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7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航天航空可变形结构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赵伟 刘立武 +2 位作者 孙健 冷劲松 刘彦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83,共11页
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是一种在相应的外界刺激下可以在临时形状和初始形状之间进行切换的智能材料,具有低密度、低成本、可回复变形大,刺激方式可控等优点,在航天航空领域,如:空间可展开结构、锁紧释放机构、变体等,展现出来了巨... 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是一种在相应的外界刺激下可以在临时形状和初始形状之间进行切换的智能材料,具有低密度、低成本、可回复变形大,刺激方式可控等优点,在航天航空领域,如:空间可展开结构、锁紧释放机构、变体等,展现出来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些应用大多处于开发阶段,一部分完成了地面功能验证,少部分进行了航天实验。本文首先总结了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和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SMPC)的分类,以及恶劣的空间环境因素下SMP的性能变化。随后总结了SMPC的空间可展开结构,包括:铰链、桁架、太阳能电池阵;SMPC的解锁释放结构;SMPC的变体结构以及基于4D打印的SMPC可展开结构的潜在应用。最后,对形状记忆材料和结构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复合材料 可变形结构 航天航空
下载PDF
3D C/C复合材料超高温剪切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许承海 戴新航 孟松鹤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3年第5期54-59,共6页
C/C复合材料同时结合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可设计性和碳素材料优异的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高速飞行器头部与翼前缘等热端部件。怎样正确评价C/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力学性能,成为了其能否合... C/C复合材料同时结合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可设计性和碳素材料优异的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高速飞行器头部与翼前缘等热端部件。怎样正确评价C/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力学性能,成为了其能否合理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基于C/C复合材料良好导电特性的试样直接通电加热技术与复合材料双切口压缩剪切试验技术(DNS)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温度达3000℃的材料超高温剪切性能试验方法。利用该方法完成了3D C/C复合材料室温~2800℃温度范围的剪切性能试验研究,红外热像仪测试结果显示在试样标距区内温度场分布较均匀,全场应变测试系统测试结果显示在试样标距区内应变分布较均匀,室温下双边切口压缩试验方法与Iosipescu试验方法测试剪切强度具有好的一致性,该方法适用于C/C复合材料超高温剪切性能试验研究。3DC/C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剪切非线性,剪切强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40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随温度增高而降低;材料的主要破坏模式为薄弱面的宏观裂纹扩展、纤维束剪切破坏与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超高温环境 剪切性能 通电加热技术
下载PDF
面向火星探测的环氧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豆 刘立武 +14 位作者 徐鹏飞 赵印中 李奇峰 兰鑫 张风华 王林林 万雪 邹昕 曾成均 辛晓洲 戴雯煦 李莹 何延春 刘彦菊 冷劲松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9-255,共17页
国家火星探测任务是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智能材料这种集材料、结构和功能于一体的先进材料将会对火星探测任务有所助力.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材料,可在有... 国家火星探测任务是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智能材料这种集材料、结构和功能于一体的先进材料将会对火星探测任务有所助力.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材料,可在有效减轻载荷的同时实现自主变形,已经在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的应用中崭露头角.因此有必要研究这种新型环氧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应用于火星探测工程的可能性.首先,针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任务需求,设计了一个具有自释放功能的着陆平台国旗装置.其中的锁紧释放装置由碳纤维增强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分别从静态拉伸力学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三个角度评估了空间辐照和长期存储对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影响.其中,空间辐照包括γ射线和紫外射线,辐照剂量分别为5×10^(5)rad和23.6 kCal.长期存储分为低温-196℃、室温25℃和高温85℃存储30天,和低温-196℃存储457天两组实验.最后,从“祝融号”火星车所携带相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五星红旗被成功释放,旗面平整、图案清晰.这说明所研究的环氧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可成功应用于火星探测任务,未来有望以多种结构形式助力我国的火星采样返回乃至其它深空探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 空间辐照 长期存储 自释放机构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下载PDF
新型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4
作者 吴林志 熊健 +3 位作者 马力 王兵 张国旗 杨金水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67,共27页
复合材料点阵结构是一种具有轻质、高比强、高比刚以及多功能潜力的新型结构材料,近几年受到国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是新一代结构材料一体化的理想结构材料.本文概述了点阵复合材料及结构的发展历程,包括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拓扑构型设计、... 复合材料点阵结构是一种具有轻质、高比强、高比刚以及多功能潜力的新型结构材料,近几年受到国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是新一代结构材料一体化的理想结构材料.本文概述了点阵复合材料及结构的发展历程,包括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拓扑构型设计、制备工艺研究、力学性能表征、失效模式分析、预报模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并给出了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失效模式和理论数值模型汇总表以及修正后的材料强度与密度关系图.同时,本文对复合材料点阵结构可能应用的领域进行预测,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点阵结构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轻质 夹芯结构
下载PDF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现状 被引量:43
5
作者 徐丽 张幸红 韩杰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9-82,95,共5页
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产品缺陷检测和质量评价手段的无损检测技术也相应得到迅速发展。总结了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即:涡流检测法、射线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光学检测法、声... 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产品缺陷检测和质量评价手段的无损检测技术也相应得到迅速发展。总结了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即:涡流检测法、射线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光学检测法、声发射和机械阻抗分析法等,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作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无损检测 航空航天 无损检测技术 新型复合材料 超声波检测法 现状 复合材料构件 阻抗分析法 航天领域
下载PDF
织物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丽英 孟松鹤 +3 位作者 许承海 张涛 王国勇 刘建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为探讨不同结构形式织物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损伤破坏机制之间的差异,通过宏观拉压试验,研究了经编及平纹碳纤维织物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压缩力学性能,并利用声发射对试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对破坏后的断口进行显微镜观... 为探讨不同结构形式织物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损伤破坏机制之间的差异,通过宏观拉压试验,研究了经编及平纹碳纤维织物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压缩力学性能,并利用声发射对试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对破坏后的断口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分别给出了两种材料的拉伸和压缩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结构形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与经编织物复合材料相比,平纹织物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强度均较低,且其拉伸、压缩破坏试样的断口相对齐平,分层现象不明显;根据声发射监测结果可以判定两种复合材料损伤过程中的损伤类型,与经编织物相比,平纹织物复合材料拉/压过程中的声发射电压信号相对稳定且整体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织物 平纹织物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声发射
下载PDF
简谐激励下共固化复合材料粘弹阻尼结构的损耗因子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潘利剑 张博明 戴福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60,共4页
基于模态叠加法和模态应变能法,推导出在任意简谐激励下粘弹阻尼结构的损耗因子的计算方法,并采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共固化复合材料粘弹阻尼结构在简谐激励下的损耗因子。分析结果与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建... 基于模态叠加法和模态应变能法,推导出在任意简谐激励下粘弹阻尼结构的损耗因子的计算方法,并采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共固化复合材料粘弹阻尼结构在简谐激励下的损耗因子。分析结果与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对粘弹阻尼结构的损耗因子的分析以及共固化复合材料粘弹阻尼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阻尼结构 损耗因子 模态叠加 复合材料 共固化
下载PDF
飞机用复合材料结构分层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一帆 刘文博 +1 位作者 张璐 王荣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1,57,共4页
复合材料是现代飞机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材料,而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分层损伤问题一直是飞机研制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结构问题。文章综述了飞机用复合材料分层损伤问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为保证复合材料结构的正常工作而采用的常用无... 复合材料是现代飞机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材料,而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分层损伤问题一直是飞机研制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结构问题。文章综述了飞机用复合材料分层损伤问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为保证复合材料结构的正常工作而采用的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并报道了国内外学者在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实验及数值模拟方面所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分层损伤 无损检测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AGS)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9
作者 杜善义 章继峰 张博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9-424,共6页
具有空间点阵的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AG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结构形式,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AGS优良的各项性能以及在美、俄等国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现状,着重描述了混合工艺法、模具膨胀工艺和拉挤-互锁格... 具有空间点阵的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AG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结构形式,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AGS优良的各项性能以及在美、俄等国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现状,着重描述了混合工艺法、模具膨胀工艺和拉挤-互锁格栅结构几种现行工艺方法,并对当前国内外针对格栅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AGS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格栅结构 力学性能 健康监测
下载PDF
新型轻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振动阻尼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力 杨金水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9-398,共30页
作为新一代先进轻质超强韧结构材料,复合材料格栅和点阵夹芯结构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该类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相关力学性能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该类结构振动阻尼性能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该文综述了... 作为新一代先进轻质超强韧结构材料,复合材料格栅和点阵夹芯结构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该类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相关力学性能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该类结构振动阻尼性能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该文综述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简单层合结构以及各类夹芯结构振动阻尼性能的研究现状.首先阐述其阻尼机理,然后分别概述了复合材料简单层合板的微观和宏观阻尼模型、复合材料粘弹性阻尼夹层结构和新型夹层结构的阻尼预报工作,最后总结归纳现有关于该类结构阻尼特性研究工作中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芯结构 振动 阻尼 模型
下载PDF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空间可展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伟 刘立武 +2 位作者 兰鑫 刘彦菊 冷劲松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5期594-601,共8页
传统的机械式可展开结构往往存在机械结构较复杂、质量较大、展开过程易产生振动的缺点,而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低成本、低密度、比强度大,展开过程平缓,振动小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解决空间可展开结构现在面临问题的一种可能... 传统的机械式可展开结构往往存在机械结构较复杂、质量较大、展开过程易产生振动的缺点,而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低成本、低密度、比强度大,展开过程平缓,振动小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解决空间可展开结构现在面临问题的一种可能手段。介绍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空间可展开结构的发展近况,其结构简单、振动小等特点有望使其在未来的航天领域得到更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复合材料 空间可展开结构 应用研究
下载PDF
EB-PVD工艺制备Ti/Ti-Al超薄多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李 孙跃 赫晓东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利用大功率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制备了Ti和Ti-48at%Al交替蒸发沉积形成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型多层材料薄箔。研究了靶基距、微观结构参数及试样在制备材料的选取位置对其性能的影响,考察了Ti/Ti-Al微叠层材料在不同温度下... 利用大功率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制备了Ti和Ti-48at%Al交替蒸发沉积形成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型多层材料薄箔。研究了靶基距、微观结构参数及试样在制备材料的选取位置对其性能的影响,考察了Ti/Ti-Al微叠层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室温脆性得到了明显改善,高温下由于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反常强化作用,使材料在500~800℃之间的性能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材料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金属间化合物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
下载PDF
基于固有频率改变率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损伤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莫淑华 王春艳 潘利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77,共4页
本研究是在复合材料固化之前,将一定尺寸的聚酰亚胺薄膜插入复合材料结构中来模拟复合材料的脱层损伤.用自由振动的方法测定了含有损伤和无损伤复合材料悬臂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脱层损伤位置进行了识别.... 本研究是在复合材料固化之前,将一定尺寸的聚酰亚胺薄膜插入复合材料结构中来模拟复合材料的脱层损伤.用自由振动的方法测定了含有损伤和无损伤复合材料悬臂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脱层损伤位置进行了识别.损伤位置的识别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此方法对于解决复合材料结构损伤问题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振动模态 损伤 固有频率 定位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MoSi_2复合材料的研制及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英杰 王志刚 +2 位作者 方双全 孙新 黄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755-758,共4页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改性MoSi2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现采用十二烷磺酸基钠(C12H25SO3Na)作为分散剂可以有效地解决碳纳米管的分散问题。利用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与结构,结果显示加入碳纳米管并没有使材料的...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改性MoSi2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现采用十二烷磺酸基钠(C12H25SO3Na)作为分散剂可以有效地解决碳纳米管的分散问题。利用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与结构,结果显示加入碳纳米管并没有使材料的物相发生明显改变,其主要物相为四方结构的MoSi2,还有少量的Mo5Si3。利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的加入能降低材料的晶粒尺寸,使内部孔隙减小,孔径变小,从而促进了烧结坯块的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MOSI2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 结构特性
下载PDF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气体阻隔性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冠军 王赛 +3 位作者 张新 王路 杨帆 王荣国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氢能是改善国内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储氢瓶是氢能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储氢瓶的质量储氢密度,采用聚合物内衬的轻量化Ⅳ型瓶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然而,聚合物内衬的气体阻隔性能成为了限制储氢瓶发展的... 氢能是改善国内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储氢瓶是氢能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储氢瓶的质量储氢密度,采用聚合物内衬的轻量化Ⅳ型瓶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然而,聚合物内衬的气体阻隔性能成为了限制储氢瓶发展的核心指标。本文阐述了石墨烯提高聚合物气体阻隔性能的机理,归纳了二相和三相气体渗透理论模型,基于石墨烯的化学结构、改性分散、诱导聚合物结晶、取向四个方面总结了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气体阻隔性能,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石墨烯 储氢瓶 气体阻隔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平板型复合材料格栅结构载荷重构研究Ⅰ:前向响应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章继峰 张博明 +1 位作者 武湛君 杜善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4-160,共7页
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AGS)在航空、航天结构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作者针对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载荷重构进行了研究。本文中研究了平板型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在横向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前向响应近似模型... 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AGS)在航空、航天结构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作者针对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载荷重构进行了研究。本文中研究了平板型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在横向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前向响应近似模型。考虑AGS板蒙皮/肋的弯剪耦合效应和截面偏心距e,对平板型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等效刚度模型进行了改进。基于改进的等效刚度模型和非对称Mindlin板理论,建立了平板型格栅结构的前向响应近似模型及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应用傅立叶展开求解了低速横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该部分研究将为平板型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载荷重构Ⅱ:逆向重构的研究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重构 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 前向响应模型 等效刚度模型
下载PDF
平板型复合材料格栅结构载荷重构研究--Ⅱ:反演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继峰 王振清 +2 位作者 武湛君 张博明 杜善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140,共7页
将最优化方法应用到复合材料格栅板的载荷重构中,基于文献[11]所建立的前向响应模型,通过构造误差性能指标J表征前向响应模型与实测响应的差,将载荷的反演转换为所定义误差性能指标极值条件的获取,应用平滑算法对指标J的极值进行了求解... 将最优化方法应用到复合材料格栅板的载荷重构中,基于文献[11]所建立的前向响应模型,通过构造误差性能指标J表征前向响应模型与实测响应的差,将载荷的反演转换为所定义误差性能指标极值条件的获取,应用平滑算法对指标J的极值进行了求解;并借助分布式响应的功率梯度云和指标J极值点的搜索给出了一套由粗到精的载荷定位方法,实现了AGS板的载荷时程和载荷位置的同时重构。算例与实验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鲁棒性,从而为AGS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重构 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 反演模型 优化算法 误差指标
下载PDF
结构型隐身复合材料吸波及动/静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茂盛 王国凡 +3 位作者 高正娟 张铁夫 王彪 朱静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2,共6页
 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添加代号分别为S-5,S-1A,HT,XF-4b,SM,TX,XF-2微米级颗粒吸收剂,在保证良好隐身性能的前提下,赋予了材料一定的力学性能。对应于10dB隐身水平,平板试样的有效吸收频带宽度大约在10GHz。非标准试样的动态力...  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添加代号分别为S-5,S-1A,HT,XF-4b,SM,TX,XF-2微米级颗粒吸收剂,在保证良好隐身性能的前提下,赋予了材料一定的力学性能。对应于10dB隐身水平,平板试样的有效吸收频带宽度大约在10GHz。非标准试样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结构型隐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然而,标准试样的静态拉、压、弯、剪等指标低于传统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技术 结构型隐身材料 吸收剂 冲击
下载PDF
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_2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金平 孟松鹤 +2 位作者 韩杰才 易法军 许承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729,共3页
将增韧相与ZrB2陶瓷基体按配比混料、热压,制备了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密度、硬度、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混料热压法能制备99.5%理论密度的ZrB2复合材料;显微硬度为800HV,室温抗压强度... 将增韧相与ZrB2陶瓷基体按配比混料、热压,制备了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密度、硬度、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以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混料热压法能制备99.5%理论密度的ZrB2复合材料;显微硬度为800HV,室温抗压强度为1.397GPa,相对压缩率为21.8%.随着温度升高,强度和压缩率均急剧下降;然而,到1100℃时抗压强度仍高达649MPa,相对压缩率为7.6%.该复合材料在等离子电弧加热器上烧蚀6s后,试样表面温升达2800℃,烧蚀后晶粒长大,部分韧化相熔化飞出,留下孔洞.在氧乙炔焰上烧蚀30s后,试样表面温升达到2000℃,烧蚀后表面无裂纹,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晶粒略有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ZRB2 颗粒混合 增韧 双相 抗压强度 表面温升 耐烧蚀性能 电弧加热器 压缩率 陶瓷基体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理论密度 显微硬度 温度升高 晶粒长大 热压法 等离子 氧化膜 混料 制备 试样 熔化 韧化 乙炔
下载PDF
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70
20
作者 易法军 梁军 +1 位作者 孟松鹤 杜善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8-56,共9页
烧蚀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因物理、化学和力学因素造成质量损失 ,影响其性能。建立相应的热化学和热力学烧蚀模型 ,分析其传热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 ,建立材料的热毁损判据 ,是复合材料防热结构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烧蚀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因物理、化学和力学因素造成质量损失 ,影响其性能。建立相应的热化学和热力学烧蚀模型 ,分析其传热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 ,建立材料的热毁损判据 ,是复合材料防热结构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中对炭基复合材料烧蚀机理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热化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 烧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