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4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配合力优良恢复系“蜀恢527”在四川农业大学育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平荣 《中国稻米》 2001年第5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蜀恢527 高配合力 优良恢复系 育成
下载PDF
四川省杂交水稻种子寄藏真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炳田 王玲霞 +1 位作者 李仕贵 李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为明确杂交水稻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种子健康状况,采用洗涤、吸水纸保湿培养等方法检测来源于四川省的22个杂交水稻种子样品。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平均夹带有3.65%的以稻粒黑粉病粒和稻曲病粒为主的病粒和菌核,每克种子真菌孢... 为明确杂交水稻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种子健康状况,采用洗涤、吸水纸保湿培养等方法检测来源于四川省的22个杂交水稻种子样品。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平均夹带有3.65%的以稻粒黑粉病粒和稻曲病粒为主的病粒和菌核,每克种子真菌孢子负荷量平均达1.65×10^5个。吸水纸保湿培养法从22个样品获得1698个真菌菌株,种子带菌率为15%-93%,平均带菌率为38.56%。这些真菌菌株分属于至少27个属,其中以Aspergillus(占总菌株的11.66%)、Tilletia horrida(10.54%)、Fusarium(9.36%)、Rhizoctonia solani(8.07%)、Penicillium(7.54%)、Alternaria(4.95%)、Rhizopus(4.59%)、Ustilaginoidea virens(4.18%)、Sclerotium(4.12%)、Mucor(3.36%)这10个属种为优势菌群,合计占总菌株数的68.37%。杂交水稻种子寄藏真菌类群具有多样性,没有发现新的水稻种子寄藏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孢子负荷量 吸水纸培养法 种子健康 分离频率
下载PDF
四川无融合水稻(SAR-1)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开达 汪旭东 +5 位作者 罗明 高克铭 周绍莉 严志彬 李平 陈放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382-387,共6页
四川无融合水稻(SAR-1)是1988年春在南繁育种材料中首次发现的新种质.该材料花粉高度不育,能大量单性结实.其基因不仅能世代相传,而且可通过杂交转移到其他材料上.经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SAR-1具孤雌生殖特性,还可能具有不定胚发生途径.S... 四川无融合水稻(SAR-1)是1988年春在南繁育种材料中首次发现的新种质.该材料花粉高度不育,能大量单性结实.其基因不仅能世代相传,而且可通过杂交转移到其他材料上.经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SAR-1具孤雌生殖特性,还可能具有不定胚发生途径.SAR-1的极核未经受精,能自发形成胚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 SAR-1 四川
下载PDF
四川无融合生殖水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旭东 周开达 +1 位作者 吴先军 严志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2期36-39,共4页
本文着重报道了四川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并对国内有代表性的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利用
下载PDF
四川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均 吕世华 +3 位作者 梁南山 刘代银 刘志彬 徐富贤 《农业与技术》 2004年第3期89-90,共2页
论述在SRI技术体系创新,生产示范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形成了四川稻作生态区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新 体系,并说明其技术体系要点。
关键词 四川 水稻 强化栽培 技术体系
下载PDF
四川无融合生殖水稻(SAR-1)的遗传研究
6
作者 汪旭东 周开达 +1 位作者 严志彬 罗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83-486,505,共5页
SAR-1花粉高度不育而能自行结实的无融合生殖特性能够世代相传.其花粉不育性受1-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它与其它品种杂交,在形成真杂种的同时,也能无融合生殖(形成假杂种),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的性质.与标记亲本杂交,后代出现超... SAR-1花粉高度不育而能自行结实的无融合生殖特性能够世代相传.其花粉不育性受1-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它与其它品种杂交,在形成真杂种的同时,也能无融合生殖(形成假杂种),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的性质.与标记亲本杂交,后代出现超常规分离现象.SAR-1的无融合生殖基因能够通过来主转移到其它材料上,可作为遗传工具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遗传
下载PDF
水稻SPL家族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丽 杨范敏 +1 位作者 陈薇兰 袁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SPL(SQUAMOSAPROMOTER-BINDINGPROTEIN-LIKE)家族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多功能转录因子。水稻中有19个OsSPL基因,所编码蛋白均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SBP结构域,该结构域负责与下游靶基因的核心基序GTAC结合,调控靶基因表达。OsSPL的表达会受... SPL(SQUAMOSAPROMOTER-BINDINGPROTEIN-LIKE)家族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多功能转录因子。水稻中有19个OsSPL基因,所编码蛋白均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SBP结构域,该结构域负责与下游靶基因的核心基序GTAC结合,调控靶基因表达。OsSPL的表达会受到OsmiR156/529/535和多种因子调控。研究表明OsSPL在水稻根系发育、叶舌叶耳发育、株型和穗型形成、籽粒发育和胁迫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枢纽。本文综述了水稻OsSPL家族的系统进化与结构特征、表达调控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SPL 转录因子 OsmiR156 表达调控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氮钾肥适宜配比促进机直播水稻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转运及增产
8
作者 李志欣 胡明明 +11 位作者 唐源 王成 王仲林 刘涛 熊莹 陈凯瑞 罗永恒 黄兴海 曹云 彭政岚 陈宗奎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81,共15页
【目的】探究氮钾配比对机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位于崇州市的试验田开展两因素裂区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F优498为材料。主区为2个钾肥基穗施用比例,... 【目的】探究氮钾配比对机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位于崇州市的试验田开展两因素裂区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F优498为材料。主区为2个钾肥基穗施用比例,即10∶0(K1)和5∶5(K2);裂区为3个氮肥基∶蘖∶穗肥施用比例,即7∶3∶0(N1)、5∶3∶2(N2)、3∶3∶4(N3),氮、钾肥用量均为150 kg/hm^(2)。在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取植株样,分析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氮、钾素含量,计算干物质和养分转运量,并在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与K1处理相比,K2处理两年平均产量显著增加了4.44%。在齐穗期和成熟期,两年的平均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增长了4.91%和2.61%,茎叶、茎鞘、叶干物质输出率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8.61%、7.44%、12.91%和4.12%。K2处理促进了直播稻对氮、钾素的吸收利用,穗部氮和钾两年的平均含量较K1处理分别增加了8.01%和16.04%。在K2条件下,与N1、N3处理相比,N2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0.56%、6.42%,1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数也最高;N2处理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比例分别较N1处理显著增加21.37%和10.28%,分别较N3处理增加了15.76%和7.05%;N2处理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钾积累总量和氮、钾收获指数,促进了植株对氮、钾的转运能力,氮素转运量和穗中氮增加量较N1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7.59%和29.23%,较N3处理分别增加9.06%和18.89%,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较N1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8.46%和6.60%,较N3处理分别增加27.80%和24.57%。【结论】机直播水稻在等氮、钾水平下,钾肥采用基∶穗肥比例5∶5,氮肥采用基∶糵∶穗肥比例5∶3∶2的施用配比,可显著提高养分吸收总量,并有利于水稻生育后期养分和干物质向穗部的运转,进而提高氮、钾肥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直播 氮钾运筹 产量形成 氮钾吸收利用
下载PDF
重穗型水稻光合作用、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被引量:144
9
作者 马均 朱庆森 +3 位作者 马文波 田彦华 杨建昌 周开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81,共7页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及物质运转。结果表明 ,重穗型水稻在齐穗后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其机理是剑叶的Rubisco活性提高及叶绿素含量增加 ;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 浓...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及物质运转。结果表明 ,重穗型水稻在齐穗后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其机理是剑叶的Rubisco活性提高及叶绿素含量增加 ;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 浓度下对CO2 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 ,光合“午休”现象较轻 ,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 (单位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开度 )大 ,也是重穗型水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水稻抽穗后物质积累的优势明显 ,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穗型 光合作用 物质运转 物质积累 Rubisco活性 叶绿素含量 气孔
下载PDF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70
10
作者 马均 马文波 +3 位作者 田彦华 杨建昌 周开达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的物理性状、机械组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穗型品种单穗重大、产量高与其株高的适当增加密切相关。重穗型品种由于单穗重和株高的增加 ,弯曲力矩加...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的物理性状、机械组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穗型品种单穗重大、产量高与其株高的适当增加密切相关。重穗型品种由于单穗重和株高的增加 ,弯曲力矩加大 ,但抗折力也明显提高 ,故而其茎秆抗倒伏能力并未降低。重穗型品种茎秆抗折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1)株高的增加主要在上部第 1、2节间 ,基部第 4、5、6节间变化甚小 ;(2 )基部各节间横切面积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的增加 ,且茎、鞘干重也大 ,茎秆的充实程度良好 ;(3)茎壁机械组织厚度大 ,表皮细胞壁厚、层数多、厚度大且木质化、纤维化程度高 ,茎秆中维管束数目、面积也明显增多、增大。结果也表明 ,基部节间粗而壮 ,不仅可增强茎秆的抗折力 ,而且与单穗重、产量也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本文也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水稻 植株 抗倒伏能力 株高 茎秆物理性状 茎壁组织结构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剑叶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马文波 马均 +3 位作者 明东风 许凤英 严志彬 孙晓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以 6个典型的不同穗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对其部分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光合日变化上看 ,重穗型品种冈优 5 2 7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汕优 6 3和轻穗型品种密阳 46 ,特别是中午光合“午睡”现象较轻 ... 以 6个典型的不同穗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对其部分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光合日变化上看 ,重穗型品种冈优 5 2 7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汕优 6 3和轻穗型品种密阳 46 ,特别是中午光合“午睡”现象较轻 ;从光—光合曲线看 ,其量子效率差异较小 ,饱和光强下冈优 5 2 7的净光合速率比汕优 6 3和密阳 46分别高 9.6 %和 17.8%;在 10 0~ 30 0 μL/ L CO2 浓度下 ,冈优 5 2 7净光合速率上升最快 ,汕优 6 3次之 ,密阳 46最低 ;冈优 5 2 7和密阳 46的光合最适温度均在 35℃左右 ,较汕优 6 3(30℃左右 )高。气孔开度总量 (单位面积叶片上的气孔密度乘以其气孔开度 )大是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气孔开度 穗重型 水稻 品种 剑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导入水稻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红宇 吴先军 +3 位作者 唐克轩 汪旭东 孙小芬 周开达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13-1019,共7页
半夏凝集素基因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抗虫基因。利用RACE PCR技术克隆出半夏凝集素 (pta)基因 ,并将它构建到载体pCAMBIA1 30 5中形成双元载体 (含pta基因和hpt基因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ta基因转入粳稻品种鄂宜 1 0 5、中花 1 2和籼稻... 半夏凝集素基因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抗虫基因。利用RACE PCR技术克隆出半夏凝集素 (pta)基因 ,并将它构建到载体pCAMBIA1 30 5中形成双元载体 (含pta基因和hpt基因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ta基因转入粳稻品种鄂宜 1 0 5、中花 1 2和籼稻品种E优 5 32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通过PCR检测 ,从 1 1 7株T0 代再生植株中筛选出 36株 (其中鄂宜 1 0 5、中花 1 2、E优 5 32分别为 1 9株、7株、1 0株 )转基因植株。对这些转基因后代植株进行Southernblot分析和RT PCR分析表明 :pta基因已经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 ,并在转录水平上得到了有效表达。通过对转基因后代的遗传分析 ,成功地从T1 代表现为 1∶2∶1孟德尔分离的分离群体中筛选出 7个独立转基因水稻纯系 (其中包括 4个鄂宜 1 0 5、1个中花 1 2和 2个E优 5 32转基因纯系 )。对这 7个独立转基因水稻T2 代纯系进行褐飞虱生物抗性鉴定和田间隔离喂养实验 ,结果显示 ,这些转基因纯系对褐飞虱的存活率和发育进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 ,实验结果还表明 2~ 5mg L的 2 ,4 D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必需条件 ,而且受体的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转化频率均有显著影响 ,在同等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凝集素基因 抗虫 转基因水稻 SOUTHERN BLOT RT-PCR
下载PDF
不同施氮时期对水稻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马均 明东风 +1 位作者 马文波 许凤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0-296,共7页
选用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不同施氮期处理,对水稻开花后籽粒灌浆、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类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侧重后期施氮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同时还可适当提高稻米支链淀粉含量。... 选用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不同施氮期处理,对水稻开花后籽粒灌浆、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类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侧重后期施氮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同时还可适当提高稻米支链淀粉含量。不同施氮期处理条件下,与淀粉合成相关的3个关键酶的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上未明显变化,但是酶活性大小及峰值高低有所不同,其中淀粉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差异较大,而分支酶活性变化较小。侧重前期施氮有利于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而侧重后期施氮则可提高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平均活性及灌浆中、后期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与籽粒灌浆速率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枝酶活性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侧重后期施氮处理有利于提高直、支链淀粉积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G焦磷酸化酶 淀粉合成 酶活性 籽粒灌浆 淀粉积累 水稻 施氮时期 酶类 后期 相关酶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马玉清 李仕贵 +2 位作者 王玉平 黎汉云 高克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对用 9个不育系和 3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 18个杂交水稻组合稻米的外观和蒸煮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粒长和长宽比倾向双亲中值 ,垩白率和垩白度显著超过中亲值 ,倾向高值亲本 ;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介于双亲之间 ,与中亲值无显著差... 对用 9个不育系和 3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 18个杂交水稻组合稻米的外观和蒸煮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粒长和长宽比倾向双亲中值 ,垩白率和垩白度显著超过中亲值 ,倾向高值亲本 ;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介于双亲之间 ,与中亲值无显著差异 ,而胶稠度低于中亲值。但不同类型的组合间表现不一致。相关分析结果 ,垩白率和垩白度与粒长和长宽比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直链淀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外观品质 蒸煮品质 籼型 高值亲本 胶稠度 直链淀 糊化温度 负相关 稻米
下载PDF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穗颈节间组织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马均 马文波 +4 位作者 周开达 汪旭东 田彦华 明东风 许凤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5-220,共6页
本文用 7个不同穗型的中稻品种 ,研究了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的穗颈节间组织特性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结果表明 :穗颈节间维管束数目 ,维管束、韧皮部面积 ,茎横切面、茎壁、髓腔面积 ,均是重穗型 >中穗型 >轻穗型品种。... 本文用 7个不同穗型的中稻品种 ,研究了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的穗颈节间组织特性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结果表明 :穗颈节间维管束数目 ,维管束、韧皮部面积 ,茎横切面、茎壁、髓腔面积 ,均是重穗型 >中穗型 >轻穗型品种。穗颈节间输导组织特征与空壳率的大小无关 ,但它是籽粒充实的重要前提和解剖学基础。穗颈节间茎的粗度、茎壁的厚度与维管束数目、维管束面积、韧皮部面积、每穗总库容量、单穗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茎壁面积与茎横切面面积之比与籽粒充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 ,还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穗颈节间组织 籽粒充实特性
下载PDF
叶绿素缺乏水稻突变体中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合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徐培洲 李云 +5 位作者 袁澍 张红宇 彭海 林宏辉 汪旭东 吴先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99-1305,共7页
【目的】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水稻为材料,研究其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特性,以揭示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方法】通过蛋白质电泳、Western杂交、Northern杂交以及叶绿素前体物质的测定等来鉴定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黄化... 【目的】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水稻为材料,研究其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特性,以揭示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方法】通过蛋白质电泳、Western杂交、Northern杂交以及叶绿素前体物质的测定等来鉴定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黄化原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之对应的是其类囊体膜蛋白的减少,特别是光系统II捕光色素蛋白(LHCII)三聚体含量的急剧减少。Western杂交进一步表明,W1的LHCII含量仅为野生型的1/3。编码LHCII脱辅基蛋白的cab基因在突变体W1和野生型中转录水平相仿。突变体W1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从合成的起始δ-氨基乙酰丙酸(ALA)到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含量均等于或高于野生型,而脱植基叶绿素(Chlide)、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结论】通过突变体W1和野生型的比较说明,突变体W1LHCII脱辅基蛋白含量的减少并不是由于cab基因的转录量降低引起的。通过测定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初步认为突变体W1叶绿素缺乏的原因是原脱植基叶绿素到脱植基叶绿素的合成效率降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囊体膜 LHCⅡ 叶绿素前体物质 水稻
下载PDF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四川攀西稻区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荣萍 马均 +1 位作者 蔡光泽 孙永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4-1742,共9页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常规粳稻开花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籼稻品种(组合)花药体积、花药开裂率、可育花粉率、柱头着花粉数和柱头花粉萌发率较对照降低幅度均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籼稻品种(组合)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降低幅度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相关分析表明,结实与水稻花药和花粉主要性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成熟,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足,可育花粉率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直接影响受精结实,成为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低温 开花期 开花 结实
下载PDF
水稻种质芽期抗旱性和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65
18
作者 王贺正 马均 +2 位作者 李旭毅 张荣萍 李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594-599,共6页
以25%(w/v)PEG 6000作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同时设对照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系)芽期的发芽率、芽鞘长、芽长、根数、胚根长、根干重、芽干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对胚根长、相对芽长、相对芽干重可作水稻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以各... 以25%(w/v)PEG 6000作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同时设对照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系)芽期的发芽率、芽鞘长、芽长、根数、胚根长、根干重、芽干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对胚根长、相对芽长、相对芽干重可作水稻芽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以各性状相对值的抗旱级别而得出的抗旱总级别来鉴定水稻品种(系)抗旱性较为准确。用此方法对76个品种(系)进行了抗旱性鉴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芽期 PEG胁迫 抗旱性鉴定
下载PDF
四川省新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蒋开锋 郑家奎 +3 位作者 赵甘霖 杨乾华 万先齐 汪旭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2,共3页
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的 2 5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参试组合中没有一个组合的垩白率达到部颁优质米 (NY/T83 1988)二级标准 ,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 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的 2 5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参试组合中没有一个组合的垩白率达到部颁优质米 (NY/T83 1988)二级标准 ,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 ;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 ;产量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千粒重可兼顾杂交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20
作者 黄晓群 赵海新 +3 位作者 董春林 孙业盈 王平荣 邓晓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85-1691,共7页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是一类明显的性状突变,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的发掘、作用机理及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 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