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22年秦岭山地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研究
1
作者 张善红 李宏印 彭晓邦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了研究秦岭山地极端气温的变化,根据秦岭山地1960-2022年32个气象站点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RClimDex软件获取秦岭山地8个极端气温指数,利用趋势分析法、M-K检验、克里格插值和相关分析法,对秦岭山地极端气温的... 为了研究秦岭山地极端气温的变化,根据秦岭山地1960-2022年32个气象站点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RClimDex软件获取秦岭山地8个极端气温指数,利用趋势分析法、M-K检验、克里格插值和相关分析法,对秦岭山地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0-2022年秦岭山地极端气温暖指数升高,冷指数降低,且暖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冷指数,极端气温暖指数与冷指数之间表现为非对称性变化。秦岭山地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率为0.20℃/10a,年极端最低气温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率为0.17℃/10a。暖昼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季长度分别以3.23d/10a、2.95d/10a和3.65d/10a的速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分别以1.94d/10a和2.32d/10a的速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秦岭山地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突变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秦岭山地极端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展现不同的相关性,在中、低海拔区域极端气温持续时间的变化最明显,极端气温频率变化和强度变化在高海拔地区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时空变化 秦岭山地
下载PDF
秦岭山地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归因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清 彭晓邦 张善红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74,共9页
探究秦岭山地夏季降水及其大气归因,是为了研究区域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根据1959—2022年陕西省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数据和15个大气环流指数,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小波变换分析法(CWT),研究了秦岭山地64年来夏季降水的时间... 探究秦岭山地夏季降水及其大气归因,是为了研究区域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根据1959—2022年陕西省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数据和15个大气环流指数,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小波变换分析法(CWT),研究了秦岭山地64年来夏季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演变规律及其与大尺度环流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9—2022年秦岭山地夏季降水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一元线性回归法的变化速率为10.81 mm/10 a。其中,秦岭山地南坡的商南站降水量变化率最大,为19.3 mm/10 a。秦岭山地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44.34 mm。位于秦岭山地南坡的紫阳县降水量最大,约为469.35 mm。位于秦岭山地北坡的华阴县降水量最少,约为216.51 mm。秦岭山地南坡夏季降水明显多于北坡,降水量约为107.68 mm。南坡夏季平均降水量约为377.99 mm,北坡夏季平均降水量约为270.31 mm,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秦岭山地64年来的夏季降水量与SOI、SAODI、SWACI均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EASMI、SCSMI、SASMI均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大气环流 秦岭山地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陇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3
作者 许小明 彭晓邦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81-186,共6页
以陕西陇县境内行政村、街道和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定量研究方法并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对研究区地名来源及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分类统计,进而实现地名空间分布可视化。结果表明,陇县地名文化景观折射出当地温带大陆性... 以陕西陇县境内行政村、街道和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定量研究方法并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对研究区地名来源及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分类统计,进而实现地名空间分布可视化。结果表明,陇县地名文化景观折射出当地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类型及地势西高东低的自然环境特征,传达出陇县数千年来孕育的边关文化、军事文化、聚落文化和经济活动等信息;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地名受当地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主要密集分布在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千河谷地;地名空间分布表明,当地地名密度与聚落密度分布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对认识陇县地名空间分布特征、了解地域地名文化深层内涵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文化景观 GIS核密度估计法 地名空间分布 陕西陇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