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移植物在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国立 李亮 +4 位作者 谢坤南 尹向辉 张艳蕊 易凡 戴士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47-2652,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首次翻修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83±7.39)岁,根据翻修手术中移植物不同分3组:自体韧带组(n=24)、同种异体韧带组(n=22)与LARS人工韧带组(n=21)。翻修术后随访36个月以上,评估翻修效果。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3组间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均低于术前(P<0.05),LARS人工韧带组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阳性率高于自体韧带组、同种异体韧带组(P<0.05);③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重建骨隧道无明显扩大,移植物固定物无明显失效表现,骨关节炎无明显加重表现,但部分老年患者出现骨质密度降低;④结果表明,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可提供较好的初始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病例的稳定性趋于降低,甚至重建韧带失效;同种异体韧带与自体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翻修手术 移植物 同种异体韧带 LARS人工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刘国立 李亮 +4 位作者 易凡 谢坤南 尹向辉 张艳蕊 戴士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18例患者资料,男10例,女8...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18例患者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42~57岁,平均(51.20±4.80)岁,均同期行关节镜探查清理前交叉韧带重建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术后1、6、12、24个月行门诊随访,复查双下肢全长及患膝正侧位X线片,了解截骨线愈合情况,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点,胫骨后倾角;末次随访时行Lachman试验、KT-1000试验客观评价膝关节前后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30±5.70)个月,期间无关节僵直、感染、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2例术后患肢胫后静脉血栓形成,给予积极抗血栓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Lysholm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测量下肢机械轴由术前内翻(7.05±2.34)°调整到术后外翻(1.2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前(9.16±1.41)°,术后(10.24±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在连续X线片上显示出进行性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明显加重表现,末次随访患肢查体Lachman试验阳性3例。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可有效改善关节稳定性及骨关节炎症状,临床效果满意,但较高的关节炎进展率及韧带松弛率不容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 前交叉韧带 骨关节炎 膝关节内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