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的工科院校智能生命防疫教育平台构建研究——以某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卓维 魏振宇 +1 位作者 梁洪 冯伟兴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年第9期43-48,共6页
疫情期间开展生命科学教育是高等院校卫生防疫的重要环节。基于我国工科院校的教学现状,文章利用ESI及Altmetric数据库优选紧随社会脉搏及被科技界广泛关注的生命防疫教学话题群;利用社交网络有关高校在线教育评论的文本大数据,探寻在... 疫情期间开展生命科学教育是高等院校卫生防疫的重要环节。基于我国工科院校的教学现状,文章利用ESI及Altmetric数据库优选紧随社会脉搏及被科技界广泛关注的生命防疫教学话题群;利用社交网络有关高校在线教育评论的文本大数据,探寻在线教育体验者的关注焦点及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合理制定工科院校生命科学在线教学策略,协同微信社交网络构建在线教学社区,打造高效智能的工科院校生命科学课程防疫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ESI Altmetric 社交网络 智能防疫教育
下载PDF
新工科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莫宏伟 徐立芳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5期46-49,共4页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已经建立包括学科基础、技术基础、重点方向与领域、行业应用和伦理法律在内的五维知识体系。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中实现知识点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构建起适合于人...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已经建立包括学科基础、技术基础、重点方向与领域、行业应用和伦理法律在内的五维知识体系。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中实现知识点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构建起适合于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是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体系建设和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需要解决如何在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体系问题。该文结合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五维知识体系建设成效,构建包括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大历史观下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类脑计算技术、无人智能系统技术、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和人工智能伦理道德在内的八个思政模块,为人工智能导论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提供教学参考范式,有助于培养思政水平高、技能素质强的人工智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导论 课程思政 五维知识体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课程内涵建设的路径及举措
3
作者 李欣 薛冰 王伟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第9期152-154,共3页
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牵引的工程实践课程内涵建设路径以及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保障措施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实践 内涵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关于人工智能的五个认识观点探究
4
作者 莫宏伟 《科技风》 2023年第4期4-9,共6页
近五年以来,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程度不一,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实际上还存在很多分歧。总体上,在科学、产业、教育等各领域,对于人工智能都缺乏全面... 近五年以来,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政府、企业、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程度不一,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实际上还存在很多分歧。总体上,在科学、产业、教育等各领域,对于人工智能都缺乏全面认识。本文尝试从大历史、系统、知识、教育和伦理五个方面来全面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提出人工智能大历史观、大系统观、大知识观、大教育观和大伦理观五个认识观点。通过这五个观点,相对全面地把握和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理论、知识、技术、应用和伦理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和教育教学都有一定借鉴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历史观 大系统观 大知识观 大教育观 大伦理观
下载PDF
“人工智能+脑科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框架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晓辉 苑硕 +1 位作者 鲍佩华 丛山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第15期60-62,共3页
培养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技术与脑科学研究已成为科技创新、脑疾病治疗、类脑智能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针对工科交叉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以"人工智能+... 培养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技术与脑科学研究已成为科技创新、脑疾病治疗、类脑智能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针对工科交叉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以"人工智能+脑科学"交叉学科为例,分析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与瓶颈,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对基于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框架进行探索,旨在为国内"人工智能+X"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脑科学 交叉学科 研究生教育 类脑智能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月球探测器鲁棒环形山检测及光学导航方法
6
作者 吴鹏 穆荣军 +1 位作者 邓雁鹏 崔乃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6,共9页
针对月球探测器环形山检测方法受光照影响、鲁棒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极大熵阈值三值化的鲁棒环形山检测算法。采用不同滤波核对图像进行去噪平滑,然后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极大熵阈值分割、将图像信息三值化,去除图像对光源的敏感... 针对月球探测器环形山检测方法受光照影响、鲁棒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极大熵阈值三值化的鲁棒环形山检测算法。采用不同滤波核对图像进行去噪平滑,然后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极大熵阈值分割、将图像信息三值化,去除图像对光源的敏感性,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图像信息;提出一种归一化多指标约束环形山匹配和拟合方法完成环形山提取,将环形山提取算法应用于光学导航中进行打靶实验验证算法实时性表现。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形态学或自适应边缘检测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较大尺度条件下提取出连续、光滑的环形山边缘,有效环形山数量提升35%以上,同时实时性更好、计算消耗降低40%;基于鲁棒环形山提取的光学导航算法实时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山检测 极大熵阈值 月球探测 光学导航 障碍感知与规避 图像分割 月球探测器 信息熵
下载PDF
近海复杂环境下UUV动态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宏瀚 王亚博 +2 位作者 李娟 王元慧 严浙平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为解决近海环境下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的动态路径规划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全局和局部动态路径规划的算法。首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目标引导的快速拓展随机树算法,以增加随机树生长的方向性,并通过... 为解决近海环境下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的动态路径规划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全局和局部动态路径规划的算法。首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目标引导的快速拓展随机树算法,以增加随机树生长的方向性,并通过转向和重选策略减少无效拓展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接着,获得全局路径之后使用自适应子节点选取策略获取动态窗口法的子目标点,将复杂的全局动态任务规划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动态路劲规划,从而防止动态窗口法陷入局部极小值。最后,通过UUV出港任务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航行器 动态路径规划 快速拓展随机树 动态窗口 自适应 水下环境 局部路径规划 避障
下载PDF
远距离和遮挡下三维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8
作者 陆军 李杨 鲁林超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6,共8页
针对现有三维目标检测算法对存在遮挡及距离较远目标检测效果差的问题,以基于点云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3D object propos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from point cloud,PointRCNN)为基础,对网络进行改进,提高三维目标检测精度。对区域... 针对现有三维目标检测算法对存在遮挡及距离较远目标检测效果差的问题,以基于点云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3D object propos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from point cloud,PointRCNN)为基础,对网络进行改进,提高三维目标检测精度。对区域生成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RPN)获取的提议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体素化处理,同时构建不同尺度的区域金字塔来捕获更加广泛的兴趣点;加入点云Transformer模块来增强对网格中心点局部特征的学习;在网络中加入球查询半径预测模块,使得模型可以根据点云密度自适应调整球查询的范围。最后,对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在KITTI数据集下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测试,同时设计相应的消融试验验证模型中各模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激光雷达点云 远距离目标 遮挡下目标 自动驾驶 区域金字塔 特征提取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大型客机气流角估计方法
9
作者 张伟 张喆 +1 位作者 龚孝懿 王昕楠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1期53-57,102,共6页
为了解决硬件冗余难以克服的气流角传感器共因故障问题,进一步提高飞机气流角信号的可靠性,研究了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气流角估计方法。通过BP神经网络融合姿态角、加速度、风速等参数来实现不依赖气流角传感器的气流角估计;引入遗传算... 为了解决硬件冗余难以克服的气流角传感器共因故障问题,进一步提高飞机气流角信号的可靠性,研究了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气流角估计方法。通过BP神经网络融合姿态角、加速度、风速等参数来实现不依赖气流角传感器的气流角估计;引入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优化,提高估计精度;对某大型客机的试飞数据预处理后用于模型的训练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训练完成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流角的估计值贴近实际值,稳定性和精度明显高于BP神经网络。上述方法给飞机增加一个余度的气流角信号,可用于传感器故障时为飞机提供可靠的气流角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角估计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试飞数据预处理 大型客机
下载PDF
基于无人艇的导航雷达目标检测跟踪算法
10
作者 王伟 杜旭洋 +1 位作者 杨志伟 吴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1572,共12页
在无人艇利用导航雷达进行环境感知的过程中,针对雷达回波图中出现的区域破碎现象以及对运动目标进行跟踪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导航雷达的目标检测跟踪方法提高无人艇对水面目标的检测能力。首先,对雷达原始回波图像... 在无人艇利用导航雷达进行环境感知的过程中,针对雷达回波图中出现的区域破碎现象以及对运动目标进行跟踪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导航雷达的目标检测跟踪方法提高无人艇对水面目标的检测能力。首先,对雷达原始回波图像解析并进行预处理操作;其次,在图像连通的基础上,设计自适应阈值分割Hausdorff匹配算法对回波图和地图进行匹配,区分属于目标和陆地的回波;然后,对连续两帧的雷达回波图进行目标匹配;最后,通过加入预测序列模型的经验模态分解算法优化检测跟踪结果,提高获取目标信息的准确性。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1 km内相对运动速度低于30节的水面目标,所提方法目标检测概率提升了6.5%,距离误差低于2%,航速误差低于6%,航向误差低于6°,整体性能优于工程中常用的检测跟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感知 导航雷达 连通算法 地图匹配 经验模态分解算法
下载PDF
融合颜色与几何信息的点云配准
11
作者 陆军 刘霜 +1 位作者 乔鹏飞 鲁林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8-438,共11页
目前,大部分点云配准算法是基于点云数据的几何特征进行描述.随着能够同时采集对象坐标和颜色的扫描设备出现,为更好利用颜色信息,对彩色点云中的颜色信息描述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分布的3DLGOP特征描述子,并将其与几何特征描述子F... 目前,大部分点云配准算法是基于点云数据的几何特征进行描述.随着能够同时采集对象坐标和颜色的扫描设备出现,为更好利用颜色信息,对彩色点云中的颜色信息描述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分布的3DLGOP特征描述子,并将其与几何特征描述子FPFH、颜色特征描述子CSHOT融合,设计出FPFH-3DLGOP的混合描述符,采用最近邻比值法得到初始对应关系,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去除错误对应关系,对匹配关系使用奇异值分解(SVD)求得三维刚体变换矩阵,进而完成点云配准.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特征描述符充分地利用了点云数据的颜色特征与几何特征,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彩色点云的配准,而且还提高了配准的匹配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几何特征 颜色特征 特征融合
下载PDF
Mean Shift跟踪算法创新实验项目设计
12
作者 王辉 王雪莹 于立君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视频跟踪算法是计算机视觉实践课程中比较受关注的实验项目。针对突变情况下传统Mean Shift跟踪算法无法实时准确跟踪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模板更新和线性预估的Mean Shift跟踪算法创新实验项目。在模板更新策略下,引入背景模板,通过将原... 视频跟踪算法是计算机视觉实践课程中比较受关注的实验项目。针对突变情况下传统Mean Shift跟踪算法无法实时准确跟踪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模板更新和线性预估的Mean Shift跟踪算法创新实验项目。在模板更新策略下,引入背景模板,通过将原目标模板和背景模板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对干扰因素进行判定,当干扰因素判定目标受到遮挡时,引入线性预估方程进行目标位置预测,有效解决目标在遮挡情况下跟踪丢失的问题。通过对测试视频的跟踪效果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在突变情况下相较于传统算法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以算法创新设计为核心,通过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的选题、设计、答辩、反馈的闭环实验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算法创新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 Shift跟踪算法 模板更新 线性预估 抗干扰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机器人语义SLAM方法研究
13
作者 王立鹏 张佳鹏 +2 位作者 张智 王学武 齐尧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3,共8页
为了给移动机器人提供细节丰富的三维语义地图,支撑机器人的精准定位,本文提出一种结合RGB-D信息与深度学习结果的机器人语义同步定位与建图方法。改进了ORB-SLAM2算法的框架,提出一种可以构建稠密点云地图的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将... 为了给移动机器人提供细节丰富的三维语义地图,支撑机器人的精准定位,本文提出一种结合RGB-D信息与深度学习结果的机器人语义同步定位与建图方法。改进了ORB-SLAM2算法的框架,提出一种可以构建稠密点云地图的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将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YOLO v5与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融合,反映射为三维点云语义标签,结合点云分割完成数据关联和物体模型更新,并用八叉树的地图形式存储地图信息;基于移动机器人平台,在实验室环境下开展移动机器人三维语义同步定位与建图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语义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的语义信息映射、点云分割与语义信息匹配以及三维语义地图构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深度学习 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 目标识别 点云分割 数据关联 八叉树 语义地图
下载PDF
水平张量重力梯度仪垂向运动误差实时补偿方法
14
作者 李达 赵明 +3 位作者 范士锋 李中 李城锁 赵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为减小垂向运动对水平张量重力梯度测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水平张量重力梯度仪垂向运动误差实时补偿方法。首先,分析了载体垂向运动引起重力梯度动态测量误差的机理,建立了综合安装误差角的回归方程;其次,在递推公式中引入遗忘因子,提高... 为减小垂向运动对水平张量重力梯度测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水平张量重力梯度仪垂向运动误差实时补偿方法。首先,分析了载体垂向运动引起重力梯度动态测量误差的机理,建立了综合安装误差角的回归方程;其次,在递推公式中引入遗忘因子,提高状态估计的跟踪速度;再次,针对量测量易受载体运动干扰的问题,通过Sage-Husa自适应滤波的方法实时适应不同量级的动态干扰,对综合安装误差角进行实时估计;最后,利用得到的综合安装误差角估计结果,实现重力梯度垂向运动测量误差的实时补偿。船载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补偿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将重力梯度内符合精度由30E@1km提高至15E@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仪 误差补偿 递推最小二乘 遗忘因子
下载PDF
Stewart平台神经网络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15
作者 常光宇 陈志峰 +1 位作者 郭春雨 庞明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59,共7页
针对Stewart平台的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6-DOF)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并应用于Stewart平台的位置姿态控制中。通过分析Stewart平台的位置反解和速度反解,建立运动学方程,利用牛顿-欧... 针对Stewart平台的六自由度(six degrees of freedom,6-DOF)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并应用于Stewart平台的位置姿态控制中。通过分析Stewart平台的位置反解和速度反解,建立运动学方程,利用牛顿-欧拉方程建立动力学方程,并结合加速度反解得到了平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基于非奇异滑模面函数,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律。考虑到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逼近特性,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模型未知部分进行自适应逼近,并利用Lyapunov第二法设计了自适应律;通过仿真证明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提出的RBF神经网络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具有更好的轨迹跟踪精度和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WART平台 并联机器人 动力学 滑模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 LYAPUNOV方法 非线性控制
下载PDF
考虑电力负荷需求和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的配电网重构
16
作者 潘凯岩 赵瑞锋 +3 位作者 刘尚伟 卢建刚 刘宏达 陈奕杉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2,共7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可变负荷在配电系统中比例的逐步提高,配电网中电力流向的不确定性对最优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由于分布式发电和需求响应受时间因素影响,按单时段建模所得到的拓扑结构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难以达到最优。为解...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可变负荷在配电系统中比例的逐步提高,配电网中电力流向的不确定性对最优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由于分布式发电和需求响应受时间因素影响,按单时段建模所得到的拓扑结构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难以达到最优。为解决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优化的配电网重构模型,进行计及需求响应的多时段潮流分析。基于实际配网系统所存在的“源-储-荷”结构,建立了以网络运行成本和开关运行成本为目标的约束条件,利用二阶锥松弛将非凸形式搜索空间转化为凸可行域,从而进行快速求解。在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上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快的求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重构 需求响应 分布式发电 二阶锥优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IIE-SegNet的快速图像语义分割方法
17
作者 李庆 王宏健 +2 位作者 李本银 肖瑶 迟志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针对IIE-SegNet计算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IE-SegNet的改进方法。编码结构中引入经ImageNet训练过的VGG16和多尺度空洞卷积空间金字塔池化来获得丰富的编码信息;解码结构中,设计全局加平均模块来解决IIE-SegNet计... 针对IIE-SegNet计算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IE-SegNet的改进方法。编码结构中引入经ImageNet训练过的VGG16和多尺度空洞卷积空间金字塔池化来获得丰富的编码信息;解码结构中,设计全局加平均模块来解决IIE-SegNet计算量大的问题;研究Focal损失函数来解决正、负采样不平衡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IIE-SegNet相比,本方法在PASCAL VOC 2012数据集上的语义分割速度更快,平均每次迭代快0.6 s左右,测试单张图像的时间平均减少了0.94 s;分割精度更高,MIoU提升了2.1%。在扩展的PASCAL VOC 2012(Exp-PASCAL VOC 2012)数据集上的语义分割速度更快,平均每次迭代快0.4 s左右,测试单张图像的时间平均减少了0.92 s;分割精度更高,MPA和MIoU分别提升了2.6%和2.8%,特别是对于小尺度目标分割边界更清晰,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深度学习 多尺度空洞卷积空间金字塔池化 图像信息熵 全局加平均 VGG16 IIE-SegNet
下载PDF
基于虚拟空间三维体素—语义地图的机械臂任务规划
18
作者 王立鹏 王小晨 +1 位作者 刘梦杰 孟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1,89,共6页
任务规划算法是机械臂在未知环境下具备抓取能力的基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体素—语义地图的机械臂虚拟空间任务规划方法。在获取完整点云场景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掩码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目标检测与实例分割,构建由三维点云、语义... 任务规划算法是机械臂在未知环境下具备抓取能力的基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体素—语义地图的机械臂虚拟空间任务规划方法。在获取完整点云场景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掩码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目标检测与实例分割,构建由三维点云、语义信息、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组成的体素-语义混合地图;优化A*算法完成机械臂末端执行器最优路径规划,利用贝塞尔曲线完成轨迹优化;探究抓取不同几何体时的机械臂末端位姿,分解抓取、放置等复杂任务,形成基于语义驱动的空间任务规划。在虚拟空间通过仿真试验,表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同时该算法可支撑机械臂执行各种复杂的抓取任务,并提升机械臂的智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虚拟空间 任务规划 体素 语义
下载PDF
基于动力定位平台的虚拟仿真系统
19
作者 綦志刚 杨帆 李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0,96,共5页
针对船舶动力定位平台控制方式和推力分配纯数字仿真可信度低,难以直观感受动力定位平台航行效果等问题,基于虚拟引擎构建了一套动力定位虚拟仿真平台。平台由虚拟仿真子平台、数值仿真子平台和数据管理系统组成。虚拟仿真子平台实现环... 针对船舶动力定位平台控制方式和推力分配纯数字仿真可信度低,难以直观感受动力定位平台航行效果等问题,基于虚拟引擎构建了一套动力定位虚拟仿真平台。平台由虚拟仿真子平台、数值仿真子平台和数据管理系统组成。虚拟仿真子平台实现环境和人机交互、数值仿真子平台实现控制方式和推力分配算法仿真,数据管理系统传输数据驱动虚拟仿真平台,并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动力定位平台的可视化。仿真结果表明,平台可有效地验证航行效果并能合理分配推力,对实验虚拟仿真的可视化设计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平台 虚拟仿真 推力分配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动态滑动窗口的锂电池参数辨识与SOC协同估计
20
作者 朱业 陈渊睿 +1 位作者 陈阳 王镇霖 《电气传动》 2024年第2期12-20,64,共10页
锂电池的安全高效运行依赖于准确的荷电状态(SOC)估计,但是传统的电池模型和SOC协同估计在噪声干扰下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针对噪声干扰下SOC协同估计问题,首先对电池的最大可用容量和电池开路电压(OCV)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锂电池SOC... 锂电池的安全高效运行依赖于准确的荷电状态(SOC)估计,但是传统的电池模型和SOC协同估计在噪声干扰下的鲁棒性和可靠性较差。针对噪声干扰下SOC协同估计问题,首先对电池的最大可用容量和电池开路电压(OCV)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锂电池SOC—OCV的曲线特性。然后研究了噪声干扰下的在线模型参数辨识和SOC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动态滑动窗口的双粒子群协同优化参数辨识(TCPSO)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SOC估计最大误差小于1%,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在线参数辨识,并且在抗噪性能和SOC估计精度等方面均优于现有协同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状态估计 噪声干扰 参数辨识 双粒子群协同优化参数辨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