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维富 赵蕾 +2 位作者 赵海滨 张延明 李集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49-1558,共10页
为了改良六倍体小偃麦,创制携带E组染色体优良基因的普通小麦新类型。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偃麦与克旱9号杂交选育六倍体小偃麦的衍生系,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具有六倍体小偃麦优良农艺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结果表明: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 为了改良六倍体小偃麦,创制携带E组染色体优良基因的普通小麦新类型。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偃麦与克旱9号杂交选育六倍体小偃麦的衍生系,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具有六倍体小偃麦优良农艺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结果表明: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结实率低,平均为21.9%,但F2以后分离复杂,出现一些代换系、易位系,附加系和DE混合的染色体组。有些品系性状表现较好,如分蘖多、抗病、多小穗、多花等。按性状继代选择直至F5共筛选出13个品系即05-9-2、05-9-4、05-9-5、05-9-6、05-9-7、05-9-8、05-9-11、05-9-14、9-9-14、05-9-13、05-7-13、05-7-24、05-7-22。利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分子检测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13个品系进行了鉴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E组染色体改良普通小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倍体小偃麦 小麦 易位系 代换系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虹 白杨 +1 位作者 李集临 张延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3-388,共6页
为选育具有经济价值的带有黑麦R染色体组小片段的小麦-黑麦育种基础材料,对小麦-黑麦5R/5A×6R/6A代换系杂交后代的8份高代材料6-30、6-31、7-1、7-9、7-13、7-21、7-22和7-28进行形态学、细胞学观察,及SSR分析和GISH检测。结果表... 为选育具有经济价值的带有黑麦R染色体组小片段的小麦-黑麦育种基础材料,对小麦-黑麦5R/5A×6R/6A代换系杂交后代的8份高代材料6-30、6-31、7-1、7-9、7-13、7-21、7-22和7-28进行形态学、细胞学观察,及SSR分析和GISH检测。结果表明,8个品系田间生长整齐、育性正常,具有大穗、多小穗,抗白粉病、叶锈病等优良性状;对其中2个品系7-1和7-9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选择黑麦R染色体通用引物及5R、6R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共8对,对8个品系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系都有黑麦5R或6R染色体片段的导入,进一步进行GISH检测,发现5个品系6-31、7-1、7-13、7-21、7-22都存在黑麦杂交信号,为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本研究综合多种手段鉴定的8份材料皆为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在育种上具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易位系 SSR GISH
原文传递
春小麦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3
作者 张婧 孙婧欣 +5 位作者 宋维富 杨雪峰 宋庆杰 李集临 张延明 关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远缘杂交能把亲缘关系较远的种、属中有用基因引入栽培种,改良现有品种。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远缘杂交创制的5份普通小麦新种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份材料为春小麦,株系4-11和4-30-32突出表现为大穗、多分蘖,201... 远缘杂交能把亲缘关系较远的种、属中有用基因引入栽培种,改良现有品种。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远缘杂交创制的5份普通小麦新种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份材料为春小麦,株系4-11和4-30-32突出表现为大穗、多分蘖,2015-2016年分蘖数为别为18~20和16~17个,熟期正常。二者的千粒重平均为38和36g,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8%。株系6-30-31表现为矮秆(55cm),密穗有芒,平均穗长7cm,千粒重平均32.6g。株系5-6和5-19,穗型似小偃麦,无芒,千粒重平均为33.7和36.4g,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9%。5份材料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减数分裂行为正常。分子标记和原位杂交检测表明,株系4-11和5-19带有中间偃麦草遗传成分,为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株系5-6为六倍体小偃麦,矮秆株系6-30-31带有E染色体组遗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远缘杂交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寒地多年生小麦的选育与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海滨 张延明 +4 位作者 史春龙 闫小丹 田超 厉永鹏 李集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8-1386,共9页
通过杂交方法获得八倍体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对该杂交后代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杂交当代结实率为10%~39%;F1表现为两亲中间型,多年生,抗小麦多种病害,生长的第2和第3年结少量种子,结实率为2%~3%;F2分离复杂,出... 通过杂交方法获得八倍体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对该杂交后代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杂交当代结实率为10%~39%;F1表现为两亲中间型,多年生,抗小麦多种病害,生长的第2和第3年结少量种子,结实率为2%~3%;F2分离复杂,出现八倍体小偃麦类型和中间偃麦草类型的多年生材料;F3和F4代出现一些普通小麦类型的多年生小麦,表现多分蘖、多小穗、抗病、抗寒。F1根尖有丝分裂中发现49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形成14~17个二价体和4~21个单价体;而F2和F3代减数分裂时形成14~21个二价体和9~17个单价体。杂种后代结实率逐代恢复。F1植株已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生长5年。从F4代中获得了4个植株高大(140cm)、分蘖丰富(60个以上)、小穗多(25~30个)的饲草型多年生小麦株系,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刈割再生能力,而且兼抗多种病害,抗寒性好,草质与中间偃麦草相似。还获得了一些普通小麦类型的多年生株系,有待进一步改良。这些结果为多年生小麦的遗传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信息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多年生小麦 形态特征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染色体畸变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政宏 刘杰 +4 位作者 高继迪 陈平 张婧 李集临 张延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0,共11页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的杂交后代F1、F2、F3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畸变的频率,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结果表明...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的杂交后代F1、F2、F3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畸变的频率,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杀配子染色体(2C)的丢失与恢复成二体,造成杂种F1、F2的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杂种F3较前2代单价体数明显下降,相对紊乱系数明显低于F2。同时,杀配子染色体连续2次作用,使得附加系中ABDE染色体组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染色体产生缺失和易位,在后代传递中易于丢失,而外源E组染色体片段渗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使得染色体配对异常,产生非理论值的单价体数,导致后代育性下降或败育。本研究共检测F3植株448株,得到易位24株,缺失36株,小麦间易位19株,易位频率为5.36%,缺失频率为8.04%,染色体畸变总频率为13.39%。断裂位点的分布比率依次为:B组>A组>D组。本研究表明,杀配子染色体诱发染色体畸变频率高,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创造小麦遗传育种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杀配子染色体 长穗偃麦草 易位系 缺失系
下载PDF
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东军 张宏纪 +6 位作者 郭长虹 孙岩 刘文林 郭怡璠 宋凤英 闫文义 杨淑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9-1566,共8页
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决定了小麦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和光周期等位变异的分布,本研究对124份春小麦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STS标记,结果表明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基因显性等位... 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决定了小麦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和光周期等位变异的分布,本研究对124份春小麦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STS标记,结果表明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Vrn-A1,Vrn-B1和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3.55%,52.42%和55.65%,没有检测到显性等位变异Vrn-B3;光周期等位变异Ppd-D1a和PpdD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52%和60.48%。为了研究春化和光周期等位变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将黑龙江省春小麦春化基因组合主要分为4种类型:Vrn-A1a+Vrn-B1+Vrn-D1,Vrn-A1a+Vrn-B1+VrnD1,Vrn-A1a+Vrn-B1+vrn-D1和Vrn-A1a+Vrn-B1+Vrn-D1。4种春化基因组合对小麦的株高和分蘖有显著影响,其中,携带Vrn-A1a+Vrn-B1+Vrn-D1的小麦株高最低(94.98cm),而分蘖最多(6.01)。光周期基因对株高和各个生长发育时期有显著影响。光钝(携带Ppd-D1a)比光敏(携带Ppd-D1b)小麦的株高低8.88cm,三叶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等提前1~2d。因此,本研究认为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小麦的株高,分蘖及生长发育时期有显著影响,携带Vrn-A1a+Vrn-B1+Vrn-D1+Ppd-D1a小麦的株高低,分蘖多,适应性广,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春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野生大麦的抗旱性及其在大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蕾 姜格格 +3 位作者 束永俊 刘贺亮 赵迪 郭长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4期118-121,共4页
干旱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性灾害,极大地威胁到全球的粮食供应,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育抗旱性植物是解决干旱危害和粮食危机的根本途径。野生大麦已经适应广泛的干旱环境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它们的抗旱基因与抗旱... 干旱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性灾害,极大地威胁到全球的粮食供应,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育抗旱性植物是解决干旱危害和粮食危机的根本途径。野生大麦已经适应广泛的干旱环境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它们的抗旱基因与抗旱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s)已经确定,对改良大麦抗旱性有巨大的潜力。综述了野生大麦的抗旱性及其在大麦改良中的应用,并对大麦抗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麦 大麦 干旱胁迫 遗传改良
下载PDF
肌醇代谢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于点 郭卫冷 +5 位作者 丁炀 刘磊 郭睿 王丹 孙玉刚 郭长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非生物胁迫制约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为了应对非生物胁迫,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胁迫响应机制,包括肌醇(MI,myo-inositol)代谢途径。肌醇为一类化学性质稳定的极性小分子,植物可通过积累其糖... 非生物胁迫制约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为了应对非生物胁迫,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胁迫响应机制,包括肌醇(MI,myo-inositol)代谢途径。肌醇为一类化学性质稳定的极性小分子,植物可通过积累其糖苷类衍生物参与渗透调节途径,从而响应非生物胁迫。肌醇-1-磷酸合酶(MIPS,myo-inositol-1-phosphate synthase)、肌醇单磷酸酶(IMP,inositol monophosphtease)和肌醇加氧酶(MIOX,myo-inositol oxygenase)在肌醇的生物合成或分解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通过调控植物中肌醇的含量,以及后续一系列复杂的转化途径,参与L-抗坏血酸(L-AsA,Lascorbic acid)和部分细胞壁多糖的合成,响应盐、干旱、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本文综述了肌醇的结构、生物学作用、肌醇代谢途径相关酶和肌醇衍生物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利用肌醇代谢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培育抗逆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代谢 非生物胁迫 肌醇-1-磷酸合酶 肌醇单磷酸酶 肌醇加氧酶
原文传递
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碱胁迫下大豆生育、生理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吴杨 高慧纯 +5 位作者 张必弦 张海玲 王全伟 刘鑫磊 栾晓燕 马岩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1-821,共11页
【目的】探讨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碱复合胁迫下大豆的生长指标、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改善大豆生长、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品种黑农44号为试材,分别在110 mmol·L^(-1)的盐碱... 【目的】探讨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碱复合胁迫下大豆的生长指标、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改善大豆生长、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品种黑农44号为试材,分别在110 mmol·L^(-1)的盐碱复合胁迫条件下培养3 d和7 d进行取材,研究1.2 mg·L^(-1)外源EBR对大豆株高、根系生长,叶片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盐碱胁迫处理3 d和7 d时,与对照组相比,3种抗氧化酶(SOD、POD、APX)的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均升高;各项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叶片细胞结构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遭到严重破坏;根尖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结构破坏较重,液泡破裂。盐碱胁迫条件下,施加外源EBR使大豆的株高、根长和根鲜重分别提高了6.45%、9.60%和19.85%;使大豆叶片SOD、POD、APX的活性显著升高,在3 d和7 d时分别增加了16.92%和9.68%、48.85%和61.44%、19.05%和20.36%;相对电导率、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的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9.58%和28.26%、28.06%和40.92%、28.62%和31.21%、31.03%和37.17%;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3.67%和15.96%、13.34%和16.87%;同时维护了大豆叶片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稳定性,延缓了细胞的衰老、解体。【结论】在盐碱胁迫下,施加外源EBR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降低了活性氧(ROS)的积累,维护了细胞结构的完整,促进了幼苗生长,增强了大豆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碱胁迫 24-表油菜素内酯 生育 生理特性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豆GmALMT33基因在镉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分析
10
作者 翟佳悦 宁伊 +1 位作者 刘丽媛 王全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4-1026,共13页
由于工业发展以及生活废弃物污染的不断加剧,作物中的重金属浓度超标,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铝激活苹果酸转运体编码一类阴离子通道蛋白,在植物有机酸的跨膜转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研究GmALMT33基因在大豆应对镉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以... 由于工业发展以及生活废弃物污染的不断加剧,作物中的重金属浓度超标,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铝激活苹果酸转运体编码一类阴离子通道蛋白,在植物有机酸的跨膜转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研究GmALMT33基因在大豆应对镉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以大豆黑农48的叶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克隆得到GmALMT33基因。该基因CDS区全长162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含有1个ALMT结构域。qRT-PCR结果表明,GmALMT33在大豆根部的表达水平最高;镉胁迫后,该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PB-GmALMT33并对烟草、大豆毛状根进行遗传转化,转基因植株抗逆表型与生理指标分析表明,镉(66μmol/L CdCl_(2))胁迫下,转基因烟草叶片黄化、褪绿,边缘褐化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烟草。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植株茎秆和叶脉呈现的红褐色毒害症状程度明显弱于转空载体植株。在镉胁迫处理7 d后,转基因烟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对照,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在镉胁迫处理0 d、1 d、3 d后,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根和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转空载体对照,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表明GmALMT33基因提高了植株的耐镉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GmALMT33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并为大豆抗逆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转运蛋白 镉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开发山羊草属InDel分子标记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磊 王丹 +2 位作者 苏文悦 郭长虹 束永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4-1338,共5页
为开发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优异基因,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拟斯卑尔脱山羊草EST(expressed sequencetag)与小麦UniGene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山羊草插入/缺失(InDel)位点137个,在这些位点两端序列设计引物24对,通过在15个小麦野... 为开发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优异基因,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拟斯卑尔脱山羊草EST(expressed sequencetag)与小麦UniGene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山羊草插入/缺失(InDel)位点137个,在这些位点两端序列设计引物24对,通过在15个小麦野生近缘属种基因组DNA的扩增分析,发现11对引物具多态性,可以作为InDel标记。这些包含突变位点的基因涉及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结合与催化以及代谢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基因组学 插入/缺失突变 小麦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功能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种质改良及基因组学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勃 张淑欣 +8 位作者 王惠 史玥 李紫琪 朱蕾 宋维富 杨雪峰 宋庆杰 李新玲 张延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5-1394,共10页
中间偃麦草作为禾本科小麦族多年生物种,是小麦的多年生野生近缘种,具有根系发达,生长势强,大穗多花且具有抗病、抗旱、抗寒、耐盐碱和高蛋白等优良性状。研究表明,改良中间偃麦草以选育粮饲兼用型多年生作物潜力巨大。本文综述了中间... 中间偃麦草作为禾本科小麦族多年生物种,是小麦的多年生野生近缘种,具有根系发达,生长势强,大穗多花且具有抗病、抗旱、抗寒、耐盐碱和高蛋白等优良性状。研究表明,改良中间偃麦草以选育粮饲兼用型多年生作物潜力巨大。本文综述了中间偃麦草种质资源在直接驯化改良、远缘杂交改良、基因组学育种研究等领域取得的进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与选育策略,为中间偃麦草种质资源的改良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驯化 远缘杂交 基因组
原文传递
长穗偃麦草1E附加系与杀配子染色体2C附加系杂交后代的细胞学及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春影 杨蕾 +1 位作者 王丹 郭长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5期83-86,共4页
长穗偃麦草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种属,具有抗寒、抗旱、抗病等优异性状。为了利用长穗偃麦草的优异基因,将‘中国春’-长穗偃麦草1E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杂交、自交和回交,观察其后代的细胞学和形态学特性。结果表... 长穗偃麦草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种属,具有抗寒、抗旱、抗病等优异性状。为了利用长穗偃麦草的优异基因,将‘中国春’-长穗偃麦草1E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杂交、自交和回交,观察其后代的细胞学和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杂交后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了染色体畸变现象;统计F1代自交结实率,发现与亲本相比,这些杂种后代的结实率明显降低;杂种后代的穗型发生了分离,除正常穗型外还观察到了密穗型,说明杀配子染色体2C可以诱导染色体畸变并对结实率和穗型均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创制小麦-长穗偃麦草1E染色体易位系和缺失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细胞学 形态学
下载PDF
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的形态学分析与细胞学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平 何莉 +6 位作者 尚晨 李佶恺 张海玲 李集临 张延明 范铭丽 李双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7-22,共6页
为丰富北方寒地牧草品种,选育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的优势牧草,以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杂交后代选育的10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为材料,借助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进行形态学分... 为丰富北方寒地牧草品种,选育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的优势牧草,以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杂交后代选育的10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为材料,借助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10份材料田间自然生长年限超过3a,均具有抗寒性和多年生特性,可在哈尔滨地区-30℃环境下安全过冬;根系发达,除2个株系8LF2 1-1-4和11LF3 1-1-4外,其他株系具有地下茎。植株生长繁茂,有5个株系总分孽数超过40,2个株系穗长超过24cm。株系11LF3 1-1-4和11LF4 1-18-1结实率平均值在80%以上,远高于亲本中间偃麦草;10份材料种子发芽率在60%~90%;株系5Q10L1-18-1茎秆干重可达1.7kg·m^(-2)。10个株系根尖体细胞染色体为42条,遗传稳定,植株均表现抗旱、抗寒,抗病等特性。本研究可为北方寒地的牧草选育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多年生麦草 中间偃麦草 再生性
下载PDF
解决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途径--转基因育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佳欣 《大豆科技》 2020年第3期48-49,61,共3页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病害症状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进展进行概...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病害症状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进展进行概述,并对大豆抗病转基因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转基因 抗病性
下载PDF
浅谈大豆育种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彤 《大豆科技》 2020年第3期40-42,共3页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大豆的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转基因大豆尤为重要。文中主要从大豆发展历程、大豆育种方法...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之一。大豆的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转基因大豆尤为重要。文中主要从大豆发展历程、大豆育种方法,以及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大豆育种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种方法 转基因技术
下载PDF
激素在植物冷胁迫应答中的角色 被引量:18
17
作者 丛庆 张琪 +3 位作者 宋丽莉 陈月 蔡洪生 郭长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4-619,共6页
寒冷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冷胁迫应答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在生理水平和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杨酸、脱落酸、乙烯、茉莉酸、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在植物抵御冷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对这些... 寒冷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冷胁迫应答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在生理水平和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杨酸、脱落酸、乙烯、茉莉酸、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在植物抵御冷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对这些激素在植物冷胁迫应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后通过激素调节提高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激素 植物 应答
下载PDF
24-表油菜素内酯对镉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殷欣 张海玲 +2 位作者 吴杨 王晓彤 王全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371,共8页
为探讨外源EBR缓解大豆幼苗Cd毒害的机理,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不同浓度(0.01、0.05、0.1、0.2、0.5mg·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10mg·L^-1Cd胁迫下的大豆幼苗,研究外源... 为探讨外源EBR缓解大豆幼苗Cd毒害的机理,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不同浓度(0.01、0.05、0.1、0.2、0.5mg·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10mg·L^-1Cd胁迫下的大豆幼苗,研究外源EBR对Cd胁迫下大豆幼苗株高及根系生长,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3种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喷施0.01~0.1mg·L^-1EBR对大豆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单独Cd胁迫差异不显著;在0.2~0.5mg·L^-1EBR范围内喷施0.5mg·L^-1EBR明显提高大豆的株高、根长、地下鲜重、地下干重,较单独Cd胁迫分别提高了17.9%、9.5%、33.3%、38.1%。低浓度EBR(0.01mg·L^-1和0.05mg·L^-1)对3种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作用及MDA含量的降低作用不显著;在0.1~0.5mg·L^-1范围内喷施0.5mg·L^-1EBR,Cd胁迫处理2d和8d后POD、CAT、APX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较单独Cd处理升高42.6%和48.1%,20.2%和67.7%,97.3%和64.8%,29.7%和15.6%,MDA含量较单独Cd处理降低19.7%和27.8%。因此,0.1~0.5mg·L^-1EBR是较适宜的喷施浓度,0.5mg·L^-1EBR是最佳的喷施浓度。适宜浓度的外源EBR能促进Cd胁迫下大豆的生长,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和光合系统的损伤,有利于增强植株耐Cd胁迫能力。本研究为阐明EBR缓解Cd胁迫对大豆幼苗伤害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24-表油菜素内酯 CD胁迫 抗氧化酶 氧化伤害
下载PDF
抗生素废水生物处理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林海龙 宋鸽 +3 位作者 司亮 余建平 陈兆波 吴玉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1期258-261,共4页
为了更好地为抗生素废水治理提供工艺参考。笔者在分析抗生素废水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几种抗生素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好氧法、厌氧法、好氧-厌氧法以及其他组合工艺,探讨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对抗生素... 为了更好地为抗生素废水治理提供工艺参考。笔者在分析抗生素废水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几种抗生素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好氧法、厌氧法、好氧-厌氧法以及其他组合工艺,探讨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对抗生素废水生物处理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废水 生物处理法 好氧法 厌氧法 好氧-厌氧组合工艺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脱水素在植物低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琪 周薇 +2 位作者 崔慧萍 宋丽莉 郭长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9-695,共7页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及分子变化,形成了对低温胁迫的适应能力。脱水素是一类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可保护植物细胞内蛋白质和膜结构等不被低温破坏。不同植...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及分子变化,形成了对低温胁迫的适应能力。脱水素是一类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可保护植物细胞内蛋白质和膜结构等不被低温破坏。不同植物中脱水素的过量表达能够提高植物的低温抗性,植物脱水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积累与植物耐低温能力密切相关。本文对SKn、Kn、YnSKn、KnS和Yn Kn型脱水素在植物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利用脱水素进行植物抗低温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素 低温 植物 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