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浸式体验对大学生汉服消费的影响
1
作者 张东芸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7期78-79,共2页
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00后”大学生的汉服消费存在着显著特点,受影视和网络的影响较大,青睐线上消费和场景消费。因此,汉服协会、社团、商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沉浸式体验活动,... 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00后”大学生的汉服消费存在着显著特点,受影视和网络的影响较大,青睐线上消费和场景消费。因此,汉服协会、社团、商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增进大学生对汉服和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大学生对汉服的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汉服团体和商家可以采取多种推广策略,扩展汉服在大学生中的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 沉浸式体验 推广
下载PDF
四川贡嘎山狼的分布、群体大小和活动节律
2
作者 乔江 龚小丽 +6 位作者 贾伟 贾国清 蒋勇 周华明 李佳琦 温安祥 王杰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狼(Canis lupu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曾广布于中国内地,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类迫害,分布范围锐减。2011—2020年在四川贡嘎山195个1 km×1 km网格(286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结果仅在46个网格、56个位点拍摄到狼,累... 狼(Canis lupu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曾广布于中国内地,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类迫害,分布范围锐减。2011—2020年在四川贡嘎山195个1 km×1 km网格(286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结果仅在46个网格、56个位点拍摄到狼,累计278次独立探测,网格与位点的占有率分别为23.6%和19.6%。狼分布海拔为3097~4563 m,3000 m以下区域未拍摄到狼。狼偏好单独活动,群体大小仅为(1.2±0.5)头,不同生境和季节的群体大小没有差异(t=−1.119,P=0.266;t=−0.251,P=0.801)。活动节律显示狼是日夜兼行性动物,旱季(11月至翌年4月)活动高峰在03:00—07:00及15:00—17:00,雨季(5—10月)活动高峰在03:00—07:00及13:00—15:00。狼与6种野生有蹄类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均较高,旱季与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的重叠度最高(Δ4=0.908),雨季与水鹿(Rusa unicolor)的重叠度最高(Δ4=0.895)。本研究初步探明狼在贡嘎山的分布、群体大小和活动节律,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也为这一大型食肉动物种群的精细管理与保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贡嘎山 分布 群体大小 活动节律
下载PDF
不同育幼方式及出生体重对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吴凯 赖加莹 +8 位作者 魏明 张亚辉 曾宪垠 魏荣平 曹晓涵 胡正泉 曾文 王承东 孔繁丽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3,共7页
本研究以2012—2019年出生的80只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搜集幼仔早期发育(0~120日龄)过程中日增重、乳饲喂量及眼和耳发育情况等生长发育指标数据,分析了出生体重([50,100)g,n=7;[100,150)g,n=25;[150,200)g,n=37;[200,250)g,n=11)、喂... 本研究以2012—2019年出生的80只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搜集幼仔早期发育(0~120日龄)过程中日增重、乳饲喂量及眼和耳发育情况等生长发育指标数据,分析了出生体重([50,100)g,n=7;[100,150)g,n=25;[150,200)g,n=37;[200,250)g,n=11)、喂养方式(全母兽哺育,n=12;全人工育幼,n=10;人工与母兽交替育幼,n=58)和胎产仔数(单胎,n=14;双胎,n=66)对幼仔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单胎幼仔的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双胎幼仔(P<0.05);(2)幼仔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与其育幼方式和出生体重密切相关(R2>0.9737),出生体重越高,幼仔体重增长率越快;(3)出生体重越轻的幼仔缩水量越少,但缩水量占出生体重比更高。此外,出生体重超轻的幼仔,其耳朵与眼睛的发育更慢。本研究可为大熊猫育幼方式的选择和改进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猫幼仔 育幼 出生体重 缩水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滇东南南溪河中下游懒猴种群分布与保护现状
4
作者 赵凯瑞 廖琳鸿 +4 位作者 谢磊 杜雅婷 董鹏妹 解萌 倪庆永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蜂猴(Nycticebus bengalensis)与倭蜂猴(Xanthonycticebus intermedius)是国内现存的两种懒猴科灵长类,因其独特的生态及行为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与保护价值。由于受到捕猎及栖息地丧失的持续威胁,懒猴种群持续下降,分布区日益缩减,但... 蜂猴(Nycticebus bengalensis)与倭蜂猴(Xanthonycticebus intermedius)是国内现存的两种懒猴科灵长类,因其独特的生态及行为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与保护价值。由于受到捕猎及栖息地丧失的持续威胁,懒猴种群持续下降,分布区日益缩减,但种群及分布调查的缺失阻碍了保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滇东南是历史记载中懒猴分布的重要区域,并且是潜在的两个物种的同域分布范围。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通过访问、网络及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滇东南范围内河口和马关县辖区的懒猴种群分布及保护现状进行了详细评估,确定了9个懒猴集中分布点。结果表明,本区域仍是国内懒猴分布的重要范围,且是倭蜂猴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当地民众对懒猴的认知尚处于较低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及经济状况的显著影响。懒猴分布区域多位于保护区边缘,当前的保护措施缺乏针对性,需要加强监测管理,建设生态廊道并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当地民众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猴 倭蜂猴 生境破碎化 保护意识
下载PDF
低镉积累丹参新材料的筛选
5
作者 李晓蝶 尚玉坤 +3 位作者 邵佳怡 罗会玲 张利 廖进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为筛选低镉积累的优质丹参新材料,以7份不同的丹参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镉积累特性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11地下部分丹参酮类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丹酚酸B含量排第二;且地上和地... 为筛选低镉积累的优质丹参新材料,以7份不同的丹参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镉积累特性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11地下部分丹参酮类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丹酚酸B含量排第二;且地上和地下部分镉含量均最低、转运系数大于1。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下部分镉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镉转运系数均显著负相关;镉转运系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7份丹参材料中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含量较高的D11具有低镉积累、抗逆性好的特征,是综合品质最优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镉含量 丹参酮类 丹酚酸B 相关性
下载PDF
四川省第一个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种——川农30
6
作者 谭飞泉 任天恒 +7 位作者 李德宇 晏本菊 张怀渝 唐宗祥 符书兰 罗培高 任正隆 张怀琼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川农30是笔者根据四川盆地麦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小麦种植制度、小麦温光反应类型多样性及其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规律,经10多年努力育成的四川省第一个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种,于2016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第八届第六次会议... 川农30是笔者根据四川盆地麦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小麦种植制度、小麦温光反应类型多样性及其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规律,经10多年努力育成的四川省第一个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种,于2016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第八届第六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6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四川省 早熟 早播 农作物品种审定 气候生态条件 四川盆地 种植制度
下载PDF
四川鼠尾草属植物新记录
7
作者 王涛 王龙 +2 位作者 徐峰 刘世勇 张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25-2126,共2页
报道了产于四川省鼠尾草属植物1新分布种和1新分布变种,分别为毛地黄鼠尾草(Salvia digitaloides Diels)和黄花鼠尾草大花变种(Salvia flava var.megalantha Diles)。
关键词 四川 鼠尾草属 新记录
下载PDF
四川地区食用黄鳝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彭雪蓉 杨鸿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6-279,284,共5页
对四川省13个县市各地区食用黄鳝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展开研究,采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黄鳝体内Cd、Cu、Pb、Hg、As五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对四川省13个县市各地区食用黄鳝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展开研究,采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黄鳝体内Cd、Cu、Pb、Hg、As五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不同地区、食用黄鳝不同部位、各重金属元素分布存在差异,所检测各地区食用黄鳝肌肉组织各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部分地区内脏器官非食用部分Cd含量超标。因此四川省13个县市市售所检测的食用黄鳝可食用,但仍需降低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黄鳝 重金属 安全评价
原文传递
四川雅安野生油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3
9
作者 向婷婷 郑倩 +4 位作者 汪秋凤 丁春邦 冯士令 周莉君 陈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103,共6页
为了筛选四川雅安特异的油茶种质资源,对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收集的22株野生油茶(TQYS1~TQYS22)的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2株野生油茶资源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 为了筛选四川雅安特异的油茶种质资源,对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收集的22株野生油茶(TQYS1~TQYS22)的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2株野生油茶资源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果实性状中,鲜果重为9.14~43.58 g,其变异系数最大,为41.7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高,只有10.83%。在主要经济性状中,鲜果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99%,鲜出籽率在27.54%~59.46%,干出籽率在15.02%~45.03%,种仁含油率在39.05%~56.60%,其中有7株野生油茶达到了国家油茶选育标准。野生油茶籽油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在6.53%~10.27%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9.73%~93.47%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4株野生油茶(TQYS17、TQYS21、TQYS18和TQYS20),其具有较高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野生油茶中存在丰富的遗传资源,可以为四川雅安良种选育提供良好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油茶 经济性状 脂肪酸组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四川荥经县境内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迁徙路线及停歇地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聪 程勇 +5 位作者 朱恒大 韦定菊 李波 张洋 姚永芳 倪庆永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83-90,共8页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迁徙路线和动态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对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荥经县辖区是黑颈鹤迁徙所途经和停歇的重要区域之一,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监测及针对性管理。本研...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迁徙路线和动态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对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荥经县辖区是黑颈鹤迁徙所途经和停歇的重要区域之一,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监测及针对性管理。本研究对2015—2017年间迁徙途经荥经县境内的黑颈鹤数量动态、迁徙路线和停歇地等进行了实地访查和定点监测,并对停歇地生境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黑颈鹤在春季向繁殖地迁徙大多途径荥经县西部的部分区域,而在秋季向越冬地迁徙时则倾向于选择东部区域。新庙乡和龙苍沟镇分别是春秋两季黑颈鹤在荥经境内的主要停歇范围,其对停歇地的选择受到食物资源、人为干扰、隐蔽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划定专门的保护小区,保留开阔的农地并在3月和11月迁徙期适当减少人为活动,是荥经县境内进行黑颈鹤保护的有效举措,有助于保证其顺利到达繁殖或越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迁徙动态 停歇地 荥经
下载PDF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与大熊猫活动区域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古玉 陈明华 +1 位作者 曾进科 马晓平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24-30,共7页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凉山山系大熊猫交流的核心通道,现区内有大熊猫23只,探明区内竹子资源与大熊猫活动范围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采用样线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结合大熊猫活动轨迹与竹类分布情况分析两者间关系,并对熊竹生长...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凉山山系大熊猫交流的核心通道,现区内有大熊猫23只,探明区内竹子资源与大熊猫活动范围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采用样线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结合大熊猫活动轨迹与竹类分布情况分析两者间关系,并对熊竹生长情况和生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大熊猫喜食熊竹、短锥玉山竹、冷箭竹、大风顶玉山竹和马边玉山竹,八月竹林区未见活动痕迹,喜食竹面积达43823 hm^(2),而目前大熊猫仅利用了其中的14557 hm^(2),仍有大面积竹林可供更多大熊猫生活。2018年后大熊猫在该保护区活动西移,对竹子利用面积减小5120 hm^(2)。大熊猫生活的2246~3616 m海拔内分布着全部喜食竹种。大熊猫可能因熊竹发笋率低、竹林盖度高而迁出保护区扩建前区域,同时坡度、地貌和坡向也可能是大熊猫迁出该区域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类资源 大熊猫分布 熊竹
下载PDF
四川雅安引进油茶品种含油率及茶油品质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莉 黎锐 +2 位作者 李星儀 冯士令 丁春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58,共6页
对四川雅安引进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单位冠幅产量及含油率和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α-生育酚含量、角鲨烯含量和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4个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4个品种单位冠幅产量为1.84~... 对四川雅安引进4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单位冠幅产量及含油率和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α-生育酚含量、角鲨烯含量和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4个品种综合表现。结果表明:4个品种单位冠幅产量为1.84~2.49 kg/m^2,均高于其选育原产地;含油率为48.43%~51.39%(>45.00%)均达到了国家油茶树种选育优树标准;酸值为1.455~2.174 mg/g,达到茶油国标二级质量标准,过氧化值为0.017~0.031 g/100 g符合国标一级质量标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01%~91.14%,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10.99%;α-生育酚含量为165.59~266.57μg/g,各品种间差异显著;角鲨烯含量为23.06~28.68μg/g,各品种间差异较小;多酚含量为16.96~45.59μg/g,长林17号和20号最少且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均适宜在雅安种植推广,其中长林56号综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长林’系列 综合分析
下载PDF
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映凯 罗吉 +2 位作者 许芮涵 芶琳 邱爱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通过筛查并鉴定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致病菌,旨在为后续研发生物防治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集成都金堂、十陵和西昌等种植基地患有藜麦叶斑病的植株。经组织分离、平板纯化分离菌株,并采用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扩大培养致病菌菌株,提... 通过筛查并鉴定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致病菌,旨在为后续研发生物防治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集成都金堂、十陵和西昌等种植基地患有藜麦叶斑病的植株。经组织分离、平板纯化分离菌株,并采用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扩大培养致病菌菌株,提取其DNA,用rDNA-ITS(rDNA-内转录间隔区)、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并用MEGA 4.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到的2株细菌菌株SCCDP-2、SCCDP-4能够导致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发生,经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叶斑病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雨养农业区小麦品质性状、籽粒形态及产量性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昊 晏本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6-21,共6页
四川盆地是一个雨养农业区,也是中国南方小麦的主要栽培区域之一。为了探究雨养农业环境下小麦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文章通过对川农17和绵阳11高代重组自交系的重要品质性状、籽粒形态及千... 四川盆地是一个雨养农业区,也是中国南方小麦的主要栽培区域之一。为了探究雨养农业环境下小麦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文章通过对川农17和绵阳11高代重组自交系的重要品质性状、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多年表型的测定及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在小麦品质性状育种过程中,可以考虑将降落值和SDS沉淀值视为最显著的两个小麦品质选择指标;在小麦籽粒形态及产量性状的选育过程中,可以把千粒重性状作为首要的预选育指标;在不施加外部选择压力下的小麦育种进程中,小麦的品质性状与千粒重存在拮抗效应,即小麦产量提升的同时,小麦的品质性状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籽粒形态 千粒重 育种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农民合作社减贫效应评价
15
作者 胡捷 陈抒阳 +2 位作者 刘国强 祖立义 傅新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205-209,共5页
基于四川省秦巴山区4市13县(市、区)409名农民合作社社员、257名非社员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经济发展、生活标准、社会参与、自我发展能力维度考察农民合作社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四川秦巴山区农民合作社对社员经济发... 基于四川省秦巴山区4市13县(市、区)409名农民合作社社员、257名非社员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经济发展、生活标准、社会参与、自我发展能力维度考察农民合作社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四川秦巴山区农民合作社对社员经济发展、生活标准、社会参与方面的减贫效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提出政府应在合作社制度、公共服务、扶贫政策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做出改进,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减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减贫 倾向得分匹配法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主动免疫去势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旺生 潘美兰 +3 位作者 李海雁 陈晓英 曾宪垠 宋天增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小细胞产生的十肽激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参与调控动物的生殖活动,也可直接作用于性腺或其他器官发挥重要功能。GnRH免疫去势作为当前一种动物友好的去势方法在生产中应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小细胞产生的十肽激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参与调控动物的生殖活动,也可直接作用于性腺或其他器官发挥重要功能。GnRH免疫去势作为当前一种动物友好的去势方法在生产中应用和推广。本文综述了GnRH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GnRH主动免疫的应用、GnRH免疫在改善公羊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上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GnRH主动免疫在公羊繁殖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以提高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 主动免疫 公羊 繁殖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7
作者 赵海霞 姚慧鹏 +2 位作者 布同良 吴琦 单志 《大学教育》 2023年第24期29-31,40,共4页
生物化学课程是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分析生物化学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三环节+双主体+双提高”教学模式,通过抓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激活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互动共振,实现教师教学能... 生物化学课程是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分析生物化学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三环节+双主体+双提高”教学模式,通过抓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激活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互动共振,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双提高”,探索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问题剖析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下载PDF
苦荞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tF3H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8
作者 曹鑫娴 石佳琪 +4 位作者 王霜 吴琦 赵海霞 吴花拉 李成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2-591,639,共11页
【目的】克隆苦荞FtF3H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效应及启动子对环境因素与激素的响应。【方法】基于苦荞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克隆FtF3H基因及其启动子,对二者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技术检测FtF3H对MeJA、ABA和光... 【目的】克隆苦荞FtF3H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效应及启动子对环境因素与激素的响应。【方法】基于苦荞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克隆FtF3H基因及其启动子,对二者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技术检测FtF3H对MeJA、ABA和光处理的响应,进一步利用转基因拟南芥技术,分析FtF3H的过表达对黄酮合成的影响。【结果】苦荞FtF3H基因DNA序列长2034 bp,包括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其ORF序列为1104 bp,推导的FtF3H蛋白含367个氨基酸残基,归类于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超家族且具有典型的植物F3H的分子特征。启动子PFtF3H在核心启动子基序外,还含有数目众多的光应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qRT-PCR检测结果显示,PFtF3H可强烈响应ABA、MeJA和光照的诱导。转基因拟南芥中,FtF3H的过表达可引起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AtANS、AtDFR和AtF′3H等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而拟南芥内源的AtF3H表达受到抑制(P<0.05)。【结论】苦荞FtF3H基因是一个典型的植物黄烷酮3-羟化酶,其表达受到激素和光的调控,在拟南芥中的过表达可促进黄酮的合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 启动子 黄酮 功能分析
下载PDF
亚成体与老年体圈养大熊猫的口腔菌群多样性及潜在致病菌分析
19
作者 王承东 李根 +6 位作者 姜尧章 杨超 李德生 何鸣 凌珊珊 古玉 马晓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9-365,共7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只亚成体和老年体的圈养大熊猫口腔唾液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圈养大熊猫口腔细菌的菌群多样性、结构和潜在致病菌及其在2组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熊猫口腔中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只亚成体和老年体的圈养大熊猫口腔唾液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圈养大熊猫口腔细菌的菌群多样性、结构和潜在致病菌及其在2组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熊猫口腔中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70.4%、13.4%,在属水平上主要有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劳特罗普氏菌属(Lautrop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莫拉氏菌属(Moraxella)等,相对丰度分别为10.5%、5.4%、3.9%、3.8%;亚成体大熊猫口腔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老年体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组大熊猫口腔菌群结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fSe分析发现2组之间的差异细菌在亚成体组中有Niveispirillum、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与根瘤菌属(Rhizobium),在老年体组中则有气单胞菌属(Arenimonas)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但它们的相对丰度均不高;圈养大熊猫口腔中有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放线菌属(Actinomyces)、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致病菌,其中与龋齿相关的菌群相对丰度较高,这可能与圈养大熊猫摄入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圈养 口腔菌群 潜在致病菌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青稞主效休眠基因单倍型分布及利用
20
作者 张紫晋 蒲邓佳 +4 位作者 边巴卓玛 彭君 江迪 粟永英 陈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2-1557,共6页
穗发芽严重降低谷物的产量和品质,种子休眠与穗发芽高度相关。为了解中国青稞品种休眠特性及其主效休眠基因AlaAT和MKK3的单倍型分布,以143份地方品种和42份育成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种植在四川雅安、什邡和西藏拉萨,进行大田种子休眠性... 穗发芽严重降低谷物的产量和品质,种子休眠与穗发芽高度相关。为了解中国青稞品种休眠特性及其主效休眠基因AlaAT和MKK3的单倍型分布,以143份地方品种和42份育成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种植在四川雅安、什邡和西藏拉萨,进行大田种子休眠性鉴定;选择休眠性极端材料,分别利用2对引物对含有目标休眠基因功能性SNP的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用于AlaAT和MKK3基因特异性KASP标记开发与供试材料的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植点,地方品种的发芽指数(GI)均高于育成品种(系),但差异不显著;四川2个种植点间GI值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西藏种植点,说明青稞品种(系)普遍休眠性弱,高原气候条件显著促进种子休眠。KASP标记检测发现,AlaAT和MKK3的强优势单倍型均为弱休眠单倍型(频率>80%),供试材料中有4种单倍型组合,分别为AlaAT-ND+MKK3-ND、AlaAT-ND+MKK3-D、AlaAT-D+MKK3-ND和AlaAT-D+MKK3-D,频率分别为80.0%、12.4%、6.0%和1.6%,其GI值随强休眠单倍型数量增加而降低;3个环境下,含有组合AlaAT-D+MKK3-D的GI值最低,说明休眠基因具有加性效应,聚合优良单倍型的品种(系)具有稳定的休眠特性。青稞生产和育种应根据种植区域和用途选择与利用上述主效休眠基因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穗发芽 种子休眠 KASP检测 单倍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