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报道与审判公正关系之再检视
1
作者 贾维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3期17-19,共3页
随着全社会法治意识的不断加强,国家法治进程不断深入,公众对法治热点问题的关注也日渐升温。公众获得法治热点问题的渠道很多,新闻报道是其获得法治资讯的重要来源,但新闻报道自身的特殊性可能会使报道的内容和相关倾向性意见影响到案... 随着全社会法治意识的不断加强,国家法治进程不断深入,公众对法治热点问题的关注也日渐升温。公众获得法治热点问题的渠道很多,新闻报道是其获得法治资讯的重要来源,但新闻报道自身的特殊性可能会使报道的内容和相关倾向性意见影响到案件本身的处理,尤其是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当下司法环境中,处理好新闻报道和审判公正的关系问题就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审判公正 检视
下载PDF
在“环境保护”与“罪刑法定”天平上的选择——盐城“2·20”特大水污染事件判决评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灿发 傅学良 《中国经济报告》 2009年第5期8-12,共5页
2009年8月14日,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法院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对盐城市“2‘20”特大水污染事件责任人、原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与之前的刑罚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对另一被告人、该公司生产... 2009年8月14日,江苏盐城市盐都区法院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对盐城市“2‘20”特大水污染事件责任人、原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与之前的刑罚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对另一被告人、该公司生产厂长丁月生以同样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盐城市 “环境保护” 水污染 罪刑法定 事件 投放危险物质罪 判决 天平
下载PDF
地方高校高质量人才体系建设研究
3
作者 王玉 王子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只有抓好人才体系的整体建设,才能获得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才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的人才体系建设在理念、制度、评价、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只有抓好人才体系的整体建设,才能获得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才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的人才体系建设在理念、制度、评价、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高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人才体系建设的新需求,在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引、育、管、评、续五大体系,开创多元一体上下贯通的开放、有效、活化的人才体系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院校 高质量发展 人才建设体系
原文传递
以人为喻与中国书法批评——以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为中心
4
作者 赵忠富 《书法》 2023年第9期153-155,共3页
以人为喻是中国书法批评的一种独特言说方式和话语形态。它的产生既与早期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思维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魏晋六朝人物品藻向书法批评领域辐射的产物。作为范式的以人为喻,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产生了两个言说向度... 以人为喻是中国书法批评的一种独特言说方式和话语形态。它的产生既与早期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思维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魏晋六朝人物品藻向书法批评领域辐射的产物。作为范式的以人为喻,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产生了两个言说向度,其一是书体的形态美,其二是书家的风格美。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完成了以人为喻范式言说向度从书体形态美向书家风格美的过渡,也代表着六朝书法批评由重“形质”到重“神采”的嬗变。这种过渡与嬗变带有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鲜明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批评 以人为喻 造字思维 人物品藻 言意之辨
原文传递
以人为喻与汉魏六朝书论美学
5
作者 赵忠富 《中国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6-49,共14页
以人为喻是汉魏六朝书论独特的言说方式与批评范式。批评家以人为喻论书,是将书法看成与我为一的同类的“活人”,其间蕴含着中国书法崇尚生命活力的美学精神。书法批评以人为喻范式的生成既与华夏先民的“尚象”意识以及早期汉字“近取... 以人为喻是汉魏六朝书论独特的言说方式与批评范式。批评家以人为喻论书,是将书法看成与我为一的同类的“活人”,其间蕴含着中国书法崇尚生命活力的美学精神。书法批评以人为喻范式的生成既与华夏先民的“尚象”意识以及早期汉字“近取诸身”的造字思维密切相关,更是两汉相术与魏晋六朝人物品藻评向书法批评领域辐射的产物。汉魏六朝书论以人为喻范式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书体形态美、书家风格美两种言说向度。以人为喻范式的言说向度由书体形态向书家风格之过渡,带有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鲜明印记,也标志着汉魏六朝书论由注重形质到崇尚神采的审美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喻 书论美学 造字思维 人物品藻 言意之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