Ⅱ类洞粘结效果有影响,不先恢复邻面壁直接斜向分层充填可获得更好的粘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渗漏 微拉伸强度 充填方式
下载PDF
两种根尖预备终末宽度和终末冲洗方法对根管清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苗苗 仪红 +3 位作者 柯瑞蓉 刘洋 沈志安 姜莹莹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根尖预备终末宽度和终末冲洗方法对根管清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正畸减数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60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颗。一组根管预备至25号、0.04锥... 目的比较两种根尖预备终末宽度和终末冲洗方法对根管清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正畸减数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60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颗。一组根管预备至25号、0.04锥度(25/0.04组),另一组根管预备至40号、0.04锥度(40/0.04组)。每组根据终末冲洗方法不同再随机分为注射器冲洗组、EDDY声波冲洗组和对照组(不进行终末冲洗)三个亚组,每组10颗。根管预备完成后,测量根尖碎屑推出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根管壁玷污层进行评分。结果25/0.04组采用注射器冲洗和EDDY声波冲洗的根尖碎屑推出量均低于40/0.04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一根尖预备终末宽度下,注射器冲洗组和EDDY声波冲洗组的玷污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根尖部EDDY声波冲洗组低于注射器冲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注射器冲洗组和EDDY声波冲洗组根尖部的玷污层评分明显高于根冠部和根中部,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根冠部和根中部的玷污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根尖部的玷污层评分高于根冠部,差异有显著性(P<0.05)。40/0.04组采用注射器冲洗的根管壁玷污层评分在根冠部、根中部、根尖部均低于25/0.04组,采用EDDY声波冲洗的根管壁玷污层评分在根中部、根尖部均低于25/0.04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均会有碎屑从根尖孔推出,根尖终末宽度预备至25/0.04时的根尖碎屑推出量较少。在根尖部根尖终末宽度预备至40号对根尖部根管壁的清理效果优于预备至25号,且EDDY声波冲洗的清理效果优于注射器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预备终末宽度 终末冲洗 玷污层 碎屑
下载PDF
miR-21靶向PDCD4对舌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文通 刘莹 +2 位作者 刘思瑶 姬红娇 潘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496-4503,共8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对舌鳞癌细胞(tongue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究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对舌鳞癌细胞(tongue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qRT-PCR实验检测人口腔上皮细胞(human oral epithelial cell,HOEC)与舌鳞癌细胞系CAL-27中miR-21和PDCD4的表达水平。将miR-21 inhibitor阴性对照(NC inhibitor)、miR-21抑制剂(miR-21 inhibitor)转染至CAL-27细胞中,qRT-PCR实验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评估PDCD4、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与PDCD4的靶向关系。结果:CAL-27细胞中miR-21的表达明显高于HOEC细胞(P<0.001),而PDCD4表达低于HOEC细胞(P<0.001)。与对照组相比,抑制miR-21后miR-2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并能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P<0.05);抑制miR-21能上调CAL-27细胞中PDCD4(P<0.05)和E-cadherin(P<0.05)的表达,而下调N-cadherin(P<0.05)、Vimentin(P<0.01)、MMP-2(P<0.01)、MMP-9(P<0.01)蛋白和mRNA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miR-21与PDCD4的靶向关系。结论:抑制舌鳞癌细胞中miR-21的表达能抑制其增殖、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这可能与靶向激活和促进PDCD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PDCD4 舌鳞癌细胞 EMT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