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 FOXD2-AS1调控miR-145-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巍 王志武 +3 位作者 于镓锐 董量 曹博 李剑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FOXD2-AS1调控微小RNA(miR)-145-5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NSCLC细胞系A549、H1299、SK-MES-1及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FOXD2-AS1调控微小RNA(miR)-145-5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NSCLC细胞系A549、H1299、SK-MES-1及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应用RT-qPCR检测各细胞系中lncR-FOXD2-AS1和miR-145-5p表达。选取lncR-FOXD2-AS1相对高表达的SK-MES-1作为敲低实验的研究对象,将SK-MES-1细胞按照转染处理的不同分为NC组(转染si-NC)和si-FOXD2-AS1组(转染si-FOXD2-AS1),转染后,RT-qPCR检测细胞中lncR-FOXD2-AS1、miR-145-5p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FOXD2-AS1和miR-145-5p的相互关系。结果 与16HBE细胞相比,lncR-FOXD2-AS1在NSCLC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miR-145-5p在NSCLC细胞系中低表达(P均<0.05)。与NC组比较,si-FOXD2-AS1组细胞miR-145-5p表达升高(P<0.05),0、24、48 h时OD值降低(P均<0.05),迁移及侵袭穿膜细胞数减少(P均<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N-cadher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145-5p是lncR-FOXD2-AS1的靶基因。结论 lncR-FOXD2-AS1在NSCLC细胞系中表达升高,敲低lncR-FOXD2-AS1通过靶向调控miR-145-5p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FOXD2-AS1 微小RNA-145-5p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猴头菇多糖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微小RNA-302a的影响
2
作者 李兴海 邵建富 +3 位作者 刘仕杰 李萌 杨艳芳 严煜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408-414,共7页
目的研究猴头菇多糖联合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微小RNA-302a(miR-302a)的影响。方法培养胃腺癌细胞(低分化:BGC-823、SGC7901);设TGF-β1组、猴头菇多糖+TGF-β1组。并根据TGF-β1的剂量分为0 g/L对照组、1... 目的研究猴头菇多糖联合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微小RNA-302a(miR-302a)的影响。方法培养胃腺癌细胞(低分化:BGC-823、SGC7901);设TGF-β1组、猴头菇多糖+TGF-β1组。并根据TGF-β1的剂量分为0 g/L对照组、1 g/L组、5 g/L组、10 g/L组。噻唑蓝(MTT)法检测两组不同剂量TGF-β1培养6 h、12 h、24 h、48 h和72 h肿瘤细胞的作用后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mi R-302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蛋白的表达;分别将TGF-β1转染到BGC-823、SGC7901细胞,记录TGF-β1和阴性对照(NC)组。结果两组BGC-823、SGC790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TGF-β1剂量的增大,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加,猴头菇多糖+TGF-β1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TGF-β1组(P<0.05)。且5、10 g/L TGF-β1组作用48~72 h后对胃癌SGC790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当,较其他作用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g/L比较,两组1、5、10 g/L剂量细胞克隆数量均逐渐降低,10 g/L剂量组细胞克隆数量降低最明显(P<0.05);两组对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作用48 h后与0 g/L比较,1、5、10 g/L剂量TGF-β1对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凋亡率逐渐增长(P<0.05);猴头菇多糖各剂量组mi R-302a的表达均高于TGF-β1组(P<0.05);各组对p-AKT、p-PI3K的表达随着TGF-β1计量的增加而降低,猴头菇多糖+TGF-β1组降低更显著(P<0.05);蛋白印迹法表明mi R-302a的表达可能受到TGF-β1通过p-AKT、p-PI3K的负调控。结论猴头菇多糖+TGF-β1可更有效地抑制胃腺癌细胞BGC-823、SGC7901的增殖,抑制细胞克隆数量。mi R-302a的表达可能受到TGF-β1通过p-AKT、p-PI3K的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猴头菇多糖 胃癌细胞 miR-302a 表达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LPS、hs-CRP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邵建富 李燕梅 +2 位作者 李兴海 李文 王敬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内毒素(L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EPISB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LPS、hs-CRP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围缩小长度、胃肠减压程度及气液积累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PS、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EPISBO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LPS、hs-CRP及TNF-α水平,改善胃肠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经鼻肠梗阻导管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胃癌患者组织中TGF-α、TGF-β1和miR-302a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邵建富 李兴海 +3 位作者 马文杰 李文 王敬瑄 韩素桂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5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微小RNA-302a(miR-302a)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微小RNA-302a(miR-302a)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取病灶组织,设为胃癌组;选择癌旁组织(距离病灶≥3 cm),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测定92组织样本中miR-302a的表达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样本中TGF-α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分级、淋巴转移和TNM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1呈强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旁增殖区域及旺盛增殖区域呈现弱阳性表达,在正常黏膜中呈现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胃癌组中TGF-α和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miR-302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中TGF-α、TGF-β1和miR-302a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无统计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TGF-α、TGF-β1和miR-302a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TGF-α、TGF-β1和miR-302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TGF-α、TGF-β1和miR-302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改变,且与肿瘤细胞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TGF-α、TGF-β1和miR-302a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分化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302a 转化生长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表达
下载PDF
FOLFOX4方案和ECF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志强 王轶楠 +2 位作者 刘卫东 马守东 岳海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752-754,共3页
目的:比较FOLFOX4方案和ECF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6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草酸铂75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2;氟尿嘧啶400m... 目的:比较FOLFOX4方案和ECF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6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草酸铂75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2;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1、d2,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22h,d1-2。每2周为1周期。B组27例,采用ECF方案化疗:表柔比星45mg/m2,静脉推注,d1;氟尿嘧啶675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120h;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3。每3周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1.4%(12/29)和44.4%(12/27),无显著性差异(P=0.8168)。A组和B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6月(1-15月),4.8个月(1-14月)(P=0.8899);中位生存时间7月(2-16月),6.9月(2-16月)(P=0.2905)。A组和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为65.5%(19/29)和37.0%(10/27)有显著性差异(P=0.033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腹泻、口腔炎、神经毒性、脱发、心脏毒性等指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FOLFOX4方案和ECF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在生活质量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FOL-FOX4方案优于ECF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晚期胃癌 化学治疗 FOLFOX4方案 ECF方案
下载PDF
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兴海 刘仕杰 +2 位作者 李萌 杨艳芳 李利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35-2638,共4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均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肠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胃动素(MOT)水平、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O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MO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神阙八阵穴治疗AIO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降低MOT水平,有效调节血清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隔药灸 神阙八阵穴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生长抑素
下载PDF
RNA沉默HMGN5基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林韬 王红 +5 位作者 李利坤 刘爱军 赵永生 刘悦 王志强 李兴海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HMGN5基因,探讨其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株,HMGN5基因合成慢病毒载体感染A549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HMGN5沉默率;设阴性对照组及RNA干扰组,MTT法检测A549...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HMGN5基因,探讨其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株,HMGN5基因合成慢病毒载体感染A549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HMGN5沉默率;设阴性对照组及RNA干扰组,MTT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Brdu法检测沉默HMGN5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NA干扰组HMGN5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率为29.70%,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期细胞为53.50±0.3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NAi能够沉默HMGN5基因,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HMGN5基因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HMGN5 A549细胞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邵建富 李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24-525,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2例EPISBO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减压及常规治疗,分别观察腹围缩小...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2例EPISBO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减压及常规治疗,分别观察腹围缩小量、胃肠减压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腹围缩小(17.6±4.1)cm,较对照组(5.7±3.1)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82.6±264.8)ml/d,较对照组(625.3±312.5)ml/d明显增多,呕吐停止时间(2.1±1.6)d、排气恢复时间(1.7±1.2)d、排便恢复时间(4.3±2.4)d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8.7±6.2)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EPISBO的治疗中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经鼻肠梗阻导管 鼻胃管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在急诊术后黏连性肠梗阻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仕杰 李兴海 +1 位作者 邵建富 李立坤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探讨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在急诊术后黏连性肠梗阻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70例急诊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和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 目的探讨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在急诊术后黏连性肠梗阻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70例急诊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和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术中应用,比较两组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胀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2.35%、3.5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腹胀缓解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4.85±6.51)h、(54.85±6.51)h、(24.12±3.90)h、(16.93±2.42)d;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腹胀缓解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2.93±4.25)h、(50.17±6.52)h、(15.20±2.84)h、(12.03±1.87)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48hPCT、CRP、TNF-α水平分别为(39.55±5.72)ng/L、(17.30±3.56)mg/L、(3.76±1.80)ng/L,观察组为(17.30±2.39)ng/L、(10.74±2.18)mg/L,(1.22±1.46)ng/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结论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用于急诊术后患者可有效降低黏连性肠梗阻发生风险,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 急诊 手术 黏连性肠梗阻 预防
下载PDF
EZH2和P1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卫东 王鑫 张一兵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8期2484-2486,共3页
目的研究EZH2和P16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甲状腺乳头癌50例和甲状腺瘤20例进行EZH2和P16检测。结果 EZH2在甲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瘤组织(48.0%与20.0%,P<0.05),P16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 目的研究EZH2和P16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甲状腺乳头癌50例和甲状腺瘤20例进行EZH2和P16检测。结果 EZH2在甲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瘤组织(48.0%与20.0%,P<0.05),P16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甲状腺瘤组织(42.0%与75.0%,P<0.05),EZH2和P16的表达与转移、复发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EZH2和P16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对甲状腺癌的进展监测、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EZH2 P16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文 宣立功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8期840-841,共2页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生长抑素治疗 腹部手术后 术后肠梗阻 小肠梗阻 肠管扩张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肺癌及癌旁组织HMGN5表达差异及临床病例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韬 王红 +5 位作者 李利坤 刘爱军 赵永生 刘悦 王志强 李兴海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HMGN5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行肺癌手术切除患者共60例的肺癌及3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HMGN5基因m RNA表达水平检测,分析肺癌组织中HMGN5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HMGN5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行肺癌手术切除患者共60例的肺癌及3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HMGN5基因m RNA表达水平检测,分析肺癌组织中HMGN5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的HMGN5 m 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组织学分化、肿瘤直径及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吸烟、年龄和肿瘤的浸润深度等无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的HMGN5m 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肺癌组织(P<0.01)。结论 HMGN5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肺癌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靶点,为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组织 HMGN5基因 病例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CD105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建富 王敬瑄 +1 位作者 郑宝军 冯俊伟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8期2725-2727,共3页
目的研究CD105在胃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生长、转移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微血... 目的研究CD105在胃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生长、转移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外周血中ICAM-1的水平。结果 MVD和ICAM-1在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胃癌组中MVD和ICAM-1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或<0.01),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以CD105标记的MVD和ICAM-1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判断胃癌的生长、转移、分期及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105 微血管密度 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建富 李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8)、普通鼻胃管(n=18)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缩小、胃肠减压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8)、普通鼻胃管(n=18)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缩小、胃肠减压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肠梗阻导管的腹围缩小(16.4±5.2)cm较普通鼻胃管(5.9±3.2)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5.6±274.5)ml/d较普通鼻胃管(626.8±304.6)ml/d显著增多,呕吐停止时间(2.2±1.8)d、排气恢复时间(1.8±0.9)d、排便恢复时间(5.2±3.4)d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9.3±7.5)d均较普通鼻胃管显著缩短(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较普通鼻胃管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经鼻肠梗阻导管 鼻胃管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兴海 李萌 +3 位作者 刘仕杰 邵建富 李利坤 林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大鼠术前给予丝裂原活化蛋...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抑制剂组,每组15只。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大鼠术前给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MK2)抑制剂,成模后24 h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接受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4组均连续干预7 d。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回盲部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炎性浸润情况。比较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MK2、p-M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乌司他丁组和抑制剂组可明显增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舔毛次数、排便量,且抑制剂组较乌司他丁组变化更显著(P<0.05)。乌司他丁组和抑制剂组可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大鼠回盲部病理形态学改变,减少炎性浸润,且抑制剂组改善效果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6、IL-1β、TNF-α、MCP-1、MIP-1α、ICAM-1及p-M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K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及抑制剂组大鼠外周血IL-6、IL-1β、TNF-α、MCP-1、MIP-1α、ICAM-1及p-MK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K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抑制剂组上述指标较乌司他丁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K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乌司他丁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志强 邵建富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4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失血性休克组,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正常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失血性休克组分别于病后1、3、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4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失血性休克组,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正常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失血性休克组分别于病后1、3、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TM水平,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免疫比浊分析方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血浆D-D、TM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失血性休克组在休克纠正后D-D水平逐渐降低,而TM水平迅速降低;血浆D-D和TM水平相互之间在各个时相点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休克后急性期D-D和TM水平的升高程度与休克严重程度有关,因此,测定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D-D和TM水平变化对预测休克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D-二聚体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CD44v6和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建富 王敬瑄 +1 位作者 郑宝军 冯俊伟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22期3370-3372,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胃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进行检... 目的探讨正常胃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CD44v6和ICAM-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在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联合检测CD44v6和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CD44v6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ICAM-1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上述两指标,能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准确的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44V6 ICAM-1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21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卫东 王鑫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78-978,共1页
关键词 甲状乳肿瘤 乳头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TRPV2在术后化疗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志红 王哲彦 +2 位作者 刘春玲 王志鹏 李星海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62-1365,1369,共5页
目的分析TRPV2在术后化疗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8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9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未复发组(51例)和复发组(3... 目的分析TRPV2在术后化疗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8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9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未复发组(51例)和复发组(39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TRPV2蛋白及TRPV2 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结肠癌组织TRPV2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TRPV2蛋白及TRPV2 mRNA表达高于未复发组(t=12. 701,P <0. 001,t=11. 069,P <0. 001); TRPV2表达与术后化疗结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血管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χ~2=9. 847,P=0. 001,χ~2=3. 879,P=0. 027,χ~2=6. 513,P=0. 006); TRPV2高表达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低于TRPV2低表达患者(P <0. 05); Cox生存分析显示TRPV2表达(HR=2. 253,95%CI 1. 427~3. 629)、肿瘤分化程度(HR=2. 526,95%CI 1. 423~5. 396)、血管淋巴管浸润(HR=3. 688,95%CI 2. 259~6. 139)及淋巴结转移(HR=3. 139,95%CI 1. 578~7. 351)均是术后化疗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P <0. 05)。结论 TRPV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发生在转录水平,为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结肠癌组织TRPV2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2 结肠癌 分子诊断 预后标记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