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治疗股骨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万里 王立春 张宾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对股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自1996年1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治疗股骨肿瘤20例,其中复合股骨上端的全髋关节置换8例,复合股骨下端全膝关节置换12例。按Enneking...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对股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自1996年1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治疗股骨肿瘤20例,其中复合股骨上端的全髋关节置换8例,复合股骨下端全膝关节置换12例。按Enneking分期,广泛边缘性切除肿瘤,选用长柄人工关节和形态合适的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经骨水泥髓内固定,假体柄插入宿主骨髓内长度与异体骨轴心长度比应为0.8以上。术后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结果 20例中随访18例,平均36个月。2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5个月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所有患者均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和断裂。16例异体骨和宿主骨形成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8例股骨上端的全髋关节置换者,髋关节的主动活动度为70°~120°,平均83°;10例复合股骨下端全膝关节置换者,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为67°~130°,平均90°。按ISOLS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分为21~29分,平均27.5分。结论 异体骨与宿主骨问的生物连接增加了人工关节的固定臂。从而降低了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的发生率。同种异体骨移植复合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异体骨和人工关节两者的优点,更适合良性和生存时间较长的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肿瘤 人工关节 骨移植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微小颗粒骨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滨 闫景龙 +2 位作者 夏景君 王洪伟 汪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诱导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表达及成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48只 ,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 (A组 )、块状骨 (B组 )两组 ,每组 2 4只 ,取左侧髂骨 ,修剪成 0 .3cm× 0 .5cm×l.0cm骨块 ,...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诱导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的表达及成骨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48只 ,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 (A组 )、块状骨 (B组 )两组 ,每组 2 4只 ,取左侧髂骨 ,修剪成 0 .3cm× 0 .5cm×l.0cm骨块 ,A组将骨块制成微小颗粒骨 ,B组骨块不处理 ,均植入右侧臀大肌肌袋 ,于术后 1、3、5、7、1l、14、2 1、2 8d取材 (包括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 ) ,做组织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做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 1)在异位成骨过程中 ,微小颗粒骨吸收迅速、替代完全 ,BMP释放量大 ;( 2 )骨诱导伴随着成骨的全过程 ,BMP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微小颗粒骨可能起到骨化中心的作用。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强于块状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小颗粒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诱导成骨 表达
下载PDF
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凯宇 栾宏佳 +2 位作者 徐公平 张志鹏 闫景龙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9期6340-6342,i002,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成骨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自体颗粒骨移植的转归机制。方法:实验将40只新西兰白兔按时间随机分成0,3,10和21d4组,每组10只动物。体质量2.5~3.5kg。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50~100μm大小骨松质颗粒,团块样...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移植的成骨过程,以便深入研究自体颗粒骨移植的转归机制。方法:实验将40只新西兰白兔按时间随机分成0,3,10和21d4组,每组10只动物。体质量2.5~3.5kg。取自体髂骨制成直径50~100μm大小骨松质颗粒,团块样移植到同只白兔的股四头肌肌穴中。分别在颗粒骨制备的同时即(0d天组),和肌穴内移植术后,和31021d取材,进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颗粒骨制备过程中有大量细胞存留下来。②3d时一些位于微小颗粒骨边缘骨陷窝中的细胞存活。③10d时微小颗粒中骨陷窝中的骨细胞仍存活,并发生转化。④21d时形成编织骨。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直径(50~100μm)异位移植后,具有直接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能够异位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小颗粒骨 异位移植 实验研究 异位成骨 诱导成骨 移植术 成骨过程 制备过程 活性 直接
下载PDF
人脱细胞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旗涛 于有 +2 位作者 杨林 姚猛 陶天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脱细胞骨(HAB)复合经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实验效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并对其成骨活性进行检测。方法 用15%的过氧化氢和乙醚去除人髂骨块内的结缔组织和细胞成分,消毒后制备人脱细胞骨。取材活体或新鲜尸体的骨髓... 目的 研究人脱细胞骨(HAB)复合经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的实验效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并对其成骨活性进行检测。方法 用15%的过氧化氢和乙醚去除人髂骨块内的结缔组织和细胞成分,消毒后制备人脱细胞骨。取材活体或新鲜尸体的骨髓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细胞纯化后加入β-甘油酸钠,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等向成骨方向诱导,并进行对照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检测来确定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将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浓缩后复合到制备好的脱细胞骨块内进行复合培养。8d后通过光镜和电镜等形态学观察以及生化指标检测来确定细胞的成骨活性。结果 人髂骨块内细胞清除干净,骨基质保存良好;诱导后的骨髓基质细胞ALP和OC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后的人脱细胞骨培养液中ALP和OCN检测呈阳性;骨髓基质细胞在HAB支架内附着紧密,生长良好。结论 人脱细胞骨复合经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具有有效的成骨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脱细胞骨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活性 实验 检测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形成中的作用
5
作者 侯占江 闫景龙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成 骨愈合 软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下载PDF
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付海亮 阎景龙 +3 位作者 邹天彪 侯占江 夏景君 张志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4只新西兰白兔,于两侧桡骨干制成长1.5 cm骨膜骨缺损,左侧(A组)植入由200 mg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10 mg BMP与0.2 ml胶原的复合物;右侧(B组)植入复合0.2 ml胶原... 目的探讨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4只新西兰白兔,于两侧桡骨干制成长1.5 cm骨膜骨缺损,左侧(A组)植入由200 mg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10 mg BMP与0.2 ml胶原的复合物;右侧(B组)植入复合0.2 ml胶原的200 mg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行骨密度检测;术后12周行生物力学检查。另取8只仅加入0.2 ml胶原作为空白对照组(即C组)。结果放射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A,B两组骨缺损区均得到了比较彻底的修复,但A组在成骨速度、骨再生量、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优于B组。8、12周骨密度测试结果显示A组的骨密度值高于B组。12周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三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A组极限强度值明显高于B组,而且A组的弯曲刚度也好于B组;轴向压缩实验结果说明A组的抗压刚度优于B组;扭转实验结果指出A组的抗扭转刚度和最大扭矩分别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骨密度测定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证实了两组成骨情况的差异,这与新生骨的成熟程度不同有关。复合了BMP的A组因髓腔再通时间早,骨改建塑形更完善,新生板层骨的成熟度亦较高,耐受应力情况也更好。C组则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微 小颗粒骨复合BMP胶原 修复 骨缺损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占江 闫景龙 +3 位作者 付海亮 邹天彪 周学军 张志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4-737,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探讨微小颗粒骨移植的成骨机制。 方法  4 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臀大肌肌袋内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及自体块状骨。术后按期取材 ,... 目的 通过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探讨微小颗粒骨移植的成骨机制。 方法  4 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臀大肌肌袋内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及自体块状骨。术后按期取材 ,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 结果  (1)颗粒骨在成骨过程中吸收较快 ,至术后 2 8d时完全被新生骨替代。块状骨成骨能力弱 ,以骨吸收为主。 (2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颗粒骨异位成骨能力强于块状骨 ,bFGF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颗粒骨异位 成骨过程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达
原文传递
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颅骨缺损 被引量:5
8
作者 麻松 阎景龙 +1 位作者 王新涛 杨显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 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 (MSC)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 ,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及成骨细胞 ,复合自体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区 ,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 ... 目的 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 (MSC)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 ,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及成骨细胞 ,复合自体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区 ,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骨钙素、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水平。 结果 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成骨细胞组颅骨缺损愈合最快 ,骨钙素、TGF -β1表达出现早 ,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组颅骨缺损愈合时间居中 ,骨钙素、TGF-β 1表达早于单纯微小颗粒骨组 (P <0 .0 5 )。结论 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修复颅骨缺损 ,细胞因子表达早 ,缺损愈合明显加快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大鼠 治疗 植入 TGF-β1 骨钙素 细胞移植 表达水平 骨髓基质细胞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