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林木细根与草根的分解及养分动态 被引量:20
1
作者 范冰 李贤伟 +2 位作者 张健 陈文德 董慧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30-2034,共5页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与黑麦草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和Mg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直径0~1、1~2和0~2 mm及草根的分解速率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第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76.17%、69.80%、73.44%和79.5...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与黑麦草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和Mg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直径0~1、1~2和0~2 mm及草根的分解速率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第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76.17%、69.80%、73.44%和79.53%,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7、266、254和172 d.细根分解过程中,N和Ca浓度增加,而P、K、Mg浓度下降;草根分解过程中,其养分元素的浓度变化整体上没有规律.细根分解过程中P、K和Mg的养分残留率与其干重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下降较快,随后下降比较平缓,N和Ca的养分残留率下降则比较平缓,并且养分的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和Mg,而N和Ca最慢;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和Mg的养分残留率初期下降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速率最慢,其它元素的分解速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复合生态系统 细根 草根 养分 分解
下载PDF
四川盆周低山暴雨区不同配置模式水土保持林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巧红 宫渊波 +2 位作者 陈林武 沈迪玉 王海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对广元市7种人工森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的同时,土壤侵蚀模数比治...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对广元市7种人工森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的同时,土壤侵蚀模数比治理前下降了45%;乔、灌、草复层经营对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同样的贡献;水土保持效益因不同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水土保持林 配置模式 低山暴雨区
下载PDF
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悖论中毒害草的地位及悖论解决途径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渺 李贤伟 马金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7-1181,共5页
探讨了毒害草存在的生态价值、利用价值及毒害草防治的弊端。认为过度放牧是畜牧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毒害草的繁衍只是草原退化的直接反映,防除缺乏依据。现有的防治措施存在各种弊端,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利;并指出毒害草可以覆... 探讨了毒害草存在的生态价值、利用价值及毒害草防治的弊端。认为过度放牧是畜牧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毒害草的繁衍只是草原退化的直接反映,防除缺乏依据。现有的防治措施存在各种弊端,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利;并指出毒害草可以覆盖地面、减少水土流失,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有利,故认为毒害草的大量繁衍是草原生态系统与放牧系统协同进化的结果,是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的防御机制,具有极大生态价值。同时提出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从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着眼,要改变现有生活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实行跨区域经济补偿;要控制人口数量,对现有人口要实现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害草 退化 协同进化 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退耕坡地系统生态综合评价中几个景观生态学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安玖 胡庭兴 +1 位作者 陈小红 李臣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6期80-86,68,共8页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耕还林(草)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定向加速景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景观尺度与等级理论、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理论、景观演化与干扰理论探讨了退耕地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坡地系统 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综合评价 景观生态学原理
下载PDF
我国水力侵蚀区的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朔 李贤伟 张健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33-37,共5页
通过对中国主要水力侵蚀区侵蚀特点的概述,强调侵蚀区的生态重建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我国水力侵蚀区生态重建要以国家相关生态工程为依托,以植被恢复为核心,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引导,并针对侵蚀区,构建一批生态... 通过对中国主要水力侵蚀区侵蚀特点的概述,强调侵蚀区的生态重建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我国水力侵蚀区生态重建要以国家相关生态工程为依托,以植被恢复为核心,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引导,并针对侵蚀区,构建一批生态经济型的复合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生态重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边界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3 位作者 王开运 张远彬 朱雪梅 徐精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640,共5页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中主要树木的个体大小相一致,一个林窗中边界木的平均高度可以用来表示林窗的高度;约1/5的边界木未出现偏冠现象,绝大多数边界木的偏冠率在0 5~0 7之间(占61 72%),不同树种间的偏冠有显著差异;单个林窗的边界木最少为5株,最多为17株,平均每个林窗拥有9 51株边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针叶林 林窗边界木 偏冠
下载PDF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董慧霞 李贤伟 +2 位作者 张健 范冰 陈文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4,79,共6页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年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以及它们和林地细根和草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地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在总量上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年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以及它们和林地细根和草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地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在总量上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林地又以自然草林地高于人工草林地;自然草林地有机质比人工草林地略高,但不明显,未退耕地则由于人为增施农家肥而高于林地;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各项抗蚀指标,虽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林地的抗蚀性高于未退耕地,但不如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各抗蚀指标与林内细根和草根的相关性表明,就提高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总量来说,0~2mm细根总体上作用是很显著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 906和0 798;而≤1mm根系起主要的作用,这其中草根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细根分级如何,总而言之,凡和有机质相关系数显著的径级,同时也和团聚体呈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地 林草模式 土壤抗蚀性 细根 草根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1 位作者 王开运 张远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0,共5页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成木都是因树木达到一定年龄后衰老等原因引起其抗性下降而死亡的 ;由树木基折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 ,占 5 1 2 3% ,由干折形成的占 2 0 37% ;单株形成木林窗几乎达到所调查林窗的一半 (占总数的 4 6 99% ) ,平均每个林窗拥有 1 95株形成木。扩展林窗大小多在 10 0~ 4 0 0m2 ,10 0~ 2 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占 2 6 5 1% ;而 30 0~ 4 0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则最大 ,占 2 2 6 4 %。冠空隙的面积多在 2 0 0m2 以下 ,其中以 5 0~ 1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 ,分别为 32 5 3%、17 72 %。冠空隙、扩展林窗的平均面积为 71 6 8m2 、15 4 14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针叶林 林窗特征
下载PDF
抗旱节水化控制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模型构建、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分析及最优选择 被引量:8
9
作者 薛波 李贤伟 +2 位作者 张健 范川 刘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83-1894,共12页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国家一级保护珍惜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和保水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SA和保水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国家一级保护珍惜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和保水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SA和保水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均呈正向作用,且它们之间具有协同效应;CaCl2和SA提高了珙桐幼苗在水分胁迫前期对土壤水分的利用,使幼苗维持了较高的抗旱性;随着土壤干旱的持续,保水剂对水分胁迫有缓效作用,使土壤维持了较高的水分含量,有利于保持幼苗的抗旱性,减小水分胁迫的危害。综合各抗旱生理特性指标得出最佳的农艺措施为:CaCl2839.400~1256.520mg·L-1、SA44.015~69.306mg·L-1、保水剂618~700ml·po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水分胁迫 氯化钙 水杨酸 保水剂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下载PDF
西南山地阔叶混交林群落空间结构的多尺度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安玖 胡庭兴 陈小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50,共8页
为了解植物群落在多尺度下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对空间尺度的依赖,以川西南山地阔叶混交林为对象,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100m×100m样地,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主轴邻距法(principal coordinates of neigh... 为了解植物群落在多尺度下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对空间尺度的依赖,以川西南山地阔叶混交林为对象,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100m×100m样地,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主轴邻距法(principal coordinates of neighbor matrices,PCNM)对群落空间结构的多尺度(100m内)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均匀度指数、空隙度和开度、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密度在大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结构。在不同的尺度下,林分密度、叶面积指数和林下地表直接辐射都对均匀度指数有影响,林分密度、林下地表直接辐射、生物量和空隙度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结构。PCNM分析可获取样本间空间关系在不同尺度上的分解向量,与群落结构显著相关的PCNM因子即是群落或生境在该尺度上所表现出的显著的空间结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结构因子和光因子相关性显著,两者都与PCNM变量极显著相关且相互影响,表明群落结构和光因子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结构。因此,利用PCNM对群落结构进行空间分析有助于理解群落空间异质性对尺度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群落 空间格局 主轴邻距法 尺度 空间模型
下载PDF
水蓼花大小在花序和个体上的变化及其与数量权衡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操国兴 李燕 刘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7-310,328,共5页
探讨一年生植物水蓼花大小在花序上和个体上的变化及花大小与花数量的权衡关系。在54株植物个体上随机选取一花序,在花序的基部、中部和顶部各选取1~2朵花,花大小(生物量)以基部最大(0.851mg),顶部最小(0.715mg),可能是由结构效应引起... 探讨一年生植物水蓼花大小在花序上和个体上的变化及花大小与花数量的权衡关系。在54株植物个体上随机选取一花序,在花序的基部、中部和顶部各选取1~2朵花,花大小(生物量)以基部最大(0.851mg),顶部最小(0.715mg),可能是由结构效应引起的。在每个体上随机采集4~20朵花,以其均值表示植物个体的花大小,花大小不随植物个体大小变化而变化。花朵展示和总花数均随个体增大而增加。在控制植物个体大小(地上部分营养器官生物量)后,没有发现花朵展示或花数量与花大小之间的权衡关系,表明个体资源水平的差异可能掩盖了花数量与大小间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蓼 花大小 花数量 植物大小 权衡
下载PDF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慧霞 李贤伟 +1 位作者 张健 范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48,共4页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 a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的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表明,两种模式林地内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总量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 以未退耕的陡坡耕地作对比,对退耕还林4 a后三倍体毛白杨林地两种不同的草本层模式进行的土壤抗蚀性研究表明,两种模式林地内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上、中、下层和未退耕地总量差别不大,但林地上层和中层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未退耕地;人工草林地有机质比自然草林地略高,但不明显,未退耕地则由于人为增施农家肥而高于林地;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各项抗蚀指标,虽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林地的抗蚀性高于未退耕地,但不如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基础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退耕地 林草模式
下载PDF
柳杉细根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内循环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勇 李贤伟 +2 位作者 荣丽 刘语欣 罗艺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将柳杉细根剥离土壤,加速细根衰老,测定并分析柳杉细根衰老期间不同根序细根的N,P,K及Ca浓度变化以及N,P,K浓度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柳杉细根死亡过程中,N及K存在明显的内循环,Ca内循环不明显,P没有内循环;2)养分内循... 将柳杉细根剥离土壤,加速细根衰老,测定并分析柳杉细根衰老期间不同根序细根的N,P,K及Ca浓度变化以及N,P,K浓度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柳杉细根死亡过程中,N及K存在明显的内循环,Ca内循环不明显,P没有内循环;2)养分内循环首先出现在1级细根,其次是2和3级细根,表明细根衰老和死亡顺序与生长顺序相反;3)养分回输表现为阶段性,1级细根首先回输到2级细根,2级细根再回输到3级细根;4)柳杉细根中N,P,K浓度变化趋势和它们与Ca浓度比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细根衰老 养分内循环 养分迁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沐川林场森林景观敏感度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龙海 胡庭兴 +1 位作者 王学能 何奕忻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以1999年沐川县森林资源分布图和由数字化等高线得到的DEM数据为信息源,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用坡度、距离两个分量对沐川林场主要观景线路上森林景观斑块类型进行了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表明:沿线近景带200m内的可见区域景观敏感... 以1999年沐川县森林资源分布图和由数字化等高线得到的DEM数据为信息源,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用坡度、距离两个分量对沐川林场主要观景线路上森林景观斑块类型进行了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表明:沿线近景带200m内的可见区域景观敏感度基本都为二、三级,占到了近景带总面积的80.2%,景观敏感度较高,但景观结构过于单一。800m以外区域的远景带综合景观敏感度二、三级也占到了远景带总面积的89.3%。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沐川林场森林景观开发利用建议:即以保护高敏感度景观为主,改善旅游线路两侧森林景观结构,调整森林景观斑块类型群落结构,增加森林景观斑块树种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川林场 森林景观 坡度 距离 景观敏感度
下载PDF
林木根系呼吸影响因素及根系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德会 李贤伟 +3 位作者 王巧 荣丽 杨渺 刘朔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8,共8页
林木根系呼吸受多种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对温度(包括大气、土壤温度)的响应呈正相关,温度通过影响根系活性从而促进或抑制根系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土壤湿度对林木根系呼吸的影响效应与温度相似。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根系呼吸的进行。不... 林木根系呼吸受多种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对温度(包括大气、土壤温度)的响应呈正相关,温度通过影响根系活性从而促进或抑制根系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土壤湿度对林木根系呼吸的影响效应与温度相似。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根系呼吸的进行。不同的森林类型的根系组织中氮元素和还原性糖等化学成分含量不同,这从生理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物种间根系呼吸的差异,包括施肥和采伐等在内的人为因素,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根系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大小。森林生态系统内根系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积极。在大气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趋势下,植物光合能力增强,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地下,根系呼吸也出现相应的增强。就林木根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做综合论述,以期为更深入探讨根系呼吸机理、调控因素及其对营林措施的响应等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林木根系呼吸 影响因素 综述 生态变化 全球响应
下载PDF
不同草本层三倍体毛白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化学特性及其对C/N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朔 袁渭阳 +4 位作者 李贤伟 荣丽 杨渺 李德会 王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116,共5页
采用剥落分离法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与三倍体毛白杨+自然草2种模式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化学特性进行研究表明:两模式林地非根际土C/N值和pH值均大于其对应的根际土。自然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C/N值大于黑麦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而pH值... 采用剥落分离法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与三倍体毛白杨+自然草2种模式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化学特性进行研究表明:两模式林地非根际土C/N值和pH值均大于其对应的根际土。自然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C/N值大于黑麦草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而pH值却相反,黑麦草模式根际(或非根际)土pH值大于的自然草模式根际(或非根际);两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N/P值(有效N与有效P的比值)接近14:1;两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速效K在4—5月均处于低谷,10—11月处于高峰;黑麦草模式根际土C/N值与速效K呈现较显著正相关,自然草模式根际土C/N值与N/P值呈现较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黑麦草 根际 非根际 C/N值
下载PDF
我国巨桉引种及经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鲜骏仁 黄从德 +2 位作者 胡庭兴 李贤伟 吴勇刚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发展工业人工林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的工人林生产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土壤酸化严重、地力衰退加剧、水土保持效益低下等。如何解决这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发展工业人工林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的工人林生产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土壤酸化严重、地力衰退加剧、水土保持效益低下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人工林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巨桉因其具有"速生、优质、丰产"的特性而被我国南方许多地方作为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特别是纸浆林)的重要树种。本文就我国近十多年对巨桉的研究作了简要评述,内容主要包括种源引种试验、遗传改良、引种生态适宜区区划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了今后巨桉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 引种区划 人工林经营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山地阔叶混交林林木生长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安玖 胡庭兴 陈小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1-756,共6页
以川西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地统计学对林木20 a的断面积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的胸径(DBH)、断面积(BA)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狭窄,林木断面积增长量的不同时段(1986—1991年... 以川西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地统计学对林木20 a的断面积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的胸径(DBH)、断面积(BA)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狭窄,林木断面积增长量的不同时段(1986—1991年,1986—1996年,1986—2001年,1986—2006年)在45°方向上空间变异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断面积生长增量 山地阔叶混交林
下载PDF
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庾晓红 李贤伟 张健 《竹子研究汇刊》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通过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的调查,分析了撑绿杂交竹林分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及生物量和其它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线形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进行拟合,得出结论:撑绿杂交竹林分胸径、秆高、秆重、枝重、叶重、地上部分总... 通过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的调查,分析了撑绿杂交竹林分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及生物量和其它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线形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进行拟合,得出结论:撑绿杂交竹林分胸径、秆高、秆重、枝重、叶重、地上部分总重、枝盘数、竹秆节数等因子间相关关系密切。其中,竹高、胸径与节数、枝盘数、地上部分总重、秆重、枝重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胸径和秆重、地上部分生物量总重的拟合方程分别为:W=0.135 7 D1.738 9,R=0.976 6;W总=0.192 732 e1.757 9D,R=0.952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杂交竹 生物量 退耕还林
下载PDF
华西雨屏区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细根呼吸对水热变化的响应
20
作者 李德会 李贤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99-104,共6页
通过离体根系直接测定的方法对四川盆周低山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光皮桦+苦竹、光皮桦+自然草)细根呼吸动态及其与研究立地上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地下5 cm处)、土壤含水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模式细根呼吸... 通过离体根系直接测定的方法对四川盆周低山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光皮桦+苦竹、光皮桦+自然草)细根呼吸动态及其与研究立地上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地下5 cm处)、土壤含水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模式细根呼吸都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最高的8月分别为1.83,2.03,1.88μmol.m-2*s-1,12月细根呼吸均出现最低值分别为(0.39,0.56,0.48μmol.m-2*s-1);2)相较于大气温度,细根呼吸和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更大(R air=0.643,0.72,0.676,R soil=0.66,0.75,0.722,P<0.01);3)不同研究立地土壤含水量同细根呼吸变化没有呈现出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模式 细根呼吸 大气和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