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后皮瓣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大平 韩雪峰 郭铁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以确定带不同血管蒂的耳后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皮瓣设计。方法:8具新鲜成人尸体经双侧颈总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掀起全层头皮和面部皮肤,将其展平摄X光片。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颞浅动脉和...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以确定带不同血管蒂的耳后皮瓣的血供范围和皮瓣设计。方法:8具新鲜成人尸体经双侧颈总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掀起全层头皮和面部皮肤,将其展平摄X光片。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存在两种类型的血管吻合:一种是耳后区直接吻合,即在耳廓后面上方皮肤内可见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发出的耳支之间存在直接吻合;另一种是头皮区网状吻合,即在耳上方头皮内可见来自颞浅动脉顶支和耳后动脉终末支之间的网状吻合。结论:本文结果有助于外科医生了解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之间的血管联系,对耳后皮瓣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 耳后皮瓣 血管吻合
下载PDF
乳房缩小整形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大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9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乳房缩小整形术 女性患者 乳房形态 乳房下垂 整形手术 过度发育 乳房肥大症 乳房下皱襞
下载PDF
腹壁整形术20例报告
3
作者 夏双印 杨大平 +3 位作者 郝立君 蒋海越 王洁 高登群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83-184,共2页
腹壁整形术,不仅能去除多余的皮肤与脂肪,改善腹部形态,而且能恢复正常的腹部功能。本文报告20例,并对手术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腹壁 腹壁整形术
下载PDF
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皮瓣外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习珊珊 丁茂超 +1 位作者 杨大平 唐茂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可以动员干/祖细胞,通过与其受体CXCR4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从而在组织创伤后诱导血管再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常需要移植跨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α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可以动员干/祖细胞,通过与其受体CXCR4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从而在组织创伤后诱导血管再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常需要移植跨血管供区的大皮瓣,此类皮瓣移植后需要在不同供区之间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环体系。最近研究证实:SDF-1及CXCR4轴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有助于皮瓣内血液循环体系的重建,从而为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CXCR4 SDF-1 皮瓣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α趋化因子家族 外科 血管供区
原文传递
脱细胞基质与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铁芳 杨大平 +2 位作者 韩雪峰 杜金荣 张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将猪血管内皮细胞和异体猪血管脱细胞基质相结合 ,探讨开发一种制备血管移植物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 0 .1%胰蛋白酶、0 .0 2 %乙二胺四乙酸钠 (EDTA)和 1.0 % Triton X- 10 0对猪主动脉作用 2 4小时和 176小时进行脱细胞。异... 目的 将猪血管内皮细胞和异体猪血管脱细胞基质相结合 ,探讨开发一种制备血管移植物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 0 .1%胰蛋白酶、0 .0 2 %乙二胺四乙酸钠 (EDTA)和 1.0 % Triton X- 10 0对猪主动脉作用 2 4小时和 176小时进行脱细胞。异体猪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出来并进行体外细胞扩增 ,再将脱细胞的血管内表面种植上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测脱细胞血管基质是否存在细胞成分和内皮细胞是否生长其上。 结果 酶 -化学除垢剂的脱细胞方法几乎使细胞完全脱落 ,且基质纤维的三维结构变得疏松。体外扩增的异体猪血管内皮细胞可以种植在脱细胞基质上并且具有伸展和增殖功能。 结论  Triton X- 10 0和胰蛋白酶制备的脱细胞基质与异体猪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能结合到一起并在体外生成血管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血管移植 脱细胞基质 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相容性 组织工程 血管移植物
下载PDF
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2
6
作者 郭杰 李江 +2 位作者 鲁开化 郭树忠 夏双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坏死机理。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在后肢形成撕脱和常规岛状皮瓣,采用血管铸型方法,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撕脱皮瓣微血管铸型。结果在撕脱皮瓣组织内存在三种特征性改变,血管断裂、完全性血栓和不完全性血栓形... 目的探讨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坏死机理。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在后肢形成撕脱和常规岛状皮瓣,采用血管铸型方法,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撕脱皮瓣微血管铸型。结果在撕脱皮瓣组织内存在三种特征性改变,血管断裂、完全性血栓和不完全性血栓形成。当这三种改变存在过多时,皮瓣坏死,反之可以成活。结论皮瓣坏死与微小血管内皮结构损伤的范围和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撕脱皮瓣 血管铸型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阴茎、阴囊及睾丸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报告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海峰 张春影 +3 位作者 付宜鸣 关德宏 王晓东 袁谭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73-474,共2页
关键词 阴茎 阴囊 睾丸 再植
下载PDF
外固定方法制作的大鼠股骨骨折模型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震宇 邵林 +4 位作者 刘建宇 杨大平 郝晨光 赵洪梅 刘国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387-4390,共4页
背景:外固定器抗旋转能力强,不影响局部血运,不固定关节,动物可以自由活动,适合用于骨折模型的制作。目的:创立一种新型的股骨骨折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股骨截骨,以自行研究设计的微型单边外固定器为固定装置,制成骨折模... 背景:外固定器抗旋转能力强,不影响局部血运,不固定关节,动物可以自由活动,适合用于骨折模型的制作。目的:创立一种新型的股骨骨折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股骨截骨,以自行研究设计的微型单边外固定器为固定装置,制成骨折模型,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和截骨端的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外固定器保持正常位置,未见螺纹钉拔出,针孔松动,骨折等现象,大鼠股骨保持正常生理位置。固定后第2周骨断端已经有模糊的原始骨痂形成。第4周时已有连续性骨痂通过,但骨断端仍较清晰。第8周时,骨断端已经愈合,髓腔再通,出现骨性愈合。证实微型单边外固定器可以为股骨骨折模型大鼠提供可靠的固定,并且右侧股骨截骨骨折模型大鼠制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模型 外固定器 大鼠 组织工程 骨折愈合
下载PDF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国锋 杨大平 +3 位作者 郭铁芳 郝晨光 聂春磊 何志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34-236,F0003,共4页
目的探索利用生物酶类联合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的方法,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脱除成年猪颈总动脉的细胞成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定量DNA分析,检测细胞及细胞碎片的... 目的探索利用生物酶类联合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的方法,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脱除成年猪颈总动脉的细胞成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定量DNA分析,检测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去除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支架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细胞去除情况。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制备的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材料不含有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没有明显的改变,保留了脱细胞前动脉的空间结构;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DNA含量小于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内表面完全去除了内皮细胞成分,显示出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生物酶消化法制备的猪颈总动脉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中细胞成分去除完全,细胞外基质的空间结构保持良好,制备的支架材料符合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对生物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血管移植 支架 细胞外基质 脱细胞
下载PDF
595nm波长激光采用不同能量与脉宽对表浅血管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天新 李芍华 +1 位作者 王敏 刘威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32期7202-7203,i006,共3页
目的:利用兔耳血管探讨595nm波长激光在选择不同能量与脉宽时对血管性疾病表浅血管的作用以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方法:美国康奥公司(Candela)生产V-Beam595nm波长激光治疗机,和雌性大耳白白兔12只。实验共分4组,每组3只,第1组:能量13J,脉... 目的:利用兔耳血管探讨595nm波长激光在选择不同能量与脉宽时对血管性疾病表浅血管的作用以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方法:美国康奥公司(Candela)生产V-Beam595nm波长激光治疗机,和雌性大耳白白兔12只。实验共分4组,每组3只,第1组:能量13J,脉宽40ms;第2组:能量13J,脉宽20ms;第3组:能量13J,脉宽10ms;第4组:未治疗,对照组。结果:术后1d,第1组大、中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第1,2,3组中等血管数量明显减少。术后3周血管数量有所回升。结论:在适当脉宽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不要过大)能量对血管性疾病不同管径的血管有选择性作用,且不会导致皮肤的损害,同时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治疗周期,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高能量冲击波 血管瘤
下载PDF
跨区供血皮瓣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内源性VEGF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雪峰 李健宁 +6 位作者 杨大平 聂春磊 刘国锋 郭铁芳 郝晨光 马辉 谷守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索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方法:以大鼠旋髂深动脉为蒂制作包含肋间后动脉支配区域的右侧背部矩形跨区供血皮瓣,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2,3,5,7天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蒂部血管口径的改变以及内源性血管内... 目的:探索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方法:以大鼠旋髂深动脉为蒂制作包含肋间后动脉支配区域的右侧背部矩形跨区供血皮瓣,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2,3,5,7天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蒂部血管口径的改变以及内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genou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染色(取材部位为两血管支配区域中间血管网吻合部)。结果:皮瓣完全成活率100%。轴心动脉经吻合支向远端供血,经静脉吻合支回流。血管吻合区以远的血流方向与术前相反。术后即刻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1天后血管吻合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多、增粗,蒂部血管口径明显增粗,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域较多;3天时上述指标达高峰;7天时形成与顺流皮瓣相似的轴心血管,蒂部血管口径有所下降,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为血管的口径增大及数量增多,最终形成轴形血管皮瓣。内源性VEGF对皮瓣的成活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 轴形皮瓣 内源性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烧伤后瘢痕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双印 王洁 +3 位作者 杨大平 郝立君 蒋海越 徐学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1-51,共1页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烧伤后瘢痕中的应用夏双印,王洁,杨大平,郝立君,蒋海越,徐学武1990年1月以来,对供皮困难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外观正常皮肤周围的瘢痕皮下埋置扩张器,形成扩张的瘢痕皮瓣,在切取正常皮肤制成全层皮片游...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烧伤后瘢痕中的应用夏双印,王洁,杨大平,郝立君,蒋海越,徐学武1990年1月以来,对供皮困难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外观正常皮肤周围的瘢痕皮下埋置扩张器,形成扩张的瘢痕皮瓣,在切取正常皮肤制成全层皮片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创面时,用此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皮肤软组织 扩张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创面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学武 杨大平 +1 位作者 郭铁芳 韩雪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创面的方法。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9例腹部创面,其中3例伴腹壁缺损的患者,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本组9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外... 目的探讨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创面的方法。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9例腹部创面,其中3例伴腹壁缺损的患者,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本组9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外形良好,均无腹壁疝和腹内疝的发生。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腹部创面合理、可靠的新方法,手术简单,易于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支 皮瓣 腹部创面
下载PDF
利用纤维蛋白胶复合血管脱细胞基质制备全生物型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国锋 何志娟 +4 位作者 杨大平 徐学武 任丽虹 刘莺 李庆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48-75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猪纤维蛋白胶复合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制备全生物型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方法。方法将猪纤维蛋白胶均匀复合于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的外表面,构建全生物型小口径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通过组织学染色、扫描电... 目的探讨利用猪纤维蛋白胶复合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制备全生物型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方法。方法将猪纤维蛋白胶均匀复合于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的外表面,构建全生物型小口径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通过组织学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对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的性质进行检测。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表明猪纤维蛋白胶均匀分布于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的外表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的外表面光滑,质地均匀。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脱细胞犬颈总动脉及新鲜犬颈总动脉3组标本的极限拉伸强度和爆裂强度相似,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组的轴向顺应性高于脱细胞犬颈总动脉组,而与新鲜犬颈总动脉组的顺应性相似。结论猪纤维蛋白胶可以均匀复合于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上,能够构建出结构均匀的全生物型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支架材料,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生物力学性质,能够满足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对支架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组织工程 生物支架材料 纤维蛋白胶 细胞外基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名词术语与临床应用原则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世民 唐茂林 +16 位作者 章伟文 徐达传 徐永清 杨大平 王春梅 刘元波 陈宏 梅劲 王欣 温树正 章一新 汪华侨 王春惠 季卫平 陶圣祥 刘小林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的概念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前10余年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据PubMed检索(2011年9月30日),共有与"perforator flap"相关的论文1708篇,其中近5年(2007~2011)有1076篇(占63%)... 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的概念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前10余年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据PubMed检索(2011年9月30日),共有与"perforator flap"相关的论文1708篇,其中近5年(2007~2011)有1076篇(占63%)。这说明2003年穿支皮瓣Gent consensus("根特"共识)的正式发表,极大地促进了穿支皮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临床应用 名词术语 PUBMED FLAP
原文传递
用扩张的耳后皮肤软组织及肋软骨支架行耳再造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双印 杨大平 +3 位作者 郝立君 蒋海越 王洁 高登群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24-25,共2页
我科利用耳后扩张皮肤及纤维包囊为耳软骨支架覆盖物进行耳再造,手术方法简单,效果满意。本文讨论了扩张皮肤及纤维包囊的血运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 皮肤扩张 纤维包囊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参与皮瓣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杰 姜洪池 +3 位作者 王淑杰 徐学武 杨大平 鲁开化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金属硫蛋白 (MT)参与皮瓣缺血预处理 (PC)延迟保护作用(DP)的可能性。 方法 :在猪背阔肌岛状皮瓣PC和培养肌细胞缺氧PC的模型上 ,检测PC后即刻 ,12hr和 2 4hrMT含量变化 ,观察PC后 2 4hr对再次长时间缺血 再灌注或缺氧 复氧损... 目的 :金属硫蛋白 (MT)参与皮瓣缺血预处理 (PC)延迟保护作用(DP)的可能性。 方法 :在猪背阔肌岛状皮瓣PC和培养肌细胞缺氧PC的模型上 ,检测PC后即刻 ,12hr和 2 4hrMT含量变化 ,观察PC后 2 4hr对再次长时间缺血 再灌注或缺氧 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皮瓣坏死范围 ,细胞存活率 ,LDH释放和细胞MDA含量 )以及用PD0 980 59抑制PC后MT含量增高对PC和DP的影响。 结果 :MT含量在PC后 12hr (肌细胞 )和 2 4hr (肌细胞和皮瓣组织 )显著增高 ,与未PC的皮瓣组织或肌细胞遭受I R或A R的损伤相比较 ,PC后 2 4hr其皮瓣坏死范围缩小 ,血浆LDH活性升高程度减轻 ,肌细胞成活率增高 ,细胞MDA含量和LDH释放均降低。用PD0 980 59抑制MT生成增多时 ,则消除了PC后的DP作用 ,上述皮瓣损伤指标接近单纯I R组或A R组 (P >0 0 5 )。 结论 :1 PC后 2 4hr皮瓣或肌细胞对再次I R或A R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2 MT参与了皮瓣或肌细胞PC后的DP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缺血预处理 延迟保护作用 再灌注损伤 皮瓣缺血
下载PDF
皮肤撕脱伤临床治疗的探讨(附34例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杰 姜洪池 阎朝歧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 探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 34例不同皮肤撕脱伤临床资料分析 ,对其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 皮肤撕脱伤的治疗关键是创面的处理 ,治疗方法的选择。结论 在判断撕脱皮瓣血运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保留撕脱皮瓣 ,保持... 目的 探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 34例不同皮肤撕脱伤临床资料分析 ,对其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 皮肤撕脱伤的治疗关键是创面的处理 ,治疗方法的选择。结论 在判断撕脱皮瓣血运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保留撕脱皮瓣 ,保持完整而健康的外覆盖组织 ,对后遗畸形的预防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撕脱皮瓣 皮片移植 临床治疗 探讨
下载PDF
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9
作者 鲁世荣 赵玲辉 杨大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观测手背皮神经血液供应情况 ,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 2 0侧灌注红色氯仿油画染料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显微解剖观测了手背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的来源、数目、外径、分布范围、穿出深筋... 目的 观测手背皮神经血液供应情况 ,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 2 0侧灌注红色氯仿油画染料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显微解剖观测了手背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的来源、数目、外径、分布范围、穿出深筋膜的位置、与皮神经及浅静脉的关系等情况。结果 营养动脉多在皮神经的深内侧以降支方式伴行 ,手背的皮神经血管网可达其两侧 3 0cm的范围 ,各部位的皮神经营养网外径接近。结论 手背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血供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 皮神经营养血管 应用解剖 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预构皮瓣再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旭 杨大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691-693,共3页
近年来,工业、交通、能源等呈现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大面积创伤、组织缺损病例也在逐年增加。这类创伤在修复后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尤其是颜面部创伤畸形,其治疗仍是整形外科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该部位修复要求高、供区少... 近年来,工业、交通、能源等呈现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大面积创伤、组织缺损病例也在逐年增加。这类创伤在修复后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尤其是颜面部创伤畸形,其治疗仍是整形外科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该部位修复要求高、供区少,常规治疗方法如植皮、皮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等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预构皮瓣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治疗创伤复杂且修复要求高的畸形或缺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再血管化 颜面部创伤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组织缺损 治疗方法 功能障碍 整形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