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护理对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雪松 刘英丽 +2 位作者 贾磊 陈松 张丽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采用循证护理的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设为观察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排痰...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采用循证护理的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设为观察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排痰量、VAP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VAP时间长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及VAP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的患者VA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神经外科 长期昏迷 VAP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浩 陈永杰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共29例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患者经后正中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影像学观察肿瘤未影响脊柱稳定性者仅行肿瘤切除术;肿瘤侵蚀破坏骨质、造成脊柱失稳者同期行枕颈融合内固定...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共29例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患者经后正中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影像学观察肿瘤未影响脊柱稳定性者仅行肿瘤切除术;肿瘤侵蚀破坏骨质、造成脊柱失稳者同期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29例患者均达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枕颈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其中13例枕颈部麻木感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完全消失;无一例肢体麻木、肌无力症状加重,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脑脊液漏和死亡病例。术后均获3~24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和椎体滑脱。结论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采取经后正中入路即可全切除肿瘤;对于肿瘤侵蚀破坏骨质而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术中需辅助枕颈融合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脊髓 寰枢关节 内固定术(非MeSH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一侧翼点入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庆喜 刘晓谦 +4 位作者 董白晶 赵天书 张伟光 王大鹏 李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为临床一期开颅夹闭多发动脉瘤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例经颈内动脉灌注的成人尸头模拟翼点入路,研究前循环常见位置动脉瘤:眼动脉(OA)、后交通动脉(PCoA)、颈内动脉(ICA)分叉部和大脑...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为临床一期开颅夹闭多发动脉瘤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例经颈内动脉灌注的成人尸头模拟翼点入路,研究前循环常见位置动脉瘤:眼动脉(OA)、后交通动脉(PCoA)、颈内动脉(ICA)分叉部和大脑中动脉(MCA)分歧部动脉瘤通过对侧翼点入路显露的可能性,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结合临床手术治疗多发动脉瘤患者资料,探讨一期夹闭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对侧翼点入路,模拟各部位动脉瘤显露成功率分别为:眼动脉64%;后交通动脉42%;颈内动脉分叉部100%;大脑中动脉分歧部57%。眼动脉和部分后交通动脉暴露需要切开大脑镰和松解对侧视神经。大脑中动脉分歧部能否暴露取决于M1段长度,M1<14mm时可成功暴露。结论翼点入路可以完成对侧特定指向、特定位置的动脉瘤的夹闭,视神经的长度、动脉瘤的指向等解剖学参数对于评估多发动脉瘤一期夹闭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多发动脉瘤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脊髓功能区神经鞘瘤手术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永杰 陈赞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功能区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脊髓功能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起源于颈膨大者16例,术中行四肢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和上肢肌电图监测;起源于腰膨大和脊髓圆锥者42例,术中监测下肢运... 目的探讨脊髓功能区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脊髓功能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起源于颈膨大者16例,术中行四肢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和上肢肌电图监测;起源于腰膨大和脊髓圆锥者42例,术中监测下肢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下肢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经脊柱后正中入路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切除侧方关节突者术中辅助经后路钉棒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显微镜下获得肿瘤全切除,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术前42例伴疼痛症状患者,术后39例症状消失、3例明显缓解;17例肢体无力和2例便秘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22例术后遗留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麻木、不适感;术后随访3~1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缓解,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起源于颈腰膨大或脊髓圆锥等脊髓功能区的神经鞘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脊髓 监测 手术中 电生理学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5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智 曲志伟 +3 位作者 徐延滨 王雪峰 王宏伟 麻旭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Macnab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随访15d~4年,优13例(86.7%),良2例(13.3%);优良率100%。结论...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Macnab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随访15d~4年,优13例(86.7%),良2例(13.3%);优良率100%。结论应用神经外科显微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确性,降低由于手术操作意外所致的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病人术后可早期正常生活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 腰腿痛
下载PDF
囊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36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延斌 任付宾 +4 位作者 王宏伟 刘晓谦 谢晨 李建华 王智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囊性听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率,面、听神经保留率。方法 2002年8月至2009年7月对36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囊性听神经鞘瘤手术进行系统回顾,同时对33例患者以信函或复诊两种方式进行了术后随访,并对结果...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囊性听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率,面、听神经保留率。方法 2002年8月至2009年7月对36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囊性听神经鞘瘤手术进行系统回顾,同时对33例患者以信函或复诊两种方式进行了术后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囊性听神经鞘瘤手术全切率为64%(23例),次全切除率为25%(9例),部分切除率为11%(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75%),功能保留5例,听神经解剖保留2例(5.6%),功能保留2例,较实质性肿瘤全切率及面、听神经保留率明显降低。结论应把囊性听神经鞘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鞘瘤 手术 面神经 听神经
下载PDF
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治疗颅内占位病变(附172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玉春 王智 +4 位作者 肖玉强 赵江 王晓民 王玖飞 曹振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556-557,共2页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经验。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对172例颅内占位病变进行定位、设计手术入路及病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除145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12例。148例(86.0%)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开颅骨窗减小,对脑组织...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经验。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对172例颅内占位病变进行定位、设计手术入路及病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除145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12例。148例(86.0%)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开颅骨窗减小,对脑组织的侵袭减少。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降低手术侵袭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治疗与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概况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延斌(综述) 李建华(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神经胶质细胞瘤是恶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半以上,且易复发。如何选择术后的治疗方案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一些精确治疗手段。本... 神经胶质细胞瘤是恶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半以上,且易复发。如何选择术后的治疗方案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一些精确治疗手段。本文将对粒子治疗及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现状分别阐述,结合其优劣势,探讨两者联合治疗的发展前景,以期更好地改善神经胶质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基因治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辅以光动力疗法治疗脑胶质瘤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智 王宏伟 +2 位作者 岳武 徐延斌 谢晨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背景与目的:神经导航引导下显微手术和光动力疗法均是治疗脑胶质瘤的新技术,本文探讨此二种方法有机结合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在12例脑胶质瘤手术中,先应用GE350磁导航系统引导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再应用波长为630nm半导体激光器直... 背景与目的:神经导航引导下显微手术和光动力疗法均是治疗脑胶质瘤的新技术,本文探讨此二种方法有机结合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在12例脑胶质瘤手术中,先应用GE350磁导航系统引导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再应用波长为630nm半导体激光器直接照射肿瘤残腔(200J/cm2),在照光前3小时静脉滴注血卟啉单甲醚5mg/kg。结果:术后近期效果满意,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1例于术后2个月出现脑水肿,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显微手术和光动力疗法有机结合治疗脑胶质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光动力疗法 脑胶质瘤
下载PDF
Neogenin表达下调与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新民 赵刚 +4 位作者 许万震 万茜淋 曹让娟 李蕴潜 朱筱娟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3年第1期8-1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Neogenin表达异常与多种癌症进展及预后相关,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Neogenin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小鼠正常... 背景与目的: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Neogenin表达异常与多种癌症进展及预后相关,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Neogenin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小鼠正常脑组织及人神经胶质瘤组织及肿瘤周边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分析Neogenin在正常脑组织及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内分布差异,以及其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较其周边脑组织表达的差别;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最后通过MSP法分析Neogenin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我们发现Neogenin在小鼠脑中表达丰富,主要位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胞膜上;Neogenin在肿瘤区域的平均表达水平较周边区域低,其在肿瘤区域主要胞浆内呈弥散分布。对69例原发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确认了Neogenin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One-Way ANOVA,n=69,P<0.01)。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析表明,Neogenin的启动子在37.5%(3/8)的人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存在甲基化,但是我们在3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未检测到Neogenin启动子甲基化现象。结论:Neogenin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启动子部分甲基化可能是导致Neogenin表达下调的原因之一,这种表达下调为神经胶质瘤的起源、发展提供了选择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GENIN 神经胶质瘤 肿瘤发生 发展 甲基化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万振 慕璐岩 +4 位作者 段兴邦 乔万臣 宋玉文 董白晶 刘晓谦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AVF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2例,脑出血起病2例,癫疒间发作起病1例,突眼起病1例。结果血管畸形经手术切除,术前症状均不同程...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AVF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2例,脑出血起病2例,癫疒间发作起病1例,突眼起病1例。结果血管畸形经手术切除,术前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本组于术后6个月行DSA或CTA复查,病灶完全切除,未见血管畸形残留或复发。随访1-5.5年,平均2.1年,随访期间未见颅内出血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1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脑膜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神经内镜治疗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彪 李庆腊 +3 位作者 万金鑫 齐琳丽 汪侃 王宏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1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sCSDH)的神经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7月该院46例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s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3.4±15.7)min,完全清除血... 目的探讨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sCSDH)的神经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7月该院46例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s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3.4±15.7)min,完全清除血肿40例(87.0%),分隔完全游离45例(97.8%),平均置管时间(30.1±7.9)h,平均住院时间(5.5±1.8)d,症状改善且恢复良好者42例(91.3%),复发1例(2.2%)。结论神经内镜治疗sCSDH疗效显著,更适合患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隔 慢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内镜手术
下载PDF
丘脑肿瘤的外科治疗
13
作者 杨成龙 梁鹏 +1 位作者 鞠东辉 张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总结丘脑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外科治疗的30例丘脑肿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8例,经皮质-侧脑室入路13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5例,顶间沟入路3例;另1例活检... 目的总结丘脑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外科治疗的30例丘脑肿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8例,经皮质-侧脑室入路13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5例,顶间沟入路3例;另1例活检术明确诊断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30例中,神经胶质瘤18例(低级别胶质瘤16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生殖细胞瘤2例,淋巴瘤5例,错构瘤1例,肺腺癌丘脑转移3例,结肠腺癌丘脑转移1例。肿瘤全切除13例(42.5%),次全切除5例(16.7%),部分切除6例(20%),活检术5例(16.7%)。术后症状改善18例,昏迷4例,肢体功能加重7例,死亡1例。出院时KPS评分80分15例,60~79分8例,30~59分2例,10~29分5例。结论丘脑肿瘤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可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肿瘤 外科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声动力疗法联合高热疗法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14
作者 武宏杰 鞠东辉 +3 位作者 李波 张伟光 段兴邦 陈会荣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联合高热疗法(hyperthermotherapy,HT)的抗胶质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株SNB19、U87MG,分为对照组、HT组、SDT组与SDT+HT组。应用阿尔玛蓝实验评估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流... 目的探讨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联合高热疗法(hyperthermotherapy,HT)的抗胶质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株SNB19、U87MG,分为对照组、HT组、SDT组与SDT+HT组。应用阿尔玛蓝实验评估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DT组比较,SDT+HT组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与5-氨基乙酰丙酸(5-ALA)浓度、超声照射时间和HT温度呈正相关(均P<0.05),并伴随细胞活力下降的典型形态学变化。较低剂量HT(42℃作用15min)可明显促进SDT介导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和细胞凋亡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HT组、SDT组比较,SDT+HT组上调cleaved caspase-3、-8、-9和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HT能够显著促进5-ALA-SDT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胶质瘤生长。SDT联合HT疗法是一个颇具潜力的胶质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声动力疗法 高热疗法 细胞凋亡
下载PDF
ITGA6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细胞的影响
15
作者 孙晓阳 顾强 +2 位作者 姚佳浩 陈东霞 梁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85-493,共9页
目的深入探究ITGA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侵袭及迁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挖掘GEO数据库中的NSCLC脑转移瘤相关数据,本研究成功识别出ITGA6基因为与NSCLC脑... 目的深入探究ITGA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侵袭及迁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挖掘GEO数据库中的NSCLC脑转移瘤相关数据,本研究成功识别出ITGA6基因为与NSCLC脑转移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重要因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该基因表达水平与NSCLC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性。为验证ITGA6在NSCLC脑转移瘤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技术,在NSCLC脑转移瘤细胞系测定ITGA6表达水平。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在体外NSCLC脑转移瘤细胞系H1915-BrM和A549-BrM中分别转染阴性对照(NC组)和ITGA6特异性沉默载体(si-ITGA6组)。通过CCK-8增殖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能力;利用EDU实验进一步验证细胞增殖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分析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利用GEO数据库系统分析NSCLC脑转移瘤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发现ITGA6是其中一个关键的上调基因。临床数据分析表明:ITGA6高表达与NSCLC脑转移瘤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在实验层面验证ITGA6在肺癌脑转移瘤细胞系中高表达。CCK-8和EDU实验结果表明:si-ITGA6显著抑制NSCLC脑转移瘤细胞H1915-BrM和A549-BrM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技术揭示:si-ITGA6处理后,细胞在G0/G1期比例增加,并且S期及G2期细胞随之减少,表明细胞周期被阻滞(P<0.05)。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均显示,si-ITGA6显著降低NSCLC脑转移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观察分析:si-ITGA6组中上皮标记物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而间质标记物纤连蛋白、波形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则显著下降,提示EMT过程受到抑制。结论通过特异性沉默ITGA6基因,能够显著抑制NSCLC脑转移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阻滞细胞周期,并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肿瘤转移 肺癌 非小细胞 整合素Α6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6
作者 周雪松 陈松 +2 位作者 张丽伟 贾磊 刘英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8-160,共3页
脑肿瘤又称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常发生于20~50岁人群,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肿瘤的风险性较大,而且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近年来,脑肿瘤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逐步向着微创化发展,但仍存在发生术后并发... 脑肿瘤又称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常发生于20~50岁人群,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肿瘤的风险性较大,而且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近年来,脑肿瘤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逐步向着微创化发展,但仍存在发生术后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等)的风险,而脑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问题一直都是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程序 脑瘤手术 术后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疲劳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丽 蔡文芳 +3 位作者 肖静 都洪双 尹萍 詹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9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及术后疲劳状态。结果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组HR、SBP及RP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护理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常规护理组HR、SBP及RPP均高于综合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情感、感知、行为严重度、认知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综合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稳定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改善术后疲劳状态,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脑胶质瘤手术 围术期 应激反应 疲劳状态
下载PDF
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力泳 陈赞 +2 位作者 陈永杰 吴浩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88-994,共7页
目的分析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共39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33例)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6例),其中30例于肿瘤切除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C3~7侧块螺钉植入、其余椎体节段行椎... 目的分析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共39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33例)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6例),其中30例于肿瘤切除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C3~7侧块螺钉植入、其余椎体节段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结果所有患者均达肿瘤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8.67个月。术后疼痛明显改善29例,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7.51±1.05降至术后24 h的3.17±1.17(P<0.05);术后新发或感觉障碍区域扩大者12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感觉评分由术前的218.67±2.80降至术后24 h的213.33±2.16(P<0.05),术后6个月时改善至216.78±1.47(P<0.05);肢体运动功能改善18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运动评分由术前的92.33±1.63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95.05±1.41(P<0.05)。术后无一例肿瘤复发或继发脊柱畸形。结论大多数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均可通过显微手术Ⅰ期完全切除。术前因骨质破坏或术中充分显露肿瘤而行椎间孔切开者,需于术中同时行植骨融合内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内固定术(非MeSH词)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鼠脑胶质瘤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旭 赵世光 +4 位作者 任颖 宋大勇 赵洪波 王慧博 邹慧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69-272,共4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脂质体注射液对大鼠体内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As2O3脂质体,将126只成瘤大鼠分为As2O3脂质体组、As2O3组、生理盐水组。原子荧光法检测注射As2O3脂质体和As2O3后大鼠脑组织中As...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脂质体注射液对大鼠体内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As2O3脂质体,将126只成瘤大鼠分为As2O3脂质体组、As2O3组、生理盐水组。原子荧光法检测注射As2O3脂质体和As2O3后大鼠脑组织中As2O3浓度。从电镜、TUNNEL和大鼠生存时间等方面研究As2O3脂质体对C6胶质瘤的影响。结果As2O3脂质体提高了As2O3的血-脑屏障通过。电镜和TUNEL检测显示:As2O3脂质体组细胞凋亡率给药后3d为(13.53±1.68)%,7d为(20.03±0.79)%,多于As2O3组和盐水组。动物生存时间亦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超声薄膜分散法是制备As2O3脂质体的较好方法。As2O3脂质体可较As2O3更明显地诱导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延长载瘤鼠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脂质体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邵正凯 刘爽 王雪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凝块对血管壁的理化刺激是导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常见原因。长期以来CVS是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SAH后脑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功能受损,内皮...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凝块对血管壁的理化刺激是导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常见原因。长期以来CVS是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SAH后脑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功能受损,内皮细胞生成一氧化氮(NO)减少,脑血管舒张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