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生活型海拔梯度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朗生 刘兴良 +3 位作者 刘世荣 潘红丽 冯秋红 李迈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170-7180,共11页
川滇高山栎林隶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类型,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地区的特殊植被类型,研究同一群落生活型谱的海拔梯度特征,可以阐明控制群落的重要气候特征以及群落对其气候生境的反映,揭示川滇高山栎种群对空间的利用、群落内部种群间... 川滇高山栎林隶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类型,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地区的特殊植被类型,研究同一群落生活型谱的海拔梯度特征,可以阐明控制群落的重要气候特征以及群落对其气候生境的反映,揭示川滇高山栎种群对空间的利用、群落内部种群间可能产生的竞争及其发展趋势。用环境梯度法,研究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生活型特性随海拔梯度(15个海拔梯度,海拔2200—3600 m)的变化。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36.01%;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相当,分别为25.92%和29.36%,地上芽植物最少,占0.92%。高位芽生活型物种在各个海拔梯度都占重要地位,占巴朗山全部生活型物种的21.74%—50.00%,随海拔的升高逐渐下降;地面芽植物(H)具有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地下芽植物(G)生活型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一年生植物(Th)在整个海拔梯度内占10.00%以下,随海拔的升高波动不大,即在5.67%—8.94%之间。高位芽生活型植物主要以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常绿高位芽植物丰富度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其物种丰富度小于落叶高位芽植物丰富度;在卧龙巴郎山阳坡海拔3300 m以上范围内,大、中高位芽植物仅占3.09%—4.26%,说明森林植被特征在逐渐弱化。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植物生活型特征,阐明了川滇高山栎林是区别于其他常绿阔叶林的特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森林康养的重庆市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何俊琳 慕长龙 +3 位作者 吴瑶 唐明坤 谢天资 陈俊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66-71,共6页
康养型森林公园是一种强调森林保健、养生、休憩功能的森林旅游形式。在我国,康养型森林公园尚处于起步期,缺乏理论与方法指导。以重庆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地调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LY... 康养型森林公园是一种强调森林保健、养生、休憩功能的森林旅游形式。在我国,康养型森林公园尚处于起步期,缺乏理论与方法指导。以重庆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地调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LY/T 2789—2017)对其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关于森林康养的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要针对评价得分较低的森林养生活动区、餐饮设施、保健设施、森林养生步道等指标的发展策略,为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康养型森林公园的规划提供理论和操作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圆洞林场 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康养 森林养生步道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的光合和水分生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千里 何建社 +4 位作者 张利 朱欣伟 杨昌旭 李登峰 冯秋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20-24,47,共6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盆栽苗木的光合、荧光以及水分生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在干旱地区的光合运作情况以及光合生理特征和水分生理特征,及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各类植物的抗旱特征,以期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盆栽苗木的光合、荧光以及水分生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在干旱地区的光合运作情况以及光合生理特征和水分生理特征,及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各类植物的抗旱特征,以期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树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态恢复树种 光合生理 叶绿素荧光 水分生理
下载PDF
巴郎山高山草甸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7
4
作者 蔡蕾 贾程 +4 位作者 潘红丽 潘远智 冯秋红 刘兴良 张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45-51,共7页
以巴郎山高山草甸不同海拔梯度(3 200-4 000m)的观赏植物为对象,采用样带、样方和直接取样等方法,研究物种多样性及其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海拔梯度格局中,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型曲线,中海拔区域(... 以巴郎山高山草甸不同海拔梯度(3 200-4 000m)的观赏植物为对象,采用样带、样方和直接取样等方法,研究物种多样性及其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海拔梯度格局中,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型曲线,中海拔区域(3 550-3 650m)观赏植物多样性最高;Tsw、Jsi两种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均趋于平缓,略有下降趋势,Pielou均匀度仍是影响α多样性的因子但不及丰富度明显;3个β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差的增大均表现出了上升的规律,海拔3 200-3 650m范围βc多样性指数达到峰值,βc多样性与生境、物种组成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高山特色植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利用、就地与迁地保护以及保护政策与规划等方面作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亚高山及高山草甸 观赏植物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区湿地植物区系特征及湿地群落调查初报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明坤 毛颖娟 +4 位作者 刘可倚 黄文军 王疆评 刘洋 孙治宇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71-78,共8页
川西北高原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本区湿地包括草本沼泽、灌木沼泽、沼泽化草甸、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发挥着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基于在该区... 川西北高原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本区湿地包括草本沼泽、灌木沼泽、沼泽化草甸、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发挥着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基于在该区域调查积累的数据,本文整理出川西北高原区湿地维管植物共34科86属252种,湿地植物群落有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和49个群系,区内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带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这些结果有助于川西北高原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植物区系 湿地群落 保护
下载PDF
修枝对川西亚高山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冯秋红 王勇 +4 位作者 谢大军 李登峰 徐峥静茹 刘兴良 孙治宇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6-9,共4页
以不同修枝强度(自地面向上1 m修枝,2 m修枝和不修枝)对20 a、30 a和40 a林龄云杉人工林林下灌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收获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修枝强度影响下各林龄云杉人工林林下灌草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了修枝对川... 以不同修枝强度(自地面向上1 m修枝,2 m修枝和不修枝)对20 a、30 a和40 a林龄云杉人工林林下灌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收获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修枝强度影响下各林龄云杉人工林林下灌草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了修枝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林下灌草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在短期(1 a)内对林下灌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生物量相比,林下灌草生物多样性的反应更为敏感,即修枝促进了20 a生、30 a生人工云杉林林下灌木的Shannon-Weiner指数,30 a生云杉人工林的Simpson指数也显著增加。相比之下,1 m修枝对林下灌木多样性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 云杉人工林 林龄 生物多样性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疏伐桦木对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林下岷江冷杉更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秋红 蒲远凤 +5 位作者 李登峰 陈素芬 刘兴良 陈艳 康永鸿 陈进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35-39,共5页
以不同强度疏伐桦木的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收获法获取并分析了不同强度疏伐桦木1 a后,对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林下岷江冷杉更新数量、更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疏伐桦木显著促进了林分乔木胸径断... 以不同强度疏伐桦木的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收获法获取并分析了不同强度疏伐桦木1 a后,对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林下岷江冷杉更新数量、更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疏伐桦木显著促进了林分乔木胸径断面积和林下岷江冷杉幼苗的基径生长,50%疏伐桦木处理模式(S2)不但显著促进了以幼苗和幼树为主的岷江冷杉苗木成活率,还显著促进了幼苗的高度生长,经过疏伐处理后,林下岷江冷杉幼苗的径级结构变化不大,但小径级苗木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伐 去除桦木 岷江冷杉 天然次生林 林下更新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的光合与荧光特征干湿季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登峰 冯秋红 +1 位作者 胡宗达 徐峥静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05-4113,共9页
为了研究引进树种对干热河谷环境的适应性,以生长于干热河谷野外环境中的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光合生理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1)在Pn-Ci响应曲线中,当Ci<150... 为了研究引进树种对干热河谷环境的适应性,以生长于干热河谷野外环境中的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在湿季(7月)和干季(11月)的光合生理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1)在Pn-Ci响应曲线中,当Ci<150μmol/mol,干季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高于湿季,而当Ci>150μmol/mol,干季的Pn低于湿季;(2)相较于湿季,干季的初始羧化效率(Initial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CE)、光合能力(Photosynthetic capacity,Amax)、CO2补偿点(CO2 compensation point,Γ)、光呼吸速率(Photorespiration rate,Rp)、最大羧化速率(Maximum carboxylation rate,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Maximum electron transport rate,J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riose phosphates utilization rate,TPU)、Jmax/Vcmax、气孔限制值(Stomatal limitation,Ls)和叶片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均显著下降(P<0.05),而暗呼吸速率(Dark respiration rate,Rd)、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饱和光下最大净光合速率(Light-saturate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max)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则显著上升(P<0.05);(3)干季的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II,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qP),电子传递效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较湿季出现显著下降(P<0.05),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NPQ)显著增加(P<0.05);(4)叶绿素荧光参数的ФPSII、NPQ、ETR与各光合生理指标相关性较强。在干热河谷地区,气孔限制是影响新银合欢湿季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而非气孔限制是影响其干季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银合欢 干热河谷 季节变化 光合生理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施氮对干旱河谷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冯秋红 缪国辉 +3 位作者 徐峥静茹 史作民 缪宁 李登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55-1460,共6页
【目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氮添加对植物生理特征影响研究一直是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方法】以2年生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程度施氮(N0:不施氮... 【目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氮添加对植物生理特征影响研究一直是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方法】以2年生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程度施氮(N0:不施氮肥,N1:含氮0.75 mg·cm^-3,N2:含氮1.50 mg·cm^-3,N3:含氮2.25 mg·cm^-3)对岷江柏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探讨岷江柏幼苗的养分、光合生理特征随施氮梯度的响应规律。【结果】施氮能显著提高岷江柏幼苗根茎氮含量和叶片氮磷比,降低叶片磷含量;净光合速率(A)和蒸腾速率(T)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效率(ETR)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对干旱地区岷江柏而言,适量施氮(最大不超过0.75 mg·cm^-3)可以促进其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物抗旱能力升高,并以降低光合生长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岷江柏 光合生理特征 干旱河谷
下载PDF
不同措施对川西亚高山桦木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及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秋红 王毅 +6 位作者 李登峰 刘兴良 谢大军 林小洪 金丹 张利 张鑫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5-10,共6页
本研究以不同强度疏伐、不同密度补植云杉的桦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收获法和模型模拟法等方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处理措施下补植苗木成活情况,桦木林林分的生物量,灌、草生物多样性和林地水源涵养能力等指标,研究不同... 本研究以不同强度疏伐、不同密度补植云杉的桦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收获法和模型模拟法等方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处理措施下补植苗木成活情况,桦木林林分的生物量,灌、草生物多样性和林地水源涵养能力等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措施对川西亚高山桦木天然次生林正向演替进程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的方法开展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措施相比,疏伐和云杉补植措施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林下更新和灌草的生物多样性,也对以乔木为主的林分生物量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对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的改变不显著。而从1年的短期效应看,S2+B3措施,即按照蓄积量伐除林分20%桦木,且在林下按照2 000株·hm^-2的密度进行云杉苗木补植的处理措施对桦木次生林群落的演替进程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疏伐 补植 演替 评价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林地水源涵养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秋红 王毅 +4 位作者 刘兴良 蔡蕾 刘世荣 祝玮 孙治宇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以广泛分布在川西亚高山地区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林龄(20年,30年和40年)林地地被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开展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林龄对云杉人工林林地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云杉人工林乔木生物量随之增加;灌... 以广泛分布在川西亚高山地区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林龄(20年,30年和40年)林地地被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开展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林龄对云杉人工林林地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云杉人工林乔木生物量随之增加;灌木盖度显著升高,而草本则降低;灌、草的生物多样性均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即先降低再升高;同时,林地地被物中,苔藓仍占据了主导的水文作用,其蓄积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无显著变化;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均随之显著增加。这与随着林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的林下光照和大气、土壤湿度有关。最后,在林地生物多样性增加、灌木盖度增加以及苔藓蓄积量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林地土壤密度也随之降低。可见,随着林龄的增长,密度2300/hm2左右的云杉人工林,不但群落结构逐渐复杂、土壤质地逐步改善,进而林地水文效应也随之增强,林龄在更长时间尺度对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情况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云杉人工林 林地 水文涵养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基于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适应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英 朱欣伟 +6 位作者 张利 李旭华 何建社 刘千里 李登峰 冯秋红 杨晓梅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研究经济树种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树种13个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聚类分析对试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表... 为研究经济树种对干旱河谷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1种经济树种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树种13个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聚类分析对试验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1)各树种的综合生态适应性指数(WCAI)排序为,巴旦木>西康扁桃>黄连木>四川黄栌>榛子>红翅槭>黑果枸杞>乌梅>沙棘>核桃>枸杞;(2)Gs、Ci、Tr、Pnmax 4个叶片光合气孔指标以及SOD、CAT 2个抗氧化酶活性指标等与树种适应性关系紧密,可以作为该地区经济树种筛选的关键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理生化指标 隶属函数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适应性综合评价
下载PDF
间伐对云杉人工中幼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登峰 冯秋红 +3 位作者 颜金燕 谢大军 刘兴良 孙治宇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29-34,共6页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川西亚高山的米亚罗林区以不同林龄(20 a、30 a、40 a)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间伐(即对照)、弱度间伐和中度间伐3种处理,在间伐1 a后,分析林下灌草层的生物多样...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川西亚高山的米亚罗林区以不同林龄(20 a、30 a、40 a)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间伐(即对照)、弱度间伐和中度间伐3种处理,在间伐1 a后,分析林下灌草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1)20 a生的云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受弱度间伐和中度间伐的影响不大;2)中度间伐会显著降低30 a生和40 a生云杉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3)弱度间伐会显著增加40a生的灌木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研究表明,在短期1 a内,间伐对30 a生和40 a生的云杉人工林的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云杉人工林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叶片和土壤酶化学计量的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养分限制海拔变化规律
14
作者 何茜 冯秋红 +4 位作者 张佩佩 杨涵 邓少军 孙小平 尹华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6-1657,共12页
氮(N)和磷(P)养分有效性是制约森林生态系统林分生产力与碳汇功能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对多变环境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特征还缺乏充分的科学认识。山地生态系统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子沿海拔的垂直变化格局为深入认识森林养分限... 氮(N)和磷(P)养分有效性是制约森林生态系统林分生产力与碳汇功能的关键要素,但目前对多变环境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特征还缺乏充分的科学认识。山地生态系统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子沿海拔的垂直变化格局为深入认识森林养分限制及其驱动因素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平台。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的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沿巴朗山2 850–3 200m海拔梯度的多点取样,从植物叶片N、P养分含量、化学计量变化和地下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海拔梯度下该区域森林养分限制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叶片N、P含量降低而N:P由12.33升高至15.00,表明随海拔升高该区域针叶林叶片生长由N限制转化为N-P共同限制,且P限制随海拔升高而表现出增强趋势;2)矢量模型分析发现不同海拔下根际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矢量角度均>45°,且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区域微生物受P限制,且海拔越高土壤微生物P限制越强;3)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海拔引起的气温变化是驱动岷江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的主导因素。综上所述,基于叶片和土壤微生物养分证据均表明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总体表现出P限制程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养分限制 N:P 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 亚高山针叶林
原文传递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梓叶槭的种实表型变异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秋红 李登峰 +3 位作者 于涛 李俊清 马文宝 张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322,共9页
表型变异是植物遗传变异与环境异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植物适应和进化的具体表现。为揭示极小种群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的种实表型在其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变异特征,明确梓叶槭优质种源地,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 表型变异是植物遗传变异与环境异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植物适应和进化的具体表现。为揭示极小种群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的种实表型在其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变异特征,明确梓叶槭优质种源地,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天然分布的5个小种群的11个种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变异系数、表型分化系数等多种指标,探讨了其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梓叶槭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63.11%)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3.61%),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为27.23%,分化程度在槭树科植物中相对较大。种子厚度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40.64%),其次是果柄长。翅果千粒重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57%),是最稳定的种实性状。都江堰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平武种群的则最低;气象因子对梓叶槭种实表型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就种实表型性状而言,虽然雷波种群的翅果最大,平武种群的种子最大,同时两者均具有最大的种子厚度和质量均一度。故平武和雷波种群均可作为梓叶槭优质种质资源的候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叶槭 种子 翅果 表型性状 气象因子 极小种群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外生菌根形态随海拔梯度的分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璐璐 冯秋红 孙建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11-2922,共12页
外生菌根真菌是一类有助于植物生长及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共生真菌类群。深入认识外生菌根特征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巴郎山脉设置海拔2850、3000、3194、3413和3593 m 5个样地,利用中心象... 外生菌根真菌是一类有助于植物生长及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共生真菌类群。深入认识外生菌根特征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巴郎山脉设置海拔2850、3000、3194、3413和3593 m 5个样地,利用中心象限法进行土块样品(10 cm×10 cm×10 cm)采集,通过分析各海拔每土块中岷江冷杉外生菌根形态个数、形态多样性及养分获取类型等指标,研究岷江冷杉外生菌根形态特性随海拔的变异特征及土壤环境因子的作用。结果表明:1)菌根形态为橘黄色或橘色、单轴羽状分支或不分支、菌套表面光滑、无或少见外延物、根尖直筒型或膨大的菌根类型是卧龙自然保护区岷江冷杉外生菌根的主要形态类型。该形态类型在研究区内的侵染率最高,为12.4%;2)随着海拔的升高,岷江冷杉外生菌根形态多样性下降,每土块内的形态个数减少;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上无外延菌丝或极少外延菌丝的紧密接触类型(CE)和短距离养分获取类型(SDE)外生菌根侵染率有显著差异,CE类型外生菌根侵染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4)土壤环境因子对岷江冷杉外生菌根形态在海拔上的变异有一定的影响,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pH值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对岷江冷杉外生菌根形态在海拔上的变异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分别解释了岷江冷杉形态特征变异的5.4%和4.9%。本研究揭示了岷江冷杉外生菌根形态形成在海拔上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亚高山针叶树种菌根策略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形态 养分获取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