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X7受体在骨科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实 梁晨 +2 位作者 马英凯 吕松岑 闫景龙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P2X7受体属于嘌呤能受体,是P2X受体家族的成员,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三聚体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1]。目前已经证实在很多细胞类型表面都有表达,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红细胞、骨细胞、皮肤细胞,甚至各种恶性肿瘤细胞。同... P2X7受体属于嘌呤能受体,是P2X受体家族的成员,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三聚体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1]。目前已经证实在很多细胞类型表面都有表达,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红细胞、骨细胞、皮肤细胞,甚至各种恶性肿瘤细胞。同时,P2X7受体存在很多亚型。在人体中,P2X7受体变异大约有10种蛋白剪切体变化亚型;P2X7受体从A到J;P2X7受体A是保留完整长度的受体。P2X7受体B、E、G、J缺乏C末端结构[2]。该受体的配体是ATP,介导Na^(+)、K^(+)离子内流和Ca^(2+)阳离子外流的快速通过[3]。激活的P2X7受体还可以使其在细胞表面的孔隙扩大,允许非选择性的最大900Da的有机亲水性阳离子通过;带阳性电荷的胆碱基和荧光染料,例如乙啶基[4-5]。但是,这一功能不是P2X7受体独有的作用,P2X受体家族里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受体 骨科疾病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细胞 嘌呤能受体 细胞表面 P2X受体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何伟焘 陈德春(综述) 王新涛(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9-293,共5页
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凭借着对医学图像分析和患者数据分析的出色表现被众多研究者重视,其在预测患者并发症风险、诊断患者脊柱相关疾病、开发小鼠病理模型等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准确性及实用性越来越高,重要性日益显著。但是,... 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凭借着对医学图像分析和患者数据分析的出色表现被众多研究者重视,其在预测患者并发症风险、诊断患者脊柱相关疾病、开发小鼠病理模型等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准确性及实用性越来越高,重要性日益显著。但是,人工神经网络尚未被大多数脊柱外科医师充分认知。该文就人工神经网络在脊柱外科的图像分析、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人工神经网络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应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脊柱外科 辅助诊断 医学图像分析
下载PDF
应用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洋洋 冯晓秀 侯春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 :建立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指导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方法 :根据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对病人进行因素型分类,通过公式计算每类病人的护士配备系数,根据各病区病人分类情况,计算病区需要的护士人数。结果 :因素型骨科... 目的 :建立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指导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方法 :根据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对病人进行因素型分类,通过公式计算每类病人的护士配备系数,根据各病区病人分类情况,计算病区需要的护士人数。结果 :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根据人均每日所需护理时间采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6个病区病人分为四类,护士配备系数分别为0.30、0.48、1.04、2.01,每个病区每日需配备的护士人数=(一类病人人数×0.30)+(二类病人人数×0.48)+(三类病人人数×1.04)+(四类病人人数×2.01);临床实际配备护士人数远远小于所需人数。结论 :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的建立为病人客观归类提供了量化指标,可科学指导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分类系统 护理 人力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3D打印钛合金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正也 刘晓奇 +1 位作者 庄金鹏 闫景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9期820-824,共5页
3D打印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P),又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是一种通过提取数据重建计算机三维模型逐层堆积打印实物的技术,通过提供有效的结合模式,可以打印出任何材质、以任意形式堆积的物体。这种独特... 3D打印技术(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P),又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是一种通过提取数据重建计算机三维模型逐层堆积打印实物的技术,通过提供有效的结合模式,可以打印出任何材质、以任意形式堆积的物体。这种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得3D打印材料可以精确模拟自体骨的结构,用于骨科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治疗,将骨科带入个体化定制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治疗 自体骨 增材制造 骨科 结合模式 应用及进展 精准化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治疗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景涛 王新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低能量激光治疗(LLLT)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例如,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增殖和分化,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及人BMSC增殖、黏附... 低能量激光治疗(LLLT)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例如,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增殖和分化,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及人BMSC增殖、黏附和成骨分化;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等。LLLT在骨科中常用于促进骨愈合及骨修复、改善骨质疏松、抑制炎症和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治疗腕管综合征及修复脊髓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等。该文就LLLT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激光 光生物调节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 骨修复
下载PDF
硅磷酸钙在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崔立煌 王新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2期97-101,共5页
硅磷酸钙(Si-CaP)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与人体骨的无机成分接近。骨组织工程研究证实,Si-CaP能支持骨组织细胞迁移和分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可减少由环境变化引起的细胞损伤... 硅磷酸钙(Si-CaP)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与人体骨的无机成分接近。骨组织工程研究证实,Si-CaP能支持骨组织细胞迁移和分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可减少由环境变化引起的细胞损伤。但Si-CaP与植骨界面结合强度较低,无法塑形,易流失,且与自体骨相比,不具备成骨性能。尽管如此,Si-CaP由于具有独特的材料特性,仍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该文主要就Si-CaP材料特性及其在骨缺损修复、脊柱融合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磷酸钙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 脊柱融合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Opg基因敲除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初步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铭 林源 +7 位作者 王中奇 李上 李然 陈铭 李毅 尹鹏滨 张里程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0-569,共10页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O p g基因敲除导致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初步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Opg基因敲除小鼠各5只,分别设为野生型组与基因敲除组,取左侧股骨和腓肠肌,采用显微CT扫描评价骨微结构,HE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学变...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O p g基因敲除导致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初步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Opg基因敲除小鼠各5只,分别设为野生型组与基因敲除组,取左侧股骨和腓肠肌,采用显微CT扫描评价骨微结构,HE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腓肠肌中亚精胺含量。另取3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18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和3月龄雄性Opg敲除小鼠各10只,分别设为年轻野生型(WT-Y)组、老年野生型(WT-O)组和年轻基因敲除(OPG-Y)组,取腓肠肌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野生型组比较,基因敲除组小鼠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密度降低,皮质骨结构破坏,腓肠肌重量降低,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P<0.05)。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WT-Y组比较,WT-O组小鼠中参与葡萄糖代谢、磷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通路的葡萄糖-1-磷酸、D-葡萄糖-1,6-二磷酸、多种氨基酸、胆碱、肉碱等代谢物含量明显上调,而γ-氨基丁酸、亚精胺、泛酸等代谢物含量明显下调。与WT-Y组比较,OPG-Y组小鼠中胆碱、β-甘油磷酸、壬二酸等代谢物含量明显上调,而亚精胺、泛酸、N6,N6,N6-三甲基-亮氨酸等代谢物含量明显下调,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等通路。代谢组学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基因敲除组小鼠腓肠肌中亚精胺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组(P<0.01)。结论 Opg基因敲除可能是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等通路调节亚精胺、泛酸等代谢物的水平,从而导致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 代谢组学 亚精胺
下载PDF
3D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8
作者 陈瑞婧 冯韬锦 +7 位作者 程实 李上 于海宽 陈铭 李毅 尹鹏滨 张里程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419,共9页
目的比较三维立体(3D)培养与传统贴壁培养(2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异,探索前者在促进骨形成相关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hUC-MSCs分为2D组与3D组分别进行培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比较三维立体(3D)培养与传统贴壁培养(2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差异,探索前者在促进骨形成相关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hUC-MSCs分为2D组与3D组分别进行培养,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同时应用钙黄绿素-AM/PI活死细胞双染法检测3D组细胞的活性;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提取2D组与3D组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并分为2D外泌体(2D-Exo)组与3D外泌体(3D-Exo)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表征。在体外应用2D-Exo及3D-Exo干预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RT-qPCR鉴定2D-Exo、3D-Exo对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2D组比较,3D组细胞大小均等,聚拢成球形生长;钙黄绿素-AM/PI活死细胞双染可见3D培养的hUC-MSCs具有较高活性;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2D组比较,3D组上调基因富集于骨矿化、软骨发育、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骨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及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等通路,下调基因富集于细胞增殖的负向调控、细胞迁移的负向调控、细胞凋亡等通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两组外泌体的直径均为100 nm左右,呈现外泌体典型的杯状形貌特征,且均表达外泌体相关标志蛋白CD9、CD63和CD81。乳鼠颅骨成骨细胞染色结果显示,与2D-Exo组比较,3D-Exo组茜素红着色的钙结节数量及碱性磷酸酶染色强度均明显升高;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2D-Exo组比较,3D-Exo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Bglap、Runx2、Alp、Col1a1、Spp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培养的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上调成骨相关基因Bglap、Runx2、Alp、Col1a1、Spp1的表达,相较于2D培养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更强的促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体培养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友强 王立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36-440,共5页
骨钙丢失与血管钙化介导的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共同的传统风险因素导致的。本文总结了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共同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骨质疏松 血管钙化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彩色脑地形图特点与外周血白介素-6和5-羟色胺相关分析
10
作者 冷淇 王晓璐 +1 位作者 苏建玲 秦勇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5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焦虑抑郁严重程度与外周血白介素-6(IL-6)、5-羟色胺(5-HT)的相关性及彩色脑地形图特点,旨在为临床结合脑地形图和外周血特点判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供依据。方法评估107例2019年8月-2020年4月在哈尔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焦虑抑郁严重程度与外周血白介素-6(IL-6)、5-羟色胺(5-HT)的相关性及彩色脑地形图特点,旨在为临床结合脑地形图和外周血特点判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供依据。方法评估107例2019年8月-2020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外周血的5-HT、IL-6滴度及彩色脑电地形图异常状态与SAS、S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5-HT和IL-6滴度与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5-HT滴度明显小于轻度抑郁,中、重抑郁IL-6滴度大于无抑郁和轻度抑郁,其中47例彩色脑地形图中度异常伴抑郁倾向达95%。结论SLE外周血中的5-HT、IL-6与抑郁情绪发生有关,IL-6滴度与其抑郁程度呈正相关,中度异常的彩色脑地形图可较准确判断SLE患者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焦虑 抑郁 IL-6 5-HT
下载PDF
不同用药方案阿仑磷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卜建龙 徐亮 +2 位作者 张品一 陶树清 陶天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4,224,共5页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的不同给药方案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实验,连续入选6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给药间隔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间隔,每周1次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B组为长间隔,每两周口服阿...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的不同给药方案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实验,连续入选6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给药间隔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间隔,每周1次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B组为长间隔,每两周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两组均联用钙尔奇D600每日1片。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26、52 w的骨密度值,检测治疗前、治疗13、52 w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及尿钙/肌酐比值;观察不良反应与新生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6、52 w两组骨密度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骨密度变化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52 w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尿钙/肌酐比值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钙、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A、B两组治疗52w总有效率分别为85.31%和8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和3.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新生骨折发生。结论阿仑膦酸钠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与常规间隔用药相比,延长用药间隔的临床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为便捷经济。因此,阿仑膦酸钠间断、小剂量的用药方案在临床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老年 阿仑膦酸钠 骨密度
下载PDF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立民 姚猛 +1 位作者 姜永庆 孙崇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9-270,273,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5 6例 ,根据CT、MRI对突出间盘进行影像学区域定位分类 ,将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后的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5 6例 ,根据CT、MRI对突出间盘进行影像学区域定位分类 ,将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后的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平均 1年 5个月随访 ,本组 5 6例患者治疗后 ,优 35例 ,良 15例 ,差 6例 ,总优良率为 89.3% ;其中位于a域的优良率为 95 % ,优良率亦明显高于位于c域者。结论 :硬膜外腔注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注药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利多卡因 醋酸泼尼松龙
下载PDF
应用髋关节镜髓芯减压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8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军 田军 +4 位作者 许超蕊 郑伟卓 吕松岑 陶树清 陶天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517,共3页
目的:髋关节镜检查清理、髓芯减压已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观察髓芯减压术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4-12/2006-12本科应用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股骨头... 目的:髋关节镜检查清理、髓芯减压已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观察髓芯减压术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4-12/2006-12本科应用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8例(48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34~57岁。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I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有患者经谈话后自愿接受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Ficat分期Ⅰ期25髋,Ⅱ期13髋。②试验方法及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术前及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80分,良:>60分,可:>40分。同时X射线观察患髋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随访10~30个月,平均20个月。①术后80分以上(优)31例,60分以上(良)5例,40分以上(可)2例,平均(90.1±3.6)分,优良率达94.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所有患者疼痛消失,行走正常,髓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X射线片示股骨头轮廓清晰,囊性变消失,骨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正常。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髋关节镜下清理、髓芯减压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关节镜 髓芯减压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颗粒骨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景君 闫景龙 +2 位作者 张志鹏 汪宇 吴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回顾近阶段国内外关于颗粒骨的临床应用与相关实验研究的进展。 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颗粒骨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文献 ,综述颗粒骨的应用方法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结果 颗粒骨在临床应用中 ,特别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 回顾近阶段国内外关于颗粒骨的临床应用与相关实验研究的进展。 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颗粒骨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文献 ,综述颗粒骨的应用方法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结果 颗粒骨在临床应用中 ,特别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表明颗粒骨有很多优点。 结论 颗粒骨应用效果良好 ,虽然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翻修术 人工全髋关节 术中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近期 应用前景 应用方法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模拟失重下共育骨细胞中ALP活性及BMP-2和OPG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尹文哲 徐展望 +3 位作者 王利 谭九峰 田鑫铎 孙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模拟失重共育骨细胞OPG和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失重条件下骨丢失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利用回转器建立骨细胞失重模型;共育... 目的:通过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模拟失重共育骨细胞OPG和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失重条件下骨丢失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建立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利用回转器建立骨细胞失重模型;共育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血清培养液,在模拟失重下,48 h后,检测ALP活性,用RT-PCR法检测OPG和BMP-2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重模型组成骨细胞在回旋48 h后细胞培养液中的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失重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ALP活性和OPG和BMP-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用共育骨细胞实验研究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相互作用及影响,中剂量骨碎补能有效提高失重下共育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与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失重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OPG BMP-2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椎间盘的退变 被引量:10
16
作者 荆鹏伟 刘泽汉 +2 位作者 何旭 公伟勋 王立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3期6243-6247,共5页
背景: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破坏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标志,已经证实这与主要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上调有关。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调节几乎没有系统的资料。目的:全面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表达及作... 背景: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破坏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标志,已经证实这与主要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上调有关。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调节几乎没有系统的资料。目的:全面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SinoMed:2000/2011)和Medline数据库(2000/2011),检索词分别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和"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disc,degeneration,intervertebral"。共检索到207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1篇文章。回顾收录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生物学作用及调节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椎间盘退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证据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加速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退变进程,并已取得了大量免疫组化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椎间盘 退变 脊柱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为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薛震 牛丽媛 +2 位作者 安刚 郭亚山 吕松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0-1164,共5页
背景:前期实验采用仿生学原理制备了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材料,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作为注射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 背景:前期实验采用仿生学原理制备了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材料,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作为注射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支架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接种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与增殖。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支架埋植在家兔背部肌袋内,埋植后2,4,6,8周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生长、增殖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支架埋植后2周,材料周围有中等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细胞浸润,可见小血管与纤维母细胞增生,材料已被炎性细胞分割、围绕散碎;埋植后4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炎症反应进一步消退,肌纤维排列、形态正常;埋植后6周,材料周围炎症反应轻微,组织水肿不明显;埋植后8周,炎症反应基本消退,材料基本降解完成,肌纤维形态基本正常。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作为注射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半水硫酸钙 组织工程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生物相容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被引量:6
18
作者 姬烨 夏景君 +9 位作者 徐公平 王新涛 周磊 祖佳宁 奚春阳 庄金鹏 赵伟 王玉玞 张志鹏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 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建,通常的手术策略为前后路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肿瘤 脊柱重建术 颈前路钛板 肿瘤切除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柱稳定性重建 治疗 病变组织
原文传递
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1
19
作者 石作为 姚猛 +1 位作者 王岩松 孙崇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生机制。方法:(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取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保留腰椎旁交感干组、切断腰椎旁交感干组及自身对照),每组7只。分别于L5-6椎间盘右后侧壁注入HRP,48h后取双侧L1... 目的:探讨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生机制。方法:(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取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保留腰椎旁交感干组、切断腰椎旁交感干组及自身对照),每组7只。分别于L5-6椎间盘右后侧壁注入HRP,48h后取双侧L1、L2脊神经节制片,观察脊神经节内HRP标记细胞及切除腰椎旁交感干对HRP标记细胞数的影响。(2)荧光素逆行双标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7只,荧光素快蓝(FB)注入右侧第二腰神经后支,荧光素核黄(NY)注入L,.。间盘右后侧壁,观察右侧L2脊神经节内荧光素双标细胞;在有荧光素双标细胞的切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各组大鼠双侧L1、L2脊神经节中均发现HRP标记细胞,当切断腰椎旁交感干后,脊神经节内HRP标记细胞数明显减少;(2)在右侧L2脊神经节内发现荧光素双标细胞;部分荧光素双标细胞含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论:间盘源性下腰痛可能是一种由腰椎间盘病变引起的,经交感神经传递的,主要累及L1、L2腰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区域(下腰区)的牵涉性疼痛。腰椎旁交感干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对疼痛的传导是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交感干 脊神经节 下腰痛 牵涉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