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5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教融合视域下科研团队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振动噪声控制科研团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滨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8期35-38,共4页
当前,研究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振动噪声控制科研团队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为例,从科研团队层面、科教深度融合视域探讨了振动噪声控制方向研究生培养理念与模... 当前,研究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振动噪声控制科研团队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为例,从科研团队层面、科教深度融合视域探讨了振动噪声控制方向研究生培养理念与模式。在提升教师师德师风水准的前提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围绕团队从事的振动噪声控制研究方向、利用团队的科研平台、依托重大科研任务,旨在培养研究生为国家、为行业做“顶天立地”研究的能力,形成了具有科研团队特色的振动噪声控制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科研团队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宝芝 韩怀志 +6 位作者 张鹏 宋福元 杨龙滨 曹磊 谭晓京 王洋 徐长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2期177-178,共2页
大学双语教学的宗旨,是对专业的英语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对两种语言熟练使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而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进入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相符。目前... 大学双语教学的宗旨,是对专业的英语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对两种语言熟练使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而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进入开展双语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相符。目前,我国大学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本文对能源与动力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下载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有效衔接策略探究
3
作者 韩怀志 孙宝芝 +6 位作者 张鹏 宋福元 杨龙滨 曹磊 谭晓京 王洋 徐长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1期171-172,共2页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好的衔接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关键,对双语教学的开展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处理好二者...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好的衔接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关键,对双语教学的开展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处理好二者的衔接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并对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其能够更好的促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实践为例 被引量:31
4
作者 路勇 郑洪涛 +2 位作者 谭晓京 马修真 贾九斌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4-16,共3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实验班面向我国船舶动力自主化创新发展需求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目标精准-基础牢固-能力提升-资源融合"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学科、科研、国际、校企等多资源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推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实验班面向我国船舶动力自主化创新发展需求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目标精准-基础牢固-能力提升-资源融合"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学科、科研、国际、校企等多资源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推进"择优录取、动态退出、资源倾斜、分流培养"的运行机制等都充分体现了以"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的新工科建设理念。实践证明"新工科教育不是传统工科的对立版,而是卓越教育的升级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动力类专业 新工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班
原文传递
试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教学模式——以舰船动力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东旭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3-184,共2页
文章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学模式的内容,以期为同类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进行了有益... 文章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学模式的内容,以期为同类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动力 创新 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改革
下载PDF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燃料与燃烧”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松 冯永明 +1 位作者 孙凤贤 杨龙滨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1期55-56,共2页
"燃料与燃烧"课程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热机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针对我校教学和科研特点,结合"燃料与燃烧"课程复杂性、多学科交叉和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以拓... "燃料与燃烧"课程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热机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针对我校教学和科研特点,结合"燃料与燃烧"课程复杂性、多学科交叉和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燃烧技术 教学内容 热能与动力工程
下载PDF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内燃机排放与控制》教学内容设计
7
作者 周松 郭林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3期181-182,共2页
本文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和科研特点,结合《内燃机排放与控制》课程复杂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排放 内燃机 教学内容 热能与动力工程
下载PDF
工程图学中的设计与创新——以卧龙岗大学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常艳艳 王贺春 许国玉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47-149,共3页
随着国内MOOC的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执行,国内工程图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冲击和发展。文中在对卧龙岗大学类似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中的设计与创新、考核方式,对比了国内外该课程... 随着国内MOOC的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执行,国内工程图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冲击和发展。文中在对卧龙岗大学类似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中的设计与创新、考核方式,对比了国内外该课程的学时,开课时间和教材。以期为国内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图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设计与创新 考核方式
原文传递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研究——以“工程摩擦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滨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一种补充教学模式,已被广泛接受。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课程双线混融新模式,能够为传统课程教学提供新范式参考。针对“工程摩擦学”研究生课程,整合教学资源与工具,优... 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一种补充教学模式,已被广泛接受。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课程双线混融新模式,能够为传统课程教学提供新范式参考。针对“工程摩擦学”研究生课程,整合教学资源与工具,优化课程教学组织模式与过程,建立课程混融共生新模式,旨在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在课堂中的共生并进,破解“线下模式线上用、线上模式不顶用”的难题,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模式研究 研究生教学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
下载PDF
融合思政元素的“工程摩擦学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10
作者 史修江 卢熙群 +1 位作者 赵滨 马旋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8期117-120,共4页
面向“工程摩擦学概论”本科生课程,结合课程内容和体系设置,深入挖掘摩擦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基因和思政元素。使学生了解舰船动力装置典型摩擦副显著研究成果和技术短板的同时,树立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熟悉不同因素作用下摩擦... 面向“工程摩擦学概论”本科生课程,结合课程内容和体系设置,深入挖掘摩擦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基因和思政元素。使学生了解舰船动力装置典型摩擦副显著研究成果和技术短板的同时,树立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熟悉不同因素作用下摩擦副界面摩擦学问题的同时,培养精雕细琢和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学习典型摩擦学数值求解方法的同时,形成多元融合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掌握典型摩擦学工程案例计算能力的同时,端正规范严谨和科学求真的态度;使用典型摩擦磨损试验设备的同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新时代培养专业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高水平摩擦学课程教师队伍,以及润物无声地培育摩擦学人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摩擦学概论 教学研究 思政元素
下载PDF
周期波纹夹芯结构动力学解析建模及振动特性分析
11
作者 李直兵 靳国永 +2 位作者 叶天贵 杨铁军 陈玉坤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文基于动刚度方法建立了一种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该模型将耦合结构解耦为若干开口圆柱壳和矩形板,并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和Flügge薄壳理论推导了对边简支条件下子结构的动刚度矩阵。根据耦合边界处的位移连续... 本文基于动刚度方法建立了一种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该模型将耦合结构解耦为若干开口圆柱壳和矩形板,并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和Flügge薄壳理论推导了对边简支条件下子结构的动刚度矩阵。根据耦合边界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和力平衡条件,得到了子结构的坐标转换矩阵,并采用类似于有限元的思想组装了周期结构的全局动刚度矩阵。基于组装的全局动刚度矩阵,计算了三种类型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振动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软件ANSYS仿真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解析模型能够在较少的自由度下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此外,还探究了不同夹芯类型和几何参数对周期波纹夹芯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夹芯结构 振动特性 动刚度方法 解析模型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导演模式”工作思路创新探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智 张为峰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92,共4页
针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本文面向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一种新型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导演模式,进而对能动群体、制度建设、组织改革和个性指导四个方面的实践研究予以阐述。建设效果表明该模式对学生工作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导演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工作
原文传递
考虑摩擦效应的船用配气凸轮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华德良 史修江 +1 位作者 施方鹏 卢熙群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9-460,共12页
配气凸轮轴系是用于保证船用柴油机气门准时启闭的核心传动机构,因其凸轮轴系接触润滑状态恶劣、摩擦激励过大,易导致界面综合扭矩过大,从而出现凸轮轴系配气不均及接触疲劳等故障。考虑系统瞬变激励及界面摩擦影响,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 配气凸轮轴系是用于保证船用柴油机气门准时启闭的核心传动机构,因其凸轮轴系接触润滑状态恶劣、摩擦激励过大,易导致界面综合扭矩过大,从而出现凸轮轴系配气不均及接触疲劳等故障。考虑系统瞬变激励及界面摩擦影响,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某V20型柴油机配气凸轮轴系摩擦动力学分析模型,获取了配气凸轮轴系强迫振动结果,并分析了转速波动工况下配气凸轮副的摩擦润滑特性。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各凸轮副瞬变激励及摩擦激励作用,配气凸轮轴系各轴段附加应力增大约4 MPa,且轴端瞬时转速波动量提高约±30 r/min;转速波动加之粗糙度作用,使得配气凸轮副膜厚明显减小,特别是在凸轮基圆段内,膜厚降低约0.3μm,接触润滑状态恶化;在凸轮副反向运动位置及桃尖处,挺柱界面温升超出材料胶合温度,易致胶合磨损失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气凸轮轴 摩擦动力学 船用柴油机 扭转振动 附加应力
下载PDF
含双耦合非线性振子的双梁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
14
作者 李生 赵雨皓 +1 位作者 杜敬涛 崔海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37,共13页
弹性梁系统作为一种基本工程单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领域,控制弹性梁系统的振动水平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为揭示双耦合非线性振子(double-coupling nonlinear oscillator,DCNO)在双梁系统振动控制中的潜在应用,建立... 弹性梁系统作为一种基本工程单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领域,控制弹性梁系统的振动水平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为揭示双耦合非线性振子(double-coupling nonlinear oscillator,DCNO)在双梁系统振动控制中的潜在应用,建立了含DCNO的双梁系统动力学行为预报分析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法预报双梁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在确保数值结果正确的基础上,研究了DCNO的典型工作模式,探讨了DCNO参数对双梁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DCNO的引入能够有效实现双梁系统各子结构的同步振动控制。一方面,当DCNO处于多频线性/非线性振动控制模式时,双梁系统各子梁主共振区处的振动均得到了有效抑制,且多频非线性振动控制模式激发了双梁系统的复杂振动响应,使得弹性梁与DCNO之间出现振动能量时域单向传递现象;另一方面,根据振动控制的需求,DCNO的工作模式及振动控制效果可通过调控其核心控制参数实现,设定合适的DCNO核心控制参数有利于增强DCNO对双梁系统主共振区的振动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梁系统 非线性振子 非线性响应 振动控制
下载PDF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创新实验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15
作者 谭晓京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62-163,169,共3页
自从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以来,国家一直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为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满足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船舶动力自主化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的迫切需要,哈尔滨工程大学推进"3+2+X"... 自从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以来,国家一直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为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满足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船舶动力自主化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的迫切需要,哈尔滨工程大学推进"3+2+X"本硕博及"3+X"本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创办船舶动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促进船舶动力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本文重点阐述创办该班的背景、培养理念及目标、培养模式及创新之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人才培养 船舶动力班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9
16
作者 费景洲 曹贻鹏 +2 位作者 路勇 曹云鹏 袁志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7,共5页
分析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专业综合实验缺乏是制约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开展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 分析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专业综合实验缺乏是制约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开展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按照"顶层设计、虚实结合、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重新进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构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分析各个专业方向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船舶动力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开放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动力类专业 创新型人才培养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顶层设计 虚实结合 开放创新
下载PDF
多元融合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福元 张国磊 孙宝芝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91,共3页
文章以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为实施对象,开展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从工程热力学理论与行业需求、教学实践、工程应用、实验验证、科技创新、科研训练等多方面,结合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融合。多元融合的教学模... 文章以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为实施对象,开展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从工程热力学理论与行业需求、教学实践、工程应用、实验验证、科技创新、科研训练等多方面,结合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融合。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融合 工程热力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能源动力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内涵式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峰 路勇 费景洲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实验室内涵建设。在培养实验目标注重素质、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创新教育注重个性的实验教学理念引导下,建立专业素质培养、科技创新实...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实验室内涵建设。在培养实验目标注重素质、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创新教育注重个性的实验教学理念引导下,建立专业素质培养、科技创新实践、校企联合拓展的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形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方法;实验室内涵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实验室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动力 实验教学 内涵建设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面向并联机床的叶片加工程序后置处理及仿真软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勇 刘文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6,共4页
采用专用汽轮机叶片编程软件所生成的叶片刀具轨迹具有良好的工艺性,但其针对的是专用机床,不能直接被其他机床使用。通过对专用机床、并联机床的结构进行分析和对加工程序代码的后置处理,开发了面向并联机床的叶片加工程序后置处理软件... 采用专用汽轮机叶片编程软件所生成的叶片刀具轨迹具有良好的工艺性,但其针对的是专用机床,不能直接被其他机床使用。通过对专用机床、并联机床的结构进行分析和对加工程序代码的后置处理,开发了面向并联机床的叶片加工程序后置处理软件,实现了专用机床叶片加工程序代码转换为并联机床加工程序代码。同时为了对转换后的叶片刀位轨迹进行仿真,采用OpenGL和多线程技术开发了叶片加工刀位轨迹仿真软件,实现了叶片加工刀位轨迹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后置处理 仿真 并联机床
原文传递
工程机械通用液压行走系统三变量实验台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恩哲 阴美梁 +2 位作者 孙军 王亚芳 王晶博 《应用科技》 CAS 2014年第1期80-83,88,共5页
为研究工程机械中泵排量和马达排量及柴油机供油量三者之间的最优匹配,以实际工程机械液压行走驱动系统为原型,对真实液压行走驱动系统进行适当简化,进而提出实验台建设方案,并根据实际要求就主要设备的选型进行说明和计算。在此基础上... 为研究工程机械中泵排量和马达排量及柴油机供油量三者之间的最优匹配,以实际工程机械液压行走驱动系统为原型,对真实液压行走驱动系统进行适当简化,进而提出实验台建设方案,并根据实际要求就主要设备的选型进行说明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机械通用液压行走驱动系统实验台,并进行了空载、变负荷、变排量等不同工况下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本实验台的建设可以为各种工程机械的液压行走驱动系统提供实验研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液压 行走系统 选型计算 校核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