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大事记(2000-2018)
1
作者 赵靖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4-49,共6页
2000年12月由教育部授牌成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2001年2月28日召开在川藏学家座谈会,探讨本所'十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问题。2001年10月经教育部社政司审核批准,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 2000年12月由教育部授牌成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2001年2月28日召开在川藏学家座谈会,探讨本所'十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问题。2001年10月经教育部社政司审核批准,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并通过了学术委员会章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 四川省 主持人 藏学家 项目立项 成都市 西藏西部 社会科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 教育部 藏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原文传递
西藏艺术研究执着的追梦人--访四川大学知名藏族学者熊文彬教授
2
作者 贡布多加 索朗旺杰 熊文彬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熊文彬先生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西藏历史、艺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是西藏艺术研究领域执着的追梦人。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成果多次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在藏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 熊文彬先生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西藏历史、艺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是西藏艺术研究领域执着的追梦人。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成果多次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在藏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先后出版《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江孜白居寺壁画研究》《元代藏汉艺术交流》《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龙椅与法座:明代汉藏艺术交流史》《西藏通史·明代卷》《早期汉藏艺术》和《十二世达赖喇嘛传》等专著和译著,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百余篇。文章围绕熊文彬先生的学术经历,结合他在西藏艺术特别是西藏美术考古等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学术影响及其学术观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学术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文彬 西藏艺术 美术考古 西藏历史
下载PDF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宣德六年(1431)多语种二十一度母版画的经典来源
3
作者 熊文彬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国内现存宋以来二十一度母题材大量的艺术遗存,然而其经典依据语焉不详。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宣德六年(1431)的二十一度母版画,是已知具有确切年代而又保存最为完整的多语种版画插图之一。本文在梳理早期二十一度母主要经典的基础上,... 国内现存宋以来二十一度母题材大量的艺术遗存,然而其经典依据语焉不详。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宣德六年(1431)的二十一度母版画,是已知具有确切年代而又保存最为完整的多语种版画插图之一。本文在梳理早期二十一度母主要经典的基础上,将每幅版画与日护和阿底峡这两个藏传佛教中最流行的代表性经典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宣德六年的二十一度母版画应按日护传统经典的记载创作而成,其中多面多臂和怒相的造型特点是区别这两个传统度母造型的主要特征之一,从而为二十一度母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一度母 版画插图 经典依据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治边稳藏——以学科交叉研究为平台的共同富裕指向
4
作者 孙勇 孙昭亮 朱明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通过文字文本蕴涵的许多理念,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经过三个叠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要素。近现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经考验,愈加巩固。习...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通过文字文本蕴涵的许多理念,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经过三个叠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要素。近现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经考验,愈加巩固。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治国治边、治边稳藏、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等重要内容,阐明了我国西部涉藏地区面对两个大局需要牢牢把握的原则和进路,是在边疆做好意识形态以及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包括西藏和涉藏州县在内的各个地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须通过五个方面达成共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最终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民族共同体 三个叠合 治边稳藏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国内藏学界寄语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 被引量:2
5
作者 强俄巴.次央 巴桑旺堆 +21 位作者 许广智 克珠群佩 陈立明 喜饶尼玛 周润年 张晓明 江嘎 杨恩洪 扎洛 王仁湘 周伟洲 任新建 霍巍 万果 蒲文成 何峰 桑杰 角巴东主 洲塔 道吉任钦 华侃 王晓松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2期21-33,共13页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是国内藏学界的一件大事,受到国内藏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有许多感言,本刊特刊发其中的一部分,以示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祝贺!同时向一直关心、支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藏学》杂志的藏学家们表示...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是国内藏学界的一件大事,受到国内藏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有许多感言,本刊特刊发其中的一部分,以示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祝贺!同时向一直关心、支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藏学》杂志的藏学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中心 藏学家 中国 国内
下载PDF
一般边疆学中的中国陆疆主次边疆带溯源探究——以甲骨文造字和“禹贡”及藏羌彝走廊拓展研究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勇 孙昭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09-121,共13页
中国是与周边相接相望最多的国家之一,这种由历史形成的状况对疆域盈缩有着长远的影响。“溯源以远”看大国边疆现象,在中国的历时性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古汉字的造字到《禹贡》的九州划分及其“五服治”与边疆理念的关系,在学术上有可... 中国是与周边相接相望最多的国家之一,这种由历史形成的状况对疆域盈缩有着长远的影响。“溯源以远”看大国边疆现象,在中国的历时性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古汉字的造字到《禹贡》的九州划分及其“五服治”与边疆理念的关系,在学术上有可挖掘之处。“五服治”观念对应着古往今来中国陆地疆域的形成,体现了资源分布与生产方式综合而成的政治地理圈层结构意识,这是中国陆疆存在“边疆带”认识的一个思想资源。今天中国沿边省区形成了中国陆疆以行政区划链接起来的主边疆带,同时还存在着不在边疆省区的行政区划上,却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同质同构的内陆次边疆带。这是在对中国陆疆边疆治理之中,须一并考量的一大问题。始于费孝通论述的“藏羌彝走廊研究”命题的提出以及走向深入,为研究“主、次边疆带”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样本案例,也有利于展开对“建构与实在”边疆此类问题的研究,并找到具有哲思性质的学理分析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贡五服 圈层结构 主次边疆带 藏羌彝走廊 边疆治理
下载PDF
西南边疆在明清史研究中的地位——美国现代学术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邹立波 李沛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9-156,共8页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学界研究中国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史的分水岭。受西方人类学界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及西方中国学研究"边疆"范式的激发和推动,西南边疆史研究日益演变为美国学界中国史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涌现出一...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学界研究中国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史的分水岭。受西方人类学界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及西方中国学研究"边疆"范式的激发和推动,西南边疆史研究日益演变为美国学界中国史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涌现出一批颇具学术影响力的著作。基于反思与批判以往"汉族中心观"和"汉化"研究范式的共同学术目标,美国学界强调边疆的地方性视野,并引入早期殖民帝国、族群认同等概念和理论,对晚期中华帝国与边疆复杂关系的研究颇富创见和启发的同时,又将两者置于另一类二元对立的框架内。但是西南边疆史研究,无疑能够对国内外学术界重新理解和修正晚期中华帝国历史及其与边疆的关系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边疆史 美国 明清史
下载PDF
昌都卡若: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新起点--纪念昌都卡若遗址科学考古发掘30周年 被引量:7
8
作者 霍巍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9,共10页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迄今已经30多年,该遗址的发掘揭开了西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的神秘面纱,成为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卡若遗址发掘及其科学研究的学术意义,并对其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迄今已经30多年,该遗址的发掘揭开了西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的神秘面纱,成为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卡若遗址发掘及其科学研究的学术意义,并对其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其学术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卡若 西藏史前研究 西藏考古
下载PDF
西藏早期铁器的年代——以西藏西部为中心
9
作者 吕红亮 赵振 +1 位作者 李帅 杨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 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批属于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较多铁器,为进一步细分西藏地区早期金属时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以皮央·东嘎墓群为中心,对出土的早期铁器年代进行分析,提出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或有可能早至公元前8世纪),西藏地区已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且至少在公元3世纪存在本土冶铁证据。对比周边地区的铁器考古资料,西藏地区早期铁器技术的传入或与新疆和克什米尔地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早期金属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皮央·东嘎墓群
下载PDF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叙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延清 李毛吉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藏经洞出土古藏文佛教文献中,为数最多者要数《十万般若波罗蜜多经》和《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有三件藏经洞出土《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经本。此三件经卷纸张均为麻纸,卷轴装,均首尾完整,且有抄、校经题记;这些抄... 藏经洞出土古藏文佛教文献中,为数最多者要数《十万般若波罗蜜多经》和《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有三件藏经洞出土《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经本。此三件经卷纸张均为麻纸,卷轴装,均首尾完整,且有抄、校经题记;这些抄经生和校经师所制佛经在国外如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国内多家收藏单位均有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大学 敦煌 佛教文献
下载PDF
明清之际川藏道的兴起及在中央和西藏地方中的连接作用
11
作者 石硕 刘锡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明清之际,川藏道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除了中央政府的主动开拓,西藏地方也参与到了整个进程之中。自明中后期开始,大量藏族僧俗人员自川藏道前往内地朝贡,并将巨额茶叶、布匹、金银等物资带回西藏,这是“... 明清之际,川藏道逐渐兴起,并成为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除了中央政府的主动开拓,西藏地方也参与到了整个进程之中。自明中后期开始,大量藏族僧俗人员自川藏道前往内地朝贡,并将巨额茶叶、布匹、金银等物资带回西藏,这是“汉藏金桥”兴起的重要背景。当康区的白利土司阻断了川藏道时,以五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支持蒙古首领固始汗,攻灭了白利。清初,西藏地方与内地在川藏道东端打箭炉广泛开展贸易活动。康熙三十九年(1700)“西炉之役”与五十九年(1720)清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后,川藏道沿线多数地区逐渐纳入四川省管辖,清朝为保障道路畅通,以巨额茶叶与白银对西藏地方进行经济补贴。由川藏道的兴起及中央与西藏地方的互动,可以深刻理解该道成为双方连接纽带的原因,以及西藏地方牢固纳入中原政治体系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道 中央 西藏地方 打箭炉
下载PDF
唐蕃交涉中的中书舍人行述研究
12
作者 石硕 王挺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演进过程,中古时期唐蕃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即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本文以两《唐书·吐蕃传》所载中书舍人为研究对象,聚焦唐蕃关系史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演进过程,中古时期唐蕃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即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本文以两《唐书·吐蕃传》所载中书舍人为研究对象,聚焦唐蕃关系史上一直被忽略却又占据重要地位的中书舍人群体,探寻这一群体在唐代中书省中除了起草进画之外,还兼涉的参议政事、收集情报、分析战略、受命出使等社会功能。此外,吐蕃社会通过吸收整合唐代官制而设置的“知汉书舍人”,尽管与中书舍人的地位与职权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一群体在沟通唐蕃、修复旧好、密切关系方面却与中书舍人发挥了相似的作用,反映了吐蕃对汉文化的尊崇以及中华文化对吐蕃社会的浸润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蕃关系史 中书舍人 吐蕃舍人 行述
下载PDF
中国当代“援藏精神”的内涵与弘扬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明洪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0,156,共10页
在数十年援藏实践的基础上,2021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提出了“援藏精神”。对“援藏精神”的内涵阐述与弘扬路径探讨是一项重大课题。“援藏精神”概念的形成既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又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轨迹紧密相连。... 在数十年援藏实践的基础上,2021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提出了“援藏精神”。对“援藏精神”的内涵阐述与弘扬路径探讨是一项重大课题。“援藏精神”概念的形成既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又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轨迹紧密相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援藏工作的工作轨迹,研读其相关讲话精神是阐释“援藏精神”的科学途径。“援藏精神”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崇高精神在援藏实践中的精神呈现,它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弘扬“援藏精神”,贵在有奉献精神,重在转化为西藏建设者的实践行动,关键在持之以恒,建立践行“援藏精神”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援藏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边文教材与藏族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励轩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20,152,共10页
教科书是链接国家、知识精英与社会大众的纽带,是塑造共同认同的有力工具。南京国民政府较为重视边文教材的编译与使用,希冀借此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建设。抗战胜利后,教育部下设的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编译了一套《国文藏文对照... 教科书是链接国家、知识精英与社会大众的纽带,是塑造共同认同的有力工具。南京国民政府较为重视边文教材的编译与使用,希冀借此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建设。抗战胜利后,教育部下设的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编译了一套《国文藏文对照初级小学语文常识课本》,试图分别从政治、民族、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对藏族学生的国家意识进行塑造。边文教材的编译者考虑到了藏族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编译教材内容,同时非常注重在编译中加入乡土元素,也很注意内外有别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藏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虽然编译边文教材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进国家认同建设的重要工程,但由于当时的国家治理能力有限,加之国民党深陷内战,无暇顾及边疆教育等客观因素,该套教材最终并没有大规模和持续性地对藏族社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文教材 藏族 中华民族 国家意识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巡检述略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勇 孙昭亮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64,共11页
学术共同体是近代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旨在探讨科学研究者们为何成为学术群体,以及如何建构出跨学院的学术群体,最终推动某学科的建设。知识成体系地产生的实践证明,这既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由主观愿望形成学科构... 学术共同体是近代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旨在探讨科学研究者们为何成为学术群体,以及如何建构出跨学院的学术群体,最终推动某学科的建设。知识成体系地产生的实践证明,这既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由主观愿望形成学科构建的缘由。中国在百年来的三次边疆研究高潮之中,都出现了学术研究群体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学界在边疆研究之中逐渐产生了若干学术共同体。从其学术成果和所倡导的学科依托上可以看出,各个学术共同体具有其内部相同或相近的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重视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对于边疆研究乃至边疆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研究 学术共同体 学术传承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论对口支援西藏的历史性贡献
16
作者 杨明洪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7,M0007,M0008,共18页
以“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为内涵的对口援藏,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西藏与全国一道推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对口援藏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科学看待对口援... 以“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为内涵的对口援藏,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西藏与全国一道推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对口援藏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科学看待对口援藏自身的制度变化与历史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对口援藏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为它是“差别化的区域性政策”的实现形式,在实践中逐步实现对口援藏的体制化、体系化以及培育出援藏精神。这三个方面相互贯通、有机统一,为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更好地推动对口援藏迈向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援藏 制度优势 区域性政策 体制机制 援藏精神
下载PDF
柏林藏吐鲁番多语种二十一度母文本与版画残片再探——兼论元代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17
作者 熊文彬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藏文文献,对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藏吐鲁番出土的TibHT 107号(T II D 19和T II D 20)梵藏回鹘文多语种《二十一度母礼赞经》文本和版画残片进行了再次研究。结果显示,其中的藏文赞词来源于《甘珠尔》同名经典...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藏文文献,对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藏吐鲁番出土的TibHT 107号(T II D 19和T II D 20)梵藏回鹘文多语种《二十一度母礼赞经》文本和版画残片进行了再次研究。结果显示,其中的藏文赞词来源于《甘珠尔》同名经典,其中T II D 19号残片中的藏文为第六位度母释梵火天母的赞词,T II D 20号残片中的藏文为第五位度母怛啰吽字母的赞词。吐鲁番版上图下文的版式受到内地唐末以来传统的影响;经与文献比对,版画中度母的造型按日护传规的样式创作而成,绘画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元代宫廷藏传艺术特点;多语种文本和版画综合特征显示,吐鲁番版极有可能来自元朝首都北京或按其刻本仿制而成。该残片为元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具体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TibHT 107号残片 二十一度母 多语种 版画 元代 文化交融
下载PDF
试论中原文化对青藏高原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
18
作者 达瓦央金 霍巍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3-20,共8页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这里生活着以羌族、藏族为主体的各个民族,他们的文化抉择与发展走向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国西南边疆的长期稳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青藏高原的文明进程当...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这里生活着以羌族、藏族为主体的各个民族,他们的文化抉择与发展走向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国西南边疆的长期稳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青藏高原的文明进程当中,中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强大的吸引力使得青藏高原各族也相应地产生了强烈的向心力,正是在这两股力量形成的合力之下,青藏高原文明的走向一直是向东发展,最终汇入中华文明体系之中。在青藏高原的文明进程中,史前时代、吐蕃王朝时期以及元朝以后,是最为重要的三个阶段,中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在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考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形成
下载PDF
康藏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硕 邹立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67-72,共6页
作为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康藏史研究近年来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无论是研究广度还是深度上均有较大拓展和深入。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影响下,研究方法与视角也日趋多元、新颖。文章在此学术背景下,回顾与检讨以往康藏... 作为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康藏史研究近年来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无论是研究广度还是深度上均有较大拓展和深入。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影响下,研究方法与视角也日趋多元、新颖。文章在此学术背景下,回顾与检讨以往康藏史研究的收获与不足,梳理康藏史研究的脉络与主体趋向,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藏史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研究评述 被引量:23
20
作者 石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9,共5页
有关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氐羌南下说、土著起源说、夷系民族说,几种观点都存在着一些缺环与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对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今后应转向更加注重考古材料与文献的结合,注重对... 有关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氐羌南下说、土著起源说、夷系民族说,几种观点都存在着一些缺环与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对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今后应转向更加注重考古材料与文献的结合,注重对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各民族史诗、传说及相关的文化痕迹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藏缅语民族 起源 古羌人 南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