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市儿童Ⅰ型糖尿病发病率及分布特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慧颖 王滨有 +4 位作者 孙俭宏 赵雪妮 梁子君 张冬梅 任志鸿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儿童 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捕获 再捕获方法 ,回顾前瞻性地对 1989~ 1997年的 0~ 14岁的 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结果 年平均粗发病率 0 6 5 / 10万 (95 %CI:0 5 0~ 0 80 / 10万 )。确...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儿童 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捕获 再捕获方法 ,回顾前瞻性地对 1989~ 1997年的 0~ 14岁的 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结果 年平均粗发病率 0 6 5 / 10万 (95 %CI:0 5 0~ 0 80 / 10万 )。确定校正的年发病率为 0 6 6 / 10万 (95 %CI:0 6 3~ 0 6 8/ 10万 )。标化的年发病率为 0 6 6 / 10万 (95 %CI:0 5 1~ 0 81/ 10万 )。发病率在 1989年~ 1997年间是有波动的 ,但增长的趋势无显著意义 ;0~ 14岁儿童该病的高发年龄段为 10~ 14岁 ,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的趋势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1989~ 1997年间 ,哈尔滨市儿童 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未显示出增长的趋势以及性别间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1型糖尿病 发病率 分布特性 流行病学 哈尔滨市
下载PDF
儿童期1型糖尿病与HLA-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慧颖 王滨有 +6 位作者 孙俭宏 赵雪妮 梁子君 张冬梅 杨泽 孙逸平 沈晶晶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儿童期 1型糖尿病与 HL A- 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取 49例 0~ 14岁发病的 1型糖尿病患者和 75名健康儿童对照 ,运用 PCR- SSOP技术对部分 HL A- DQB1等位基因进行了分型。结果 发现在 HL A- DQB1位点上 ...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儿童期 1型糖尿病与 HL A- 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取 49例 0~ 14岁发病的 1型糖尿病患者和 75名健康儿童对照 ,运用 PCR- SSOP技术对部分 HL A- DQB1等位基因进行了分型。结果 发现在 HL A- DQB1位点上 ,病例组的 DQB1* 0 2 0 1、* 0 30 3、* 0 40 1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 DQB1* 0 30 1、DQB1* 0 5 0 1和* 0 6 0 1频率是显著下降的。结论 研究提示 :HL A- DQB1位点的 * 0 2 0 1、* 0 30 3和 * 0 40 1对儿童期 1型糖尿病具有强易感性 ,而 DQB1* 0 30 1、* 0 5 0 1和 * 0 6 0 1具有保护性。但未证实 DQB1* 0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HLA-DQB1等位基因 易感基因 保护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哈尔滨市儿童Ⅰ型糖尿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慧颖 王滨有 +6 位作者 赵雪妮 孙俭宏 梁子君 张冬梅 杨泽 孙逸平 沈晶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哈尔滨市儿童Ⅰ型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 (HLA 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取 47例 0~ 14岁发病的患者和 94名非Ⅰ型糖尿病健康儿童对照 ,运用PCR SSP技术测定HLA DRB1等位基因型别。结果 在DR位点上 ,病例组的DR... 目的 哈尔滨市儿童Ⅰ型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 (HLA 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关系。方法 选取 47例 0~ 14岁发病的患者和 94名非Ⅰ型糖尿病健康儿童对照 ,运用PCR SSP技术测定HLA DRB1等位基因型别。结果 在DR位点上 ,病例组的DRB1 0 30 1频率和DR3/4杂合子频率显著高于非Ⅰ型糖尿病对照组 ,而DR2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DR4亚型中的DRB1 0 40 5频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 ,RB1 0 40 6频率低于对照组 ;DRB1 0 90 1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R位点的DRB1 0 30 1等位基因为哈尔滨市儿童Ⅰ型糖尿病的强易感基因 ,而DR2为保护性基因。DR3/ 4杂合子为易感性杂合子。证实了DR4亚型具有双重作用。未证实DRB1 0 90 1有强易感性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糖尿病 儿童 等位基因 HLA-DRB1
原文传递
儿童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附125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文涛 陈东凯 +1 位作者 孙军红 王翠娟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11期2008-2009,共2页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7年来收治并经胃镜检查确诊的8~12岁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病125例,分别统计发病年龄、发病数及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男性多见,男∶女=5.6∶1,随年龄增...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7年来收治并经胃镜检查确诊的8~12岁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病125例,分别统计发病年龄、发病数及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男性多见,男∶女=5.6∶1,随年龄增加发病数增高,14~18岁年龄组105例(占84%),8~13岁年龄组20例(占1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占91.2%(114例),胃溃疡(GU)占6.4%(8例),其他部位溃疡占2.4%(3例)。就诊时有上腹、脐周及部位不固定的疼痛97例,无腹痛28例。并发出血者共117例(93.6%),幽门梗阻9例(占DU 7.9%),病人均以抑酸剂治疗后出血停止,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表现不典型,腹痛多无节律性及周期性,而较易并发出血及幽门梗阻,诊断仍以胃镜检查为主,抑酸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春影 黄小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76-76,共1页
氟罗沙星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主要成分为氟罗沙星,属喹诺酮类抗菌药,适用于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注射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浅黄色澄明液体,主要用于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氟罗沙星注射液 配伍禁忌 喹诺酮类抗菌药 液存 末梢血液循环 术后患者 药物过敏
下载PDF
浅谈乳酸脱氢酶在小儿贫血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静 张为伟 +1 位作者 吴楠 韩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贫血患儿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情况,为小儿贫血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的96例贫血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对这些患儿进行了国际标准酶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白血病... 目的研究分析贫血患儿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情况,为小儿贫血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的96例贫血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对这些患儿进行了国际标准酶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白血病组的乳酸脱氢酶平均水平是(1 254.0±180.4)U/L,阳性率100%;巨幼细胞贫血组的乳酸脱氢酶水平是(654.3±98.2)U/L,阳性率81.25%;溶血性贫血组的乳酸脱氢酶水平是(489.8±34.0)U/L,阳性率94.11%;缺铁性贫血组的乳酸脱氢酶水平是(221.6±59.9)U/L,阳性率30.4%;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的乳酸脱氢酶水平是(172.3±52.9)U/L,阳性率5.0%;健康组的乳酸脱氢酶水平是(143.6±37.8)U/L,阳性率0%。贫血患者乳酸脱氢酶活性在各组的阳性率比较为:白血病组高于巨幼细胞贫血组高于溶血性贫血组高于缺铁性贫血组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高于健康组。结论贫血患儿接受乳酸脱氢酶测定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乳酸脱氢酶 阳性率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大骨节病踝关节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尧 曹宇 +1 位作者 邹赛男 陆晓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大骨节病踝关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大庆市第五医院进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的大骨节病踝关节病变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大骨节病踝关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大庆市第五医院进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的大骨节病踝关节病变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情况,踝.足评分系统及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评分评价行走功能,并以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共调查40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6.2±1.O)、(2.3±1.2)、(1.6±0.4)分;踝.足评分分别为(53.3±6.8)、(86.6±5.1)、(88.7±6.2)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评分分别为(15.9±4.1)、(36.9±4.9)、(41.8±6.4)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3.1±4.O)、(75.4±6.6)、(88.7±10.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6、2.3、2.5,P均〈0.05)。其中。治疗后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踝.足评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利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大骨节病踝关节病变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患者行走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踝关节 大骨节病
原文传递
自制“T”型垫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位固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娟 黄小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15期1809-1809,共1页
正确的体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髋关节置换术后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平卧时下肢和足置于中立位,脚尖向上;翻身时患肢不能屈曲,与健侧保持平行。传统方法两腿之间放一软枕,软枕位置、厚度难以掌握,上方肢体容易下滑,无经... 正确的体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髋关节置换术后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平卧时下肢和足置于中立位,脚尖向上;翻身时患肢不能屈曲,与健侧保持平行。传统方法两腿之间放一软枕,软枕位置、厚度难以掌握,上方肢体容易下滑,无经验者如护理不当,会导致关节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后 体位固定 术后患者 自制 护理不当 中立位 患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