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医院护士心理授权和工作疲溃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荣国艳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7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授权对肿瘤医院护士工作疲溃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授权量表和工作疲溃感量表对668名肿瘤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医院护士的心理授权总分为(3.75±0.54)分,工作疲溃感总分为(63.24±8.57)分;护士心理授权... 目的探讨心理授权对肿瘤医院护士工作疲溃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授权量表和工作疲溃感量表对668名肿瘤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医院护士的心理授权总分为(3.75±0.54)分,工作疲溃感总分为(63.24±8.57)分;护士心理授权中工作自主性和自我效能两个维度是肿瘤医院护士工作疲溃感的主要影响因素(R^2=0.274)。结论肿瘤医院护士的心理授权水平较低,工作疲溃感程度较重,护理管理者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护士心理授权水平可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疲溃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医院 护士 心理授权 工作疲溃感
下载PDF
肿瘤医院护士感知组织氛围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宇婧 《护理管理杂志》 2015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护士感知组织氛围与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0名肿瘤医院护士运用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和职业倦怠普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肿瘤医院护士感知组织氛围得分为(3.46±0.49)分,职业倦怠得分为(4.26±...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护士感知组织氛围与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0名肿瘤医院护士运用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和职业倦怠普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肿瘤医院护士感知组织氛围得分为(3.46±0.49)分,职业倦怠得分为(4.26±0.64)分;感知组织氛围中人际和谐、支持认同和关心员工3个维度是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肿瘤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着重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降低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医院 护士 组织氛围 职业倦怠
下载PDF
输尿管导管在复杂盆腔肿瘤手术中预防输尿管损伤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岩 戴洪双 +2 位作者 向大林 陈辉 王迪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复杂盆腔肿瘤手术前留置输尿管导管预防输尿管损伤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盆腔肉瘤等盆腔复杂肿瘤手术患者145例,其中92例患者术前未放置导管(对照组),53例患者术前在膀胱镜下留... 目的探讨在复杂盆腔肿瘤手术前留置输尿管导管预防输尿管损伤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盆腔肉瘤等盆腔复杂肿瘤手术患者145例,其中92例患者术前未放置导管(对照组),53例患者术前在膀胱镜下留置单侧或双侧输尿管导管(置管组),术后根据术中情况拔出或留置。结果145例患者中10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其中置管组2例,对照组8例;术后输尿管瘘3例均发生在对照组;留置输尿管导管可引起血尿、下尿路刺激症状、腰痛等不良反应,且置管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盆腔肿瘤术前经膀胱镜留置输尿管导管有助于术中分离.和保护输尿管,对于预防输尿管损伤有临床意义,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应明确适应症,谨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导管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肿瘤乏氧显像在预测甲状腺癌内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焦明秀(综述) 崔亚利(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93-596,共4页
乏氧是实体肿瘤普遍存在的现象,可降低放疗及化疗的治疗效果。一些有创的肿瘤乏氧的检测方法(如氧电极法)可以用于肿瘤乏氧的检测并预测疗效,但这些方法由于技术复杂、繁琐且重复性差而无法在临床常规使用。核医学乏氧显像利用可以... 乏氧是实体肿瘤普遍存在的现象,可降低放疗及化疗的治疗效果。一些有创的肿瘤乏氧的检测方法(如氧电极法)可以用于肿瘤乏氧的检测并预测疗效,但这些方法由于技术复杂、繁琐且重复性差而无法在临床常规使用。核医学乏氧显像利用可以选择性滞留在乏氧组织中的显像剂,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无创性地探测肿瘤乏氧组织,并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从而进行鉴别诊断、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已成为近几年生物医学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显像 HL-91 内放疗 甲状腺癌
下载PDF
肿瘤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纪亚红 崔亚利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90-594,共5页
关键词 肿瘤放射治疗 免疫靶向治疗 放射免疫治疗(RIT)
下载PDF
经皮超声造影观察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文 张丹丹 +4 位作者 王秋程 王玉君 荆慧 韩雪 韩继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CEUS检测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MSLN)的价值。方法建立28只兔VX2乳腺癌模型,建模3周后对其行CEUS检查、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检测SLN,观察是否存在转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对SLN... 目的探讨经皮CEUS检测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MSLN)的价值。方法建立28只兔VX2乳腺癌模型,建模3周后对其行CEUS检查、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检测SLN,观察是否存在转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对SLN的检出率,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CEUS、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对SLN检出率分别为80.56%(29/36)、86.11%(31/36)和77.78%(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诊断MSLN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48%(19/21)、75.00%(6/8)、86.21%(25/29),92.31%(24/26)、40.00%(2/5)、83.87%(26/31)和87.50%(21/24)、75.00%(3/4)、85.71%(24/2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EUS检测MSLN效能与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无明显差异,且无创、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临床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125)I粒子与放疗分别联合化疗治疗Ⅲ_b期NSCLC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余红波 崔亚利 郭雨栋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比较^(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和外放疗分别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Ⅲ_b期NSCLC患者,观察组37例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NP方案化疗,对照组39例接受... 目的比较^(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和外放疗分别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Ⅲ_b期NSCLC患者,观察组37例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联合同步NP方案化疗,对照组39例接受外放疗同步NP方案化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4%和56.4%、91.9%和74.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7.6%和66.7%,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0%和10.3%,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Ⅲ、Ⅳ度放射性肺炎和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分别为15.4%、10.3%和41.0%,观察组所有病例未出现Ⅲ-Ⅳ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Ⅲ-Ⅳ度白细胞发生率为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线^(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25I粒子 外放疗 同步化疗
下载PDF
^(99m)Tc-MIBI全身显像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玉君 赵彦辉 崔亚利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目的99 mTc-MIBI全身显像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或复发灶的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方法患者依次行Tg测定、99 mTc-MIBI全身显像和131I全身显像,三项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其它必要检查及病理分析。结果99 mTc-MIBI全身显像阳性的... 目的99 mTc-MIBI全身显像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或复发灶的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方法患者依次行Tg测定、99 mTc-MIBI全身显像和131I全身显像,三项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其它必要检查及病理分析。结果99 mTc-MIBI全身显像阳性的患者表现为转移灶摄取99 mTc-MIBI的量与摄取131I的量成反比,131I疗效差的转移灶摄取131I量较少,而摄取99 mTc-MIBI量较多,131I疗效较好的转移灶摄取131I量较多,而摄取99 mTc-MIBI量较少;Tg水平超过正常值的患者,均发现有转移灶。结论99 mTc-MIBI显像可观察转移灶变化并相对推测转移灶的细胞分化程度及131I的疗效;联合三种检查可提高转移灶检出率,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显像 99MTC-MIBI显像
下载PDF
动态检测CA19-9判定^(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崔亚利 焦明秀 王玉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检测CA19-9判定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5例晚期老年胰腺癌病人,在术中由B超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每月复查CT,并采血检测血清中CA19-9。结果从第4周始,9例患者疼... 目的观察动态检测CA19-9判定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5例晚期老年胰腺癌病人,在术中由B超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每月复查CT,并采血检测血清中CA19-9。结果从第4周始,9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CA19-9下降,CT示肿瘤直径缩小0.5~1cm。3例因远处转移术后6个月死亡,CA19-9上升。13例目前未发现远处转移或浸润仍在观察中,CA19-9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下降。结论检测CA19-9水平有助于评估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125I 组织间植入 CA19-9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君 崔亚利 余红波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肺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经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3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5mCi-1.0mCi...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肺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经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3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5mCi-1.0mCi的放射性粒子,12-60颗。结果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死亡,部分出现气胸、出血,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象、1月复查CT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术后定期复查CT,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CR22.58%、PR61.29%、SD12.9%、PD3.2%。中位生存期大于12个月。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近距离照射 肺癌 CT 植入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亚利 焦明秀 王玉君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0-611,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方法。方法: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10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62~0.80mCi的放射性粒子。结果:全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方法。方法: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10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62~0.80mCi的放射性粒子。结果:全部病例植入成功,15例出现气胸、3例咳血,经急救无死亡。术后定期复查CT,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行组织间照射治疗肺癌安全、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组织间照射 肺癌
下载PDF
^89Sr治疗骨转移瘤后韧致辐射显像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姜季 荣国艳 +1 位作者 王兴华 崔亚利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韧致辐射原理显像,并监测放射性药物^89Sr治疗骨转移瘤后在患者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及判断预后的可行性。方法经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89Sr的患者于治疗后1周进行韧致辐射显像.并与^89Sr治疗前所进行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 目的探讨应用韧致辐射原理显像,并监测放射性药物^89Sr治疗骨转移瘤后在患者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及判断预后的可行性。方法经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89Sr的患者于治疗后1周进行韧致辐射显像.并与^89Sr治疗前所进行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然后勾划感兴趣区(ROI)计算摄取最浓的病灶处和对侧或周围正常部位的放射性比值(T/NT比值)。并随访其疼痛缓解程度。结果89^Sr韧致辐射显像与^99mTc—MDP骨显像对照,所发现的病灶浓聚部位基本吻合。但与后者相比,^89Sr韧致辐射显像图像分辨率较差且解剖部位亦显示不佳,尤其是肋骨、小病灶处和^99mTc—MDP显像所示的放射性轻度浓聚灶。计算所得的T/NT比值约为3.13±1.03(1.24—5.81)。在后期随访中,^89Sr韧致辐射显像中T/NT比值较高的患者,其疼痛等症状缓解程度也较为明显。结论利用韧致辐射原理进行显像能够监测纯β发射体放射性核素^89Sr在患者体内的分布情况,并可以通过计算T/NT比值,再佐以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可以初步判读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放射性核素锶-89(^89Sr) 韧致辐射显像 放射性核素治疗
下载PDF
热疗对纤维肉瘤S180株的抑瘤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
13
作者 王国文 曲国藩 +3 位作者 陶树清 陶天遵 李伟明 崔亚利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热疗对纤维肉瘤S180株的抑瘤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用40只昆明小鼠,接种S180肿瘤细胞株后用加热进行实验干预,标本于实验后6、20、54h取材,原位末断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Bc... 目的探讨热疗对纤维肉瘤S180株的抑瘤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用40只昆明小鼠,接种S180肿瘤细胞株后用加热进行实验干预,标本于实验后6、20、54h取材,原位末断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Bcl-2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热疗可以诱导纤维肉瘤S180株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使发生G1期阻滞,下调Bcl-2基因。结论热疗对纤维肉瘤S180株有抑瘤作用,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基因配合热放疗治疗肿瘤和选择肿瘤放化疗结合时机和化疗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纤维肉瘤S180株 凋亡 细胞周期 BCL-2 MRNA
下载PDF
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丹 王路 +1 位作者 王兴华 崔亚利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131I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甲磺酸阿帕替尼对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131I组、阿帕替尼组及131I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组(联合组),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治疗24 h、48 ... 目的探讨131I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甲磺酸阿帕替尼对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131I组、阿帕替尼组及131I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组(联合组),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治疗24 h、48 h后的增殖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和血管生成蛋白VEGF的表达。结果联合组处理后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联合组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作用于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131I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下调VEGF的表达水平以达到增强131I抑制难治性甲状腺癌的增殖作用,从而为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甲磺酸阿帕替尼 难治性甲状腺癌细胞 CASPASE-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31 I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迪 何月涵 +3 位作者 王兴华 于红波 王玉君 崔亚利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131 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包括青少年患者(21岁及以下)36例,非青少年患者(21岁以上)145例... 目的:探讨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131 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包括青少年患者(21岁及以下)36例,非青少年患者(21岁以上)1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31 I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青少年组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生率均高于非青少年组(P<0.05)。青少年组患者^131I治疗的有效率为91.7%,非青少年组患者有效率为82.1%。青少年组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现^131I 治疗引起肺纤维化、生长发育异常和继发肿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更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131 I治疗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甲状腺癌 青少年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骨转移瘤影像学检查研究概述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凤 崔亚利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期134-138,143,共6页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骨骼外系统,通过血行、淋巴等途径转移到骨,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早期确诊对于临床分期、治疗决策以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X线、CT、磁共振成像、^(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全身...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骨骼外系统,通过血行、淋巴等途径转移到骨,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早期确诊对于临床分期、治疗决策以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X线、CT、磁共振成像、^(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全身骨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是诊断骨转移瘤的常用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势。目前,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骨转移瘤的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骨转移瘤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诊疗依据,为患者选择高效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计算机体层成像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下载PDF
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汉山 王可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80-1684,共5页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已经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患者,其治疗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这就为淋巴结的术前诊断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评估淋巴结状态通常采用影像学方法,传...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已经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患者,其治疗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这就为淋巴结的术前诊断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评估淋巴结状态通常采用影像学方法,传统CT、MRI及PET/CT对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双能CT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等新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些新技术对于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已经明显超过了传统的影像学方法。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新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CT MRI PET/CT 淋巴结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成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灶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程文 邵华 +3 位作者 王玉君 荆慧 韩雪 韩继广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6-10,共5页
目的对比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患者共116个乳腺病变,分析其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图像及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并与术后病理及穿刺活检... 目的对比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患者共116个乳腺病变,分析其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图像及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并与术后病理及穿刺活检结果对照。结果 116个乳腺肿块术后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中良性62个,恶性54个,超声光散射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71.0%、81.0%、73.5%、91.7%,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为77.8%、80.6%、79.3%、77.8%、80.6%,二者联合分别为96.3%、93.5%、94.8%、92.9%、96.7%。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各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乳腺病灶鉴别诊断的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
原文传递
^18F-FL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国建 王雪梅 +11 位作者 田嘉禾 杨小丰 于丽娟 杨国仁 冯惠茹 陈文新 陈萍 马黎明 辛军 樊卫 王相成 何玉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评价^18F—FL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全国11个PET/CT中心^18F-FTJT与^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资料,选择行肺部恶性肿瘤切除和纵隔淋... 目的评价^18F—FL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全国11个PET/CT中心^18F-FTJT与^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资料,选择行肺部恶性肿瘤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扫、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患者共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56.1±12.2)岁。对^18F—FLT与^18F-FDGPET/CT淋巴结的显像结果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采用,检验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41例患者手术共检出533枚淋巴结,经病理检查证实恶性192枚,良性341枚(炎性增生淋巴结或正常淋巴结);(2)以^18F-FDGSUV≥2.5和^18F—FLTSUV≥2.0为诊断恶性淋巴结的阈值^18F—FDG和^18F—FIJTPET/CT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176/192)、80.94%(276/341)、84.80%(452/533)、73.03%(176/241)、94.52%(276/292)和81.25%(156/192)、92.96%(317/341)、88.74%(473/533)、86.67%(156/180)、89.80%(317/353),两者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97、21.722和11.495,均P〈0.05),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604和3.712,均P〉0.05);^18F—FDG联合^18F—FLT诊断纵隔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则分别提高至93.75%(180/192)、94.43%(322/341)、94.18%(502/533)、90.45%(180/199)、96.41%(322/334)。结论^18F-FDG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灵敏度高于^18F—FLT,但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FLT,两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胸苷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槲皮素对X射线照射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崔亚利 赵红光 +1 位作者 焦明秀 林承赫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QN)对6 Gy X射线照射后大鼠免疫功能及肝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连续7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150g体重)作为对照组,第2组(QN组)连续7d用槲皮素(40mg/kg体重... 目的 探讨槲皮素(QN)对6 Gy X射线照射后大鼠免疫功能及肝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连续7d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150g体重)作为对照组,第2组(QN组)连续7d用槲皮素(40mg/kg体重)腹腔注射,第3组用单次6 Gy X射线照射,第4组(6 Gy+QN组)连续7d腹腔注射槲皮素(40mg/kg体重),在最后一次注射后1h,给予单次6 Gy X射线照射。照射后24h,将大鼠麻醉后断头处死,取其脾脏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D;CD8^+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取肝脏检测氧化应激反应并观察一般状态变化。结果 经QN预先处理组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6 Gy照射组,CD4^+、CD8^+及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亦显著高于单纯照射组(F值分别为8.455、22.644和18.911,P〈0.01),尤其以增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为显著。同时发现QN预先处理的照射组大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照射组(F=10.059,P〈0.01),抗氧化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抗氧化物质GSH含量显著高于照射组(F值分别为23.688、186.046和19.788,P〈0.01)。6 Gy照射组大鼠肝脏肝小叶中心静脉扩张,肝血窦明显充血,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而经QN处理后的照射组大鼠肝脏,肝小叶中心静脉轻度扩张,肝血窦充血较6 Gy照射组明显减轻。结论 槲皮素对X射线照射后大鼠免疫功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并显著改善了照射大鼠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对6 Gy照射大鼠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照射 淋巴细胞 肝脏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