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M1E分析法对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控及个人防控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翠明 宋莹 李程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5M1E分析法对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控及个人防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6—2022-06在某三级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10名护理人员,将2021-06—2021-12时间段作为5M1E分析法实施前,将2022-01—2022-06时... 目的 探讨5M1E分析法对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控及个人防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6—2022-06在某三级医院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10名护理人员,将2021-06—2021-12时间段作为5M1E分析法实施前,将2022-01—2022-06时间段作为5M1E分析法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防控和个人防控相关知识掌握度、职业暴露风险预防情况、管理质量、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物理、生物、化学因素防控,以及穿戴防护用具、按要求操作、伤害处理、动作规范等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皮肤过敏、高温烫伤、伤口感染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职业暴露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护理人员防护行为、护理人员相关认知、管理易操作性评分,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M1E分析法能提升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控及个人防控认知,降低其职业暴露风险,同时能提高管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M1E分析法 职业暴露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下载PDF
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血清PCT等指标对其早期预测价值分析
2
作者 赵扣玲 张卫平 董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血清PCT等指标对其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2例肝硬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感染率以及病原学分布特征,检测其血清里面的PCT、CRP、白...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血清PCT等指标对其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2例肝硬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感染率以及病原学分布特征,检测其血清里面的PCT、CRP、白细胞计数浓度水平,并采用ROC分析其在预测感染中的价值。结果:202例患者中有40例出现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8%,最易感染部位是呼吸道52.50%;感染者的体液里面鉴定出了病原菌共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50.98%、革兰阳性菌19株占37.25%、真菌6株占11.76%;感染者合并基础病占比、Childpugh分级(C级)占比、PCT、CRP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5);血清PCT、CRP及白细胞计数联合应用在肝硬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预测中的AUC为0.949,高于PCT(0.847)、CRP(0.863)、白细胞计数(0.844)单独检测。结论: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作为预测此类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 医院感染 病原学分布特征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早期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临床解剖学引入工程概念的探讨
3
作者 陆志方 汪华侨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探讨临床解剖学引入“工程”概念(理念)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一种解剖学工程的研究范式“目标-利用外部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组织好人力、物力、财力-获得预期使用价值”。基于工程概念的引入,构建解剖学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从而形成解... 探讨临床解剖学引入“工程”概念(理念)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一种解剖学工程的研究范式“目标-利用外部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组织好人力、物力、财力-获得预期使用价值”。基于工程概念的引入,构建解剖学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从而形成解剖学工程专业。具体从4方面推进解剖学工程专业的发展:①构建解剖学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即从认识论层面建构解剖学工程专业;②审视具体的研究目标和构建新的研究系统;③组织若干有兴趣的研究团队和一些资源(如杂志社)脚踏实地展开研究、交流;④确定解剖学工程专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使解剖学工程的概念和理念得到国内、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解剖学 工程 医学史 疾病控制论 学科
原文传递
2019~2021年河南省患儿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王健 李轶 +24 位作者 马冰 马琼 韩云港 高远 陈甲 李姝 郭长城 郭利敏 赵亮 孟高攀 田育佼 阙蔚鹏 郭坤山 秦辉 孙瑞华 张晓蕾 胡冬梅 张燕 李玉霞 王彦斌 郭瑞娟 孟玉娟 常军玲 张晓黎 熊玲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患儿血液标本细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19~2021年河南省临床微生物专科联盟221家单位上报的患儿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19~2021年共...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患儿血液标本细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19~2021年河南省临床微生物专科联盟221家单位上报的患儿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19~2021年共收集患儿血标本非重复分离菌1090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73.1%,革兰阴性菌占26.9%。菌株数量排名前5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3.0%,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2.3%;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和2.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4%和28.9%,三级医院的肠杆菌耐药率整体高于二级医院。结论:河南省患儿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二三级医院MRSA检出率普遍偏高。患儿血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流感染 血培养 耐药性 病原菌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冯莉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仑伐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商丘市立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肝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TACE... 目的分析仑伐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商丘市立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肝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TACE治疗,联合组予以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情况,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及免疫分子[Toll样受体2(TLR 2)、TLR 4、髓样分化因子88(MyD 88)]。结果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病情控制率(DCR)为78.95%,高于对照组57.89%(P<0.05),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2.11%,与对照组的26.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AFP、CA199、AFU、CEA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TLR2、TLR4、MyD8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疲乏、腹泻、血小板下降、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发生率(15.79%)低于对照组(36.84%)(P<0.05);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中位无进展生存(PF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肝癌疗效确切,能改善免疫功能紊乱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ORR,增加OS、PFS,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仑伐替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肿瘤标志物 免疫分子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许敏 刘明贤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39-64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10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10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术后6个月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压力管理、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营养、躯体活动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发作频率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稳定性、疗效满意度、疾病知晓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服药依从性,纠正其不良健康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乙肝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紊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莉 王丹丹 穆梦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乙肝肝硬化患者早期临床可表现为肝脾轻度胀大、黄疸、蜘蛛痣、轻度乏力等,晚期表现为面色晦暗、下肢肿胀、腹腔积液、贫血、牙龈出血、食欲减退等[1]。目前,临床对此类患者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随疗效确切,但需长期给药,易产生耐药... 乙肝肝硬化患者早期临床可表现为肝脾轻度胀大、黄疸、蜘蛛痣、轻度乏力等,晚期表现为面色晦暗、下肢肿胀、腹腔积液、贫血、牙龈出血、食欲减退等[1]。目前,临床对此类患者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随疗效确切,但需长期给药,易产生耐药性。本研究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观察对其肝纤维化、肠道微生态、T细胞亚群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12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乙肝肝硬化 血清肝纤维化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8
作者 许婷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97-99,共3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病变及关节退行性病变有效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纠正膝关节畸形[1]。对老年患者而言,该术式虽然可以减轻膝关节病变对其自身的病痛折磨,但术后长期卧床易造成肌群力量下降,影响患者预后...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病变及关节退行性病变有效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纠正膝关节畸形[1]。对老年患者而言,该术式虽然可以减轻膝关节病变对其自身的病痛折磨,但术后长期卧床易造成肌群力量下降,影响患者预后[2]。单纯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但对患者下肢整体功能的提升作用较小。有研究认为,周围肌群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自我效能感受,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3]。本文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观察其在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 老年患者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肌力
下载PDF
罕见载距小骨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黄跃华 陆志方 +3 位作者 范春海 隋启军 王馨悦 陈玉文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通过1例载距小骨畸形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系统阐述载距小骨畸形的病因、病理、诊断、解剖、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载距小骨畸形的病史、症状、影像资料,明确诊断,行载距小骨摘除、跟距关节成形术,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拆除石膏... 目的通过1例载距小骨畸形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系统阐述载距小骨畸形的病因、病理、诊断、解剖、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载距小骨畸形的病史、症状、影像资料,明确诊断,行载距小骨摘除、跟距关节成形术,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拆除石膏后开始康复锻炼;同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归纳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肢体恢复好,无疼痛、麻木等不适,行走正常。结论载距小骨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文献资料鲜见记载,学术界对载距小骨畸形认识尚不足,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对该疾病的治疗尚无指导意见。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早诊断、个体化治疗,纠正局部解剖结构和功能,尽可能恢复局部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距小骨 罕见病 跟距骨桥 跟距关节疼痛 畸形
原文传递
以循证理念为导向的规范化护理在MDRO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10
作者 豆灿灿 吕喜兰 戚彩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治疗难度大,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而且易暴发医院感染[1]。以循证理念为导向的规范化护理即医护人员在制定临床护理计划时,将目前最新科研结论、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并规范化实施的一种新...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治疗难度大,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而且易暴发医院感染[1]。以循证理念为导向的规范化护理即医护人员在制定临床护理计划时,将目前最新科研结论、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并规范化实施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在临床术后压疮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应用广泛,但在MDRO中的应用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MDRO感染控制,观察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规范化护理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张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卷曲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水平、血清学指标[腺苷脱氨酶(ADA)、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69/75),高于对照组的80.00%(6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PCT、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XCR4、A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水平,调节炎性指标水平,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卷曲霉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霉素 莫西沙星 耐多药肺结核 肺功能 炎性 血清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时机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12
作者 李心巧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5名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于产妇宫口开至2~3 cm时应用GT-4A导...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5名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于产妇宫口开至2~3 cm时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研究组于产妇宫口开至1 cm时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比较两组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产妇不同时间(第一产程潜伏期末、第一产程活跃期末、第二产程末)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自然分娩率和母婴结局[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5 min Apgar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潜伏期末、第一产程活跃期末、第二产程末,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5 min Apgar评分、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宫口开至1 cm时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可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VAS评分,以及改善母婴结局,效果优于初产妇宫口开至2~3 cm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乐分娩镇痛仪 护理 产程 分娩结局 初产妇 VAS评分 自然分娩率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的团队式授权教育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手术治疗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3
作者 郭隔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团队式授权教育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行胃镜手术治疗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AUGIB行胃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团队式授权教育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行胃镜手术治疗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AUGIB行胃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思维导图的团队式授权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简易版疾病认知问卷(B-IPQ)、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团队式授权教育可提高AUGIB行胃镜手术治疗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有效减轻焦虑、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手术 思维导图 团队式授权教育 疾病认知 自我效能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术前趋化因子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14
作者 马丹 王莉莉 彭苹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389-392,405,共5页
目的 探究术前趋化因子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检测患者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受体7(CCR7)、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 目的 探究术前趋化因子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检测患者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趋化因子受体7(CCR7)、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CXCL13)、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6(CXCL16)],随访1年,将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结果 共纳入102例宫颈癌患者,随访1年发现,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有25例,占24.51%。术前及术后,发生组CXCR4与CCR7高表达占比高于未发生组,CXCL13与CXCL1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方检验Phi系数分析,CXCR4和CCR7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CXCL13和CXCL16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绘制ROC曲线显示,术前CXCR4、CCR7、CXCL13、CXCL16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712、0.711、0.797、0.764,联合预测的AUC为0.873,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前CXCR4与CCR7呈高表达、CXCL13与CXCL16水平高,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越大,术前检测患者趋化因子表达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趋化因子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赵青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蛋白(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54/60),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Ⅳ-C、LN、HA、CRP、PCT、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肝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和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还原型谷胱甘肽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肝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清IL-6、CRP、PCT水平检测对辅助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预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预后的价值
16
作者 刘玲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学检验指标对辅助急性阑尾炎(AA)诊断及预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02—2023-02商丘市立医院行LA术的145例AA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性AA... 目的探讨检测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学检验指标对辅助急性阑尾炎(AA)诊断及预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02—2023-02商丘市立医院行LA术的145例AA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性AA组(A组,41例)、化脓性AA组(B组,59例)、穿孔坏疽性AA组(C组,45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评价其与AA病理分型的关系。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7例)和非并发症组(118例)。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通过ROC分析评价检测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对预测AA患者LA术后并发症风险的价值。结果术前A组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并发症组患者的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LA术后第1天和第3天联合检测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预测术后有并发症的AUC分别为0.718、0.804,联合检测的预测敏感度均高于单独指标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CRP、PCT水平对AA的病理类型有较高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其中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LA后并发症风险的敏感度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IL-6 CRP PCT
下载PDF
基于零缺陷理论的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
17
作者 陈小红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727-730,共4页
目的:观察零缺陷理论引导下的急救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107例AMI患者的病例资料,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 目的:观察零缺陷理论引导下的急救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107例AMI患者的病例资料,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零缺陷理论的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均开展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比较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诊至入院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抢救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0、70.189、25.429、244.938、22.243,P<0.05;χ^(2)=4.394,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08,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3,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34、37.003、54.708、50.346,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基于零缺陷理论下的急救护理可显著优化其抢救效果,对提升A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零缺陷理论 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预后结局
下载PDF
MELD-Na评分联合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王学英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钠(MELD-N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179例纳入研究,入院当日为观...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钠(MELD-N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179例纳入研究,入院当日为观察起点,观察3个月内患者再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再出血组(n=42)和未出血组(n=13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ELD-Na评分联合NLR对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内发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3个月内患者再出血率23.46%。再出血组腹水中轻和重度占比、肝性脑病占比、Child C级占比及NLR、MELD-Na评分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再出血组门静脉流速、无腹水患者占比、Child A级和B级占比、HB水平、血钠水平均低于未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门静脉流速、高NLR、高MELD-Na评分及Child分级C级均是影响EGVB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LR联合MELD-Na评分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3个月再出血的AUC(95%CI)为0.888(0.832~0.930),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95%CI)为0.761(0.692~0.822)、0.853(0.792~0.901),且联合预测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MELD-Na评分和NLR水平高均是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应用对预后再出血的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 MELD-Na评分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干预在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中应用效果
19
作者 李莉 王丹丹 穆梦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model of behavior,TTM)下的饮食干预对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和机体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3年5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117例肝硬化腹水伴...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model of behavior,TTM)下的饮食干预对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和机体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3年5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117例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分成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基于TTM为基础的饮食指导,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和机体蛋白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5 6、1.750 2和2.952 6,P值均<0.05);观察组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体质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99 6、3.626 6和2.537 9,P值均<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氮平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22 7、5.485和8.571 9,P值均<0.05)。结论:基于TTM的饮食干预对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干预,能够通过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调节机体高代谢、高分解状态等机制,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和机体蛋白指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干预 肝硬化腹水 肝功能 营养状况
下载PDF
不同胃周动脉类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孙跃勋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789-79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胃周动脉类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于手术前均应用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重建措施对胃周动脉行准确分型,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统计分析不同胃周动脉类型... 目的分析不同胃周动脉类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于手术前均应用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重建措施对胃周动脉行准确分型,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统计分析不同胃周动脉类型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结果与其预后的影响。结果68例患者经CTA明确分型,其中Ⅰ型42例(61.76%)、Ⅱ型7例(10.29%)、Ⅲ型5例(7.35%)、Ⅳ型6例(8.82%)、Ⅴ型3例(4.41%)、Ⅵ型3例(4.41%)、Ⅶ型2例(2.94%),将Ⅰ型患者纳入对照组,Ⅱ~Ⅵ型患者纳入变异组。不同胃周动脉类型胃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型患者的术中血管损伤率低于其余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变异组2年生存率[69.23%(18/26)]与对照组2年生存率[83.33%(35/42)]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周动脉变异的患者,其术中的血管损伤概率较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术前需熟练掌控胃癌患者的不同胃周动脉类别,进而确保手术的精细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血管损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周类型 预后 血管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