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群建设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科界面化学类课程改革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黄玉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在我国创建"双一流"的进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树立以人为本、创新为导向的课程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从制定各课程教学大纲入手,围绕"一条主线",构建"两个体系",... 在我国创建"双一流"的进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树立以人为本、创新为导向的课程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从制定各课程教学大纲入手,围绕"一条主线",构建"两个体系",深化"三个结合",对界面化学类研究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形成启发科研思路的课堂教学—提高创新技能的实践环节—服务于学位论文科技创新的课程群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群结构和内容体系 建设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 界面化学类课程
下载PDF
数学建模助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兴诚 周欣 徐平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1期22-28,共7页
在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科融合再出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展的“新工科”探索实验为例,介绍数学建模与化工专业的融合对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带来的提升。并以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 在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科融合再出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展的“新工科”探索实验为例,介绍数学建模与化工专业的融合对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带来的提升。并以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实例,阐述学科交叉融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如何准备数学建模竞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化工 新工科 学科交叉融合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庆飞 王艳芳 +2 位作者 马其鲁 李钧 王琦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基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交通强国”战略需求,结合“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尤为关键。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近10年来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及培养模式分析,并在培养年限、课程设置和生师比例等方... 基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交通强国”战略需求,结合“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尤为关键。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近10年来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及培养模式分析,并在培养年限、课程设置和生师比例等方面与其他几所典型高校相比较,提出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应分类培养,从课程设置、培养年限与考核要求等方面做到真正有所区分;优化课程设置,减少必修课学分,增加选修课学分,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继续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相应制度,做到导师与学生互相督促,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硕士培养 交通强国 课程设置 生师比例
下载PDF
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4
作者 王明强 杨蕾 +1 位作者 孙净雪 刘丽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1期152-154,共3页
大学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化学学科,在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存在过于重视模式化学习、缺乏师生互动及实验教学难以贯通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善大学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化学学科,在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存在过于重视模式化学习、缺乏师生互动及实验教学难以贯通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现状、探索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旨在推动新型模式授课,将新型教学理念与大学有机化学相结合,优化教学模式,同时从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考核成绩结构等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发现,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案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弥补教学材料的不足及学生课外学习能动性欠缺等问题,优化有机化学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和发展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国家打造大批实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有机化学 能力培养 工匠精神
下载PDF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数字化资源在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姜艳秋 唐冬雁 +2 位作者 林凯峰 张立珠 刘志刚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7期107-110,共4页
将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中,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可提升学生学习的便利性、高效性,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对学生的分层培养.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呈现... 将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中,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可提升学生学习的便利性、高效性,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对学生的分层培养.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呈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 数字化资源 大学化学
下载PDF
以“贺信精神”引领“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姚忠平 宋英 +4 位作者 丛培琳 李杨 李春香 卢松涛 吴晓宏 《大学化学》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对化工学科研究生基础理论课“表面物理化学”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和探索。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本学院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案例为思政切入点,设计思政内容,确定思政目标,建立了“表面物理化学”全链条融合的“321”课程思政模式。在“贺信... 对化工学科研究生基础理论课“表面物理化学”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和探索。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本学院科研成果和工程应用案例为思政切入点,设计思政内容,确定思政目标,建立了“表面物理化学”全链条融合的“321”课程思政模式。在“贺信精神”和“哈工大精神”引领下,开展课上、课下和课外的全过程课程思政实践,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统一于高水平领军人才培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思政 表面物理化学 “贺信精神” “哈工大精神”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非金属基材化学镀前活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贾志刚 孔德龙 +1 位作者 黎德育 李宁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866-872,共7页
简述了非金属基材化学镀前钯活化(包括胶体钯、纳米钯和离子钯活化)、无钯活化(主要有非贵金属胶体活化、离子镍活化和离子铜活化)和其他活化工艺(如激光辐射活化法、气相沉积活化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活化工艺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 简述了非金属基材化学镀前钯活化(包括胶体钯、纳米钯和离子钯活化)、无钯活化(主要有非贵金属胶体活化、离子镍活化和离子铜活化)和其他活化工艺(如激光辐射活化法、气相沉积活化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活化工艺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非金属化学镀前活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 化学镀 活化 非贵金属
下载PDF
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多校共上一堂课——“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初探及成效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平平 邵伟 +37 位作者 姚奇志 郑媛 李婉 李玲玲 张万群 查正根 关明 白希 李厚金 胡昱 原弘 李恺 胡文远 王爱玲 赵军龙 翟翠萍 秦川丽 范乃英 胡瑞祥 沈永雯 郝俊生 张越 赵发琼 张海波 龚成斌 夏茹 郝海刚 张兴文 孙兴文 高珍 范勇 郭栋才 曹田 罗时玮 李红春 胡万群 兰泉 吴红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0期37-48,共12页
介绍“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在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以及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及取得的初步实效。重点阐明了“多校共上一堂课,共享教学云资源”的示范教学直播课活动的教研形式以及教学... 介绍“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在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以及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及取得的初步实效。重点阐明了“多校共上一堂课,共享教学云资源”的示范教学直播课活动的教研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示范教学 虚实结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诺贝尔奖成果
下载PDF
量子化学软件包Gaussian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欣 何雄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5期168-170,共3页
通过使用Gaussian进行IR/Raman模拟及过渡态寻找两个案例,分别加强学生对IR/Raman光谱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加深对基元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认知,从而更深刻地学习认识基元反应。Gaussian通过形象化分子振动模式,图像化基元反应能量路径... 通过使用Gaussian进行IR/Raman模拟及过渡态寻找两个案例,分别加强学生对IR/Raman光谱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加深对基元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认知,从而更深刻地学习认识基元反应。Gaussian通过形象化分子振动模式,图像化基元反应能量路径,对于化学中分子振动与IR/Raman光谱之间的联系和基元反应的反应过程两个难题提供了直观的解释。Gaussian软件的引入使得大学化学教学中的抽象理论形象化,培养学生开创性思维,提高教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n量子化学软件包 IR/Raman光谱模拟 过渡态
下载PDF
哈工大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忠平 丛培琳 +2 位作者 郝素娥 姜兆华 黄玉东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应用工程教育范式理念分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针对我校化学工程领域的专业方向,即"一个领域(化工新材料)"和"两个行业(电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quo... 应用工程教育范式理念分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针对我校化学工程领域的专业方向,即"一个领域(化工新材料)"和"两个行业(电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以行业领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在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建设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研究生 化学工程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化学化工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宇 吴亚东 +1 位作者 王艳芳 徐平 《化工高等教育》 2021年第6期17-20,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哈尔滨工业大学根据化学化工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包含"思政融入—教学提升—引领创新"思政引领主线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哈尔滨工业大学根据化学化工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包含"思政融入—教学提升—引领创新"思政引领主线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启发创新"课程建设主线的"双线"模式,可为其他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新工科 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下载PDF
索授式授课模式在大学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尝试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素娥 范瑞清 +3 位作者 姚忠平 唐冬雁 杨春晖 韩喜江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7期117-122,共6页
基于在高等院校进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包括知识预留、学生预习、提出问题、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五个过程的索授式授课模式,并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应用结果表明索授式授课模式在激发学生学... 基于在高等院校进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包括知识预留、学生预习、提出问题、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五个过程的索授式授课模式,并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应用结果表明索授式授课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根据教学实践效果,从生理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讨论了索授式授课模式的理论应用意义,希望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索授式授课模式 大学化学
下载PDF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化工类课程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旭 唐冬雁 +2 位作者 吴金珠 刘志刚 宋英 《大学教育》 2022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的本科教学实践,按照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开展化学化工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持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 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的本科教学实践,按照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开展化学化工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持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等措施,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有效实施,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化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大学化学实验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志刚 唐冬雁 +3 位作者 周育红 张彬 刘新荣 蔡皓宇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16期125-127,共3页
本文通过仅在大学化学实验的最重要的难点及关键点通过小流量短视频展示,其他部分辅以图片,对实验原理及过程等配合画外音介绍的思路开发了有声短视频文件及课堂演示实验,并将短视频文件及实验考题等绑定在稳定、在线播放速度快、学生... 本文通过仅在大学化学实验的最重要的难点及关键点通过小流量短视频展示,其他部分辅以图片,对实验原理及过程等配合画外音介绍的思路开发了有声短视频文件及课堂演示实验,并将短视频文件及实验考题等绑定在稳定、在线播放速度快、学生使用多的手机网络平台。使零零后学生能够更方便、快捷地通过手机等学习大学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实践,收到了初步的教改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实验 视频 手机
下载PDF
聚焦杰出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推进化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丽 唐冬雁 杜耘辰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121-128,共8页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积极响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杰出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思政引领、科(产)教融合、赛创同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四层次实验课程体系,“五位一体”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形成...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积极响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杰出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思政引领、科(产)教融合、赛创同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四层次实验课程体系,“五位一体”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形成具有化学化工特色的杰出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心对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果可为化学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化学 示范中心 人才培养
下载PDF
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电化学性能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郭昊琪 杨玉林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硝酸羟胺(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是一种以HAN为主要氧化剂的新型智能推进剂,通过外加电源控制其燃烧速率与启停。为探索电化学性能与燃烧性能间的关系,在研究推进剂的离子迁移率、过电位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将其与推进剂的点火电压、点... 硝酸羟胺(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是一种以HAN为主要氧化剂的新型智能推进剂,通过外加电源控制其燃烧速率与启停。为探索电化学性能与燃烧性能间的关系,在研究推进剂的离子迁移率、过电位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将其与推进剂的点火电压、点火延迟进行关联。研究发现,推进剂在外加低电压(1.6~2.8 V)刺激下,离子迁移率与电压大小正相关,推进剂基体的改良在提高离子迁移率方面的效果大于离子掺杂。在燃烧性能方面,离子迁移率影响点火电压,过电位决定点火延迟;离子迁移率越高,点火时,推进剂的电流密度与反应活性越高;当迁移率由0.09 mm^(2)·s^(-1)·V^(-1)升高至0.16 mm^(2)·s^(-1)·V^(-1)时,点火电压由210 V降至70 V,有利于拓宽电控固体推进剂的应用范围;点火电压一定时,推进剂过电位越小,电分解速率越大,点火延迟越小,当过电位由0.67 V降至0.51 V时,点火延迟由1.68 s降至0.31 s,有利于推进剂满足快速响应的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固体推进剂 硝酸羟胺 离子迁移率 过电位 电控燃烧
下载PDF
粗化工艺对电解铜箔抗剥离强度和劣化率的影响
17
作者 彭雪嵩 由宏伟 +5 位作者 李兰晨 宋姝嬛 乐士儒 张锦秋 杨培霞 安茂忠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铜箔粗化工艺与固化工艺是铜箔表面后处理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粗化与固化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铜箔的性能。根据铜箔粗化与固化工艺过程,本文研究了Cu2+浓度、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等因素对铜箔表面形貌和抗剥离性能以及劣化率的影响,在优... 铜箔粗化工艺与固化工艺是铜箔表面后处理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粗化与固化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铜箔的性能。根据铜箔粗化与固化工艺过程,本文研究了Cu2+浓度、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等因素对铜箔表面形貌和抗剥离性能以及劣化率的影响,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抗剥离强度为1.29N/mm,劣化率为3.01%且无侧蚀的粗化电解铜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粗化工艺 抗剥离强度 劣化率 粗糙度
下载PDF
科教融合重构近化学化工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研究——以过渡态为例
18
作者 王群 颜美 +2 位作者 周欣 徐平 果崇申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第6期138-140,共3页
针对物理化学教学中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从诺贝尔奖,经典文献,最新科研成果三个方面科教融合重构课程内容,围绕过渡态理论,介绍超快激光以及最新的分叉势能面理论,使知识点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系统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过渡态曲线势能面... 针对物理化学教学中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从诺贝尔奖,经典文献,最新科研成果三个方面科教融合重构课程内容,围绕过渡态理论,介绍超快激光以及最新的分叉势能面理论,使知识点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系统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过渡态曲线势能面、马鞍点及活化能等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态理论 知识点 诺贝尔奖 科研
下载PDF
不同比例CeO_(2)包覆LNMO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董怡辰 王振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49,共7页
采用pH调控辅助共沉淀法制备LiNi_(0.5)Mn_(1.5)O_(4)(LNMO)正极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物理表征显示材料呈团聚球状颗粒形态。不同比例的CeO_(2)对LNMO正极材料包覆并优化其电化学性能,通过物理测试表征CeO_(2)-LNMO材料的结构及形貌... 采用pH调控辅助共沉淀法制备LiNi_(0.5)Mn_(1.5)O_(4)(LNMO)正极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物理表征显示材料呈团聚球状颗粒形态。不同比例的CeO_(2)对LNMO正极材料包覆并优化其电化学性能,通过物理测试表征CeO_(2)-LNMO材料的结构及形貌,通过循环、倍率、伏安及阻抗等测试对CeO_(2)-LNMO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研究得到:CeO_(2)包覆量为2%(质量分数)的CeO_(2)-LNMO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5 C、10 C大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8.8和97.6 mAh/g,1 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2.5%。CeO_(2)包覆可增强LNMO材料的导电性,提升材料的界面稳定性,从而使LNMO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包覆 共沉淀法 LiNi_(0.5)Mn_(1.5)O_(4)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江涛 王万琴 +3 位作者 卯海鹏 王振波 钟明全 邹雪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7,共7页
通过交联及脱水控制,构筑了系列不同疏松度的氧化石墨烯/淀粉复合水凝胶(GO/AM)并利用火焰等离子体诱导燃烧、惰性气氛保护热分解等手段碳化合成了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多孔碳材料(RGO-PC)。研究发现,GO不仅能够与AM在交联反应过程中... 通过交联及脱水控制,构筑了系列不同疏松度的氧化石墨烯/淀粉复合水凝胶(GO/AM)并利用火焰等离子体诱导燃烧、惰性气氛保护热分解等手段碳化合成了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多孔碳材料(RGO-PC)。研究发现,GO不仅能够与AM在交联反应过程中实现均匀复合,而且在碳化过程中可诱导AM转化成多孔复合结构,并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同时,通过脱水控制可有效控制GO/AM-WG的疏松度,影响碳化后材料的结构特性。此外,通过火焰等离子体诱导碳化更利于材料形成多孔褶皱结构。结果表明,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获得的水凝胶碳化后的比电容分别是鼓风常压干燥的1.6倍和1.5倍;利用火焰等离子体诱导燃烧碳化后的比电容为惰性气氛保护热分解碳化的2.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多孔碳 火焰等离子体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