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4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与式教学法在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探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鲍佩华 郭良 +2 位作者 郭卓维 崔媛 李金 《黑龙江科学》 2016年第1期128-128,145,共2页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将参与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结合,通过问题情境、案例、讨论和交叉领域专题四种方式,实现知识——趣味——专业背景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 问题情境 交叉领域专题
下载PDF
回望来时路 绘就新蓝图--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学科发展纪实
2
作者 崔媛 赵俊达 高璞珍 《军工文化》 2022年第12期60-63,共4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是在共和国领袖和将帅们的关怀与期望中诞生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是在共和国领袖和将帅们的关怀与期望中诞生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七十载强校兴学,作为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以追求服务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战略需求为使命担当,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工业 国防现代化建设 科学研究基地 海洋开发 船舶工程学院 来时路 新中国历史 海军装备
下载PDF
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高璞珍 张志俭 +4 位作者 赵东蕾 崔媛 李金阳 江凌 米万生 《黑龙江科学》 2016年第17期104-105,107,共3页
核电走出去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核能国际合作对核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积极探索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新模式,培养掌握现代核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我国国际化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核科学与技术 研究生培养 国际化
下载PDF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永阔 陈志涛 +1 位作者 单龙飞 黄学颖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5期15-17,共3页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传统的"三海一核"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卓越人才的需求,将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一流学科,这是学校学科建设的...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传统的"三海一核"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卓越人才的需求,将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一流学科,这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经验对核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流本科教育 建设 研究 实践
下载PDF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5
作者 刘永阔 吴国华 +2 位作者 谢春丽 张志刚 段智勇 《黑龙江科学》 2015年第7期250-251,共2页
我国对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培养高水平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中认同度、导师队伍建设、考核方式、教育结构、课程教学这五方... 我国对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培养高水平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中认同度、导师队伍建设、考核方式、教育结构、课程教学这五方面进行了相应研究,为我国专业型硕士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度 导师队伍建设 考核方式 教育结构 课程教学
下载PDF
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金阳 高璞珍 +2 位作者 张国文 刘永阔 崔媛 《黑龙江科学》 2015年第1期96-97,共2页
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基地,如何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有效整... 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基地,如何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有效整合资源等方面对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加快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中心 管理机制 研究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普贤核电退役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永阔 谢春丽 夏虹 《应用科技》 CAS 2009年第12期48-51,共4页
反应堆退役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退役作业的优化设计和技术评估.对日本普贤(Fugen)核电退役采用的退役解体工程支持系统(DEXUS)进行了简绍,通过实例阐述普贤核电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三维的虚拟作业环境,进行虚拟退役进度... 反应堆退役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退役作业的优化设计和技术评估.对日本普贤(Fugen)核电退役采用的退役解体工程支持系统(DEXUS)进行了简绍,通过实例阐述普贤核电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三维的虚拟作业环境,进行虚拟退役进度模拟操作,并对普贤与大亚湾核电采用的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对比,可见虚拟现实技术在核电领域可以为退役工程提供分析,为退役实施工程方案的确定、退役数据信息管理和培训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DEXUS 三维 普贤核电站
下载PDF
哈尔滨市高校学生寝室氡浓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春雨 陈亮 韩伟实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高校学生寝室氡浓度的水平及它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滤膜测量方法,在冬春两季对5所高校的学生寝室氡浓度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冬季学生寝室平均氡浓度为155.90Bq/m3,春季为31.02Bq/m3,前者为后者的5倍多。结论冬季学...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高校学生寝室氡浓度的水平及它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滤膜测量方法,在冬春两季对5所高校的学生寝室氡浓度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冬季学生寝室平均氡浓度为155.90Bq/m3,春季为31.02Bq/m3,前者为后者的5倍多。结论冬季学生寝室的氡浓度较高,可以通过与室外进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的方法降低室内氡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寝室 氡浓度 分析
下载PDF
核科学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崔媛 高璞珍 +2 位作者 郝琛 王翔 赵东蕾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18期89-92,共4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集中学校和学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倾心打造核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班,探索核工程专业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核创班采取3+X培养模式,对标国际一流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梳理和调整...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集中学校和学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倾心打造核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班,探索核工程专业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核创班采取3+X培养模式,对标国际一流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梳理和调整课程体系,全程采用资深教授小班授课,配备学术导师1对1指导学业、科研和创新创业。学院优先资助核创班学生出国留学深造,鼓励学生选择本硕博联合培养,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科学研究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创班 拔尖计划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0
作者 赵东蕾 高璞珍 +4 位作者 张志俭 崔媛 李金阳 江凌 米万生 《黑龙江科学》 2016年第17期118-119,121,共3页
全球核电复苏和核能国际合作对核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结合专业与行业特色,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核能与核技术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总结出"三结合"的培养经验,为国内其他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全球核电复苏和核能国际合作对核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结合专业与行业特色,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核能与核技术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总结出"三结合"的培养经验,为国内其他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与核技术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核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11
作者 刘永阔 艾鑫 +1 位作者 夏虹 刘鹏飞 《黑龙江科学》 2018年第15期8-11,共4页
"双一流"建设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结合"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将"核工程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双一流"学科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而制定"核工程与技术"... "双一流"建设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结合"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将"核工程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双一流"学科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而制定"核工程与技术"专业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建设双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核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经验,为"核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提出建议,推进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今后相关行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值得借鉴的新思想和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学科 研究生教育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12
作者 高璞珍 王建军 崔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34-36,共3页
为解决传统核工程教育中存在的核安全文化教育不足、能力训练不够、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发展”等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提出了“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 为解决传统核工程教育中存在的核安全文化教育不足、能力训练不够、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发展”等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提出了“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平”的发展路径,构建了“一核四翼”核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创新训练4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重构一流课程体系、建设一流实验平台和开放实践基地、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开展一流创新训练,引领核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未来核电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培养体系 创新实践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帮保 田瑞峰 +1 位作者 王庆宇 高璞珍 《黑龙江科学》 2019年第9期1-3,共3页
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导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开发、新建实验教学仪器,依托科研成果转化于实验教学等方... 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导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开发、新建实验教学仪器,依托科研成果转化于实验教学等方式,优化实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实践表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具有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虚实并举的特色,为传统核工程与核技术类专业实验教学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课程体系优化
下载PDF
基于动量源与精细多孔介质的堆芯特征组件域CFD计算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历轩 陈广亮 +3 位作者 田兆斐 殷新立 钱浩 孙大彬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7,共13页
堆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确定堆芯薄弱环节、优化特征结构、提升安全及经济性等具有重大意义。典型压水堆燃料组件存在大量带交混翼片格架,导致存在网格数量激增、网格划分困难、求解难以收敛等问题。目... 堆芯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确定堆芯薄弱环节、优化特征结构、提升安全及经济性等具有重大意义。典型压水堆燃料组件存在大量带交混翼片格架,导致存在网格数量激增、网格划分困难、求解难以收敛等问题。目前基于流固作用机理所建立的动量源模型未考虑交混翼背流侧低压区对流体的影响,预测交混翼下游域轴流分布误差较大,此外在识别交混翼片固体域、添加动量源项时较为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化多孔介质和动量源的联合仿真方案来模拟5×5带交混翼片棒束通道冷却剂流动,该方案中的域识别技术可以精确定位流体域中交混翼片所在位置,并基于格架前端及交混翼片迎流与背流侧的流固作用机理,建立多孔介质和动量源模型。该方案在格架域,采用精细化多孔介质模型,提高原格架固体所在流域局部阻力系数,相较于在格架域施加动量源项,其数值稳定性更好。而在交混翼域,对动量源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动量源模型考虑到了交混翼片背流侧低压区对流体的作用,其仿真交混翼下游的速度分布和传热更准确。该方案可以在网格生成的过程中无须考虑格架、交混翼片的几何特征,从而实现全结构化网格建模、CFD求解耗时短、对网格数量不敏感,鲁棒性较优。通过与实验及贴体网格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案仿真阻流、流动、交混、涡流、传热的有效性。同时仿真5×5棒束通道时可减少90%的网格数量和60%的计算耗时。此外,由于棒束通道交混翼在轴向和周向都是规则排列,因此本文开发的动量源方案通过调整坐标即可适用于更大流体域的燃料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交混翼 域识别 动量源 多孔介质
原文传递
哈尔滨燃煤电厂周围土壤放射性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春雨 于洋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会不同程度的在飞灰和炉渣中富集,进而随着飞灰和炉渣进入土壤环境中,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本文以哈尔滨群力燃煤电厂和呼兰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在距电厂1 km范围内布设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土壤分3... 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会不同程度的在飞灰和炉渣中富集,进而随着飞灰和炉渣进入土壤环境中,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本文以哈尔滨群力燃煤电厂和呼兰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在距电厂1 km范围内布设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土壤分3层采样,即A层深度:0~10 cm,B层深度:10~20 cm,C层深度:20~30 cm。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土样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分析了燃煤电厂周围土壤样品中^(238)U、^(232)Th、^(226)Ra、^(40)K的含量,并与黑龙江省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群力电厂和呼兰电厂1 km范围内周围土壤中,除了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以外,其他3种核素含量都未超出全省含量最大值,其中核素^(232)Th的含量甚至低于全省大部分地区;燃煤电厂的长期运行给土壤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放射性影响,土壤本底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在呼兰电厂周围的土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是并未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污染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土壤 放射性水平
下载PDF
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水平及评价
16
作者 彭帮保 张庆武 +1 位作者 耿昕 陈志鹏 《中国辐射卫生》 2015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了解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的水平,并进行剂量水平评价。方法采用双滤膜法连续测量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并对氡的危害进行评价。结果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及其子体对人体造成的年辐射剂量为1.48 m Sv,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 目的了解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的水平,并进行剂量水平评价。方法采用双滤膜法连续测量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并对氡的危害进行评价。结果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及其子体对人体造成的年辐射剂量为1.48 m Sv,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结论哈尔滨工程大学室内氡浓度偏高,可以从"截源"、"消散"两个方面来降低室内氡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氡浓度 危害评价 双滤膜方法
原文传递
镜像电荷对低能离子在菱形微孔中传输的影响
17
作者 孙文胜 袁华 +16 位作者 刘恩顺 杜战辉 潘俞舟 樊栩宏 王麒俊 赵崭岩 陈乾 万城亮 崔莹 朱丽萍 李鹏飞 王天琦 姚科 ReinholdSchuch 房铁峰 陈熙萌 张红强 《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8,共13页
本文进行了1 keV N_(2)^(+)离子束穿越完全放电的白云母微孔膜实验,测量了0°倾角下离子束入射初期的出射离子二维角分布图.将离子速度对通道壁介电响应的影响引入镜像电荷力表达式,对离子在菱形通道内所受镜像电荷力进行了多阶修正... 本文进行了1 keV N_(2)^(+)离子束穿越完全放电的白云母微孔膜实验,测量了0°倾角下离子束入射初期的出射离子二维角分布图.将离子速度对通道壁介电响应的影响引入镜像电荷力表达式,对离子在菱形通道内所受镜像电荷力进行了多阶修正.采用不同近似情况下的镜像电荷力对实验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离子速度对通道壁介电响应的影响会使镜像电荷力降低.对比对镜像电荷力进行多阶修正前后的模拟结果,修正后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模拟计算出的穿透离子图像和实验测得的图像形状基本吻合,均未出现体现成型效应的矩形.但在穿透率和半高宽方面存在差距,实验二维角分布半高宽比计算结果大,且实验穿透率明显小于计算:结果.我们分析了模拟计算中的几个可能影响,评估了束流的真实状态以及束流与微孔之间的夹角等因素对模拟和实验之间的差异的影响.束流发散度和束流与微孔间的夹角会对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导致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出射离子角分布的差别还不够.本工作提供了离子束作为探针进行微孔表面介电响应研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膜 镜像电荷力 低电荷态离子 介电响应
下载PDF
华龙一号设备冷却水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
18
作者 赵伟光 于沛 +2 位作者 曾晓波 范广铭 阎昌琪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24,共9页
为了改进华龙一号核岛冷链系统中的设备冷却水系统设计裕量大,解决该系统冷源利用率低和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根据系统热负荷传递逻辑和系统设计与运行特点,建立了设备冷却水系统性能指标评价数学模型,以重量、体积、系统投资费用与系统能... 为了改进华龙一号核岛冷链系统中的设备冷却水系统设计裕量大,解决该系统冷源利用率低和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根据系统热负荷传递逻辑和系统设计与运行特点,建立了设备冷却水系统性能指标评价数学模型,以重量、体积、系统投资费用与系统能耗为优化目标,通过开发的优化算法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并讨论了设备冷却水系统的部分指标变化对4个目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冷链系统性能指标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算法寻找设备冷却水系统温度、压力与大流量设备的流量的组合,找到了4个目标相对最优的方案。该优化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设备冷却水系统在设计时存在的问题,还有效地提高华龙一号设备冷却水系统的经济性,减小设备在厂房中占用的空间,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为后续华龙一号冷链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方案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设备冷却水系统 经济性 多目标优化 性能指标评价模型
下载PDF
单晶金刚石探测器γ射线响应研究
19
作者 王利斌 张逸韵 +8 位作者 黄广伟 马志海 席善学 吴坤 赵鑫 宋玉收 周春芝 李海俊 刘辉兰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0,共8页
传统半导体探测器无法长期工作在高剂量率辐射环境下,金刚石探测器具有禁带宽度大、载流子迁移率高、耐辐照能力强、时间响应快等优点,适用于极端环境下辐射探测。本文制备了高性能氧终端单晶金刚石(Single Crystal Diamond,SCD)探测器(... 传统半导体探测器无法长期工作在高剂量率辐射环境下,金刚石探测器具有禁带宽度大、载流子迁移率高、耐辐照能力强、时间响应快等优点,适用于极端环境下辐射探测。本文制备了高性能氧终端单晶金刚石(Single Crystal Diamond,SCD)探测器(4.5 mm×4.5 mm×0.3 mm),并对其电学特性、能量分辨率、电荷收集效率及60Coγ辐射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238Puα源辐照测试了其电荷收集谱。结果表明,制备的单晶金刚石探测器在150 V偏压下暗电流低至0.26 pA‧mm^(−2);该探测器电子和空穴电荷收集效率分别高达98.9%和99.2%,能量分辨率分别为2.54%和2.86%。制备的SCD探测器工作在脉冲模式、电流模式下γ剂量率响应下限分别为0.0013 Gy‧h^(−1)及0.2 Gy‧h^(−1),响应下限至64 Gy‧h^(−1)时探测器线性相关度可达99.3%以上,且响应下限均优于国外商用金刚石探测器。研究金刚石探测器对γ射线的响应,有助于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单晶金刚石探测器的中子/γ射线甄别方法,并应用于实时γ剂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 γ 剂量 脉冲计数 电流响应
原文传递
低能电子在直径为800 n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微通道中的输运过程
20
作者 李鹏飞 刘宛琦 +14 位作者 哈帅 潘俞舟 樊栩宏 杜战辉 万城亮 崔莹 姚科 马越 杨治虎 邵曹杰 Reinhold Schuch 路迪 宋玉收 张红强 陈熙萌 《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研究了2 keV电子在直径为800 nm,长度为1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纳米通道中的输运过程.结果表明,当纳米微通道倾角为0°时,穿透电子的穿透率可达10%,而当倾角大于几何张角时,穿透电子的透射率... 研究了2 keV电子在直径为800 nm,长度为1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纳米通道中的输运过程.结果表明,当纳米微通道倾角为0°时,穿透电子的穿透率可达10%,而当倾角大于几何张角时,穿透电子的透射率小于1%.穿透电子角分布中心没有随微孔倾角的变化而移动,因此没有如在正离子的情况下那样观察到绝缘微孔对电子的导向效应.在充电达到稳态时,当微孔倾角小于几何张角时,电子分裂成上下两个电子斑.穿透电子的全角分布的时间演化表明,在充电开始时,穿透电子为单电子斑.随着入射电荷量(充电时间)的累积,穿透电子被上下拉伸,并逐渐分裂成两个电子斑.当纳米微孔的倾角超过几何张角时,穿透电子的分裂趋于消失.对电子造成微孔内壁上的电荷沉积的模拟计算表明,微孔表面被激发出大量空穴,形成正电荷累积;而部分入射电子沉积于表面以下更深处,形成负电荷层,因此不利于产生类似正离子的导向效应.本文还讨论了造成穿透电子角分布上下分裂的可能原因,并据此提出验证电子和离子充电机制不同的新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为利用绝缘微通道控制电子传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纳米毛细管 低能电子 导向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