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护理对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雪松 刘英丽 +2 位作者 贾磊 陈松 张丽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采用循证护理的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设为观察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排痰...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采用循证护理的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设为观察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排痰量、VAP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VAP时间长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及VAP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VA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神经外科 长期昏迷 VAP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对胃癌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焱辉 李靖锋 +4 位作者 唐俊 杨冬冬 刘鹏 朱志贤 李甜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27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处理,对照组26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案处理。... 目的探讨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27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处理,对照组26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案处理。根据术中探查情况排除部分病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清晨外周空腹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WBC计数、CRP浓度、IL-6浓度、SAA浓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WBC计数、CRP浓度、IL-6浓度、SA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运用于胃癌患者能降低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没有明显增加,加速康复外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胃肿瘤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从进化论看外科原则的变迁——浅谈微创外科时代外科医生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85-387,共3页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从而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否认了地球上人的特殊中心地位及“上帝造人”的观点,奠定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变革基础,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石。150余年...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从而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否认了地球上人的特殊中心地位及“上帝造人”的观点,奠定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变革基础,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石。150余年来,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人类频繁震惊于生命体构造的“精妙”与“完美”,而每一新的科学发现也在令人类慨叹认识的局限性,诚然,在医学领域我们对生命体的认识亦仅是“冰山一角”。正基于此,在微创外科迅猛发展的今天,本文从进化论角度分析外科治疗原则的变迁,旨在探讨进化论思维模式对外科决策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医生 思维方式 微创外科 进化论 变迁 生命科学 外科治疗原则 物种起源
下载PDF
腹部少见疝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昶 纪艳超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04-205,共2页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临床腹部少见疝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但由于腹部少见疝的发病率低,临床认识相对不足,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一些腹部少见疝外科治疗要点加以综述。
关键词 腹部少见疝 外科 治疗
原文传递
SLC6A9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和对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岩 田素礼 +1 位作者 周勇旭 刘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研究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9(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9,SLC6A9)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SLC6A9在结... 目的:研究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9(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9,SLC6A9)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SLC6A9在结肠癌组织、正常结肠细胞系(NCM460)和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HCT116、HT29、Lovo和SW480)中的表达。将SCL6A9过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SLC6A9 OE、Vector)转染HT29细胞,将SCL6A9小干扰RNA及阴性对照(SLC6A9 siRNA1#、siRNA2#和Scramble)转染SW620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水平。利用CCK-8法和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SLC6A9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结肠组织和NCM460细胞相比,SLC6A9在结肠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低表达(均P<0.05)。SLC6A9过表达引起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水平降低,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P<0.05)。SLC6A9低表达引起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水平增加,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P<0.05)。SLC6A9过表达提高了5-FU的药物敏感性,并使肿瘤生长缓慢,质量减轻(P<0.05)。而SLC6A9低表达降低了5-FU的药物敏感性(P<0.05)。结论:SLC6A9过表达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进程,并增强5-FU对结直肠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SLC6A9 细胞迁移和侵袭分析 EMT 5-FU 异种移植模型实验
下载PDF
生物样本库建设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东 党树伟 +4 位作者 李金星 丁立贤 孙铭均 孙岩岩 张津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当前,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接轨的“双轨合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新模式明显提升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但“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 当前,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接轨的“双轨合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新模式明显提升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但“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思维明显不足。生物样本库作为临床科研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平台,对科学研究、转化应用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生物样本库的建设过程中,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文章重点介绍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生物样本库发展现状、生物样本库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成效以及设想,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库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科研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泽彦 李国东 +5 位作者 孙硕 张春云 黄鑫 王萍 贾思宇 杨清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2-1069,共8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诱导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ANC-1细胞,MTT法检测PANC-1细胞活力,分析数据并分组,根据药物对细胞活力抑制的计算结果,选择细胞存活率为50%的Cel剂量,以及高于细胞活力50%的Cel...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诱导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ANC-1细胞,MTT法检测PANC-1细胞活力,分析数据并分组,根据药物对细胞活力抑制的计算结果,选择细胞存活率为50%的Cel剂量,以及高于细胞活力50%的Cel剂量进行后续实验;EdU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e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并观察细胞中脂质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丙二醛(MDA)试剂盒,谷胱甘肽(GSH)试剂盒以及亚铁离子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中MDA,GSH以及Fe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GPX4蛋白的泛素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Cel药物浓度增大,PANC-1细胞活力,EdU阳性率及克隆形成数量逐渐降低(P<0.05,P<0.01);细胞中单独加入Cel后,细胞变圆,细胞活力降低,而细胞中联合加入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细胞形态和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用Cel和Fer-1共处理对细胞形态和活力也没有显著影响;利用BODIPYTM 581/591 C11对细胞中脂质ROS染色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变化,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脂质ROS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NC-1细胞中加入Cel作用后,细胞中绿色氧化态的脂质ROS荧光明显增加且脂质ROS水平明显增加,而细胞中同时加入Cel和Fer-1后,绿色荧光降低,脂质ROS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加入Cel后,MDA及Fe2+水平增加,GSH水平降低;而在细胞中同时加入Cel和Fer-1之后细胞中MDA,Fe2+以及GSH水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几乎一致。结论:Cel通过促进GPX4降解及泛素化诱导胰腺癌细胞铁死亡,抑制胰腺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胰腺癌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泛素化
下载PDF
中国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调查报告
8
作者 宋春花 程好晴 +51 位作者 崔久嵬 许红霞 王昆华 翁敏 郭增清 周福祥 林源 巴一 袁凯涛 胡雯 马虎 李苏宜 冯长艳 李增宁 赵青川 李纪鹏 郑瑾 吕全军 李涛 陈俊强 贺英 高茜 吴静 王辉 姚庆华 杨家君 刘明 宋新霞 陈公琰 丛明华 马文君 余亚英 罗素霞 周岚 乔秋阁 王巍 冯永东 罗琪 邱红 施咏梅 姜海平 齐玉梅 管文贤 陈甲信 黄河 余震 方玉 陈子华 付振明 王畅 李薇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638-650,共13页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2019年肌肉减少症诊断标准诊断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情况。结果肿瘤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为18.1%(11175/61627)。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因肿瘤类型、TNM分期、年龄、性别、地理区域及治疗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较高,其中胰腺癌患者患病率最高[32.4%(311/961)];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随TNM分期增高而增大(P<0.05);70岁以上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最高[34.7%(3510/10129)];女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16.1%(5544/34381)比20.7%(5631/27246),P<0.05];东北地区的患者患病率最低[14.7%(2398/16300)],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患病率最高[22.1%(1635/7412)]。此外,在某些肿瘤类型中,不同医疗保险类型、职业、教育水平、民族、居住地的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水平低、农民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风险更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以大规模数据报告了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消化道系统、老年、农民、低教育水平及进展期肿瘤患者等是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肉减少症 四肢骨骼肌指数 现况调查 患病率 影响因素 老年 消化道系统
下载PDF
敲低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促进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9
作者 孙硕 黄鑫 +5 位作者 李国东 张春云 卢泽梅 张伟伟 李泽彦 杨清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SW620,HCT116,LOVO及RKO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MACC1表达;以SW620细胞为实验材料,MT...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SW620,HCT116,LOVO及RKO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MACC1表达;以SW620细胞为实验材料,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2.5、5、10、20、40μmol/L)铁死亡诱导剂RSL3以及不同浓度(0、5、10、20μmol/L)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析单独使用10μmol/L RLS3以及10μmol/L RLS3和10μmol/LFer-1联合作用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检测干扰MACC1后不同浓度RSL3对SW62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RSL3(0、2.5、5、10μmol/L)对MACC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检测干扰MACC1后GPX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干扰MACC1后,SW620细胞中脂质过氧化Lipid ROS水平的变化。结果4种结直肠癌细胞中SW620细胞MACC1表达量最高;铁死亡诱导剂RSL3抑制SW620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存活率随RSL3浓度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SW620细胞的存活率没有影响;与对照Ctrl组细胞存活率相比,单独使用RSL3细胞存活率降低了50%(P<0.01),而联合使用RSL3与Fer-1处理SW620细胞,细胞的存活率得到恢复(P>0.05);不同浓度的RSL3作用于SW620细胞后,细胞中MACC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被显著抑制(P<0.01),具有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siRNA干扰MACC1基因表达后,增强RSL3对SW620细胞毒作用,并抑制细胞中GPX4的表达(P<0.01),增加细胞中Lipid ROS水平(P<0.05)。结论MACC1通过调控GPX4影响RSL3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选择性致死化合物3 铁死亡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下载PDF
重视血管co-option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在机制及治疗靶点作用
10
作者 齐明皓 李景涛 翟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27-834,共8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HCC起病隐匿,多数患者首次诊断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的机会,系统性的抗肿瘤治疗成为中晚期HCC治疗的关键.其中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性是HCC疗效不佳,影响HCC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HCC起病隐匿,多数患者首次诊断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的机会,系统性的抗肿瘤治疗成为中晚期HCC治疗的关键.其中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性是HCC疗效不佳,影响HCC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HCC的治疗效果仍是现今研究的重点.尽管国内外对以新生血管生成为基础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共用正常组织血管来满足肿瘤自身代谢需求的血管共选择(vascular co-option)模式研究较少,其对HCC的进展及抗肿瘤治疗的影响也未被人考虑在内.本文就血管co-option对HCC多种治疗方式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概述,以期为改善HCC耐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耐药 血管co-option 新生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验证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岩 陈曦海 +2 位作者 纪艳超 翟哲 吴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6-1008,共3页
背景: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不高,且随着年龄增加或体质衰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目的:验证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大鼠麻醉后取双侧股骨和胫骨,剪去骨骺端,暴露骨髓腔,用含小牛血清的DMEM... 背景: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不高,且随着年龄增加或体质衰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目的:验证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大鼠麻醉后取双侧股骨和胫骨,剪去骨骺端,暴露骨髓腔,用含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冲洗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后置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内孵育,24h后全量换液,以后每周全量换液1次,筛选易贴壁但贴壁不牢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培养24h后细胞能够贴壁生长,呈梭形或三角形;第二三天贴壁细胞迅速增殖;培养15d左右出现致密的贴壁细胞层,呈漩涡状生长或成簇生长。细胞在接种后2d进入对数生长期,12d左右进入平台期,约15d细胞可铺满瓶底。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90和CD54均呈阳性表达。结果验证了采用贴壁法可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操作简单,造成污染的环节和机会较少,不需离心,可以更好的保持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培养 贴壁法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周雪松 陈松 +2 位作者 张丽伟 贾磊 刘英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8-160,共3页
脑肿瘤又称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常发生于20~50岁人群,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肿瘤的风险性较大,而且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近年来,脑肿瘤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逐步向着微创化发展,但仍存在发生术后并发... 脑肿瘤又称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常发生于20~50岁人群,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肿瘤的风险性较大,而且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近年来,脑肿瘤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逐步向着微创化发展,但仍存在发生术后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等)的风险,而脑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问题一直都是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程序 脑瘤手术 术后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海洋 蒋颖 +2 位作者 刘雪娇 孙丽婷 付微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9-140,149,共3页
Miles术治疗直肠癌效果良好,但结肠造口术永久改变了患者原来的排便方式,影响患者生活治疗的同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理上的改变[1]。目前中国国内关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2-4]较多,但得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且大多使用的是自... Miles术治疗直肠癌效果良好,但结肠造口术永久改变了患者原来的排便方式,影响患者生活治疗的同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理上的改变[1]。目前中国国内关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2-4]较多,但得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且大多使用的是自行编制的量表,其信效度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为了给制定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结肠造口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八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薇 熊吉东 +1 位作者 唐月 卢艳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5-309,313,共6页
目的观察八种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纳入68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接受奥氮平(10~30 mg/天)、喹硫平(500~750 mg/天)、利培酮(2~5.5 mg/天)、阿立哌唑(15~30 mg/天)、氟哌啶醇(10~30 mg... 目的观察八种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纳入68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接受奥氮平(10~30 mg/天)、喹硫平(500~750 mg/天)、利培酮(2~5.5 mg/天)、阿立哌唑(15~30 mg/天)、氟哌啶醇(10~30 mg/天)、氯氮平(150~450 mg/天)、舒必利(0.6~1.2/天)、齐拉西酮(80~160 mg/天)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八种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对女性患者代谢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氟哌啶醇、利培酮、齐拉西酮、舒必利、阿立哌唑;对女性患者内分泌影响最明显的是利培酮和舒必利;药源性焦虑以利培酮出现的比率最高;导致女性患者排尿困难最常见于阿立哌唑。结论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对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的个体差异,做到用药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女性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预防与治疗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昶 翟博 +1 位作者 王东 许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6-417,共2页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LVX)和头孢曲松(CRO)预防与治疗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方法,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使用LVX和CRO预防与治疗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LVX)和头孢曲松(CRO)预防与治疗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方法,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使用LVX和CRO预防与治疗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分离出病原菌36株,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总体敏感性,LVX与CR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VX预防与治疗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急性阑尾炎 感染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春富 董琦 +1 位作者 纪艳超 许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对50例术前未行放、化疗的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癌旁组织进行Survivin检测,以及对1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Survivin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对50例术前未行放、化疗的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癌旁组织进行Survivin检测,以及对1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Survivin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分别是68%、4%。正常乳腺组织中无Survivin表达,三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SURVIVIN 预后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军 关英辉 +2 位作者 殷和良 方泰石 王知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025-1026,1038,共3页
完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最早于2001年Dion等[1]报道,因创伤小、恢复快受到外科医生的关注,但由于腹腔镜血管手术学习曲线长,技术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2010年10月27日完成1例完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 完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最早于2001年Dion等[1]报道,因创伤小、恢复快受到外科医生的关注,但由于腹腔镜血管手术学习曲线长,技术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2010年10月27日完成1例完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切除术 全腹腔镜 腹主动脉瘤切除 外科医生 学习曲线 血管手术 操作难度 置换手术
下载PDF
c-erbB-2、bcl-2和p53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薄挽澜 胡凤丽 +1 位作者 翟博 姜爱民 《胃肠病学》 2007年第5期279-282,共4页
背景:c-erbB-2、bcl-2和突变型p53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相互调节并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中c-erbB-2、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2例结直肠腺癌、10例腺瘤和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背景:c-erbB-2、bcl-2和突变型p53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相互调节并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中c-erbB-2、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2例结直肠腺癌、10例腺瘤和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c-erbB-2、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erbB-2、bcl-2和p53蛋白在腺癌、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腺瘤组织,c-erbB-2和p53蛋白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c-erbB-2蛋白的表达随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bcl-2蛋白的表达随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腺癌组织中bcl-2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01,P<0.05)。结论:c-erbB-2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分化和转移相关。腺癌组织中p53高表达和bcl-2相对低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bcl-2过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ERBB-2 基因 BCL-2 基因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麻勇 许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关键词 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技术修补 手术治疗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 前路张力修补 临床应用研究 治疗手段 微创技术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的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磊 殷和良 +1 位作者 朱四强 许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449-452,共4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自1935年Whipple首次实施PD以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PD的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仍高达30%~40%[1],
关键词 胰肠吻合 胰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