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先进工艺取得创新成果——哈工大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应用微波水处理工艺获进展
1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年第8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水处理工艺 微波促进 绿色化学 技术研究中心 先进工艺 新成果 应用 化学水处理技术 温度场分布 反应技术
下载PDF
微波辐射处理酯化废水的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国宇 王鹏 +3 位作者 姜思朋 陈小英 李玉道 王海英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1-64,共4页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 ,建立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以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 ,考察了活性炭种类 ,活性炭用量 ,活性炭粒径 ,微波辐射时间 ,微波辐射功率 ,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12~ 16目的JX - 10 6型...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 ,建立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以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 ,考察了活性炭种类 ,活性炭用量 ,活性炭粒径 ,微波辐射时间 ,微波辐射功率 ,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12~ 16目的JX - 10 6型椰壳活性炭 5 g与 5 0mL废水 (固液比为 1∶10 )混合 ,在微波辐射功率为 5 0 0W ,辐射处理 5min的工艺条件下 ,废水的COD由 6 48mg/L降至70 1mg/L ,COD去除率为 89 2 % ,废水的 pH对处理效果几乎没有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 ,在微波辐射场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表面通过吸附 -氧化协同作用而被迅速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活性炭 废水处理 微波辐射 催化剂
下载PDF
新型环境友好材料聚乳酸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科 王鹏 +1 位作者 舒静 李文科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75,共5页
以工业乳酸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对聚乳酸合成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对传统工艺中的催化剂及投加方式作了改进。在丙交酯合成工艺中,采用ZnO/La2O3作催化剂并分2次顺序加入,明显提高了丙交酯的产率(达52%);在丙交酯开环聚合工艺中,采用辛... 以工业乳酸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对聚乳酸合成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对传统工艺中的催化剂及投加方式作了改进。在丙交酯合成工艺中,采用ZnO/La2O3作催化剂并分2次顺序加入,明显提高了丙交酯的产率(达52%);在丙交酯开环聚合工艺中,采用辛酸亚锡甲苯溶液作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30—180℃,反应时间8h,体系真空度控制在0.098MPa的条件下,制备出聚乳酸的分子质量达到2.4×104g/mol,优于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丙交酯 聚乳酸 催化 开环聚合
下载PDF
微波诱导氧化处理雅格素红BF-3B150%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国宇 王鹏 +2 位作者 姜思朋 洪光 马慧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52-55,共4页
以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 ,建立了微波诱导氧化工艺 ,对雅格素红BF 3B15 0 %染料废水进行了有效处理 .分别考查了废水初始浓度、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活性炭粒径、活性炭用量和废水pH值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该工艺对稀释 10 0倍后的... 以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 ,建立了微波诱导氧化工艺 ,对雅格素红BF 3B15 0 %染料废水进行了有效处理 .分别考查了废水初始浓度、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活性炭粒径、活性炭用量和废水pH值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该工艺对稀释 10 0倍后的实际废水 (原水COD为 2 82 4 0mg·L-1)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 :微波辐照时间 6min、微波辐射功率 6 5 0W、活性炭用量为 8g、活性炭粒径 2 0目以下 ,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的处理效果要好 .在此工艺条件下 ,废水脱色率达99 6 %、COD去除率达 96 8% .微波辐射雅格素红染料废水脱色表观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 ,该反应近似一级反应 ,动力学常数为 0 735 1min-1,半衰期为 0 94min .微波诱导氧化、活性炭吸附和单纯微波辐射 3种不同工艺的对比实验表明 ,微波诱导氧化工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诱导氧化(MIOP) 颗粒活性炭 雅格素红BF-3B150%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科 王鹏 +1 位作者 李文科 舒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8,共3页
采用微波加热提供反应所需热量,以丙交酯为原料,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为催化剂,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开展了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催化剂辛酸亚锡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SiC作辅助加热介质,微波功率为... 采用微波加热提供反应所需热量,以丙交酯为原料,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为催化剂,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开展了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催化剂辛酸亚锡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SiC作辅助加热介质,微波功率为450W,反应18min)合成了分子量为2.5×104的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微波辐射技术 合成方法 热量 丙交酯 高分子材料 PLA
下载PDF
用于环境功能涂料的纳米TiO_2/S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洪泉 王鹏 +3 位作者 钟敏 许秋颖 郑丽娜 陈春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针对环境功能涂料制备过程中 TiO2纳米颗粒在水性涂料中极易团聚、分散性差的问题,以提高分散稳定性和改善光催化氧化活性为目的,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锐钛矿型纳米 TiO2粉体为载体,Na2SiO3为包覆剂,H2SO4为中和剂,成功地制备了分散性优... 针对环境功能涂料制备过程中 TiO2纳米颗粒在水性涂料中极易团聚、分散性差的问题,以提高分散稳定性和改善光催化氧化活性为目的,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锐钛矿型纳米 TiO2粉体为载体,Na2SiO3为包覆剂,H2SO4为中和剂,成功地制备了分散性优良、光催化活性可控的纳米 TiO2/SiO2 复合粉体。结果表明,包覆剂用量、包覆温度及中和时间是影响催化剂分散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分散剂5027 用量为 2 %(wt,5027/H2O);分散液 pH 值为 9.5 左右;中和时间为 2h;包覆温度根据对其光催化活性的不同要求可控制为 23℃或 80℃;Na2SiO3用量 6 %(wt,SiO2/TiO2);陈化液 pH 值为 9.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表面包覆 二氧化硅 分散稳定性 光催化氧化 功能涂料
下载PDF
改性凹土微波诱导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洪光 王鹏 +2 位作者 张国宇 马慧俊 姜思朋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OP)技术,以自制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为催化剂,对雅格素蓝BF BR150%染料模拟废水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实验采用自制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0g与50mL雅格素蓝BF BR150%水溶液(固液比为1∶5)混合,微波功率500W辐照处理5min。...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OP)技术,以自制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为催化剂,对雅格素蓝BF BR150%染料模拟废水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实验采用自制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0g与50mL雅格素蓝BF BR150%水溶液(固液比为1∶5)混合,微波功率500W辐照处理5min。在此工艺下,废水中雅格素蓝BF BR150%的脱色率达到83. 12%。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微波辐射场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凹凸棒石表面通过吸附氧化协同作用而被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氧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表观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lnC= 0. 1186t-4. 6356,r= 0. 9716,反应速率常数k=1. 186×10-1 min-1,半衰期t =5. 8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诱导氧化工艺 脱色 雅格素蓝BF-BRl50% 改性凹凸棒石粘土 废水处理 微波加热技术
下载PDF
熔融缩聚合成聚L-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舒静 王鹏 +2 位作者 郑彤 田六一 赵宝秀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378,共5页
以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乳酸(PLLA).考察了预聚条件、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催化剂溶解程度、聚合温度及时间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FTIR和1H-NMR分析聚合物结构,GPC测定分子量分布.研究表明,等摩尔量的氯化亚锡(SnC l2... 以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乳酸(PLLA).考察了预聚条件、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催化剂溶解程度、聚合温度及时间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FTIR和1H-NMR分析聚合物结构,GPC测定分子量分布.研究表明,等摩尔量的氯化亚锡(SnC l2)和对甲苯磺酸(TSA)组成的复合催化剂效果最好,SnC l2的用量为预聚物(OLLA)的0.4%为宜;预聚过程和催化剂在OLLA中的充分溶解对提高聚合物分子量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聚合温度约为165℃;在发生爬杆现象前,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聚乳酸分子量增加.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在较短时间(8 h)内获得分子量为65000左右的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熔融缩聚 乳酸 生物降解材料 催化体系
下载PDF
新型重金属吸附树脂的微波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宝秀 王鹏 +1 位作者 郑彤 舒静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35,共4页
采用微波辐射促进化学反应技术,引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纤维素上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吸附树脂,研究了树脂合成因素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树脂结构进行了FTIR测试,并对其吸附铜离子后形成的络合物进行了XPS性能测... 采用微波辐射促进化学反应技术,引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纤维素上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吸附树脂,研究了树脂合成因素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树脂结构进行了FTIR测试,并对其吸附铜离子后形成的络合物进行了XPS性能测试.研究表明:在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下,树脂对Cu2+的吸附率为99.2%,吸附容量为49.6 mg/g;用8%NH3.H2O作为淋洗液对树脂洗脱再生,洗脱率在85%以上;当吸附树脂重复使用7次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XPS测试证明吸附树脂与重金属离子配位络合基团为伯胺基氮和羧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纤维素 吸附树脂 接枝共聚
下载PDF
羧甲基玉米多孔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忠 缪铭 +1 位作者 王鹏 张海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以多孔淀粉为原料,采用一氯乙酸和乙醇溶剂来制取羧甲基多孔复合变性淀粉,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乙醇浓度等对羧甲基多孔淀粉的取代度的影响。以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工... 以多孔淀粉为原料,采用一氯乙酸和乙醇溶剂来制取羧甲基多孔复合变性淀粉,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乙醇浓度等对羧甲基多孔淀粉的取代度的影响。以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6h、氢氧化钠4.0g、一氯乙酸4.5g、乙醇浓度95%。同时对羧甲基多孔淀粉、原玉米淀粉和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糊的流变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羧甲基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糊的流变学性质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羧甲基化 复合变性 理化性质 糊的流变学性质
下载PDF
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辅助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姗姗 李媛 +1 位作者 曹海雷 王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71,共5页
采用微波辐照酸活化法制备了酸性蒙脱土(H-MMT),并采用BET、NH3-TPD、热重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蒙脱土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增大,表面出现超强酸点位,热力学稳定性增强。将H-MMT与SnCl2进行复配后用于微波辅... 采用微波辐照酸活化法制备了酸性蒙脱土(H-MMT),并采用BET、NH3-TPD、热重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蒙脱土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增大,表面出现超强酸点位,热力学稳定性增强。将H-MMT与SnCl2进行复配后用于微波辅助原位熔融缩聚制备聚乳酸/蒙脱土(PLA/MMT)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H-MMT同时具备了较好的酸催化及纳米增强作用,以剥离形态存在于高分子基体中,PLA/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酸化蒙脱土 聚乳酸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聚乙二醇增塑PLA/L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雷海芬 王鹏 +1 位作者 张英民 袁维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1,共5页
为改善聚乳酸(PLA)性脆、断裂形变小、韧性差、热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稀土镧表面改性有机蒙脱土(La-OMMT)对聚乳酸(PLA)进行熔融插层改性,并利用聚乙二醇400(PEG-400)进行增塑改性,最终制备出聚乙二醇增塑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A/... 为改善聚乳酸(PLA)性脆、断裂形变小、韧性差、热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稀土镧表面改性有机蒙脱土(La-OMMT)对聚乳酸(PLA)进行熔融插层改性,并利用聚乙二醇400(PEG-400)进行增塑改性,最终制备出聚乙二醇增塑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A/La-OMMT/PEG-400.实验结果表明,La-OMMT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而PEG-400的加入,在保证复合材料具备一定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断裂伸长率.XRD,TEM和SEM结果表明,La-OMMT主要以剥离状态分散在PLA基体中,且La-OMMT和PEG-400的加入,使材料拉伸断面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由此扩大了PLA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有机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熔融插层
下载PDF
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吸附剂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袁春燕 王鹏 潘维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8-570,共3页
为实现污泥的资源化,用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采用碘值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微波功率、投炭量和微波辐照时间对污泥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法制备污泥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 为实现污泥的资源化,用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采用碘值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微波功率、投炭量和微波辐照时间对污泥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法制备污泥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400 W,投炭量0.25%,微波辐照时间8 min,该条件下所得吸附剂碘值为303.73 mg/L,平均孔径为2.88 nm,总孔、中孔、微孔孔容分别为0.422 mL/g、0.203 mL/g、0.150 mL/g,比表面积为308.1 m2/g,处理雅格素蓝(BF-BR)和碱性品红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分别达到75%和95%以上.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技术可行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微波 诱导热解 吸附剂
下载PDF
微波辐射处理乳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鹏 田艳 +1 位作者 张威 张国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33-1235,共3页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对模拟乳化废水进行微波辅助化学破乳处理工艺研究.分别考查微波功率、辐射时间、静置时间和pH等工艺参数对破乳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处理条件:控制废水pH为2~3,在微波功率600 W下辐射1 min后,室温静置1 h.在此工艺...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对模拟乳化废水进行微波辅助化学破乳处理工艺研究.分别考查微波功率、辐射时间、静置时间和pH等工艺参数对破乳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处理条件:控制废水pH为2~3,在微波功率600 W下辐射1 min后,室温静置1 h.在此工艺条件下,对乳化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0%~75%.考查初始COD值和快速冷却对废水破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采用经微波处理后的出水和未经处理的进水进行热交换是可行的.酸化法破乳、微波直接辐射破乳和微波辅助酸化破乳3种不同工艺的对比实验说明,微波辅助化学破乳工艺具有明显的破乳效果,微波与H+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废水 微波辐射 破乳
下载PDF
三相流化床中微波诱导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国宇 王鹏 +1 位作者 陈小英 姜思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8-710,共3页
针对目前微波诱导氧化工艺不能连续运行的问题,研究开发了采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微波诱导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设备和工艺,实现了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工艺的连续运行.以活性炭为催化剂,考查了各种实验条件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 针对目前微波诱导氧化工艺不能连续运行的问题,研究开发了采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微波诱导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设备和工艺,实现了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工艺的连续运行.以活性炭为催化剂,考查了各种实验条件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以25g粒径<0.9mm的颗粒活性炭为催化剂,进水流量为2 5L/h,进水pH在酸性或中性,苯酚质量浓度在100mg/L左右,曝气量为3 74L/h,微波功率为15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诱导氧化 三相流化床 苯酚
下载PDF
PSF/TiO_2杂化超滤膜形成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亚楠 张会轩 +4 位作者 王鹏 张明耀 杨海东 胡明忠 金晶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58-1264,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聚砜(PSF)/TiO2杂化超滤膜,研究了TiO2浓度对聚砜铸膜液流变学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构建了计算成膜过程中表观扩散系数(Da)的新方法,求出不同TiO2浓度及温度下的Da值,进而剖析了铸膜液流变学和...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聚砜(PSF)/TiO2杂化超滤膜,研究了TiO2浓度对聚砜铸膜液流变学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构建了计算成膜过程中表观扩散系数(Da)的新方法,求出不同TiO2浓度及温度下的Da值,进而剖析了铸膜液流变学和热力学性质的变化对成膜动力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杂化膜孔隙率和超滤性能的测试考察了表观扩散系数与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TiO2溶胶的PSF铸膜液由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TiO2浓度增大而增大.TiO2的加入减小了铸膜液对非溶剂的容纳能力,加速铸膜液的液-液相分离,同时TiO2引起的热力学促进作用和流变学阻碍作用相互竞争,共同影响Da的变化.实验得出,D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TiO2浓度的增大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观扩散系数Da与膜的结构和性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能直观地描述整个成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二氧化钛 有机-无机杂化膜 流变学和热力学性质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玉米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忠 王鹏 缪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借助于全自动气体吸附仪和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研究多孔淀粉的孔结构参数和对次甲基蓝色素的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建立多孔淀粉的等温吸附方程及其吸附速率方程.在柱吸附过程中,多孔淀粉吸附次甲基蓝... 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借助于全自动气体吸附仪和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研究多孔淀粉的孔结构参数和对次甲基蓝色素的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建立多孔淀粉的等温吸附方程及其吸附速率方程.在柱吸附过程中,多孔淀粉吸附次甲基蓝的最佳吸附浓度为6×10-5mol/L,多孔淀粉对次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为1.41 mg/g,且270 min达到饱和吸附量.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孔径大小均增大,这说明多孔淀粉是良好的吸附载体,能够吸附更多功能性目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吸附 次甲基蓝 孔结构 有机载体
下载PDF
复合酶水解生淀粉形成微孔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忠 王鹏 缪铭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9-52,57,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手段,对玉米淀粉的多酶复合水解过程中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结构、直链淀粉含量及酶解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微孔淀粉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协同作...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手段,对玉米淀粉的多酶复合水解过程中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结构、直链淀粉含量及酶解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微孔淀粉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协同作用在淀粉颗粒表面形成一个个很小的孔,但颗粒仍保持基本形状,淀粉晶型未发生改变仍为A型图谱,衍射图谱的峰强度及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结晶度先升高后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先逐渐升高后下降,酶解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逐渐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淀粉 复合淀粉酶 酶解 机理
下载PDF
微波辐照再生颗粒活性炭(GAC)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威 王鹏 +1 位作者 赵姗姗 史书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研究了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的温升行为和脱水行为,并对该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活性炭的再生效果与微波辐照的功率、时间、活性炭吸附量等因素的关系.研究了微波辐照对活性炭表面酸碱官能团的影响,并对微波辐照再生活性... 研究了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的温升行为和脱水行为,并对该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活性炭的再生效果与微波辐照的功率、时间、活性炭吸附量等因素的关系.研究了微波辐照对活性炭表面酸碱官能团的影响,并对微波辐照再生活性炭前后孔隙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波辐照几分钟内活性炭表面可达1000℃.对再生后活性炭碘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辐照时间,从碘值来看400W,2min再生效果好.Boehm滴定说明微波作用可以增加JX-206型果壳炭表面的碱性基团,降低其表面酸性基团,使其PZC明显增大.与废弃活性炭相比,微波辐照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容积都增加了100%左右,且微波主要作用于直径小于5nm的活性炭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微波 再生
下载PDF
微波辅助酸化蒙脱土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媛 王鹏 曹海雷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2,57,共5页
采用微波辐照法对钠基蒙脱土进行了酸化改性,制备出了酸化蒙脱土(H-MMT)固体酸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低温物理吸附等技术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微波辐照酸改性的催化剂层状结构没有被破坏,层间距略有下降,结晶度降低;... 采用微波辐照法对钠基蒙脱土进行了酸化改性,制备出了酸化蒙脱土(H-MMT)固体酸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低温物理吸附等技术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微波辐照酸改性的催化剂层状结构没有被破坏,层间距略有下降,结晶度降低;比表面积和孔径都增大,形成了较好的介孔结构;表面酸量增加.这些特性使得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后,以H-MMT为催化剂,系统研究了乳酸正丁酯的微波辅助合成方法,考查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以及微波辐照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200W、辐照15min、催化剂用量6.0%(占乳酸和正丁醇总质量)为最优的酯化条件,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72.4%.最后,探讨了微波辅助H-MMT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机制,发现H-MMT与微波具有协同作用.微波辅助H-MMT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是一种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方法,具有市场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 蒙脱土 固体酸催化剂 乳酸正丁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