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9
1
作者 刘昭君 岳仕鸿 +1 位作者 钱涵 王金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54-56,76,共4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精细化护理管理,评价实施前后1个月内基础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和出院患者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精细化护理管理,评价实施前后1个月内基础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和出院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同时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项目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均有很大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建议在更多的科室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护理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质量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昭君 汪旭 张宏宇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8年第10期54-55,共2页
介绍了神经内科护理学多媒体(CAI)课件的研制目的、过程、应用及性能,该课件集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为一体,内容充实,操作简便,交互性好,导航性强,以多样化的形式承载知识点,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护理教育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2期133-133,共1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和满意度。结...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12.9%,对照组48.4%,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96.8%,对照组69.4%,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 感染发生率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镁对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刘鹏 文立杨 +2 位作者 高国杰 李航 毛森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目的探究奥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镁对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镁... 目的探究奥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镁对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维持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单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日常活动能力、认知水平、氧化应激反应、药物毒性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结局。结果治疗前后研究组癫痫发作频率差值、单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差值、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差值、韦氏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评分差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差值、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有助于提升抗癫痫效果,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奥拉西坦 丙戊酸镁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癫痫诱发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春晓 梁庆成 +3 位作者 吴云 梁松岚 金永华 陈丽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癫痫诱发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急性癫痫模型。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观察癫痫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癫痫诱发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急性癫痫模型。电针"百会"和"大椎"穴观察癫痫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变;2癫痫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有严重的损伤;3癫痫+电针组与癫痫组比较,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有显著的修复。结论电针"百会"及"大椎"穴,可以明显改善急性癫痫所诱发的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癫痫 海马CA3区 神经元超微结构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春晓 朱丹 +2 位作者 吴云 冯念苹 梁庆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大面积脑梗死 颈内动脉系统 内治疗 有效性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重症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再生抑制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梁松岚 郝光 +2 位作者 杨风刚 金永华 冯念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1-78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Nogo-A、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和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移植组,各组再分为3d、7d、14d和21d组。全...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Nogo-A、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和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移植组,各组再分为3d、7d、14d和21d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移植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1ml,溶剂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ogo-A、OMgp和MAG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组7、14和21d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移植组术后3、14和21d Nogo-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移植组7、14和21d OMgp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移植组术后3、7、14和21d MAG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与下调Nogo-A、OMgp和MAG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梗死 NOGO-A 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 髓磷脂相关糖蛋白
下载PDF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姣琳 肖兴军 王维治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4,167,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西丁晨起20 mg顿服,采用中国脑卒中... 目的评价早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西丁晨起20 mg顿服,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7天及14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秩和检验显示治疗组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急性脑梗死 氟西丁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被引量:25
9
作者 梁庆成 臧召霞 +2 位作者 刘佩芳 董艳波 吴云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神经节苷脂GM1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有研究证明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文章就神经节苷脂GM1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了综述。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GM1 缺血性 脑血管病 神经保护机制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医院组织创新气氛与护士对优质护理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士宏 张明欢 +5 位作者 王悦娜 李秋洁 王立平 徐红梅 王晓慧 满晶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4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现阶段医院组织创新气氛与优质护理的相关性,为提高优质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医院组织创新气氛评估量表和护士优质护理观点测评表对280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医院组织创新气氛的总体评分为2.85分,护士认为... 目的探讨现阶段医院组织创新气氛与优质护理的相关性,为提高优质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医院组织创新气氛评估量表和护士优质护理观点测评表对280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医院组织创新气氛的总体评分为2.85分,护士认为所提供的护理服务为4.29分。组织创新气氛与护士提供的优质护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士对医院组织创新气氛的总体测评情况比较乐观,护士认为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处在较高的水平。和谐的组织创新气氛有利于激发创造性的思考,提高组织绩效,使护士能够更好地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甲等医院 护士 组织创新气氛 优质护理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与神经修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祥鹏 孙宝红 陈立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29-1134,共6页
背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利用干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技术,有可能使受损的神经组织恢复再生能力。目的:针对较为重要的几种干细胞在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阐明各自适用范围和临床效度,为临床医师按需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背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利用干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技术,有可能使受损的神经组织恢复再生能力。目的:针对较为重要的几种干细胞在神经系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阐明各自适用范围和临床效度,为临床医师按需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8至2011年期间的关于干细胞移植在神经修复方面研究的文章,检索词为"Stemcells,Transplantation,Nerverepair",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中2006至2011年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神经修复",限定语种为中文。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得到288篇文章,选择与移植干细胞的来源、分化、特征及其在神经修复方面相关的文章,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观察对象无论为人或动物,均进行审校。根据纳入标准,在排除重复和个案报道类文章之后,重点选择32篇文章进行综述。说明干细胞移植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使传统认为的不可修复、不可再生的神经组织的结构修复和功能重建成为可能。干细胞移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综述 移植 神经修复 神经再生 神经干细胞 前体细胞 神经缺损 神经系统 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与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立杰 梁松岚 梁庆成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188-190,共3页
目的: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后促进许多靶基因表达,参与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发育。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被激活,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2与核转录因子κB和... 目的: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后促进许多靶基因表达,参与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发育。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被激活,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12与核转录因子κB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文章,检索词“NF-kappaB,braininjury,cytoki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文章主题的随机对照实验,不排除是否为盲法研究,无论临床和基础研究全部纳入,排除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关于“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文章系重复实验。资料综合:23篇文章从基因和分子水平对核转录因子κB的生物学特点和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核转录因子κB可在多种神经系统损伤中被激活,如脑损伤、脑梗死、脑炎、阿尔茨海默病等。它对于神经疾病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又可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表达而阻止细胞凋亡,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可能既参与毒性作用,又参与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结论: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紧密,通过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可望为脑缺血、脑炎、神经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脑损伤 细胞因子类 综述文献
下载PDF
FTY720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虹 王维治 +1 位作者 王丽华 陈丽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2-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FTY720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的作用。方法 34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FTY720组(n=12)、EAN组(n=12)和完全弗氏佐剂(FCA)组(n=10),FTY720组于注射P257-81抗原乳剂后0天开始每日腹腔注射FT... 目的探讨FTY720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的作用。方法 34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FTY720组(n=12)、EAN组(n=12)和完全弗氏佐剂(FCA)组(n=10),FTY720组于注射P257-81抗原乳剂后0天开始每日腹腔注射FTY720,FCA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每日对大鼠进行临床评分,比较高峰期最高评分,致敏第16天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及培养液上清TNF-α、IFN-γ及IL-10的含量,并进行坐骨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与EAN组相比,FTY720组的高峰期平均最大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P<0.01),降低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水平(P<0.05),组间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轻于EAN组(P<0.01)。结论 FTY720明显缓解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T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表达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惊宇 赵节绪 +2 位作者 陈嘉峰 王宇虹 杨永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并检测体外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大鼠BDNF的cDNA基因序列克隆入腺病毒质粒pAAV-MCS,PCR酶切测序鉴定序列。与AAV病毒包装质粒pAAV-RC、p...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并检测体外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大鼠BDNF的cDNA基因序列克隆入腺病毒质粒pAAV-MCS,PCR酶切测序鉴定序列。与AAV病毒包装质粒pAAV-RC、pHelper用磷酸钙法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得到含转基因过表达BDNF的病毒载体(rAAV-BDNF)。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BDNF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表达产物浓度。结果证实BDNFcDNA片段插入到病毒基因组内,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后稳定表达,病毒滴度可以达到1.29×108PFU/mL。重组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能高水平表达BDNF,ELISA结果表明,Hela细胞从病毒感染后第2天到第10天表达BDNF水平呈上升趋势,第10天达到2253pg/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表达BDN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可在体外高水平表达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为将其进一步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治疗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腺相关病毒 基因治疗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勾海燕 孙威 +4 位作者 朱延梅 贺嘉 郑姣琳 陈岩 朱雨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评价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三组:... 目的评价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三组:吡格列酮SE组(Pio组),生理盐水对照SE组(M组)及正常对照组(N组)(每组13只)。Pio组预先连续7天给予吡格列酮(10 mg/kg)灌胃处理,M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Na Cl)。其中Pio组及M组给予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40 mg/kg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大鼠的发作潜伏期及发作级别。Western blot检测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 I2,PGI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浓度。结果 Pio组较M组发作潜伏期延长(13.880±8.610)s vs(3.750±2.493)s,P<0.05,癫痫发作程度减轻。Pio组较M组Cox-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io组及M组PGI2,PGE2浓度有所降低(0.724±0.025)pg/m L vs(0.734±0.027)pg/m L,P<0.05;(1.818±0.023)pg/m L vs(1.825±0.022)pg/m L,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于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PPAR-Γ激动剂 COX-2 PGI2 PGE2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臧召霞 刘志强 梁庆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8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脑缺血再灌... 目的研究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缺血即刻腹腔注射30mg/kg神经节苷脂,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用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M1治疗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24h较再灌注1h明显增多(P<0.01)。结论GM1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 脑缺血再灌注 免疫组化法 Caspase-3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鉴定和慢病毒载体介导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爱华 王淑艳 +4 位作者 梁庆成 吴云 关云谦 张愚 陈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5,139-140,共9页
目的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用含有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慢病毒载体转染UCB-MSCs,初步评价基因转染后UCB-MSCs生物学功能变化,探讨GDNF在UCB-MSCs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密度梯... 目的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用含有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慢病毒载体转染UCB-MSCs,初步评价基因转染后UCB-MSCs生物学功能变化,探讨GDNF在UCB-MSCs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单核细胞,通过贴壁培养和控制消化时间得到形态较均一的长梭形细胞,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其细胞表面标记,诱导其向脂肪方向分化,对UCB-M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将GDNF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包装出病毒上清,以不同拷贝数转染UCB-MSCs,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观察细胞形态学和增殖分化能力的差异,初步评价基因转染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实时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测定不同转染组GDN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在体外分离和培养出UCB-MSCs,并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FACS检测结果显示,UCBMSCs中CD90、CD73及CD105蛋白表达阳性,CD14、CD34、CD45、CD19、HLA-DR、Stro-1及CD106蛋白表达阴性。ELISA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用含GDN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UCB-MSCs后,其GDNF蛋白分泌量和mRNA表达水平与转染拷贝数有关,转染拷贝数越高,GDNF表达量越高。GDNF基因转染后UCB-MSCs的原有生物学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成功在体外分离和培养出UCB-MSCs。用含有GDN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UCB-MSCs可通过转染拷贝数在一定水平上控制GDNF蛋白分泌量和mRNA表达水平,使其持续高表达GD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病毒载体 转染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萌 王丽华 杨春晓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47-450,共4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s)是一种由自身抗体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性炎性疾病,主要影响脊髓、视神经和脑干,导致瘫痪和失明[1]。主要的致病性自身抗体是靶向于星形胶质细胞膜上的水通...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s)是一种由自身抗体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性炎性疾病,主要影响脊髓、视神经和脑干,导致瘫痪和失明[1]。主要的致病性自身抗体是靶向于星形胶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水通道蛋白-4免疫球蛋白G (aquaporin-4 immunoglobulin G,AQP4-IgG)。这种自身抗体的存在可以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和炎症,以及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最终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和脱髓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AQP4 炎性疾病 星形胶质细胞 自身抗体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球蛋白G 脱髓鞘
下载PDF
L-365,260对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痛兴奋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晋峰 成少华 杨春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B受体拮抗剂L-365,260对正常及吗啡成瘾大鼠尾核(Cd)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中枢CCK-8和尾核在吗啡成瘾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大鼠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B受体拮抗剂L-365,260对正常及吗啡成瘾大鼠尾核(Cd)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中枢CCK-8和尾核在吗啡成瘾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大鼠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尾核中PEN的放电,观察Cd内注入L-365,260对PE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L-365,260可降低吗啡成瘾与正常大鼠尾核中PEN的兴奋性,使PEN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潜伏期延长。结论 L-365,260对吗啡成瘾及正常大鼠尾核中PEN均呈抑制作用。L-365,260是通过作用于尾核内CCK-B受体增强吗啡镇痛作用。间接证明CCK-8确实参与了大鼠中枢痛觉的调制,CCK-8主要通过激活大鼠尾核中CCK-B受体来下调吗啡镇痛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365 260 吗啡成瘾 尾核 痛兴奋神经元
下载PDF
神经系统中内源性硫化氢相关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玉雕 曹方圆 +1 位作者 叶振 梁庆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6-768,共3页
气体信号分子是生物体及细胞内存在的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作用的信号途径,具有连续产生、传播和弥散迅速等特点。该命题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内源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通过一氧化氮合酶作用于精氨酸而产生并与细胞内鸟氨酸环... 气体信号分子是生物体及细胞内存在的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作用的信号途径,具有连续产生、传播和弥散迅速等特点。该命题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内源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通过一氧化氮合酶作用于精氨酸而产生并与细胞内鸟氨酸环化酶结合从而提高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并具有舒张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硫化氢 生物学功能 神经系统 一氧化氮合酶 气体信号分子 生物学作用 环磷酸鸟苷 细胞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