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农村人口老年性白内障生存质量调查
1
作者 张丽娟 王翠翠 +2 位作者 姜万梅 陈婷 唐先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调查并评价农村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南部农村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借助于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对其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结果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手术及针对性的... 目的调查并评价农村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南部农村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借助于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对其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结果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手术及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生存质量 农村人口
下载PDF
LRG1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文艳杰 魏超群 +6 位作者 陈杨 孙莉尧 高轶 贺洁 罗佳林 白宇婧 葛红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目的探讨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在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翼状胬肉组织和行斜视矫正手术切除的鼻侧正常结膜组织... 目的探讨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在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翼状胬肉组织和行斜视矫正手术切除的鼻侧正常结膜组织各30例,分别作为翼状胬肉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个组LRG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2个组LRG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翼状胬肉组织中培养原代HPFs,观察其形态,并进行波形蛋白和角蛋白免疫荧光法鉴定。将HPFs分为rhLRG1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含或不含10μg/ml的rhLRG1培养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另将HPFs分为空白对照组、LRG1过表达组和LRG1敲减组,LRG1过表达组和LRG1敲减组分别使用LRG1过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转染HPFs 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纤维化标志物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提取细胞呈梭形、旋涡状排列,波形蛋白鉴定呈阳性,角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呈阴性,证实为HPFs。rhLRG1组HPFs细胞迁移率为(83.01±2.5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50.32±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结膜组织,翼状胬肉组织中LRG1蛋白显著高表达,广泛分布于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层中。翼状胬肉组LRG1和TGF-β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t=10.18、6.15,均P<0.05;蛋白:t=6.83、8.79,均P<0.05)。LRG1过表达组HPFs细胞中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和FN、COL3、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LRG1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RG1可促进HPFs的纤维化并增强其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纤维化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迁移
下载PDF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方法、流程暨质量控制指南
3
作者 杨卫华 许言午 +18 位作者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方法、流程暨质量控制指南》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方慧卉 梁远波 邵毅 毕燕龙 郭竞敏 蓝育青 宋宗明 王军明 王凯军 张弘 肖璇 曹国凡 唐莉 钟华 汪建涛 崔颖 曲超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4期511-522,共12页
青光眼是以病理性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病,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青光眼相关影像进行分类和标注,AI模型能够学习并识... 青光眼是以病理性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病,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青光眼相关影像进行分类和标注,AI模型能够学习并识别青光眼特有的病理特征,从而实现影像的自动化分析与诊断。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的研究主要涉及彩色眼底照相(CF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彩色眼底照相主要用于视杯与视盘的标注,OCT用于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测量与标注,AS-OCT和UBM则聚焦于前房角结构的标注与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测量。为了规范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提升标注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推动智能眼科的临床应用,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系统阐述了青光眼影像分类和标注的原则、方法、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为青光眼影像的分类和标注提供标准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人工智能 分类 标注 流程 质量控制 指南
下载PDF
NLRP3参与的细胞焦亡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兆威 李志坚 +1 位作者 王晓慧 李华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47-1350,共4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含Pr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体是位于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大量的活性氧(ROS)释放后可激活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的产生,这个炎性小体由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募集结构域(ASC)及半胱氨酸...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含Pr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体是位于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大量的活性氧(ROS)释放后可激活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的产生,这个炎性小体由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募集结构域(ASC)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组成,NLRP3炎性小体在组装成型的同时活化caspase-1。随后caspase-1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18(pro-IL-1/18)进行切割,使其成为成熟形式行使其促炎功能。细胞焦亡是炎症小体介导的依赖于caspase-1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 细胞焦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白内障 翼状胬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干眼症
下载PDF
羊膜在眼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尹丹 郭庆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1期2152-2155,共4页
羊膜属于人胎盘中最内层的膜,早先用于产前诊断,也有用于皮肤移植、皮肤烧伤及溃疡的治疗,可使受损表层皮肤上皮化的速度明显增加。后又用于人工再造阴道、硬脑膜缺损修补、肠皮肤瘘等,均已获得显著疗效。自从发现在损伤的兔角膜上行羊... 羊膜属于人胎盘中最内层的膜,早先用于产前诊断,也有用于皮肤移植、皮肤烧伤及溃疡的治疗,可使受损表层皮肤上皮化的速度明显增加。后又用于人工再造阴道、硬脑膜缺损修补、肠皮肤瘘等,均已获得显著疗效。自从发现在损伤的兔角膜上行羊膜移植可使40%的角膜透明性及上皮表型恢复后,羊膜在眼科领域的地位日益显著。随着羊膜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学特性被层层揭开,这种"神奇的膜"在眼科领域已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特性 移植 损伤 应用
下载PDF
miR-126与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宁宁 宋凡倩 葛红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66-1068,共3页
目前,在大量研究中已发现多种microRNA分子,它们在视网膜神经上皮、晶状体、角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中均有特异性表达。其中miR-126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胸腺淋巴细胞的发育、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有些实验表明miR-126与角膜新生血... 目前,在大量研究中已发现多种microRNA分子,它们在视网膜神经上皮、晶状体、角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中均有特异性表达。其中miR-126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胸腺淋巴细胞的发育、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有些实验表明miR-126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及免疫系统相关的眼科疾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当前miR-126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 免疫应答
下载PDF
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可欣 李志坚 刘翔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85-1088,1096,共5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2015年,gasdermin家族成员gasdermin D(GSDMD)蛋白作为焦亡的关键效应蛋白被发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细胞中的GSDMD被激活的caspase-1、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裂解后,氨基末端转移至细胞膜...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2015年,gasdermin家族成员gasdermin D(GSDMD)蛋白作为焦亡的关键效应蛋白被发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细胞中的GSDMD被激活的caspase-1、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裂解后,氨基末端转移至细胞膜上寡聚并形成孔隙,允许水分子等物质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膨胀、破裂从而引发细胞焦亡。本文就GSDMD的结构、作用机制、其与焦亡之间的关系以及GSDMD在眼科疾病中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dermin家族成员gasdermin D 细胞焦亡 眼科疾病 治疗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及其激动剂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侯定善 张晓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4-960,共7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依赖的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转录因子,目前已有PPARν、PPARβ/δ和PPARν3种亚型,其中PPARν与纤维化疾病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PPARν由激动剂激活后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的...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依赖的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转录因子,目前已有PPARν、PPARβ/δ和PPARν3种亚型,其中PPARν与纤维化疾病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PPARν由激动剂激活后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的增生、诱导细胞的凋亡和分化、抑制血管形成及抗氧化等不同机制发挥抗纤维化作用,有望成为眼部纤维化疾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从PPARs及其分布、PPARν的结构与功能、PPARν配体及激动剂、PPARν的活化、PPARν在眼组织的表达、PPARν与眼部疾病几个方面就PPARν及其激动剂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生物激活受体 PPARy激动剂 纤维化
下载PDF
微小RNAs在眼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眼科疾病的关系
9
作者 杨东(综述) 张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微小核糖核酸(miRNAs)是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调控RNAs,通过抑制转录或降解mRNA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miRNAs涉及组织分化和生长等许多重要的生物进程,显示出组织特异性和生长阶段特异性,也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及很多病理进程,如肿... 微小核糖核酸(miRNAs)是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调控RNAs,通过抑制转录或降解mRNA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miRNAs涉及组织分化和生长等许多重要的生物进程,显示出组织特异性和生长阶段特异性,也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及很多病理进程,如肿瘤血管新生、氧化应激、免疫反应和炎症。目前,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miRNAs转录组已经建立,并可能在未来作为眼科疾病治疗的手段之一。就miRNAs在眼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在眼病中的异常表达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视网膜 晶状体 角膜 眼科疾病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君彧 张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8-481,共4页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线粒体的过程。线粒体自噬在清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降低线粒体数量及维持细胞稳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分子机制涉及PINK1/Parkin、BNIP3、NIX和FUNDC1等多种蛋白。...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线粒体的过程。线粒体自噬在清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降低线粒体数量及维持细胞稳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分子机制涉及PINK1/Parkin、BNIP3、NIX和FUNDC1等多种蛋白。线粒体发生功能障碍或损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紊乱与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ratio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和它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机制 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神经发育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眼科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恺睿(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眼科诊疗过程中产生大量影像学资料,而AI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将AI应用于眼科影像已逐渐成为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AI技术成功应用于...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眼科诊疗过程中产生大量影像学资料,而AI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将AI应用于眼科影像已逐渐成为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AI技术成功应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分型、分期、治疗途径和治疗效果随访跟踪,如闭角型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此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将AI技术应用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图像识别、判读,进而诊断眼科疾病,同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就目前AI结合OCT和OCTA图像在眼前节疾病、眼底疾病等眼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光相干断层扫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下载PDF
房水外泌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陶慧 苏胜 唐先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75-378,共4页
外泌体在细胞之间通讯传递与功能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外泌体参与眼科疾病的病理过程,是眼科疾病预后和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房水相对容易获取,房水外泌体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房水外泌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外泌体在细胞之间通讯传递与功能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外泌体参与眼科疾病的病理过程,是眼科疾病预后和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房水相对容易获取,房水外泌体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房水外泌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 眼科疾病 外泌体
下载PDF
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作用
13
作者 罗茜 杨聪聪 +1 位作者 景刘洁 张春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882-1887,共6页
目的:分析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修饰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的表达变化,探讨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作用。方法:以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4例56眼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5例120... 目的:分析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修饰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的表达变化,探讨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作用。方法:以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4例56眼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5例120眼的晶状体前囊膜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年龄相关性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O-GlcNAc蛋白的表达水平,富集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O-GlcNAc糖蛋白并通过质谱方法鉴定两组样本晶状体前囊膜中O-GlcNAc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糖尿病性白内障组晶状体前囊膜中O-GlcNA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P<0.01),且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O-GlcNAc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P<0.01)。我们采用质谱法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O-GlcNAc蛋白进行差异分析,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组中发现5种表达上调的O-GlcNAc蛋白(FABP5、KRT16、PGK1、CTSD、S100A7),18种表达下调的O-GlcNAc蛋白(CRYβB1等),同时我们还鉴定出3个新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位点:蛋白质PTPRQ的T1730和S1738位的O-GlcNAc糖基化和蛋白质ATP5MC2的T61位的O-GlcNAc糖基化。结论:O-GlcNAc糖基化修饰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和发展。质谱鉴定出的O-GlcNAc差异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修饰 糖尿病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状体前囊膜 质谱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研究热点分析及未来研究方向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钰 张弘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了解角膜内皮移植(EK)近年的文献分布规律和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科学引文扩展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提取2011—2021年以EK为主题的文献,对以EK为主题、文献类型为论著的年文献量、文献发表量前10... 目的了解角膜内皮移植(EK)近年的文献分布规律和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科学引文扩展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提取2011—2021年以EK为主题的文献,对以EK为主题、文献类型为论著的年文献量、文献发表量前10的作者和期刊、引用频次前10位的论文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统计,并将文献数据导入VOSviewer软件,对EK相关领域文献的核心作者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454篇。2011—2021年,文献发表量的逐年累积量呈线性增长,美国是发表EK相关文献最多的国家,Melles GRJ的论文发表量和论文被引数均占据第1位,文献发表总量排名第1的期刊为Cornea。目前,EK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多种术式术后效果的比较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关键词分析显示,其被分为5个聚类,其中聚类1是关于EK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聚类2是术后并发症和移植失败高风险因素的分析;聚类3是以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DMEK)为中心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研究;聚类4是植片相关问题,如植片制备、内皮细胞损失、术后植片脱位的处理等;聚类5主要是角膜移植术式的变化趋势。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是DMEK,共559次,说明目前DMEK是EK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2017年以来,"DMEK"、"previous trabeculectomy"、"graft preparation"、"stability"、"safety"、"air"等关键词出现频次增加,可见有青光眼手术史的病例处理、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气泡法制备植片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植片制备技巧、复杂病例处理、角膜内皮疾病患者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大气泡法制备植片的长期术后效果评估可能成为今后EK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角膜内皮 数据可视化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於莹 李志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21-924,共4页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爆发以来已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全球大流行状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多种变异株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SARS-CoV-2可能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的介导感染组...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爆发以来已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全球大流行状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多种变异株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SARS-CoV-2可能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的介导感染组织细胞从而引发不同疾病。呼吸道、心血管、胃肠道系统的临床疾病较为常见;也有大部分患者以眼部症状为主诉就诊。相较于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眼部相关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文章通过对SARS-CoV-2相关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病例进行综述,旨在增强临床医师对SARS-CoV-2相关眼病的重视,避免延误病情,造成视力的不可逆损失,并为眼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 眼部疾病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及角膜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博 唐伟 +3 位作者 周文艳 单多 刘平 胡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45-947,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及角膜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7例17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1d,1wk,1、3、6mo检查平均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及角膜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7例17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1d,1wk,1、3、6mo检查平均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曲率及角膜中央厚度,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d,1wk,1、3、6mo的SE下降,UCVA明显改善,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BCV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d,1wk,1、3、6mo的角膜曲率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角膜厚度1wk开始变薄,1、3、6mo的中央角膜厚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降低近视度,显著提高裸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视力 角膜形态
下载PDF
利用眼反应分析仪评估FS-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康杨 胡琦 +3 位作者 李雪 吴琼 杨帆 周文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6-2118,共3页
目的:利用眼反应分析仪(ORA)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01/2017-12于我院眼科视光学中心就诊且行LASEK/FS-LASIK手术的... 目的:利用眼反应分析仪(ORA)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01/2017-12于我院眼科视光学中心就诊且行LASEK/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17例200眼(等效球镜-2. 00~-5. 00D),其中行FS-LASIK术者64例100眼(FS-LASIK组);行LASEK术者53例100眼(LASEK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mo采用ORA检测两组患者的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CH和CR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3mo,两组患者CH和CRF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mo,FS-LASIK组患者CH和CRF均低于LASE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LASEK和FS-LASIK两种术式均会对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但LASEK手术比FS-LASIK手术产生的影响更小,更安全,可减少术后屈光回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反应分析仪 生物力学稳定性 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侯文文 石焕琦 +1 位作者 张真 张晓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视网膜重要的组成细胞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RPE细胞(hRP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PECs...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视网膜重要的组成细胞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RPE细胞(hRP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P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3-MA+高糖组,对照组细胞用含5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高糖组采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干预组细胞先在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10mmol/L的3-MA处理1h后,再添加30mmol/L葡萄糖溶液进行培养。将培养的细胞以1×10^5/孔的密度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中,待细胞80%融合后用含体积分数0.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孵育24h,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jRPECs的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RPECs的增生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RPECs中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排列整齐;高糖组细胞体积稍增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MA+高糖组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亚细胞器形态均正常,未发现自噬小体;高糖组细胞中可见自噬溶酶体,而3-MA+高糖组可见自噬小体。对照组、高糖组、3-MA+高糖组细胞的增生率分别为(100.0±2.0)%、(116.9±5.2)%和(103.7±4.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26,P=0.006),高糖组的细胞增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A+高糖组与对照组间细胞增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LC3B—Ⅰ蛋白表达减弱,LC3B-Ⅱ蛋白表达增强,而3-MA+高糖组细胞中LC3B—Ⅰ和LC3B—Ⅱ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接近。对照组、高糖组、3-MA+高糖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分别为0.131±0.065、2.504±0.097和0.274±0.007,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4.676,P=0.000),高糖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A+高糖组与对照组间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激活自噬过程并促进hRPECs增生,而自噬抑制剂3-M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噬进程,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药物作用 葡萄糖/药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超微结构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村限定地区中老年人群翼状胬肉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钧蔚 张毅 +4 位作者 陈雪冬 冷非 葛红岩 张艳艳 刘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30-933,共4页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人口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在黑龙江省明水县整群随机抽取35个行政村为调查点,抽取50岁以上人群共6 196名作为调查对象。研究该人群分布特征和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分...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人口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在黑龙江省明水县整群随机抽取35个行政村为调查点,抽取50岁以上人群共6 196名作为调查对象。研究该人群分布特征和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危险因素。结果:在50岁以上人群中,实际接受检查5 669名,受检率91.49%。发现翼状胬肉患者246例329眼,至少有1眼患病的患病率为4.34%;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年龄每增加10岁,OR=1.616,95%CI:1.372~1.90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出不配戴眼镜与配戴眼镜相比,OR=5.045,95%CI:1.592~15.985,P=0.006;平时工作活动地点在室外与室内工作者相比,OR=3.896,95%CI:2.834~5.356,P〈0.01;平时外出或室外娱乐的时间〉4h与〈4h相比,OR=1.410,95%CI:1.064~1.869,P=0.017;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年龄、是否配戴眼镜、户外工作的时间相关。结论:在高寒地带的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有所下降。高龄、户外工作是其危险因素,而外出时配戴眼镜是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农村地区
下载PDF
趋化因子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明月(综述) 刘红玲(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趋化因子是一类在炎症与免疫反应中诱导白细胞募集的细胞因子家族。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趋化因子参与视网膜病理损害过程。趋化因子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具有一定相关性,如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 趋化因子是一类在炎症与免疫反应中诱导白细胞募集的细胞因子家族。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趋化因子参与视网膜病理损害过程。趋化因子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具有一定相关性,如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在RVO患眼中存在高表达现象,MCP-1、IL-8加重RVO继发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缺血。针对RVO的治疗,曲安奈德(TA)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眼内应用亦被证实可抑制眼内部分趋化因子表达,且治疗效果与初始趋化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将从上述几方面对趋化因子与RVO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视网膜静脉阻塞 白细胞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曲安奈德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