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对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学仟 赵旭 +2 位作者 陈庆博 余长江 程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163-165,16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心理护理对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负... 目的探究与分析心理护理对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负性情绪、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心理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心理护理组治疗依从性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障碍、脑脊液鼻漏、尿崩症、垂体功能降低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经蝶垂体瘤手术 负性情绪 依从性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妍 许佳俊 +3 位作者 刘宁 高秋霞 丁婧 袁洪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149-515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手术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20例与无术后再出血组8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手术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20例与无术后再出血组8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降颅压药物应用、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两组性别、年龄、BMI、合并糖尿病、IL-6水平和合并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GCS评分和降颅压药物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GCS评分和降颅压药物应用为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排空术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模块式护理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腰穿置管引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莹莹 程玉 于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6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究模块式护理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腰穿置管引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行腰穿置管间歇性外引流的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究模块式护理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腰穿置管引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行腰穿置管间歇性外引流的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模块式护理,对比两组停止漏液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停止漏液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模块式护理应用于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腰穿置管引流的治疗过程中可缩短停止漏液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式护理 垂体腺瘤切除术 脑脊液漏 腰穿置管引流
下载PDF
介绍一种保持气管切开敷料整洁的方法
4
作者 贾学仟 李丽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7期37-37,共1页
气管切开的患者常常使用雾化吸入,以达到治疗呼吸道感染、促进痰液排出的目的。由于雾化吸入的湿化作用,可造成气管切开处的敷料潮湿,易引起细菌繁殖,从而造成感染,故须及时更换敷料。频繁更换敷料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且多次重复操... 气管切开的患者常常使用雾化吸入,以达到治疗呼吸道感染、促进痰液排出的目的。由于雾化吸入的湿化作用,可造成气管切开处的敷料潮湿,易引起细菌繁殖,从而造成感染,故须及时更换敷料。频繁更换敷料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且多次重复操作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现介绍一种保持气管切开敷料清洁完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处 更换敷料 呼吸道感染 雾化吸入 护理工作量 细菌繁殖 交叉感染
下载PDF
临床路径护理对垂体瘤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颖 程玉 王莹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6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垂体瘤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8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与临床路径护理组(2016年2月~20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垂体瘤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8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与临床路径护理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每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下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疾病的了解度、护理满意度、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结果临床路径护理组住院费用少于常规护理组,术前等待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护理组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护理组术后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希望水平中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垂体瘤患者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改善患者术后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提高希望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护理 垂体瘤 应对方式 希望水平
下载PDF
构建全程健康教育体系对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庆博 赵旭 +1 位作者 苗元芳 贾学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构建健康教育体系对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体系进... 目的探讨构建健康教育体系对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体系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运动情况、生活活动情况及满意度等。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运动功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能力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ADL能力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能力恢复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语言能力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全程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再次手术的预后情况,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健康教育 胶质瘤复发 再次术后
下载PDF
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Ⅲ期分离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程 《现代医学》 2015年第9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Ⅲ期分离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Ⅲ期分离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利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后4周按照Brunnstrom量表对患者上肢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上肢BrunnstromⅣ~Ⅺ期的例数来评价两组患者分离运动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U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和手部BrunnstromⅣ~Ⅺ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明显提高常规康复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Ⅲ期分离运动恢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训练 脑卒中 BRUNNSTROM 共同运动 分离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