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薛鹏 周志崧 +5 位作者 陈建行 柳羲 张旺 沈红 林志国 刘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前,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损伤小,并发症少。随着对于脑积水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加深和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EVT逐渐应用于一些... 目前,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损伤小,并发症少。随着对于脑积水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加深和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EVT逐渐应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脑积水治疗,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柳羲 张帆 +1 位作者 田勤力 刘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689-691,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幕上PNET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例患者中,1例发病1月后死亡,1例确诊后适形调强放疗2年后死亡,1例手术切除。结论对... 目的总结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幕上PNET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例患者中,1例发病1月后死亡,1例确诊后适形调强放疗2年后死亡,1例手术切除。结论对于进展快、病灶最长径在6 cm,且肿瘤边界清晰、周边水肿不明显的患者,应考虑为PNET可能;PNET预后差;对放疗敏感;必要时做全脑、全脊髓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19
3
作者 屈洋 王君升 +1 位作者 王智 穆迪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用于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结果血管成功再通33例,失败7例。术后脑出血1例,死亡2例。入院与出...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用于大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结果血管成功再通33例,失败7例。术后脑出血1例,死亡2例。入院与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随访35例,时间6个月,预后均良好,余3例失访。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病 急性 脑血管意外 SOLITAIRE AB支架 机械取栓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妍 许佳俊 +3 位作者 刘宁 高秋霞 丁婧 袁洪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149-515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手术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20例与无术后再出血组8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手术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20例与无术后再出血组8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降颅压药物应用、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两组性别、年龄、BMI、合并糖尿病、IL-6水平和合并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GCS评分和降颅压药物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血肿大小、血肿范围、脑组织移位、GCS评分和降颅压药物应用为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排空术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对比观察——(附57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文辉 黄玉杰 姚宝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比较观察儿童与成人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理,部位,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1例成人外伤性脑梗塞与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从部位,临床表现,预后与成人均有明显不同。结论 儿童多发生在基底节区,... 目的 比较观察儿童与成人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理,部位,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1例成人外伤性脑梗塞与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从部位,临床表现,预后与成人均有明显不同。结论 儿童多发生在基底节区,神经功能障碍较成人轻,预后较好,死亡率较成人为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脑梗塞 儿童 CT
下载PDF
Neuroform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玉杰 刘涛 +1 位作者 那世杰 杜亚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复杂动脉瘤12例,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例,眼动脉段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顶端、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例。采用微导管技术将支架两端... 目的探讨Neuroform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复杂动脉瘤12例,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例,眼动脉段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顶端、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例。采用微导管技术将支架两端跨越动脉瘤颈后释放,通过支架的网眼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结果致密填塞7例,大部分填塞5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短期随访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Neuroform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间质内热毁损兔脑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史怀璋 杨世春 +2 位作者 岳武 田勤立 魏伯然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9-72,共4页
探讨半导体激光间质内热毁损脑组织范围与激光输出功率和作用时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半导体激光裸光纤分别以输出功率 1、2、3、4、5W及作用时间 6 0、12 0、180、2 40、30 0s进行不同组合 ,作用于兔脑组织 ,同时动态进行红外热图监测... 探讨半导体激光间质内热毁损脑组织范围与激光输出功率和作用时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半导体激光裸光纤分别以输出功率 1、2、3、4、5W及作用时间 6 0、12 0、180、2 40、30 0s进行不同组合 ,作用于兔脑组织 ,同时动态进行红外热图监测。激光热毁损后即刻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兔 ,取完整兔脑制备切片 ,光镜下观察热毁损灶病理变化 ,测量毁损范围 ,利用目标规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将热毁损实际范围与远红外热图所示 45℃线范围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兔脑组织热毁损灶呈典型的带状改变 ,热毁损灶范围与激光输出功率和作用时间呈指数增加关系 ,远红外热图中 45℃线范围大于相应的实际毁损范围。根据实验观察结果 ,建立了兔脑组织毁损范围与半导体激光输出功率和作用时间的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结论 对于某一确定范围的神经组织病灶 ,可根据数学方法选择实施激光间质内热毁损的激光功率和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高温 激光间质内热疗
下载PDF
巨大脊膜膨出术后心跳呼吸骤停1例报道
8
作者 李力仙 屈洋 叶远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5-275,共1页
关键词 巨大脊膜膨出术 心跳 呼吸骤停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合并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彦鹏 何川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75-276,共2页
患者女,25岁.2012年5月15日因突发右侧搏动性突眼伴颅内杂音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病房.8年前该患者曾接受左侧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否认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 患者女,25岁.2012年5月15日因突发右侧搏动性突眼伴颅内杂音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病房.8年前该患者曾接受左侧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否认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呈搏动性突出,右眶内侧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四肢活动自如.入院后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颈动脉彩色超声显像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正常,全脑DSA检查显示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左侧椎动脉夹层、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图la).诊断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在局部麻醉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将可脱性球囊2号(BALT EXTRUSION公司,法国)沿颈内动脉置入海绵窦内,充盈球囊后,手推对比剂造影显示海绵窦瘘消失.解脱球囊后行脑血管造影,瘘口复现,眼静脉压力明显增高,立即置入第2枚可脱性球囊(BALT EXTRUSION公司,法国).解脱球囊后瘘口变小,眼静脉压力下降,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消失,结束手术.术后1周,患者再次出现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DSA显示右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较前增大(图1b,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下载PDF
72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CT分型及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勤立 史怀璋 何立伟 《哈尔滨医药》 1996年第3期28-29,共2页
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因部位深在,治疗效果差,目前对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我科自1988年至今共收治高血压性丘脑出血72例,就其CT分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40... 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因部位深在,治疗效果差,目前对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我科自1988年至今共收治高血压性丘脑出血72例,就其CT分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32例,男女比为5:4。发病年龄45—76岁之间。入院后均行CT扫描,诊断:丘脑出血。意识状态:清醒15例;浅昏迷20例;昏迷26例;深昏迷11例。其中手术6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丘脑出血 脑出血 CT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382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魏伯然 《冶金医药情报》 1989年第2期41-42,共2页
本文报告了我院1984年2月至1987年应用射频温控热凝法治疗三叉神经病的冶疗效果,并讨论如下。
关键词 射频热凝治疗 三叉神经痛 疗效观察 热凝法 三叉神经病 冶疗 效果 温控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26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丽芝 冯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749-750,共2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方法26例施行CAS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准确的用药,密切的观察,以及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2周出院,23... 目的探讨和总结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方法26例施行CAS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准确的用药,密切的观察,以及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2周出院,23例TIA患者在以后每3个月的随访中未见TIA发作。3例脑梗死患者未再有卒中发生,神经系统功能明显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结论护士在CAS治疗过程中,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减少并发症,是CAS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临床护理研究
原文传递
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对比分析
13
作者 张东辉 杨天高 +3 位作者 王志伟 丛雪峰 何鑫 吴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疗效。方法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42例CVST患者,其中21例应用单纯抗凝治疗,21例应用血管内治疗。治疗后3d观察患者颅内压(ICP)下降情... 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疗效。方法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42例CVST患者,其中21例应用单纯抗凝治疗,21例应用血管内治疗。治疗后3d观察患者颅内压(ICP)下降情况,治疗前、后(3d及3、6、12个月1通过目测类比法(VAS)检测患者的头痛程度。结果治疗后患者ICP均下降,血管内治疗组除1例患者ICP由术前620mm H2O降至410mm H2O,其余患者ICP基本稳定在200-260mm H2O。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1例ICP降至350mm H2O,5例ICP在400mm H2O以上,脑疝死亡1例。治疗后3d、3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和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VAS评分(3d:8.1±1.6vs3.5±1.5;3个月:4.9±1.4vs2.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管内治疗CVST能够较快的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较为可靠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药
原文传递
大脑半球脑血管畸形栓塞后手术切除患者临床分析
14
作者 姚宝金 黄玉杰 +1 位作者 郭岩 刘相轸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大脑半球脑血管畸形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促凝微粒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成龙 胡韶山 +2 位作者 鞠东辉 陈磊 高万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释放增加的促凝微粒(MPs)的细胞起源,试探讨乳黏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采集并离心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6~72 h)患者45例和健康人30例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仪对MP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释放增加的促凝微粒(MPs)的细胞起源,试探讨乳黏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采集并离心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6~72 h)患者45例和健康人30例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仪对MP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MPs在6 h(P=0.021)开始升高,24h(P=0.024)达到高峰,急性期总体高于对照组.MPs主要来源于红细胞(P=0.028)、血小板(P=0.012)、内皮细胞(P=0.002)及胶质细胞(P=0.03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MPs释放明显增强,来源细胞明显处于激活状态,反映出患者外周血整体促凝活性明显增强,有明显形成血栓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出血 颅内 促凝微粒 磷脂酰丝氨酸 乳黏素
原文传递
垂体腺瘤假包膜囊外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铭芙 刘宁 +4 位作者 李莹 孟祥喜 战华 苗健烨 王宁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3期191-194,F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行假包膜囊外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行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173例患者,根据假包膜囊外及囊内切除进行分组,对比其全切率、生物学治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73例患者中,90例发现假包膜(52...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行假包膜囊外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行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173例患者,根据假包膜囊外及囊内切除进行分组,对比其全切率、生物学治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73例患者中,90例发现假包膜(52.0%),其中无功能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假包膜发现率较高.囊外切除组肿瘤全切率(95.6%)高于囊内切除组(8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功能型腺瘤中囊外切除组生物学治愈率亦较高(89.7%比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P〈0.05);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分别为47.8%和41.0%,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术后病理学证实假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结论 垂体腺瘤假包膜囊外切除能够提高肿瘤全切率及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生物学治愈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假包膜 囊外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