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6
1
作者 董琴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8期108-110,共3页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优化抢救过程中的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取得的抢救效果。方法从2011~2012年这两年间入院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各抽取100例患者。2011年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我院在2...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优化抢救过程中的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取得的抢救效果。方法从2011~2012年这两年间入院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各抽取100例患者。2011年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我院在2012年优化了急诊的护理流程,所以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急诊护理程序,而观察组则采用的是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抢救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比对照组要短,观察组住院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要比对照组的低(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抢救时间缩短,使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流程 优化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二级医院危重症患者向上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云 贾亚平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17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危重症患者向上转诊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度二级医院转至我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向上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647起,随车医生与上级医院的医护人员...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危重症患者向上转诊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度二级医院转至我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向上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647起,随车医生与上级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沟通(32.1%)和患者到院时医院没有床位(21.2%)最多;主要原因为转诊过程中缺乏统一流程和标准;120随车医生急救技能薄弱、安全意识不强;二级医院及急救中心设施设备简陋;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结论规范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成立有效监管机制,加强对120随车医生技术及服务理念的培训与考核,加强二级医院及急救站的设备资源力量,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转诊 二级医院 危重症患者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下载PDF
量表式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3
作者 丁旭慧 钟海 +2 位作者 李小萍 张薛祺 沈伟潮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量表式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的1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围术期实施量表式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93例(观察组),实施常规快速... 目的观察量表式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的1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围术期实施量表式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93例(观察组),实施常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8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及术后72 h血清hs-CRP水平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术期实施量表式集束化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量表式 集束化 腹腔镜肝切除 围术期
下载PDF
“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症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余丽萍 郑叶平 +2 位作者 郑建春 吴建祥 陈伟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 探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症多发伤(S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的148例SM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急诊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144例S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数智一体... 目的 探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症多发伤(S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的148例SM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急诊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144例S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急诊救治效率、急诊时间效能、急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创伤救治团队到达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B超检查时间、接受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确诊时间、ICU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分别为84.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可以提高SMI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急救成功率,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构建高效、快速、全覆盖的协同救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信息学 数智一体化 重症多发伤 救治效率
下载PDF
“零通道”急救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余丽萍 吴建祥 +2 位作者 陈伟 阮丽萍 郑叶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零通道”急救模式对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12月以传统急救模式入院抢救的6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月... 目的 探讨“零通道”急救模式对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12月以传统急救模式入院抢救的6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以“零通道”急救模式入院抢救的8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输血时间、手术时间、临床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开始抢救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输血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68.2%vs. 38.7%,χ^(2)=12.671,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18%vs. 80.65%,χ^(2)=51.000,P<0.001)。结论 “零通道”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通道 重度颅脑损伤 救治效果
下载PDF
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丁玲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0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观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发生的暴力事件,记录每起暴力事件原因。根据调查的暴力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并统计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各因素的变化和干预后暴力事件是否减少。...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观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发生的暴力事件,记录每起暴力事件原因。根据调查的暴力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并统计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各因素的变化和干预后暴力事件是否减少。结果引起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因素主要是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家属因素、环境因素、职业因素、系统支持因素、社会因素等。实施干预措施后,暴力事件由166例下降到72例,其中医护人员因素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较高,及时发现暴力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处理,不仅能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暴力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还能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暴力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急诊护士在创伤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叶平 邵翠颖 施玉铭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提高急诊护士的创伤评估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急诊科在创伤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方法寻找原因,制定改进目标和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培训与考核,急诊护士对创伤患者评估的相关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有... 目的提高急诊护士的创伤评估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急诊科在创伤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方法寻找原因,制定改进目标和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培训与考核,急诊护士对创伤患者评估的相关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有明显提高(P<0.05),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能及时发现就诊患者隐匿性的损伤。结论通过急诊护士创伤评估能力的持续性质量改进,提高了科室整体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科室成员的全员参与、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重视过程和结果的监控等是保证质量改进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创伤评估 对策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8
作者 杨晔红 《护理学报》 2013年第2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收治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是否实施护理路径分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抢救程序...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收治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是否实施护理路径分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抢救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由急诊科接诊至送入导管室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接诊至送入导管室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规范急诊护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路径
下载PDF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急诊创伤性失血休克的影响
9
作者 桑丽娟 吕雪冰 陈伟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4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急诊创伤性失血休克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长兴县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抢救时间、EICU入住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急诊创伤性失血休克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长兴县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抢救时间、EICU入住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EICU入住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采用急诊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急诊 创伤性失血 休克
下载PDF
2015-2019年嘉兴市急诊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特点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鹤 徐帅 +3 位作者 金素琴 皮白雉 陈锋伟 王亚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23期5508-5511,共4页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嘉兴市急诊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特点。方法收集2015-2019年该院收治的300例意外伤害儿童的病例资料,录入年龄、性别、受伤地点、受伤类型、受伤部位等资料,并分析其特点。结果300例意外伤害儿童中,婴幼儿50例,占16.7...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嘉兴市急诊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特点。方法收集2015-2019年该院收治的300例意外伤害儿童的病例资料,录入年龄、性别、受伤地点、受伤类型、受伤部位等资料,并分析其特点。结果300例意外伤害儿童中,婴幼儿50例,占16.77%,学龄前儿童105例,占35.00%,学龄期儿童145例,占48.33%,其比例为1∶2.10∶2.90。婴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意外伤害儿童中,男性患儿的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意外伤害儿童中,户外受伤的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意外伤害儿童中,机械性损伤的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头面部受伤的比例高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但其四肢受伤的比例低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和特点并不完全相同,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兴市 急诊 儿童 意外伤害 特点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生脉胶囊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全血黏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11
作者 吴迪 严晓英 +2 位作者 杨海波 陈伟翔 陈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究生脉胶囊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全血黏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以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0例COPD伴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究生脉胶囊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全血黏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以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0例COPD伴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利尿、化痰、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生脉胶囊,均干预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对比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右室收缩压(RVSP)、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对比两组随访3个月后的累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RVSP均降低且LVEF、PASP均增高,对比对照组治疗后数据,研究组的RVSP更低且PASP、LVEF更高(均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FVC、FEV_(1)和FEV_(1)/FVC均增高,且研究组的3项指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更低,且研究组2项指标的数值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累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00%(13/5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00%(3/50)(P<0.05)。结论: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用生脉胶囊辅助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全血黏度,降低累积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 生脉胶囊 心肺功能 全血黏度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预需求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辉 朱有才 +2 位作者 徐杰 陈颖高 王凤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0期2730-2732,2734,共4页
目的:了解康复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对心理干预的需求,为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复查的102例康复期癌症患者,通过1对1访谈及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完成自编问卷、生活质量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综合医院... 目的:了解康复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对心理干预的需求,为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复查的102例康复期癌症患者,通过1对1访谈及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完成自编问卷、生活质量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测评工作。结果:共有102例癌症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10例(9.8%)痛苦分数高于临界值,5例(占4.9%)焦虑抑郁分数高于临界值。不同性别、有无转移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定,QLQ总分、功能分量表、症状分量表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有转移癌症患者的HADS总分高于无转移癌症患者(t=2.144,P<0.05)。中晚期癌症患者更需要心理干预(χ2=6.495,P<0.05),更倾向团体心理干预(χ2=13.009,P<0.01)。结论:应加强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全面提高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下载PDF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郁念明 龚黎 《海峡药学》 2012年第3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AMI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MI患者8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均不超过4h,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早期应用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2... 目的探讨AMI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MI患者8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均不超过4h,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早期应用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然后观察上述不同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冠脉开通情况、4周病死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实施愈早冠脉再通率愈高,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5.7%,而对照组为52.4%。观察组4周内死亡率为2.4%,对照组为11.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尿激酶溶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雷诺嗪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犬急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美飞 徐杰 +1 位作者 叶先才 郑继锋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讨雷诺嗪和伊布利特合用对犬心房颤动的作用及心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在24只犬中成功建立了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18只,9只给予伊布利特静脉推注,9只给予雷诺嗪+伊布利特静脉推注,观察并比较两组药物对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效... 目的探讨雷诺嗪和伊布利特合用对犬心房颤动的作用及心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在24只犬中成功建立了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18只,9只给予伊布利特静脉推注,9只给予雷诺嗪+伊布利特静脉推注,观察并比较两组药物对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效果,终止过程中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以及用药前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QT、QTc、Tp-e间期的变化。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为77.8(7/9),雷诺嗪+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为88.9%(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雷诺嗪组转复时间较伊布利特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过程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次数伊布利特组明显较伊布利特+雷诺嗪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静脉推注药物后两组的QT间期、QTc间期、AERP均较基础状态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Tp-e间期与基础状态比较有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诺嗪+伊布利特组Tp-e间期与基础状态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雷诺嗪和伊布利特合用可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雷诺嗪联合伊布利特对心房颤动的转复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 雷诺嗪 心房颤动 电生理学
下载PDF
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 被引量:74
15
作者 丁玲芳 陈俊国 贾亚平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8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 观察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有效性,以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3例急诊患者和8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同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 目的 观察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有效性,以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3例急诊患者和8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同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123例急诊患者和8名护士作为干预组,采用急诊危机管理模式。统计2组患者急诊病情救治情况、危机事件发生次数、患者满意度和2组护士护理管理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急诊疾病救治有效率、危机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是98.37%、3.25%和97.56%,对照组为88.62%、28.46%、8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29.28、13.86;P〈0.05);干预组护士护理管理中护患沟通、工作能力、护理文书、危机意识4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18.5±1.0)分、(19.2±0.3)分、(19.8±0.2)分和(19.0±0.5)分,高于对照组的(11.2±1.5)分、(13.4±1.4)分、(15.5±1.1)分和(8.7±1.3)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5、11.46、10.88、20.92;P〈0.01)。结论 危机管理模式的实施降低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急诊疾病救治率和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体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急诊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祎 章仲恒 +1 位作者 洪玉才 曹利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2期170-172,175,共4页
脓毒症是因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是全球死亡和危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遗留的长期生理、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造成重大影响[2,3]。尽早识别和治疗是临床上努力的方向。临... 脓毒症是因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是全球死亡和危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遗留的长期生理、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对生存质量造成重大影响[2,3]。尽早识别和治疗是临床上努力的方向。临床上针对脓毒症的诊断检验指标有很多,如细菌学培养、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器官功能障碍 细菌学培养 危重疾病 降钙素原 诊断检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伟 吴建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10-2312,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治方...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治方案治疗,观察组在USCOM监测下制定诊治方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测量两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值、血浆脑钠肽(BNP)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评分。计算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CO、CI、SV值、血浆BNP水平、APACH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CI、S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PACH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O、CI、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PACH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USCOM可监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肌腱蛋白-C和凝血功能及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伟 吴建祥 +6 位作者 陆磊 白鹭 陈锋伟 杨艳明 郑建春 徐杰 王海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55-22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肌腱蛋白(TN)-C和凝血功能及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AAD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DD-RS。依据ADD-RS分为低度风险组43例、中度风险组25例及高度...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肌腱蛋白(TN)-C和凝血功能及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AAD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DD-RS。依据ADD-RS分为低度风险组43例、中度风险组25例及高度风险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不同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凝血功能水平及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联合诊断效能。结果高度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组和低度风险组(均P<0.05);且中度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均P<0.05)。高度风险组Fib、FDP、PT和APTT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组和低度风险组(均P<0.05);且中度风险组Fib、FDP、PT和APTT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均P<0.05)。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单项诊断。结论血浆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及ADD-RS在老年AAD患者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且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肌腱蛋白-C 凝血功能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改良冻硬胃管插入法用于急性中毒意识模糊患者洗胃的效果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丁玲芳 贾亚平 孟晓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冻硬胃管插入法在急性中毒意识模糊患者洗胃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40例口服农药或药物中毒导致意识模糊且需急诊洗胃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插入法,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改良冻硬胃管插入法在急性中毒意识模糊患者洗胃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40例口服农药或药物中毒导致意识模糊且需急诊洗胃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插入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冻硬法插入胃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平均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冻硬胃管插入法是一种简便、快捷且安全的胃管插入方法,可用于急性中毒后意识模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硬法 留置胃管 急性中毒 意识模糊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雪峰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l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在发病24小时后行脑保护和抗血栓药...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l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在发病24小时后行脑保护和抗血栓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血清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NO、MDA、TNF-α、NSE、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好,可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血栓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