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受体α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哈尔滨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秀玲 朱秀英 +1 位作者 李旋 聂英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64-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哈尔滨市81例无亲缘关系汉族健康妇女进行PCR-RFLP测定ER-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和VDR基因BSMⅠ多态性,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哈尔滨市81例无亲缘关系汉族健康妇女进行PCR-RFLP测定ER-α基因PvuⅡ、XbaⅠ多态性和VDR基因BSMⅠ多态性,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BMD)。结果本研究人群PP、Pp及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6%、49.4%、37.0%;XX、Xx及xx基因型频率各为4.9%、40.7%、54.4%;BB、Bb及bb基因型频率各为0%、16.0%、84.0%,t检验分析各基因型与BMD值的关系显示: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仅与腰椎骨密度有显著差异。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在股骨颈、大转子部位有显著差异。PvuⅡ多态性和BSMⅠ多态性共同作用对骨密度影响更大。结论雌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并且与骨密度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基因与基因的共同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雌激素受体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部分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BsmⅠ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秀玲 朱秀英 +1 位作者 聂英昆 李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692-695,共4页
目的旨在了解哈尔滨地区部分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BsmⅠ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98例研究对象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标准分2组,骨量正常组:48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50人。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 目的旨在了解哈尔滨地区部分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BsmⅠ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98例研究对象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标准分2组,骨量正常组:48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50人。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98例受试者VDRBsmⅠ基因型。测试受试者腰椎2~4(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桡骨远端(Radius)5个部位骨密度(BMD)。结果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受试者VDR基因型未发现BB型,检出Bb型16人,占16.3%,bb型82人,占83.7%。b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8%、8.2%,Bb、bb两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VDR两基因型与各部位BMD之间,虽然在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和桡骨远端等4个部位Bb基因型比bb基因型的BMD高,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组哈尔滨地区人群VDR基因型分布以bb型、Bb型为主,VDR基因BsmⅠ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异常及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英楠 赵育松 李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扶正祛痹汤治疗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 30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西药联合治疗及中西药治疗 1个月 ,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 +、CD8+百分比和血清Ig值。 结...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扶正祛痹汤治疗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 30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西药联合治疗及中西药治疗 1个月 ,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 +、CD8+百分比和血清Ig值。 结果 :RA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 +、CD8+、CD4 +/CD8+比值、血清IgG、IgA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中西药治疗后CD4 +/CD8+、IgG、IgA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R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中西药合用可治疗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中西医结合治疗 双氯芬酸钠 扶正祛痹汤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铀 张凤山 李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2Z期106-107,共2页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起源于19世纪中叶。是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中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国际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小组将EBM定义为“谨慎地、准确而明智地应用目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为具体病人确定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起源于19世纪中叶。是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中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国际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小组将EBM定义为“谨慎地、准确而明智地应用目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为具体病人确定临床决策”。其核心思想是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客观研究结果做出医疗决策。EBM的目的是完成最好的和最有效(cost-effective)的医学。在实践过程中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①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提出临床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②根据提出的问题,查出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即查寻医学期刊;③对证据的有效性和使用性做批判性评价:④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应用证据做出决策:⑤对以上措施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今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风湿病 应用
下载PDF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5
作者 曲郁祓 陈淑芬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73-74,共2页
对48例住院期间服用来氟米特(LEF)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48例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用药,学会自我保健,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提示通过护理干预可使服用LEF的RA... 对48例住院期间服用来氟米特(LEF)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48例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用药,学会自我保健,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提示通过护理干预可使服用LEF的RA患者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肿瘤相关风湿综合征6例临床资料分析
6
作者 李晓婷 孔德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91-291,共1页
目的回顾总结肿瘤相关风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风湿病为首发临床表现的6例肿瘤相关风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以风湿病收入院,诊断为反应性关节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多发性肌炎1例,强直性脊柱... 目的回顾总结肿瘤相关风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风湿病为首发临床表现的6例肿瘤相关风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以风湿病收入院,诊断为反应性关节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多发性肌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最终确定诊断为肺癌2例,白血病2例,肝癌1例,淋巴瘤1例。结论肿瘤相关风湿综合征常以风湿病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易误诊为风湿病。对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应警惕有恶性肿瘤的存在及时做相关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风湿综合征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病例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秀英 权晓慧 +2 位作者 聂英坤 张瑞 李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6,168,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哈尔滨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10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腰椎(L2-4)、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分为桡骨远...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哈尔滨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10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腰椎(L2-4)、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分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质疏松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ER-α基因的PvuⅡ和XbaⅠ的酶切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组与骨质疏松症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AKP在不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基因型较Pp及pp型具有更低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baⅠ多态性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 受体 雌激素 骨密度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关节功能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变化与来氟米特的干预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英楠 张凤山 +2 位作者 李露露 于慧敏 聂英坤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血清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①选择2004-01/05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血清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①选择2004-01/05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男2例,女34例,平均(32±12)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0~4分:基本无活动;5~9分:轻度活动;10~14分:中度活动;≥15分:重度活动)为10~23分,均为活动期并伴有关节炎表现。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激素组17例,激素+来氟米特组19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1人为对照组,男4例,女17例;年龄20~45岁。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②记录治疗前后关节肿胀、疼痛指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和21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粒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血清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滴度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活动期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表达、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与抗ds-D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的相关性。③两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用直线相关分析检测样本间的相关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健康者21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血沉: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4.403~8.008,P<0.01),激素+来氟米特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激素组治疗后(t=4.460,3.716,3.908,4.719,P<0.01)。②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t=4.767~5.536,P<0.01);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t=7.011,4.434,6.157,3.705,P<0.01)。外周血粒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t=3.090,2.859,P<0.01)。③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程序性细胞死亡1表达与ds-DNA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弱相关性(r=0.393,0.375,P<0.05)。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与ds-DNA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均呈正相关(r=0.569,0.397,P<0.05)。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均与病情的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来氟米特治疗能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的关节症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且能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异常状态。程序性细胞死亡1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异常升高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且两者之间有正相关,均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免疫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来氟米特 关节炎/药物疗法
下载PDF
苏芪合剂对羊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董霞 赵育松 +1 位作者 彭中宜 王晓东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4270-4271,共2页
目的:探讨苏芪合剂对脂多糖诱导的羊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调节作用,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和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取健康小尾寒羊左后膝关节软骨,分离出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脂多糖刺激软骨细胞分泌一氧... 目的:探讨苏芪合剂对脂多糖诱导的羊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调节作用,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和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取健康小尾寒羊左后膝关节软骨,分离出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脂多糖刺激软骨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苏芪合剂,分别于24,48和72h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用化学比色法测一氧化氮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苏芪合剂对软骨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均有抑制作用(P<0.01),且以剂量依赖方式。浓度为0.500g/mL的对软苏芪合剂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抑制作用最强最稳定。结论:本实验证明了苏芪合剂抑制了软骨细胞一氧化氮的合成,可能是其治疗RA和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芪合剂 软骨细胞 一氧化氮合成 调节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 骨关节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秀 张凤山 徐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初诊未用激素治疗、56例已用激素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脂变化。结果已用激素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初诊未用激素治疗、56例已用激素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脂变化。结果已用激素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对照者和未用激素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未用激素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则无明显差异,但血脂异常患者占51.8%(44/85),其中25例狼疮肾炎患者22例血脂异常,且与正常对照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异常主要与肾脏损害和大剂量激素使用有关,血脂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脂 肾脏损害 激素治疗
下载PDF
FcγRⅡb与狼疮性肾炎病理活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英坤 张凤山 +1 位作者 朱绿松 祖元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1-351,共1页
关键词 FcγRⅡ b 肾炎 狼疮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闻颖 刘险夷 李敏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的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显色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 2 0例活动期及 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浆一...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的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硝酸还原酶显色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 2 0例活动期及 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 ,比较其水平差异。同时对比观察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的含量并与NO做了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NO水平为 (6 4.82± 11.2 1) μmol/L ,SLE活动组 ,非活动组NO水平分别为(144 .5 0± 2 6 .83) μmol/L和 (90 .12± 10 .2 7) μmol/L。SLE患者血浆N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SLE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亦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LE患者血浆NO与血清抗ds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NO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并与SLE的活动性呈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氧化氮 自身抗体
下载PDF
浅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聂英坤 于慧敏 张凤山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33期18-20,共3页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尤其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层次、不同医务人员和不同专业特点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并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人才需求状况,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有我国特色的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继续医学教...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尤其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层次、不同医务人员和不同专业特点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并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人才需求状况,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有我国特色的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
下载PDF
FcγRⅡ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英坤 张凤山 +1 位作者 朱绿松 祖元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83-85,共3页
FcγRⅡB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 000的IgG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ⅡB的胞浆区含有以酪氨酸为基础的抑制小体ITIM(Immunoreceptor Tyrosinesed Inhibition Motif),有抑制淋巴细胞活化的作用。FcγRⅡB表达下降时产生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功能障碍,Fc... FcγRⅡB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 000的IgG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ⅡB的胞浆区含有以酪氨酸为基础的抑制小体ITIM(Immunoreceptor Tyrosinesed Inhibition Motif),有抑制淋巴细胞活化的作用。FcγRⅡB表达下降时产生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功能障碍,FcγRⅡB表达缺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重要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γRⅡB 狼疮 系统性 受体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凤山 孙铀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6-527,共2页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诊断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东 赵育松 董霞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耐受性。方法治疗组100例:透明质酸钠2ml(施佩特),膝关节腔注射7天一次,共5次。对照组60例:功能锻炼。NSAIDs。观察相同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关节休息痛、活动痛、压痛、肿...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耐受性。方法治疗组100例:透明质酸钠2ml(施佩特),膝关节腔注射7天一次,共5次。对照组60例:功能锻炼。NSAIDs。观察相同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关节休息痛、活动痛、压痛、肿胀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并分析其安全耐受性。结果治疗组关节各种症状均有改善,尤以活动痛与肿胀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安全耐受性较好。结论透明质酸钠能有效地缓解关节休息痛、活动痛、压痛、肿胀和改善关节功能,尤其对关节活动痛与关节肿胀改善效果明显,安全耐受性较好。其疗效维持时间长,反复应用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NSAIDs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透明质酸钠 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附着端炎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及血浆白细胞介素1β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嘉英 赵阴环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附着端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hemokine receptor 5,CCR5)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nter...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附着端炎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hemokine receptor 5,CCR5)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对比附着端炎指数MASES﹥0患者与MASES=0患者的CCR5及IL-1β表达的差异。并对附着端炎指数与趋化因子受体CCR5及IL-1β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MASES﹥0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42.54±42.59)mg/L,明显高于MASES=0组的(18.52±18.43)mg/L(P=0.026);MASES﹥0组CCR5为(24.70±9.39)%,高于MASES=0组的(16.57±13.3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9);MASES﹥0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为(2.98±1.74)pg/ml,明显高于MASES=0组的(1.22±0.73)pg/ml(P<0.05)。(2)附着端炎指数MASES与CCR5和IL-1β成正相关(分别r=0.684,P<0.001;r=0.448,P<0.05)。结论CCR5、IL-1β与AS附着端炎发生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附着端炎 趋化因子受体5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姬慧 赵阴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2期2703-2705,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3份血清(包括NPLE患者3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3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25例)和17例脑脊液(包括NPLE患者6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5例,非SLE所...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3份血清(包括NPLE患者3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3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25例)和17例脑脊液(包括NPLE患者6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5例,非SLE所致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中的抗心磷脂抗体。结果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IgG、IgM阳性率分别为59.1%、57%,其中33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阳性率为90.9%,87.9%,35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阳性率为34.3%,25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阳性率为52%,48%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5)。NPLE患者组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组及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中ACA-IgG、ACA-IgM阳性率分别为6/17、5/17,NPLE患者组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组及非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患者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3例NPLE患者,血清ACA-IgG、IgM检测、认为、弥漫性表现患者与局灶性表现患者比较,血清ACA、抗体水平不同,局灶性表现患者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血清中ACA与NPLE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神经精神性狼疮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C1q抗体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铀 赵阴环 张凤山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非狼疮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C1q抗体(C1qAb)的水平,探讨C1qAb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并作C1qAb与抗核抗体(ANA)、抗ds鄄DNA和SLEDA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用ELISA对106例SLE、30例非狼疮性肾病综合征患...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非狼疮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C1q抗体(C1qAb)的水平,探讨C1qAb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并作C1qAb与抗核抗体(ANA)、抗ds鄄DNA和SLEDA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用ELISA对106例SLE、30例非狼疮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C1qAb进行检测。同时将SLE患者分为狼疮性肾炎(LN)活动期组(A组,76例)和肾外全身症状组(B组,30例),比较各组C1qAb和其他免疫学指标的阳性率差异。分析C1qAb与ANA、抗ds鄄DNA和SLE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A组C1qAb滴度为(218.4±179.3)IU/ml,明显高于B组(56±61)IU/ml(P<0.01),与肾病综合征组(33±29)IU/ml及对照组(25±21)IU/ml相比P<0.001。A组的C1qAb阳性率为67.1%,而B组阳性率仅为26.6%;肾病综合征组阳性率为6%。以上结果显示C1qAb与LN关系密切。LN活动期C1qAb水平升高,缓解期可恢复至正常。C1qAb的升高与抗ds鄄DNA的升高可同时出现(r=0.28),C1qAb与SLEDAI呈正相关(r=0.72)。结论C1qAb可作为诊断LN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与临床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抗体 狼疮性肾炎 实验室诊断 临床活动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桂启 全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1期192-194,共3页
青蒿素是从传统中草药黄花蒿中提取的药物。本文总结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相关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揭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释放发挥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青蒿素 衍生物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