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贾敬好 王静 +4 位作者 王巍 孙璐 刘建平 刘卫东 韩春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目的评价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9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33例。分析患者近期疗效。结果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1、2年样本数分别为22、7例。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0%、13.46%。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是否同期化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P=0.000、0.013、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18、0.028、0.006)。结论Ⅲ、Ⅳ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肿瘤切除程度、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恶性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脑肿瘤 术后放化疗法 预后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评估模型在肿瘤放化疗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郑爱荣 杜家宜 +2 位作者 曹艳兵 王莹 王彬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评估模型在肿瘤放化疗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8例肿瘤放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CNP评估模型,从放化疗准备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评估模型在肿瘤放化疗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8例肿瘤放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CNP评估模型,从放化疗准备阶段、治疗阶段和康复阶段分别制定护理目标和工作事项,从患者的认知协作能力、临床诊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3个方面设计16项评估指标,实施护理质量动态监测和护理路径的优化调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放化疗后观察组的卡氏功能量表(KP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7,t=2.212,t=2.57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低于对照组(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能力、疾病护理质量和护理费用支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4,x^(2)=4.485,x^(2)=5.630;P<0.05)。结论:CNP评估模型能较好地改善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和体力状态,降低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护患沟通实效性和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CNP) 评估模型 放化疗 身心健康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lncR FOXD2-AS1调控miR-145-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巍 王志武 +3 位作者 于镓锐 董量 曹博 李剑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FOXD2-AS1调控微小RNA(miR)-145-5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NSCLC细胞系A549、H1299、SK-MES-1及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FOXD2-AS1调控微小RNA(miR)-145-5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NSCLC细胞系A549、H1299、SK-MES-1及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应用RT-qPCR检测各细胞系中lncR-FOXD2-AS1和miR-145-5p表达。选取lncR-FOXD2-AS1相对高表达的SK-MES-1作为敲低实验的研究对象,将SK-MES-1细胞按照转染处理的不同分为NC组(转染si-NC)和si-FOXD2-AS1组(转染si-FOXD2-AS1),转染后,RT-qPCR检测细胞中lncR-FOXD2-AS1、miR-145-5p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FOXD2-AS1和miR-145-5p的相互关系。结果 与16HBE细胞相比,lncR-FOXD2-AS1在NSCLC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miR-145-5p在NSCLC细胞系中低表达(P均<0.05)。与NC组比较,si-FOXD2-AS1组细胞miR-145-5p表达升高(P<0.05),0、24、48 h时OD值降低(P均<0.05),迁移及侵袭穿膜细胞数减少(P均<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N-cadher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145-5p是lncR-FOXD2-AS1的靶基因。结论 lncR-FOXD2-AS1在NSCLC细胞系中表达升高,敲低lncR-FOXD2-AS1通过靶向调控miR-145-5p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FOXD2-AS1 微小RNA-145-5p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芳初 董桂兰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9期2570-2571,共2页
目的分析肝脏原发及转移性肿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原发性肝癌36例及转移癌17例实施3-DCRT,结合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全身化疗。≥90%等剂量面包绕计划肿瘤靶体积,3~5Gy/次,5次/周,照射次数9~16次。结果5... 目的分析肝脏原发及转移性肿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原发性肝癌36例及转移癌17例实施3-DCRT,结合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全身化疗。≥90%等剂量面包绕计划肿瘤靶体积,3~5Gy/次,5次/周,照射次数9~16次。结果53例中,近期有效率(CR+PR)58%。生存期为3~60月,平均生存期10.8个月。1年生存率34%,2年生存率11%,3年生存率6%。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食欲减低,9例患者(17%)于治疗后1~2个月出现放射相关肝病,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增高。结论3DCRT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可以获得一定疗效,能够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原发癌 转移癌 三维适形放疗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信息构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罗替尼疗效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琼 马军燕 +2 位作者 董量 李春阳 王志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83-489,共7页
目的构建中医证素参与的安罗替尼治疗既往接受过多线化疗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至少经过2个周期安罗替尼治疗的127例ES-SCL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个因素与总生存... 目的构建中医证素参与的安罗替尼治疗既往接受过多线化疗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至少经过2个周期安罗替尼治疗的127例ES-SCL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个因素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C-index指数对模型进行评估,并以校准曲线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K-M法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S评分、脑转移、气虚病性证素、阴虚病性证素、血瘀病性证素是安罗替尼治疗ES-SCLC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S评分(HR=2.188,P=0.003)、脑转移(HR=1.891,P=0.016)、血瘀病性证素(HR=1.691,P=0.028)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基于这三个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安罗替尼治疗ES-SCLC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风险接近实际风险,显示出较高吻合度。结论以PS评分、血瘀病性证素、脑转移为独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安罗替尼二三线治疗ES-SCL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小细胞肺癌 中医证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免疫疗法联合靶向治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王巍 曹博 +1 位作者 王志武 于镓锐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748-1753,共6页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转移性MSS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科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呋喹替尼/瑞戈非尼)或单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呋喹替尼/瑞...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转移性MSS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放化科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呋喹替尼/瑞戈非尼)或单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呋喹替尼/瑞戈非尼)三线治疗的转移性MSS结直肠患者40例(联合组、单药组各20例)。评价两组的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同时统计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中位OS分别为11个月和7.5个月,DCR分别为85%和60%,ORR分别为30%和10%。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在95%和90%,不良事件多为1~2级,严重不良事件(≥3级)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10%,无4级不良反应。联合组毛细血管发生率高于单药组。结论:联合组可改善患者的OS获益,但是与单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疗法联合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两者联合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在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显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较高,为发展针对CRC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卡瑞利珠单抗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医证素参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PD-1抑制剂近期疗效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军燕 吴琼 +2 位作者 董量 李春阳 王志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960-967,共8页
目的评估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的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11月间,符合入组标准、应用PD-1抑制剂的晚期NSCLC患者221例,2021年5月1日前入组的为建模组(n=149例),之后的为验证组(n... 目的评估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的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11月间,符合入组标准、应用PD-1抑制剂的晚期NSCLC患者221例,2021年5月1日前入组的为建模组(n=149例),之后的为验证组(n=72例)。采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中医证素辨别。使用R软件4.0.4版本构建客观缓解率的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来评价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并通过验证组进行外部验证。结果221例患者经PD-1抑制剂治疗2~4个周期后,总的客观缓解率为44.80%。建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PS评分(OR=0.261,P=0.001)、治疗线数(OR=3.749,P=0.002)、治疗模式(OR=2.796,P=0.019)、气虚病性证素(OR=2.296,P=0.043)、阴虚病性证素(OR=3.228,P=0.005)是PD-1抑制剂近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以上5个独立预测因子构建PD-1抑制剂近期疗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值分别为0.8317和0.7535,两组校准曲线在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符合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53和0.039,显示出较高吻合度,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结论基于中医气虚病性证素、阴虚病性证素以及TPS评分、治疗线数和治疗模式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是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PD-1抑制剂近期疗效的稳定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中医证素 近期疗效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抑制IKK2/NF-κB信号通路对骨癌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君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研究抑制IKK2/NF-κB信号通路对骨癌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模型组(BP组)和骨癌痛+BMS345541干预组(BB组),BP组和BB组在右侧胫骨中上段的髓腔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S组注射... 目的:研究抑制IKK2/NF-κB信号通路对骨癌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模型组(BP组)和骨癌痛+BMS345541干预组(BB组),BP组和BB组在右侧胫骨中上段的髓腔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S组注射生理盐水;建模后10d,BB组鞘内注射BMS345541,S组和B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评估三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脊髓中NF-κB、TNF-α、IL-6、GFAP、OX-42、CD-14、ITGAM的表达量以及血清中TNF-α、IL-6含量。结果:建模后、干预前(T1),BP组和BB组大鼠的MWT低于S组;干预后,BB组大鼠的MWT呈升高趋势且高于BP组;BB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F-κB的表达量低于BP组和S组,BP组和S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F-κB的表达量无差异;BP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高于S组,BB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低于BP组;BP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NF-α、IL-6、GFAP、OX-42、CD-14、ITGAM的含量高于S组,BB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NF-α、IL-6、GFAP、OX-42、CD-14、ITGAM的含量低于BP组。结论:抑制IKK2/NF-κB信号通路对骨癌痛大鼠模型具有镇痛作用,该信号通路作用的途径包括参与炎症因子的表达和胶质细胞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IκB激酶2 核因子ΚB 炎性因子 胶质细胞
下载PDF
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家宜 宋君利 +1 位作者 郑爱荣 王彬 《四川中医》 2018年第6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预防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6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实验组行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预防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6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实验组行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口腔感染率、口腔黏膜反应程度级别、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种护理方式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不同时期口腔感染率均显著降低;而口腔黏膜反应程度低级别的例数明显较高,高级别的例数则显著降低;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相比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口腔感染,降低了感染反应程度级别,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可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护理 鼻咽癌 放疗
原文传递
膀胱癌组织中miR-29c-3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萌 王志武 +3 位作者 张文凤 江涛 路保赛 刘春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miR-29c-3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膀胱癌患者90例,同期膀胱囊肿患者术后正常膀胱组织50例进行对照,对比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miR-29c-3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膀胱癌患者90例,同期膀胱囊肿患者术后正常膀胱组织50例进行对照,对比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miR-29c-3p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织中miR-29c-3p对膀胱癌的辅助诊断价值。分析膀胱癌组织中miR-29c-3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膀胱癌组织中不同miR-29c-3p表达量对随访期无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miR-29c-3p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ROC曲线显示,组织miR-29c-3p表达水平辅助诊断膀胱癌的最佳截断值为0.535,AUC为0.755(95%CI 0.675~0.835),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4.00%、72.22%。不同性别、年龄、肿瘤数目的膀胱癌患者组织中miR-29c-3p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膀胱癌患者组织中miR-29c-3p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组织中miR-29c-3p低表达、肿瘤最大直径≥3cm、病理分级低级别、合并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T2~T3是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高miR-29c-3p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情况优于低miR-29c-3p组患者(P<0.05)。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miR-29c-3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低表达的miR-29c-3p可促使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R-29c-3p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异时原发结肠癌一例
11
作者 朱晓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I0007-I0008,共2页
患者女,38岁,主因“子宫内膜癌术后9个月,放化疗后,伴右下腹疼痛1个月”于2010-05-17入院。家族史:母亲因结肠癌去世.否认家族其他肿瘤病史。患者因确诊子宫内膜癌于2009—08-24行“扩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结肠癌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右下腹疼痛 大子宫切除 放化疗后 附件切除 家族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