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与肺栓塞的相关性: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
作者 韩玉艳 黄露露 +5 位作者 杨梦妮 黄世红 黄艳 肖园园 李宏颖 游运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3-16,25,共5页
目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相关性。方法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获取研究数据,选择相互独立且与RA和PE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从G... 目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相关性。方法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获取研究数据,选择相互独立且与RA和PE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从GWAS中获取361194例RA患者和9704049名对照者、361194例PE患者和10721750名对照者数据。利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 Egger、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模式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对RA与PE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应用Cochran Q检验和孟德尔随机多态性残差和离群值(Mendelian randomization pleiotropy residual sum and outlier,MR-PRESSO)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异质性评估。应用MR Egger截距测试检验SNP的水平多效性。利用“留一法”敏感度分析对MR研究是否受单个SNP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IVW结果显示,RA可显著降低PE风险(β=–0.148,SE=0.063,P=0.018),且在加权中位数法及加权模式中被证实(β=–0.166,SE=0.051,P=0.001;β=–0.155,SE=0.054,P=0.045)。MR-PRESSO检测和MR Egger截距测试显示工具变量之间不存在异质性及水平多效性;“留一法”敏感度分析亦证实,无单个SNP对整体结果有较大影响。结论RA在遗传上与PE的风险降低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栓塞 孟德尔随机化 相关性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刘菲菲 鄂晓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0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心理障碍改善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较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疼痛程度降低;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理障碍 疼痛
下载PDF
抗CCP抗体、AKA、RF及GPI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娟 梅轶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比较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 目的比较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收集103例RA患者和91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另取8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CCP抗体和GPI,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RA组、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抗CCP抗体、AKA、RF、GPI阳性率差异;比较RA组抗CCP抗体与AKA、RF阳性率的差异,观察抗CCP抗体与RF、GPI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AKA、RF、GPI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88.4%、68.0%、90.3%和84.5%,特异度分别为94.7%、96.5%、71.3%和71.0%。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AKA(P<0.01),抗CCP抗体与RF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诊断RA的4种相关抗体中RF的敏感性最高,AKA的特异性最好,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诊断RA的一项良好血清学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因子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娟 李宏颖 张志毅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所有患者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的患者,共选取活动性RA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检查中心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所有患者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的患者,共选取活动性RA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检查中心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脂水平及其与疾病相关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TG水平、TC/HDL、LDL/HD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H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和CRP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TG、LDL、HDL、TC/HDL、LDL/HDL和CRP无相关性(P>0.05);血脂参数与病程、DAS28、RF、ESR均无相关性(P>0.05)。抗CCP抗体强阳性、阳性、阴性患者的TG、TG、LDL、HDL水平、TC/HDL、LDL/HD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血脂水平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托珠单抗生物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雪梅 王江滨 庄建阳 《护理学报》 2015年第4期31-33,共3页
生物制剂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但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笔者选取11例使用托珠单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包括建立生物制剂注射室,输液过程中严密... 生物制剂托珠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但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笔者选取11例使用托珠单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包括建立生物制剂注射室,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预防输液反应;密切观察中性粒细胞及有无相关感染症状,预防感染发生;注意保护肝功能,减少肝功能损害。本组患者治疗中出现1例输液反应,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肝功能异常,1例呼吸道感染,经干预治疗和及时有效护理,患者症状消失,临床指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托珠单抗 护理
下载PDF
护士在风湿病患者应用依那西普治疗中的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雪梅 吴晓辉 刘丹妹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1062-1063,共2页
风湿病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筋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一组疾病。生物制剂的出现和临床应用开拓了风湿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是风湿病领域第一个全人源化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 风湿病是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筋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一组疾病。生物制剂的出现和临床应用开拓了风湿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依那西普(商品名:恩利)是风湿病领域第一个全人源化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TNF是炎症反应中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很多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依那西普是一种可溶性受体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管理
下载PDF
浅谈风湿病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志毅 赵彦萍 梅轶芳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2期150-151,共2页
风湿病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其次要重视临床技能的培养及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安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再次... 风湿病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其次要重视临床技能的培养及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安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再次应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体化培养,最好还要发挥院校之间的学术优势,走共同培养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硕士研究生 培养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使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学武 姚海红 +85 位作者 梅轶芳 王辉 高娟 林志国 张海宏 王言 赵彦萍 王亮 李洋 李英楠 聂英坤 徐亮 舒强 刘花香 李向培 厉小梅 徐晋 刘璘琛 王艳艳 沈友轩 冷晓梅 吴庆军 王立 赵岩 丁进 李治琴 牛敏 冯媛 陈倩蕴 冷南 王聪华 刘湘源 王芳 王秀娟 张舸 刘宏潇 周惠琼 王丽英 赵千子 李胜光 段婷 周明珠 赵义 黄彦弘 路跃武 黄桂芬 韩峰 戚务芳 张娜 董笑影 孙文闻 高丽霞 王俊祥 陈海英 顾光 李芳 姜国平 刘涛 王晋平 陈雁飞 王晓云 刘斌 李法新 夏丽萍 张榕 赵丽娟 张冶宇 郭韵 薛江霞 刘冬梅 王岩岩 戴冰冰 刘伟 刘畅 华冰珠 丁从珠 顾菲 孙怡宁 莫凌菲 张斌 宁旺斌 潘静 沈凌汛 连莉 黄文辉 林泽英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骨量调查,了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1)所有调查患者中,主要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1 069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983例)。3 136例患者中9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1.4%。44.7%的患者在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等效于泼尼松)>7.5 mg/d,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剂量≤2.5 mg/d者仍有58.5%存在骨质疏松。(2)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小于30岁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74.4%。(3)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平均停经年龄低于正常人群(45.8岁)。(4)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不规范,32.7%的患者从未预防性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T<-2.5的患者中,35.6%未给予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药为钙和维生素D,20.9%的患者仅给予钙剂单独治疗,仅有4%使用膦酸盐类药物。结论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与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李宏颖 魏雪敏 +2 位作者 韩玉艳 梅轶芳 张志毅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heumatoid synovial fibroblasts,RAFLS)的HIF-1α、VEGF和MMP-3的作用并探讨ATO对RA FLS通过低氧诱导因子与其相关因子的血管新生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heumatoid synovial fibroblasts,RAFLS)的HIF-1α、VEGF和MMP-3的作用并探讨ATO对RA FLS通过低氧诱导因子与其相关因子的血管新生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将RAFLS培养至3~7代细胞进行实验,按以下分组加入相应药物共培养24h:1组:空白对照组,2组:ATO 0.5μmol/L组,3组:ATO 1μmol/L组,4组:ATO 2μmol/L组,5组:ATO 4μmol/L组,6组:ATO 8μmol/L组。提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各组VEGF和MMP-3的蛋白含量,提取细胞总RNA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IF—1α、VEGF和MMP-3的表达,提取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IF-1α的蛋白含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各ATO药物实验组的VEGF和MMP-3蛋白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随着ATO浓度的升高,上清中VEGF和MMP-3的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且部分浓度之间有明显降低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各ATO药物实验组的VEGF、MMP-3和HIF-1α mRNA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随着ATO浓度的升高,VEGF、MMP-3和HIF-1α的mRNA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且部分浓度之间有明显降低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药物实验组的HIF-1α的蛋白量明显减少。结论ATO可以通过抑制RAFLSVEGF、HIF-1α及MMP-3的mRNA的表达、细胞VEGF和MMP-3水平,降低细胞中HIF-1α的蛋白含量,来抑制RAFLS血管新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HIF—1α VEGF MMP-3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与超声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惠铭 张志毅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55-559,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每例患者评估40个关节,共1600个关节。应用临床检查、B超、彩色多普勒及B超+彩色多普勒对滑膜炎进行评估。应用Kappa系数评估临床检查... 目的评估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每例患者评估40个关节,共1600个关节。应用临床检查、B超、彩色多普勒及B超+彩色多普勒对滑膜炎进行评估。应用Kappa系数评估临床检查关节肿胀、B超检查滑膜肥厚(至1级)和彩色多普勒检查炎症(兰1级)的一致性。结果肩关节和跖趾关节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检查一致性非常低(K〈0.1),在腕关节的一致性也很低(K:0.23—0.30)。B超、彩色多普勒检出滑膜炎比临床检查分别高出1.4~2.4倍多,在跖趾关节高达3倍。在胫距关节具有显著一致性(K:0.65~0.82),在其他关节具有中度一致性(K:0.4~0.6)。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增加临床检查以外的信息,尤其在肩关节、腕关节和跖趾关节,在其他关节与临床检查结果具有中度到显著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滑膜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治疗进展
12
作者 于惠铭 张志毅 +1 位作者 梅轶芳 丁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359-362,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手和脚的多个关节疼痛、僵硬以及进行性骨和软骨的破坏,甚至严重畸形,同时也有许多关节外表现。RA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和组织损伤等具有相关性,但其发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手和脚的多个关节疼痛、僵硬以及进行性骨和软骨的破坏,甚至严重畸形,同时也有许多关节外表现。RA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和组织损伤等具有相关性,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s)是介导感染和损伤重要组成部分,参与RA发生发展过程_1]。现就TLR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靶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受体 细胞表面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TGF-β_(1)联合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高血栓负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洁 孙佳莹 +2 位作者 蒋丽鑫 邱丽 谢荣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6-30,共5页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EMI患者,视血栓负荷情况分为HTB组66例和低血栓负荷(LTB)组74例,采用酶联免...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HT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EMI患者,视血栓负荷情况分为HTB组66例和低血栓负荷(LTB)组7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凝固法检测血清TGF-β_(1)水平与aPTT。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HTB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对STEMI患者HTB的预测价值。结果HTB组男性、吸烟比例和年龄、白细胞计数、TGF-β_(1)水平高于LTB组,aPTT短于LTB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33,95%CI:1.005~1.063)、吸烟(OR=1.880,95%CI:1.102~3.208)、TGF-β_(1)升高(OR=1.924,95%CI:1.047~3.536)为STEMI患者HTB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延长(OR=0.893,95%CI:0.820~0.972)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单独与联合预测STEMI患者HT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11、0.840,灵敏度分别为64.89%、59.54%、83.21%,特异度分别为81.88%、71.81%、70.47%。血清TGF-β_(1)水平和aPTT联合预测STEMI患者HTB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血清TGF-β_(1)水平升高和aPTT缩短与STEMI患者HTB密切相关,可作为STEMI患者HTB的辅助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HTB的辅助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负荷 转化生长因子-β_(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无麸质饮食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
14
作者 韩玉艳 黄露露 +5 位作者 杨梦妮 黄世红 黄艳 肖园园 李宏颖 游运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2-166,I0003,共6页
目的评价无麸质饮食(GFD)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取数据,选择相互独立且与欧洲血统人群GFD及RA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GFD GWAS数据包括64949名个体和9851867名对照者。从GWAS中获取... 目的评价无麸质饮食(GFD)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取数据,选择相互独立且与欧洲血统人群GFD及RA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GFD GWAS数据包括64949名个体和9851867名对照者。从GWAS中获取58284例RA患者及13108512名对照者数据。利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 Egger及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模式进行了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对GFD与RA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应用CochranQ检验及孟德尔随机多态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检测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异质性。应用MR-Egger截距测试检验SNP的水平多效性。"留一法"敏感性分析评价MR研究是否受单个SNP的影响。结果在GFD与RA数据匹配后,3个SNP作为工具变量纳入研究。IVW显示GFD可显著降低RA的风险(β=-60.83,s_(x)=3.82,P<0.001)。加权中位数法及加权模式同样显示无麸质饮食可以降低RA的风险(β=-57.97,s_(x)=4.41,P<0.001;β=-55.81,s_(x)=5.10,P=0.008)。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GFD与RA相关性的敏感性分析显示SNP之间可能存在异质性(CochranQ检验,Q=12.80,P=0.002);MR-PRESSO结果显示未检测到异常的SNP(P=0.174)。森林图显示与GFD和RA密切相关的SNP具有稳定性。方法比较图显示多种检验方法结果基本一致。漏斗图显示SNP基本对称,提示MR分析没有多效性。MR Egger截距测试显示MR分析无水平多效性(截距值为-0.24,P=0.174)。"留一法"敏感性分析提示没有单个SNP对整体结果有较大影响。结论GFD与RA的风险降低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膳食 无麸质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护理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雪梅 王江滨 周剑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1278-1279,共2页
回顾性总结38例应用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护理经验,认为在护理该类患者时,护理重点是使病人保持心态平和,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坚持长期治疗的信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的正确的使用和副作用的监测观察是服用药物提高疗效的保证。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银屑病关节炎 护理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用药治疗现状的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现场调查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晓盈 彭嘉婧 +7 位作者 刘传慧 蔡小燕 张江林 梅轶芳 靳洪涛 王晓非 磨红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目的:评估骨关节炎在我国患病及用药现况,并进行疾病评估。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7年4—10月全国40家医院1 066例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患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 目的:目的:评估骨关节炎在我国患病及用药现况,并进行疾病评估。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7年4—10月全国40家医院1 066例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患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 06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 6,平均年龄(61. 9±11. 0)岁,年龄分布于36~94岁。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炎、手骨关节炎患病人数分别是873例(81. 9%)、150例(14. 1%)、387例(36. 3%),其中合并两个部位的患者242例(22. 7%),3个部位均受累关节炎患者为51例(4. 8%)。56. 6%(603/1 066)患者应用过1种及以上非甾体抗炎药,28. 9%(308/1 066)患者应用1种及以上止痛药物。61. 2%(652/1 066)应用1种及以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包括氨基葡萄糖(400/1 066,37. 5%)、硫酸软骨素(21/1 066,2. 0%)、双醋瑞因(63/1 066,5. 9%)或联合应用2种以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168/1 066,15. 8%)。92例(8. 6%)患者应用止痛药控制症状,未进一步使用抗炎及保护关节药物。232例(21. 8%)患者应用关节腔穿刺注射药物,应用玻璃酸钠或糖皮质激素分别为98例(9. 2%)和48例(4. 5%),而将二者联合应用达86例(8. 1%)。应用局部外用药物患者占26. 5%(283/1 066),理疗占15. 8%(168/1 066)。与膝关节受累患者相比,髋关节受累患者的病情明显更加严重,两组患者按照美国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估疼痛(Z=-7. 625,P <0. 001)、僵硬感(Z=-6. 229,P <0. 001)、关节功能(Z=-6. 777,P <0.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髋骨关节炎患者更多应用止痛药物(χ2=24. 838,P <0. 001)。结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与膝骨关节炎相比,髋骨关节炎患者病情更为严重,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治疗药物 现场调查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患者肾穿刺活检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雪梅 冯雪燕 +1 位作者 宋爱民 刘雪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3期46-47,59,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患者肾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43例系统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明显缓...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患者肾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43例系统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心理状态平稳,使其能够正确地配合医生的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不适感;43例患者手术后都恢复到术前的状态,能够进一步接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专科治疗。结论加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患者肾穿刺活检术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提高肾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肾穿刺活检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改善沟通方法,促进师生沟通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海宏 张志毅 赵彦萍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9期838-839,890,共3页
沟通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影响教育沟通中的常见因素和师生沟通中的常见问题,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对提高师生沟通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沟通环境、沟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师生沟通 互动 差异性
下载PDF
大动脉炎诊断及活动性评价中国专家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戴晓敏 董智慧 +20 位作者 陈盛 程永静 达展云 戴生明 董静 侯勇 李芬 刘晓兵 梅轶芳 青玉凤 施春花 史伟浩 舒强 王勇 温鸿雁 徐健 徐胜前 薛静 叶霜 朱剑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矇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诊断 疾病活动性 中国 专家调查
下载PDF
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预防置管所致静脉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单多 刘雪梅 黄国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0期1888-1890,共3页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对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检索EBSCO、PubMed、EMBASE、Medline、VIP、CNKI等资源,收集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预防静脉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文献4篇,共1 204名患...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对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检索EBSCO、PubMed、EMBASE、Medline、VIP、CNKI等资源,收集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预防静脉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文献4篇,共1 204名患者符合标准进入研究。评价指标静脉炎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异质性(χ2=5.97,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合并效应优势比OR值为0.315(95%CI:0.213~0.468),说明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可有效预防置管所致静脉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