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育人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育人体系建设的探索为例
1
作者 姚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9,共5页
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自身发展的定位,首先介绍了对育人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然后分别从育人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育人文化建设和育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介绍了航天学院在完善育人体系,提... 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自身发展的定位,首先介绍了对育人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然后分别从育人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育人文化建设和育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介绍了航天学院在完善育人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上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模式 文化建设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下载PDF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中的数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
作者 杨志强 刘一志 于红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44-47,51,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因此,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因此,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力学中的数学方法课程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具备基础性强、覆盖面广、课时较长等特点,有利于从知识结构、思想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该文针对力学中的数学方法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进行挖掘、提炼,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构思设计,旨在通过该课程推进人才全面培养,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中的数学方法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人才全面培养
下载PDF
硕博共选课程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教学改革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3
作者 杨志强 刘一志 +1 位作者 郝志伟 于红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3期37-40,45,共5页
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是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计算、分析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的课程,是对复杂、大型工程结构进行严密和精确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必备的基础理论,更是解决航空航天等领域求解更复杂的相关力学问题的重要研究前提。我国深... 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是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计算、分析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的课程,是对复杂、大型工程结构进行严密和精确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必备的基础理论,更是解决航空航天等领域求解更复杂的相关力学问题的重要研究前提。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人才培养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据此,该文针对力学中的数学方法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及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旨在提升课程的应用性,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中的数学方法 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下载PDF
航空宇航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峰 曹喜滨 +1 位作者 孙兆伟 陈雪芹 《大学教育》 2019年第10期146-149,179,共5页
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探索航空宇航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位、目标和特色,分别与课程和项目密切结合,采用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两种途径,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实施基于项目的培养模式... 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探索航空宇航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位、目标和特色,分别与课程和项目密切结合,采用教学计划内和教学计划外两种途径,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实施基于项目的培养模式,并通过紫丁香微纳卫星学生团队、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果体现出所提培养模式的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项目学习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航天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工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雪芹 张冀鹞 王峰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年第7期84-86,共3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合航天优势,探索航天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开设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创新工场(以下简称“创新工场”)。“创新工场”依据“兴趣驱动、自主学习、重在过程、分级培养”原则,以学生管...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合航天优势,探索航天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开设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创新工场(以下简称“创新工场”)。“创新工场”依据“兴趣驱动、自主学习、重在过程、分级培养”原则,以学生管理团队为主进行日常运营与管理,以教师指导团队为辅进行监督与保障,从大学生创新队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多校区协同培养等方面予以实施,旨在为我国高校工程领域领军人才与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工程 培养模式 创新工场
下载PDF
航天拔尖人才特色班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班”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承 刘天喜 +1 位作者 孙精壹 曹喜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3,144,共5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针对我国航天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开设了院士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小卫星班”,采用航天精神引领、多学科知识复合教学及航天工程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航天拔尖人才及战略科学家。思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针对我国航天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开设了院士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小卫星班”,采用航天精神引领、多学科知识复合教学及航天工程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航天拔尖人才及战略科学家。思政教育方面,通过爱国主义教育,邀请航天总师座谈,充分依托“航天魂”“航天行”等思政实践活动,树立“爱党爱国、航天报国”信念;培养体系方面,实施“航天引领、专业任选”的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本研一体、项目驱动的个性化课程培养体系,设置贯通式课程,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与实践;素质能力方面,将航天工程组织管理与研制模式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紫丁香卫星创新工场,团队协作开展项目实施,使学生在航天高标准工程项目中锤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 知识复合型拔尖人才 培养模式 贯通式课程 小卫星班
原文传递
“以赛育人”的航天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魏承 刘天喜 +1 位作者 赵雅琴 沈毅 《教育进展》 2025年第2期948-958,共11页
针对航天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中国宇航学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主办了第一届空天智能应用挑战赛,比赛以解决航天工程问题为目的设立了空间机器人灵巧捕获、空间目标运动感知、自主项目–空天智能应用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通过选手答辩、... 针对航天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中国宇航学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主办了第一届空天智能应用挑战赛,比赛以解决航天工程问题为目的设立了空间机器人灵巧捕获、空间目标运动感知、自主项目–空天智能应用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通过选手答辩、专家质询、成绩复核三个环节决出了一二三等奖。本次比赛共76支队伍报名参赛,分别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部队单位、商业航天公司,打破了多数航天学科类比赛仅面向于高校的限制,为航天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航天工程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更多思路,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学术互动。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主办方,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完成了SpaceSim软件的孵化与能力提升,出版了1部工信部规划教材,参赛学生发表了1篇学术论文,达到了以赛育人的目的。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Astronautics jointly sponsored the first Space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Challenge. In order to solve aerospace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competition set up three projects: smart acquisition of space robots, space target motion perception, and autonomous project-space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Each project was awarded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prizes through the three links of contestant defense, expert inquiry and performance review. A total of 76 teams from major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military units, commercial space companies signed up for the competition, breaking the restrictions that most space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are only for universities, providing a broader space for aerospace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but also put forward more ideas for solving aerospace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promote academic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the organizer, won 1 first prize, 1 second prize and 3 third prizes, completed the incubation and capability improvement of SpaceSim software, published 1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nning textbook, and the participating students published 1 academic paper,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people through compet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工程 人才培养 以赛育人 空天智能应用挑战赛 校企互动
下载PDF
保激光链路指向性下引力波探测航天器质心辨识
8
作者 王申奥 王子鸣 +2 位作者 张慧博 姚金铭 张志贤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航天器质心相对其标定位置的偏差会严重影响引力波探测精度,需要研究适用于引力波探测的质心辨识方法。现有方法采用磁力矩器等驱动航天器大角度机动,基于机动信号进行辨识,但这会破坏激光链路,不适用于超静超...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航天器质心相对其标定位置的偏差会严重影响引力波探测精度,需要研究适用于引力波探测的质心辨识方法。现有方法采用磁力矩器等驱动航天器大角度机动,基于机动信号进行辨识,但这会破坏激光链路,不适用于超静超稳的引力波探测航天器。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链路约束条件的质心辨识方法。文章构建了考虑太阳光压等空间非保守力在内的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动力学模型以及航天器姿态运动学模型,研究了保证激光链路指向性的航天器机动条件,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理论的高精高稳航天器质心辨识方法,开展了保证激光链路指向性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激光干涉臂相互对准精度在10 nrad以内,并同时实现27μm精度的质心辨识。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辨识精度上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证明了其能够在保证激光干涉臂相互对准精度的情况下,对引力波探测航天器质心位置实现高精度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波探测航天器 航天器动力学模型 激光链路指向性 质心辨识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中国航天工程视角下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均 钱程屹 +5 位作者 袁承勋 李杨 吴晓宏 田浩 张宇 霍雷 《物理与工程》 2023年第3期28-33,共6页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本文立足于中国航天工程视角,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勇担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的背景下,以新角度设计大学物理学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中国航...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本文立足于中国航天工程视角,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勇担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的背景下,以新角度设计大学物理学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中国航天工程视角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三线”设计。并围绕“X+工程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出气体专题、电磁波与量子力学专题的两个课程思政实践案例,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设计引出更宽阔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学 课程思政 哈工大 中国航天
下载PDF
航天器系统仿真软件SpaceSim设计与应用
10
作者 魏承 乔彬 +2 位作者 刘天喜 赵晗 曹喜滨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4-1731,共8页
针对中国航天事业对国产化航天器设计软件的迫切需求,设计了航天器系统仿真软件SpaceSim。面向大规模航天系统仿真效率低,以及多领域先进载荷耦合仿真复杂、传统的时间驱动仿真框架难以满足时敏任务需求等难题,提出了基于GPU的大规模航... 针对中国航天事业对国产化航天器设计软件的迫切需求,设计了航天器系统仿真软件SpaceSim。面向大规模航天系统仿真效率低,以及多领域先进载荷耦合仿真复杂、传统的时间驱动仿真框架难以满足时敏任务需求等难题,提出了基于GPU的大规模航天系统多领域建模与高效仿真方法,构建了基于时间和事件混合驱动的航天系统软件运行框架,并实现了与第三方软件的高性能联合仿真接口。SpaceSim可完成航天器设计、测试、发射、运控等全任务周期的仿真与验证,可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及型号工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系统仿真 软件设计 仿真平台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的预设时间航天器轨迹跟踪控制
11
作者 郝勇 贾登辉 +1 位作者 李晨洋 李俊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69,共9页
针对通信受限条件下的航天器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预设时间控制算法。为了满足不同任务场景下对航天器快速性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预设时间轨迹跟踪控制算法。结合反步控制理论及预设时间动态增益,最终实现轨迹跟踪... 针对通信受限条件下的航天器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预设时间控制算法。为了满足不同任务场景下对航天器快速性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预设时间轨迹跟踪控制算法。结合反步控制理论及预设时间动态增益,最终实现轨迹跟踪系统的预设时间收敛。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航天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身通信能力的限制,造成通信阻塞、时延和丢包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参数的事件触发算法,在保证系统控制精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控制中心与航天器本体间不必要的通信资源消耗。相比于传统的静态事件触发算法,文中基于动态参数的事件触发算法在减少通信频率方面更具优势。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受限 轨迹跟踪 事件触发 预设时间 反步控制 动态增益 网络化控制系统 动态参数
下载PDF
航天器虚拟仿真实践课程创新设计与应用——以哈工大小卫星班贯通式课程为例
12
作者 刘天喜 魏承 +2 位作者 田浩 梁磊 叶楠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776-783,共8页
针对我国高校航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班面向大三本科生开设了仿真实践类专业课《航天器与自主智能系统创新设计》,创新性提出并形成了SpaceSim软件官网开放社区学习模式和自媒体自我创作型学习模式,采... 针对我国高校航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班面向大三本科生开设了仿真实践类专业课《航天器与自主智能系统创新设计》,创新性提出并形成了SpaceSim软件官网开放社区学习模式和自媒体自我创作型学习模式,采用案例式教学,从姿轨控与空间环境等基础知识到通导遥载荷特性等应用知识,利用国产航天器系统仿真软件SpaceSim编制了40个仿真案例并上传至软件官网开放社区,建立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和激发了学生们同团队教师在线研究和探讨仿真实验问题的兴趣,提高了授课质量。课程以学生提交的大作业为考核项目,提出“自主进阶式任务想定”教学模式并引入自媒体评价机制,学生通过自媒体展示和讲解自己的大作业,锻炼了学生的项目构建与表达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态度与认真程度,对提升授课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该课程的授课模式、课程内容以及仿真工具已被其他高校航天专业课以及空天智能应用挑战赛所借鉴和采用,验证了该课程创新设计理念的应用实践性与有效性。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space professional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small satellite class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pened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simulation practice “Innovative Design of Spacecraft and Autonomous Intelligent System” for junior undergraduates, and innovatively proposed and formed the SpaceSim open community learning model and the self-creative learning model of we-media, using case teaching. From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and space environment to the application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40 simulation cases were compiled by SpaceSim, a domestic spacecraft system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uploaded to the open community of the software’s official website, establishing an academic exchange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nd peers, which promote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onlin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ith team teacher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course takes the large assignments submitted by students as assessment items, proposes the teaching mode of “independent advanced task planning” and introduces the we-media evaluation mechanism. Students display and explain their large assignments through we-media, which exercises students’ abili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effectively improves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 and seriousness in completing assignment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Finally, the teaching mode, course content and simulation tools of this course have been used for reference and adopted by other aerospac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Space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Challenge competitions, which verifies the application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novative design concept of this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专业课 仿真实践 官网开放社区学习 自媒体自我创作型学习 小卫星班
下载PDF
面向在轨操控的多分支航天器性能量化与设计优化
13
作者 岳程斐 马经翰 +2 位作者 曾令斌 王天舒 曹喜滨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2-1765,共14页
针对在轨操控多分支航天器性能量化与构型设计优化问题,提出了一套兼顾刚度、灵巧性、工作空间指标及能耗指标的多分支航天器性能评价体系,并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完成了多分支航天器构型的优化。首先,介绍了可操作度、速度全域性能、灵... 针对在轨操控多分支航天器性能量化与构型设计优化问题,提出了一套兼顾刚度、灵巧性、工作空间指标及能耗指标的多分支航天器性能评价体系,并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完成了多分支航天器构型的优化。首先,介绍了可操作度、速度全域性能、灵巧工作空间等传统单臂构型优化指标,并提出由多分支系统刚度、多分支运动学灵巧性、多分支动力学灵巧性等性能指标构建的多分支航天器性能量化评价体系。其次,考虑通用操控场景,以单臂优化指标为目标函数,并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完成了单臂构型优化。在此基础上,面向双臂支撑、双臂操控的场景,完成了多分支航天器构型优化这类超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指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操控 多分支航天器 性能量化 构型设计与优化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一种超参数自适应航天器交会变轨策略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雷翔 郭延宁 +2 位作者 邓武东 吕跃勇 马广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利用强化学习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超参数自适应的燃料最优地球同步轨道(GEO)航天器交会变轨策略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GEO航天器交会Lambert变轨模型。以变轨时刻为决策变量、燃料消耗为适应度函数,使用改进式综合学习粒子群算法(ICLPSO... 利用强化学习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超参数自适应的燃料最优地球同步轨道(GEO)航天器交会变轨策略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GEO航天器交会Lambert变轨模型。以变轨时刻为决策变量、燃料消耗为适应度函数,使用改进式综合学习粒子群算法(ICLPSO)作为变轨策略优化的基础方法。其次,考虑到求解的最优性和快速性,重新设计了以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结果为参考基线的奖励函数。使用一族典型GEO航天器交会工况训练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神经网络(DDPG)。将DDPG与ICLPSO组合为强化学习粒子群算法(RLPSO),从而实现算法超参数根据实时迭代收敛情况的自适应动态调整。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与PSO、综合学习粒子群算法(CLPSO)相比,RLPSO在较少迭代后即可给出适应度较高的规划结果,减轻了迭代过程中的计算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Lambert变轨 强化学习 粒子群算法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下载PDF
不完全信息Epsilon纳什均衡的航天器末端追逃博弈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旭 叶东 +1 位作者 肖岩 孙兆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3,共11页
针对不完全信息下的航天器末端追逃问题,提出了一种满足Epsilon纳什均衡的微分博弈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完全信息下的有限时间追逃纳什均衡策略对,并将其作为目标航天器实际采取的控制策略,使目标航天器掌握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进而获... 针对不完全信息下的航天器末端追逃问题,提出了一种满足Epsilon纳什均衡的微分博弈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完全信息下的有限时间追逃纳什均衡策略对,并将其作为目标航天器实际采取的控制策略,使目标航天器掌握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进而获得更好的逃逸性能。在此基础上,考虑拦截航天器不能获取目标控制矩阵信息的态势,设计了基于广义卡尔曼滤波的行为学习信息估计算法,使拦截器能够对目标的不完全信息进行估计,并提出了不完全信息下的末端追逃博弈控制策略。经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所设计的不完全信息下微分博弈策略对满足Epsilon纳什均衡。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估计目标的不完全信息,确保拦截器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拦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追逃 追逃博弈策略 Epsilon纳什均衡 不完全信息估计
下载PDF
喷气驱动航天器姿态控制强化学习算法及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德嵩 刘延芳 +2 位作者 袁秋帆 赵福友 齐乃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3-913,共11页
针对喷气驱动航天器在推力幅值受限条件下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姿态控制强化学习算法。该算法包含两个神经网络,即控制策略网络和李雅普诺夫神经网络。其中,控制策略网络直接以喷气推力器的推力作为输出,训练数据中推力满足幅值约束... 针对喷气驱动航天器在推力幅值受限条件下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姿态控制强化学习算法。该算法包含两个神经网络,即控制策略网络和李雅普诺夫神经网络。其中,控制策略网络直接以喷气推力器的推力作为输出,训练数据中推力满足幅值约束条件,隐式地解决推力分配优化和控制量饱和问题;设计姿态控制强化学习算法,并引入基于样本数据的航天器姿态稳定性定理,保证学习得到的控制策略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主流的强化学习算法和传统姿态控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的姿态控制算法在敏捷性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将控制策略移植到半物理仿真平台,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完成航天器的大角度机动任务,从而证明了通过所提出的姿态控制算法训练得到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泛化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姿态控制 李雅普诺夫函数 半物理仿真
下载PDF
航天器大功率固态配电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建伟 李化义 +4 位作者 张明 范建锋 董浩轩 黄雷 刘俊尧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大功率固态配电需要解决在开关过程中电压变化率和电流变化率较高的问题,抑制在短路保护过程中功率管漏极和源极存在的振荡和高电压应力。采用“慢开通,慢关断”的控制方式,降低了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率。通过降低关断过... 大功率固态配电需要解决在开关过程中电压变化率和电流变化率较高的问题,抑制在短路保护过程中功率管漏极和源极存在的振荡和高电压应力。采用“慢开通,慢关断”的控制方式,降低了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率。通过降低关断过程中电流变化率和增大振荡回路阻尼的方法,抑制了短路保护关断过程中功率管漏源电压应力和振荡。在此基础上,研制了160 V/200 A固态配电样机,实验验证表明所采用的方法是有效的。该方法提高了大功率负载的配电可靠性,可为大功率固态配电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电源系统 大功率固态配电 高可靠性 短路保护
下载PDF
柔性航天器的H_(∞)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新华 汪康 高长生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当柔性航天器工作时,由于液体燃料的晃动与重力梯度等外界环境干扰,导致航天器系统出现强非线性以及强耦合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控制其姿态偏转一直是极具难点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种H_(∞)状态反馈控制器,重新定义了柔性航天... 当柔性航天器工作时,由于液体燃料的晃动与重力梯度等外界环境干扰,导致航天器系统出现强非线性以及强耦合性等特点,因此如何控制其姿态偏转一直是极具难点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种H_(∞)状态反馈控制器,重新定义了柔性航天器的动力学模型中的综合扰动项,结合运动学模型描绘了柔性航天器的数学模型表达式。将柔性航天器的数学模型改写成了H_(∞)状态反馈控制数学模型。使用数学理论验证了控制器理论可用性,通过仿真软件对处于H_(∞)状态反馈控制律下的柔性航天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H_(∞)状态反馈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实现柔性航天器的姿态稳定,振动抑制,具有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航天器 H_(∞)控制 数学模型 状态反馈 姿态控制
下载PDF
小推力航天器逃离太阳系的引力辅助轨迹设计
19
作者 范子琛 成飞 +2 位作者 李文龙 霍明英 齐乃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2-1039,共8页
针对太阳系边界探测,利用形函数轨迹优化算法快速生成连续小推力航天器引力辅助逃离太阳系的三维轨迹,实现在有限燃料条件下的超远距离探测。通过对比有无引力辅助设计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引力辅助技术在逃离太阳系过程中的有效性。仿真... 针对太阳系边界探测,利用形函数轨迹优化算法快速生成连续小推力航天器引力辅助逃离太阳系的三维轨迹,实现在有限燃料条件下的超远距离探测。通过对比有无引力辅助设计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引力辅助技术在逃离太阳系过程中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贝塞尔形函数方法的连续小推力轨迹优化算法可以高效地设计出引力辅助逃离太阳系的合理三维初始轨迹,对于初始探测任务的快速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辅助 小推力轨迹设计 逃离太阳系 贝塞尔形函数法
下载PDF
应用变速控制力矩陀螺的航天器姿态自适应控制
20
作者 林子杰 陆国平 +2 位作者 吕旺 吴宝林 李化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提高敏捷挠性航天器在轨连续机动的快速性和高稳定性,应用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ariable speed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VSCMGs)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提出了一种将观测器与自适应控制结合的姿态控制律与VSCMGs复合操纵律。考虑到机... 为提高敏捷挠性航天器在轨连续机动的快速性和高稳定性,应用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ariable speed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VSCMGs)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提出了一种将观测器与自适应控制结合的姿态控制律与VSCMGs复合操纵律。考虑到机动过程中挠性模态及精确惯量不可知,采用模态观测器和转动惯量估计器对不可测的状态或参数进行辨识,辨识结果用于精确估计前馈补偿力矩,利用Lyapunov分析方法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鉴于VSCMGs实际使用的力矩分配能力、避奇异能力、轮速平衡能力与末态框架角定位能力,分别设计了加权伪逆操纵律与3种对应的零运动。基于雅可比矩阵条件数提出了末态框架角的优选方法,给出了VSCMGs零运动在机动过程不同阶段的部署方案。结果表明:通过连续姿态机动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VSCMGs在连续机动过程中平滑切换模式,在不同的机动阶段实现了相应功能。模态观测值和惯量估计值在多次机动后收敛至真值附近,经过参数辨识后的控制器使航天器在机动末端更快更稳地达到指向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控制力矩陀螺 姿态机动 挠性航天器 自适应控制 模态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